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AKE AMERICA
想像一下,怎样让我们的后代子孙有更好的国家和世界,想像我们能够做什么努力来一起建造新的未来。拥有再生能源、高效率运输工具,和弹性的本土农业制造业替代方案。另外,也要透过创新的教育方案,以及高度的社区参与,增加每个人的机会。
这样的挑战很巨大,所以我们很难看出我们该做些什么。但我相信makers对于这样的未来提供了最棒的希望,makers具有足够的知识与技巧,也拥有热情与能量来领导着大家的方向。现在就开始吧,做些事情,不管多小,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在社区中。这么一来,我们便在这个巨大的跨世代计画中,开始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一步。我们称这个计画「再造美国:为了更长远的未来」(ReMake America: Building a Sustainable Future)。本着这样的精神,对于正确的第一步能做些什么我有一些想法。
---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
本书特色
《Make》是一本协助读者将「自己动手做」DIY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所有科技领域的杂志书,内容涵盖范围包括:汽车、玩具、电子、机器、乐器、摄影、木工家具与户外活动等产品的制作。此外,每本《Make》都有着令人兴奋且多样化的专题,让您随时随地都能发挥创意充分活用各种科技,尽情享受改造、破解与重组科技的成就感。
本书透过生动的实物照片、精美的插图与简单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浅出地一步步教您如何做出这些专题企划作品。更把制作所需的材料、金额、时间与购买来源等资讯,鉅细靡遗地标示出来。
这不但是一本适合高中以上大专院校进行科技制作活动的圣经,也是一般社会人士培养休闲嗜好或是假日亲子活动的优良读物。还有,如果您正在寻找科技产品创新的点子却遍寻不着,《Make》里的精采内容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作者简介
欧莱礼(O'Reilly)
O'Reilly媒体(O'Reilly Media, Inc.)是全球着名的创新科技资讯提供者。自1978年以来,业界领袖和电脑玩家都是透过O'Reilly的书籍、研讨会和网站向全球展示最新的电脑科技。该公司既是出版开放原始码书籍的先驱之一,也常承办许多开放源始码社群的研讨会议。出版图书的选题范围现在也扩大到数学、心理学、旅游、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等。
作者官方网站:makezine.com/
译者简介
Dana
自2006年开始翻译工作,与国卫院、工研院、农委会、Garmin等公司合作,并多次担任国外会议随行口译之职务。
宋晓玮
毕业于政治大学心理系,现任职于某外商市场调查公司。
丁雍
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毕业,依然在翻译之路上潜心修行。(About.me/shizuku)
江惟真
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广告所,现任职某电子业国外业务。
林品秀
毕业于东吴大学日文系、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研究所。兴趣是戏剧、阅读、接触新鲜的文化或事物。关注动物以及异种文化议题。现为自由翻译与口译者。
范眠
机械硕士,曾当过工程师和科技记者,现专职翻译与採访写作。
许郁文
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毕业。曾担任日商多媒体编辑与杂志日文编採记者,目前为专职译者,并且仍不断持续进修中。
曾吉弘
CAVE教育团队专业讲师(www.cavedu.com)。着有多本机器人程式设计专书。
程永佳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硕士毕业,虽然专业领域是商业财经方面,但对其他领域的翻译也有兴趣。嗜好是看漫画、动画、小说、电影、欧美影集与自助旅行等。
黄俞菱
日本京都大学理学硕士,日文检定一级。对科学领域有兴趣,专长为生物学。
我本身對電子組件和編程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這本雜誌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我的精神食糧。這次的國際中文版第4集,我可是引頸期盼了好久!一拿到手,我立刻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裡面的專案設計和技術解析,一如既往地專業且實用。我尤其欣賞它能夠將複雜的技術,用非常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就算是初學者也能夠快速上手,並且逐步深入。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強調「動手做」的精神,這不同於一般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而是透過實際操作,讓你親身體驗科技的魅力。我常常覺得,當我成功地完成一個專案,看到它實際運作起來的時候,那種喜悅和成就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這次的新內容,我預感會有很多關於物聯網(IoT)和智慧家庭的應用,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領域。我已經開始想像,是不是可以利用書裡的技巧,改造一下家裡的燈光系統,或是做一個自動餵食寵物的裝置了。總之,這本雜誌絕對是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我一直相信,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而《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這本雜誌,完美地詮釋了這個理念。這次的國際中文版第4集,我同樣充滿了期待。翻開雜誌,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厚的DIY氛圍,各種新奇的電子、機械、編程專案,都讓人躍躍欲試。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在介紹專案時,會詳細解釋背後的原理,並且提供清晰的步驟圖,這對於像我這樣喜歡刨根問底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書裡提到的每一個細節,試圖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以及背後有哪些更深入的技術。這次的內容,我看到了一些關於再生能源和環保科技的專案,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在這個日益重視永續發展的時代,能夠在科技雜誌中看到這樣的內容,是非常有意義的。我認為,《Make》不只是一本教你如何做東西的雜誌,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鼓勵我們去探索、去創造、去解決問題的精神。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試書裡的一些環保小發明,看看能不能為我的生活帶來一些綠色的改變。
评分身為一個對科技充滿熱情,但又有點「手殘」的讀者,每次拿到《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的中文版,總是又愛又怕。愛它總是帶來各種令人驚豔的創意和實用的專案,又怕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將書中的內容完美呈現。但這次的第4集,我抱持著一種「一定要挑戰看看」的心情。翻開書頁,我注意到它這次的內容編排和專案難易度,似乎更加多元化了,這讓我這種「半吊子」的讀者感到有點安心。有讓我眼睛一亮的進階專案,當然也有讓我這個新手可以嘗試的入門級小品。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能夠解決生活中小問題的專案,比如這次看到一些關於收納、或是簡單的居家維修的技巧,我就覺得非常實用。雖然我可能沒辦法做出像書裡那樣複雜的機器人,但光是從這些小專案中學習到的原理和技巧,就已經讓我受益匪淺。我認為,《Make》的價值在於它不斷地在提醒我們,科技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透過我們的雙手,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樂趣。
评分坦白說,這次收到《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國際中文版第4集,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本雜誌到底有多厚?」。不是說它內容不好,而是每次拿到《Make》的書,都覺得沉甸甸的,裡面塞滿了紮實的內容,讓人光是翻閱就覺得充滿價值。這次也不例外,拿在手上就感覺到它的份量,翻開來果然不讓人失望,各種我從來沒有想過,但又覺得「哇,原來可以這樣!」的點子,都一一呈現在我眼前。我特別喜歡它呈現專案的方式,不會過於簡略,也不會過於艱澀,總能抓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讓初學者也能看得懂,同時又能讓有經驗的玩家找到新的靈感。我個人比較偏向機械和硬體方面的專案,這次看目錄,好像有一些跟這個領域相關的內容,這讓我非常期待!我一直覺得,能夠將腦袋裡的創意,透過雙手實際製作出來,那種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尤其是在台灣,大家普遍對生活品質和創意應用都有很高的追求,而《Make》這本雜誌,就像是一座寶庫,不斷提供各種可能性,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科技應用。
评分哇,終於等到《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國際中文版第4集了!每次翻開這本雜誌,都像是開啟了一扇通往奇幻科技世界的任意門,那種興奮感,大概只有一樣對動手做、對各種新奇玩意兒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才能懂吧!這次拿到手,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光是目錄和封面就已經讓我眼冒金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專案和文章,看得我心癢難耐,迫不及待想捲起袖子來試試看。尤其看到一些專案介紹,像是結合了最新的微控制器、或是運用了3D列印技術的創意發想,就覺得這本雜誌不只是提供技術教學,更像是在激發我們無限的想像力。我常常覺得,現代社會進步太快,有時候我們只是被動接受科技的便利,卻忘了科技背後的原理和樂趣。而《Make》就像是一本最棒的教科書,而且是那種最有趣、最實際的教科書,讓你親手去觸摸、去理解、去創造。它不要求你一定是個電子工程師或程式高手,只要你有一顆願意學習、願意動手的心,就能從中獲得滿滿的收穫。這次的內容,看來又會帶給我不少驚喜和啟發,我已經準備好我的工具箱,隨時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