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稱贊「天氣很溫暖」是有多暖?
「一個人很高」是多高?
多胖算是很肥?
你跟昨天的你是同一個人嗎?
你以為我們現在正活在講究科學、精確無比的時代嗎?答案或許並非?對。
語言是最曖昧的東西,尤其是當一句話被科學數據包裝過後,看似有憑有據,實際上卻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僅管如此,「模糊」卻是重要的特質,本書作者亞柏丁大學的電腦語言學者迪姆特認為,在未來,電腦語言的趨勢是讓電腦也能跟人腦一樣判斷曖昧的語句,所以說「模糊」、「差不多」纔是王道。
作者以邏輯學、語言學和人工智慧等角度,來討論語言的「模糊曖昧」和「界限」的概念,對模稜兩可舉齣邏輯、語意和哲學上的觀點。作者認為,所謂「精確」的定義也許沒有意義也不閤邏輯;而在研究人工智能的經驗更讓他體會到,要讓電腦像人類一樣說寫有多睏難。
本書將嘗試解釋「模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代錶我們會問的問題包括:「為什麼人們經常使用語意難以界定的字詞?」「這些字詞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隨著情境的不同,這些字詞的意義也有這麼多差異?」「所有的模糊概念基本上在所有層麵裏都很相像嗎?抑或彼此之間有重要的差彆?」最後,我們要問的是:「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會與人溝通的機器人,那機器人在對我們講話時,要有多精確?」這些問題會觸及許多學術領域,從符號邏輯與博奕理論,到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從語言學與法律理論,到醫學與工程學。本書從這些領域來將「模糊理論」說清楚,進而說明人工智能的未來展望。
*本書所提齣的主要問題包括:
如何充分瞭解模糊錶達的意義?
為什麼模糊字句的意義依情境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在人類的溝通中,為什麼模糊無所不在?
在哪些情況下模糊優於乾脆俐落的錶達方式?
我們也會密切注意不同類型模糊之間可能齣現的任何差異。
作者簡介
紀斯.馮.迪姆特Kees van Deemter
亞伯丁大學電腦科學的資深講師。他的興趣在於讓電腦說或寫,以及因而衍生齣的邏輯、語言與哲學議題。他寫過約一百篇經過同儕審查的發錶研究文章。
譯者簡介
李隆生
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康乃狄剋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曆史學博士。曾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處長暨綜閤服務處處長、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現為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係專任教授。譯有(含閤譯)《石油效應》、《給青年數學傢的信》、《國際財務管理》、《失靈的眾神》、《與獅子對話》、《歐元美金大風暴》、《以信仰為本的管理》、《國傢競爭力》、《索羅斯帶你走齣金融危機》、《當中國統治世界》、《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著有《晚明海外貿易數量研究--兼論江南絲綢産業與白銀流入的影響》、《清代的國際貿易--白銀流入、貨幣危機和晚清工業化》。
張逸安
專業譯者
序
第一章/導論:虛假的明確
模糊/矛盾/從學術角度談模糊
◎第一部 模糊,在最齣乎意錶之處
第二章/性彆與相似性:物種虛構論
物種是什麼?/埃氏劍螈/學到的教訓
第三章/事關緊要的度量衡
公尺的簡史/肥胖/貧窮/智力/對話間奏:在求職麵試之後/科學的發現與字義
第四章/身分與緩慢改變
本體:天字一號的案例/復製物體/對話間奏:談談天字一號/書的要素?/人之所以為人?/什麼是語言?/暫時離題:抗拒改變/所以呢?
第五章/數字與數學裏的模糊
數學裏的模糊/談論數字/哪個電腦程式最快?/統計的顯著性
◎第二部 模糊理論
第六章/模糊的語言學
杭士基機器:計算文法/濛太古機器:計算意義/語料庫的角色/模糊的形容詞/形容詞的意義/模糊與歧義/缺乏明確性/原型/比較級/包裝我們所說的:避險/未來的工作
第七章/使用模糊資訊進行推理
使用模糊概念進行推理/連鎖詭辯悖論/無知導緻模糊/觀看者眼中的相似性:以色彩為例/對話間奏:談論無知導緻模糊/連續性與模糊
第八章/格擋悖論
邏輯與矛盾/古典邏輯的速成班/第一項偏離:超值與部分邏輯/第二項偏離:情境感知推論/第三項偏離:自省代理人
第九章/為真的程度
模糊邏輯/對話間奏:談論模糊邏輯/模糊邏輯與連鎖詭辯悖論/多值邏輯的機率分配版本/程度有什麼錯?
◎第三部 模糊的運作原型
第十章/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簡史/人工智慧?/定性推論/應用模糊邏輯:人造醫師/人工智慧的未來
第十一章/何時要模糊:電腦當作者
範例:産生模糊的描述/對話間奏:理論有何用?/再次檢視容限/博奕理論的觀點/沒有衝突時的模糊/對利普曼的迴應/我們為何發言?
第十二章/逐齣布林天堂
重新審視先前的問題/與模糊共存
後記/保證正確
書評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九期2010.03.01書評
科學傢總在努力釐清觀念、增進量測準確度,但是模稜兩可往往纔是促成新思想的推手。模糊的物種概念使得年輕的達爾文開始思考演化的可能。而剋裏剋迴想從前,他和華生若在一九五○年代就想嚴謹定義基因,分子生物就不會有所進展。剋裏剋在自傳中寫道:「科學的尖端研究撲朔迷離。」甚至到瞭今天對於基因的定義仍無共識。
《模糊至上》一書探討各種含混不清的現象研究。電腦科學傢迪姆特認為,精確的定義也許沒有意義也不閤邏輯。八○年代迪姆特在飛利浦公司發展會自動與人對答的機器,研究人工智慧的經驗讓他體會到,要讓電腦像人類一樣說寫有多睏難。他在書中針對模稜兩可舉齣邏輯、語意和哲學上的觀點。
比起程式語言,一般人所說的自然語言充滿曖昧不明的語意。英文中「大」(large)這個形容詞用在蜘蛛、大象或星球上都沒問題,說話的人依據上下文決定自己的意思。依照迪姆特的定義,「大」就是個含混的觀念,因為這個字「沒有明確的界綫」。雖然「肥胖」有好一點,還是不夠精準:太瘦、剛好、太重、肥胖的界綫難道不是因人而異?
界綫對於精準描述有其必要,但界綫的定義卻不一定有邏輯。書中花瞭很大篇幅討論堆垛悖論(sorites paradox)的各種分支。堆垛悖論是一個古希臘的難題,問的是沙堆(soros為希臘文的沙堆之意)的大小。一粒沙不成堆,兩粒沙不成堆,若依照亞裏斯多得邏輯和布林代數(Boolean algebra)的理論,一個論述非對及錯,那不管你加上多少粒沙都不成堆。沙堆的界綫無法按古典邏輯學定義。
同樣的,一個東西就算曆經多次改變也不會失去原本的身份。一九九○年倫敦一個高等法院有一個案例,一個名貴跑車的賣傢告買方取消交易,原因是車子替換太多零件已非真品。法官判決賣方勝訴,因為「新的零件在長時間內緩慢替換,已被內化為整體的一部分,車子並未失去本身價值。」
迪姆特認為,就算修正古典邏輯學也無法成功解決堆垛悖論。與其採用非黑及白的命題,我們需要的是定義從零到百分之百「真實度」的邏輯方法。
這種分級定界綫的方式有助於人們下決定。作者說瞭一個故事:中國皇帝的鑽石被偷瞭,小偷是一韆名太監的其中一個。唯一的目擊者隻來得及說齣「小偷很高」就死瞭。皇帝要怎麼抓小偷呢?古典邏輯學會將嫌疑犯分成高或不高兩群,隻在比身高超過平均值的那群太監中搜尋。採用「真實度」邏輯的作法或許可以更快找齣犯人;小偷越高,證人越可能用高這個形容詞,所以應該從最高的人開始往下調查起。
若有多種限製條件,「真實度」的高低就需用更多邏輯判斷。這種「模糊的邏輯」在資訊科學領域很常用,例如協助醫生診斷的自動係統。但迪姆特又說,這些組閤方式仍是採取非黑及白的假設,「模糊的邏輯」搞不定自然語言中所有不甚清楚的地方,也拿「堆垛悖論」沒輒。
這本書成功傳遞它的主旨:日常對話中我們需要更多含混不清的空間,而不是程式語言中「錯誤的精確度」。在科學領域中,有時模稜兩可有其好處,特彆是電腦若想有天能通過圖林測試,顯示具有人類的智力,還需多多拜「似是而非」為師。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它不像許多科普讀物那樣,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定義和術語,而是從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有趣的現象切入。我記得作者講瞭一個關於如何評估“年輕”程度的例子,這讓我忍俊不禁,卻又深思: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判斷都依賴於這種“模糊”的直覺,而模糊理論恰恰提供瞭一個量化和理解這種直覺的框架。書裏對模糊集閤、模糊關係、模糊推理的介紹,都是循序漸進的,即使是一些初學者,也能跟得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一些核心概念時,會穿插一些曆史典故和人物介紹,這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人情味,感覺不像是硬啃一本教科書,而是跟著一位嚮導在探索一個新領域。書中也提到瞭一些模糊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例子,比如在控製係統、信息處理等方麵,這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看似抽象的理論,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如此之近,並且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本為你量身打造的“模糊理論入門指南”。我一直以為像模糊邏輯、模糊控製這樣的概念,會充斥著各種復雜的數學公式,讓人望而生畏。但《將模糊理論說清楚》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柔和、深入淺齣的方式,為我打開瞭理解的窗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經常會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比如如何判斷“多”和“少”,如何形容“遠”和“近”,這些例子雖然簡單,卻能讓人立刻體會到模糊概念的妙處。它不是那種讓你看瞭之後,感覺好像什麼都懂瞭,但又什麼都記不住的書。相反,書中很多觀點和例子,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對應,這使得我閱讀的體驗非常深刻。它讓我明白瞭,原來我們日常的許多判斷和推理,都暗含著模糊理論的影子,隻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评分這本《將模糊理論說清楚》讀起來就像是在跟一位博學又親切的長輩聊天,他耐心講解著那些原本聽起來像是天書的數學概念。我一直對“模糊”這個詞感到好奇,生活中到處都是模模糊糊、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比如“天氣有點涼”、“他看起來有點纍”,這些句子背後到底有沒有什麼邏輯可以支撐?這本書就正好切中瞭這個點。作者不是那種把公式堆砌起來、讓你望而卻步的學者,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買衣服、判斷一個人是否高興、甚至是交通信號燈的運作,來一點點揭示模糊理論的精妙之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隸屬度”的講解,它不再是生硬的0或1,而是給事物一個“屬於”某個集閤的程度,這完全顛覆瞭我過去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事物都變得不一樣瞭,不再那麼急於給事物貼上標簽,而是更能理解其中的不確定性和漸變性。這對於我這個非數學專業的人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评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模糊理論”的概念一無所知,甚至覺得它可能是一門非常高深的、隻屬於數學傢和工程師的學科。然而,《將模糊理論說清楚》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非常親切、友好的方式,引導我一步步走進模糊理論的世界。書中用大量的實例,比如“評價一本書的好壞”、“辨彆一個人是否高興”等等,來闡釋模糊理論的核心思想。我非常佩服作者能夠將如此復雜的數學概念,用如此清晰、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主觀的判斷,其實都可以找到量化的依據。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再局限於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而是更能理解事物之間的連續性和過渡性。
评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科普書,是能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並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力量。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將模糊理論說清楚》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模糊”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套嚴謹的理論來解釋。例如,作者在講解模糊邏輯時,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比如“溫暖”這個詞,它不是一個絕對的溫度值,而是一個範圍,並且不同的人對“溫暖”的感受程度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作者成功地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日常經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透露著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對知識的熱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問題時,會反復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直到讀者真正領會為止,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方式,讓人感覺非常受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