围棋史话1:从座子到御城棋

围棋史话1:从座子到御城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台湾第一的「围棋说书人」,所要诉说的围棋故事!
  古代的围棋以中国和日本二元发展。

  围棋起于中国,极盛于明清。「棋圣」黄龙士的出现、海昌二妙于「当湖十局」中擦出的火花,代表了古代座子围棋精于计算、战斗不止的最高成就……

  围棋东传日本,四大门派以本因坊门为首,代代以名人宝座为目标而奋斗。道策与秀策傲视当代,象征日本传统围棋的高峰,而因硕师徒向本因坊门发起冲击的「吐血之局」,是围棋史上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这是历史的大棋盘,每位棋士都用人生弈出属于自己的绝妙好棋。

作者简介

李敬训

  1955年生于台北,中华儿童棋院创办人,全球首位专研儿童围棋教育,是带动台湾围棋蓬勃发展的重要功臣之一,教棋二十余载,门下作育英才无数目前棋坛杰出的旅日棋士张栩、林子渊等人,均为其启蒙发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03 推荐序    台湾第一的围棋说书人
005 作者序    写下围棋史话的心情

第一章 名人□所∕日本

015 1.日本围棋的起源
018 2.金枕头
020 3.十厄势
026 4.三劫不吉
029 5.名人□所

第二章 棋圣道策∕日本

034 1.四大门派
037 2.算砂託孤
038 3.棋圣道策

第三章 棋圣黄龙士∕中国

050 1.过百龄与官子谱
056 2.棋圣黄龙士
060 3.徐星友与血泪篇
066 4.兼山堂弈谱

第四章 海昌二妙∕中国

074 1.弈中李白范西屏
080 2.弈中杜甫施襄夏
083 3.当湖十局

第五章 丈和与□所之争∕日本

096 1.大器晚成的丈和
102 2. □所之争与吐血之局
110 3.献身的争棋

第六章 棋圣秀策∕日本

124 1.耳赤之局
130 2.太田雄藏
134 3.御城棋19连胜
141 4.先番必胜

第七章 秀甫的贡献∕日本

148 1.内弟子
152 2.秀甫与秀策的十局赛
157 3.明治维新
159 4.方圆社
168 5.本因坊秀甫

第八章 末代国手周小松∕中国

172 1.周小松与陈子仙
174 2.餐菊斋棋评
183 3.座子围棋的思维
189 4.周小松与曾国藩

第九章 坊门恩怨∕日本

192 1.二度本因坊
195 2.四象会
199 3.继位之争
203 4.二度分裂

第十章 大正群英∕日本

214 1.濑越宪作
219 2.铃木为次郎
223 3.关西久保松
226 4.「常胜将军」小岸壮二
234 5.雁金出山

第十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中国

240 1.民国前后
243 2.段祺瑞
247 3.顾水如
255 4.南方张公馆
257 5.茶馆围棋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写下围棋史话的心情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围棋,是在1967年,当时我念小学六年级,也没有人指导,只是胡乱跟同学下下,围棋的技巧完全不懂,比赛的规则更是一窍不通。后来在报纸上看到林海峰大国手比赛的新闻,这才慢慢了解围棋天地之宽广。等到真正对围棋发生兴趣,已经是三年之后,准备要上高中一年级了。 

  当时的围棋书籍极度匮乏,印象中只有「文良」一家出版社翻译了一些日文书。除此之外,就只能在「围棋杂志」中学到一些围棋的技巧。可是围棋杂志每月一期,远远不能满足我当时对围棋资讯的渴望。现在都还记得,每逢月初,我就在翘首盼望新的杂志出版,拿到新杂志的一刻,那种雀跃的心情,至今不能忘怀。

  后来听同学说牯岭街有旧杂志出售,每本2元。生平第一次跟老板讨价还价,就是在旧书摊与老板软磨硬求,最后掏光了口袋仅有的25元,换回了17本围棋杂志。回家迫不及待的翻开杂志,赫然发现沙济琯先生的《日本围棋史话》长篇连载,当时简直为之着迷,沙先生幽默风趣的文笔,将日本围棋史娓娓道来,令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于是每个週末跑牯岭街成了我固定的功课,目的就是在收集沙先生的文章,除了围棋杂志,还有更早期的《棋桥杂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日本围棋史话」终于被我收集齐全。沙先生的文采,也成了我青少年时期最为倾倒的对象。

  《日本围棋史话》写到吴清源赴日即告一段落,真是令人意犹未尽。有一次碰到沙先生本人,曾当面询问续集何时可以问世,沙先生笑而未答。后来沙先生因车祸在1970年代去世,想要一睹续集的梦想,从此成为泡影。

  2009年华江高中开设围棋菁英班,我有幸成为教师,与好友马逖、张远钖共同负责课程规划,其中有关围棋史的部分,是由我担当。

  如何将围棋的历史编为教材,对我来说未免小才大用,远远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尤其是在沙先生这样的前辈之前,萤火岂能与皓月争辉?但《日本围棋史话》仅偏重在日本的部分,大陆、韩国与台湾都只字未提,吴清源赴日之后的近代围棋发展,也因沙先生英年早逝而未能完成。

  于是我斗胆干起了「狗尾续貂」的工作,使尽全身解数,企图写一部涵盖中、日、韩、台的「围棋史话」,内容则为有棋谱可以考证的年代,前后大约400年。

  如果说本书是围棋史,未免太过沈重,我本人也不够历史学者的份量。如果说本书是围棋故事,则我的文笔似乎又欠缺了幽默风趣。只好将本书定为「围棋史话」,希望能给未来的俊彦大才,有志于围棋史的朋友,提供一点基本的素材。

  在《日本围棋史话》中,沙先生在写秀甫于即位本因坊当天去世,贺客成为弔客,当时我读了真是为之动容。但我在写本书而查阅资料时才发现,秀甫是在即位三个月之后,因胃癌死在疗养院。原来沙先生在写日本围棋史话时,是七分历史,三分编剧。被沙先生愚弄了多年,不禁令人莞尔一笑,除了笑自己傻,也更钦佩沙先生的妙笔如花。

  这大半年来,除了埋首写作外,泰半的时间都在寻找各种围棋史料,也因此成了中央图书馆的常客。偶有所获时,心中的得意,远非笔墨所能形容。而中国与台湾的围棋史料丧失损毁的程度,也令我惊讶莫名。因此更坚定了我写本书的决心,心想我们这一代如不能留下一点儿资料,下一代要写这一段历史时,将何以下笔?

  回想我自己的围棋生涯,恰恰是「读书学剑两不成」的最佳写照。书没读好,棋也不怎么样。偏偏还自不量力,妄想挑起重担。而我写作的地方更有意思,既不是书房,更不是什么「斋」。说明白了,就是我家的餐桌。

  自从五年前,因小女在台北就学而举家由汐止迁居台北,在汐止时我还有一间面积不小的书房。贷居台北,因房租太贵,只好因陋就简,化餐桌为书桌。

  于是突发灵感,这不是现成的「不成斋」吗?人是两不成,书房也是两不成,连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两不成。是为序。

李敬训 2010年8月17日于「不成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