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久梦二的一生,像极了日本的樱花,哗地怒放,烟霞满天;然后訇然坠地,随春雨化作绚烂的云泥。
「梦二式美人的眼睛里飘溢的哀愁不是传统的物之哀,而是时代的感伤。」
首次披露梦二发妻长篇手记〈忆梦二〉──岸他万喜独白,关于生活的真实。
他的画不仅感染了少女,也感染了青少年,乃至上了年纪的男人……我少年时代的理想,总是同梦二联系在一起。——川端康成
梦二寥寥数笔,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后来我又模仿他。——丰子恺
竹久梦二(Umeji Takehisa,1884/9/16 ~ 1934/9/1),生于日本冈山县,本名竹久茂次郎。是日本现代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他的人与画俱是传奇,年轻时底层生活的体验与浅尝辄止的社会实践,纯化了他反抗权力、期冀理想社会、同情弱者的性格,但他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敏感、易碎、善妒的个性,又创造出他独有的在虚幻、无常中抒情,在幻灭中抒情的艺术美学。
梦二是日本少女漫画的开创者、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抒情的漂泊者。他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的细腻感情,他描绘的不单是美人形象,而是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风俗画。日本美术评论家大木惇夫形容,梦二所画的年轻女性,无论哪一个,都长着惆怅的脸,眸子大而圆,眼睫细长,那种明显的梦想型、腺病质的样态,好像马上就要折断似的,有种难以名状的易碎之美。
梦二创作题材广泛,包括儿童杂志、诗文的插画、诗、歌谣、童话等。诗作〈宵待草〉由多忠亮谱曲,风靡一时。晚年曾访欧美。一九三三年,竹久梦二曾经来台演讲,并在台北市的警察会馆举办「竹久梦二画伯滞欧作品展览会」。那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海外行旅。
本书收录竹久梦二的绘画、摄影、装帧作品240余幅,以刘柠撰写的梦二传记〈寂寞的乡愁诗人〉,娓娓道出画家精彩多情的一生,他与岸他万喜、笠井彦乃、叶、顺子、秀子等女子的邂逅,是爱情,或幸福的幻影?均化作仅存于画中的「梦二式」女子;对照其留予世人的〈外欧日记〉、〈病床遗录〉,及妻子岸他万喜的〈忆梦二〉等手稿(刘柠译),全景重现日本「大正歌□」绚烂浪漫的艺术世界,那些以忘怀的美、逃不开的爱与寂寞,依旧回盪人间。
作者简介
刘柠
一九六0年代出生。北京人。作家,《南方週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艺术世界》等媒体的专栏、社论作者。长年以来以大陆新锐主流媒体和香港、日本的华文媒体为平台,展开对日本问题、中日关系、朝鲜问题及前卫艺术的持久关注与思考。着作有《「下流」的日本》、《前卫之痒》等。
序 愉悦大众的文化之花
◎寂寞的乡愁诗人
引子
冈山.神户.九州
艺青.基督信仰.与社会主义擦肩而过
他万喜.处女画集出版.「子恺漫画」
港屋.彦乃.京都时代
写真.顺子.秀子
放洋.住院.归去来
◎外欧日记 竹久梦二 / 刘柠 译
◎病床遗录 竹久梦二 / 刘柠 译
◎忆梦二 岸他万喜 / 刘柠 译
◎梦二的艺术
摄影
绘画
海报与装帧
跋 爱与诗的「逆旅」
附录 竹久梦二年谱
□愉悦大众的文化之花
李长声
爱读评论家刘柠的文章,知日而论日,文笔畅达,见识独到。读他散论日本的《穿越想像的异邦》,不由地为之鼓而唿:自称一布衣,走笔非游戏,不忘所来路,更为友邦计,立言有根本,眼界宽无际,穿越想像处,四海皆兄弟。又读这一本《竹久梦二的世界》,或许限于字数,写竹久梦二人生五十年近乎「简历」,但全书编排是立体的,其人其作的整个世界读罢便了然于心。那些穿越时空的妙语警句也点醒读者,免得顺情而去,审美而迷。譬如这一句:集画家、诗人、作家的光环于一身的梦二是大众传媒的宠儿。
大正这个年号夹在明治与昭和之间,只有十四年(一九一二—二六),若谈论文化,大正时代通常指一九一0年代和一九二0年代。竹久梦二即活跃在这个时代,从模煳的照片看,此人绝然算不上帅哥,但三、四十岁还能跟二十岁上下的女性们谈情说爱,足见其名气之大,倘若在今天,那就是电视上闪亮、会场里飞沫的明星画家。梦二不属于正统的画坛,丰富多彩的作品并不是高雅的纯艺术,而是盛开在大众文化中的奇葩。当时有报导:今日之青年男女不喜好所谓梦二式的画的怕是很少罢,因为其笔触何等爽快而情味津津。梦二也被称作大正浮世绘师,但他画的美人有大大的眼睛,眼皮是双的,睫毛是长的,只要拿浮世绘的单睑细眼仕女比较一下,就可以推想当时人们的惊艳。这是全盘西化所致,美女的标准也是西方的了。梦二把东西方美术融为一体,自得其乐,不睬美术界。人们只能敬畏纯艺术,可望而不可即,而大众艺术,不仅能随意欣赏,甚而还可以参与其间。
一百多年前日本跨世纪地打赢了两场战争,扬眉吐气,修改了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几乎靠甲午战争勒索的赔款实现工业化(日俄战争没捞到一分钱),明治一代形成了近代国家。明治天皇被称作大帝,而大正天皇文弱,仿佛统治者不在其位。世代交替,不单换了天皇,政界、军界、企业界也都新人换旧人,历史出现了空档。国民不禁有一种解放感,就好像到了民众的时代。在这种「没国是」(德富苏峰语)状态下,形形色色的思想氾滥,冠以「自」字的词语流行,如自觉、自立、自我、自爱……个人主义性质的活动成为可能,各种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堪称是教养与消费的时代。梦二跟上了时代,用新的主题和新的表现创造出所谓「梦二式」,在初具规模的大众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大众文化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媒体发达。当时杂志是主要媒体。一八七二年日本人口为三千四百八十万,一九二0年增加到五千五百九十六万。明治末叶,杂志印数剧增,大正年间已经有多种杂志印数超过十万册。喜欢画是一种风潮,谈画有如后来谈电影,被称作美术趣味。内田鲁庵曾写到,「谈不来美展的人就像是远离东京的乡巴佬。」川端康成年少时也想当画家。这正是梦二流行的社会背景。说来日本人的美术趣味至今不衰,与年轻人交往,他们随手就画出一个漫画人物,虽是模拟,却好似出自内心。大正时代印刷术突飞勐进,杂志以图版吸引读者,卷头画页甚至能左右销量。如周作人所言,「竹久梦二可以说是少年少女的画家」。面向少年男女的杂志尤重视图版,一九一四年讲谈社创刊《少年俱乐部》杂志,用高□华宵画插图,印数达到三十万册,但是因稿酬问题,华宵走人,发行量锐减,竟成为「华宵事件」。梦二最初给《中学世界》杂志画插图,有道是,受众已备,梦二式应时而生。
大众文化是消费文化,娱乐大众化。大众的本事在于能够把任何事物变成娱乐,加以消费。他们一大早就坐在路边,喝着啤酒,吃着便当,等着看明治天皇出殡。人都想传播自己的感动,与人共有,这就需要看同样的东西,谈同样的东西,从中产生情感共鸣。在没有微博的时代,交谈是主要方式,通过交谈加深感动,并由于有人感觉相同,而相信自己的感性,为之安心。这种对自己的发现、认知,不过是寻求归属。感性共同体没有创造性,但造成流行。看漫画或电视是孤独的,但是在学校或酒桌的交流,使快乐共有,便好似古老的狂欢。梦二的作品尤其在少女中流行。
日本文化在江户时代已趋于大众化,亦即商品化。或许可以说,在中国文化的阴影下,日本发展起来的自己的文化就是一种大众的商品文化,如浮世绘。漫画这一商品文化仍然延续着江户时代的模式。明代文化出现商品化倾向,但这种商品文化停留在知识人范畴,识字等条件制约它难以向大众发展。梦二的插图、美人画代表梦二式,但梦二式真正在社会上流行是他设计的服饰、小物件等商品,相当于当今的卡通商品罢。前妻开了两年小店「港屋」,所有商品都是由梦二设计,梦二式被模仿,满街招摇着梦二式女人。
刘柠指出,梦二的「人生和艺术纷然杂糅,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梦二把女人画得瞪大了眼睛,腰肢扭曲,大手大脚,但感性来自现实,那双大眼睛是他妻子的。梦二式美人的眼睛里飘溢的哀愁不是传统的物之哀,而是时代的感伤。明治维新后,西方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却也让人看清了与大国生活环境的巨大差距,时代弥漫着成功后的空虚感,以及漠然的不安。对逝去之物的眷恋也使梦二的画笔饱蘸了悲情愁绪。他表现的是当时人们日常所感受的细微情绪,用今日的网语来说:你懂的。当年梦二的粉丝主要是少女,而今多是大叔。他们赏玩梦二的形态之美基本是怀旧。梦二积极吸取西方新感觉、新手法,同时也热爱日本古来的风俗,现今被当作文化符号,代表了日本情趣。或许可以说,梦二是当今走向世界的「卡娃伊」文化的源头。
一九二三年发生关东大地震,人们的感性为之一变。大正结束前一年(一九二五),梦二和小说家山田顺子闹出丑闻,媒体无仁义可言,当即把他变成八卦人物,人气急转直下,甚至招「新人类」讨厌,川端康成在伊香保温泉便遇见他一副衰相。土岐善麻吕追悼梦二,说「竹久君的艺术将活在历史之中」。大众健忘(所以总是快乐的),梦二死后很快被忘到脑后。一九六八年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被战争摧残的大众文化复兴。一九七0年纪念梦二诞辰九十周年,举办大回顾展,梦二从历史之中走出来。流行是翻来覆去的,怀旧也生出新意,特别是他的设计,为人注目。
一九八五年《初版本复刻竹久梦二全集》付梓,八七年《梦二日记》、九一年《梦二书简》相继上市。刘柠「二十多年前,人在东京」,赶上这一波梦二热。这本《竹久梦二的世界》出版于二0一0年,好像把中国也弄得发热了。
二0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本文作者为知名旅日作家)
我一直對「大正時期」這個充滿變革與懷舊的年代感到好奇,而竹久夢二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正是我嚮往已久的一扇窗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展示他那些令人屏息的畫作,更能深入挖掘他作為一位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他如何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影響一個時代的美學巨匠?他的作品,是如何反映出當時日本社會的思潮、人們的情感,以及女性地位的變遷?我尤其想了解,夢二的藝術風格,是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又如何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我期待在書中,看到那些關於他生活中的軼事、他與同時代藝術家的交流,以及他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從而勾勒出一個更加立體、更具人情味的竹久夢二。
评分一直對日式美學情有獨鍾,竹久夢二的名字,總是在腦海裡縈繞。這次有機會翻開《竹久夢二的世界》,心中充滿了期待。這位被譽為「大正浪漫」的代表畫家,他的作品究竟是如何勾勒出那個時代的風情,又如何捕捉了女性細膩的情感,一直是我好奇的。從書的封面就感受到一種沉靜而又充滿魅力的氣息,那淡淡的色彩,柔和的線條,彷彿訴說著一段段被時光塵封的故事。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夢二的作品是如何在藝術史的長河中,確立自己獨特的地位的。是他的筆觸?還是他對題材的選擇?抑或是他所傳達的那種獨特的「哀愁」和「寂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出地剖析這些問題,讓我對這位藝術家有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畢竟,藝術不只是視覺的饗宴,更是情感的共鳴,我期待在書中找到與夢二心靈相通的橋樑,感受他筆下世界的溫度與溫度。
评分我對日本近代文學與藝術的交織之處深感興趣,而竹久夢二,無疑是這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連結點。《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期盼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更深入的窗。我對他不僅是畫家,同時也是詩人、散文家的身份感到好奇。他的詩歌與畫作之間,是否存在著一種相互呼應、相互啟發的關係?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夢二如何將文學的意境,融入到他的繪畫創作之中?我更希望看到,這本書能夠將夢二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日本文學思潮,例如「自然主義」、「白樺派」等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揭示他作品在文學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我期待能透過這本書,不僅欣賞到他優美的畫作,更能理解他作為一位跨領域的藝術家,如何為日本近代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從事文化研究的我,一直認為竹久夢二的作品,是理解日本近代美學演變的一把重要鑰匙。《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期盼它能提供一個深度剖析的視角。我對他如何在傳統日本畫的基礎上,融入西方繪畫的技法,並創造出獨特的「夢二式」風格感到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對於女性形象的刻畫?那些帶著一絲哀愁、一抹慵懶,卻又充滿獨立精神的女性,她們的出現,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我更希望看到,這本書能夠將夢二的藝術創作,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背景下進行考察,從而揭示他作品背後更深層的意義。我期待能透過這本書,不僅欣賞到他精湛的畫技,更能理解他作為一位藝術家,如何透過作品與時代對話,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评分我一直認為,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視覺上的美感,更在於它所能喚起的共鳴。《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引導我進入夢二內心的深處。我對他筆下那種「寂寥」的美學,總是特別有感觸。這種寂寥,不是孤獨,而是一種獨處時的寧靜,一種對生命細微之處的體察。書中會不會探討夢二是如何透過他的藝術,去表達這種內在的情感?他對光影的運用,對色彩的渲染,以及對人物神態的描繪,是否都圍繞著這種「寂寥」的美學展開?我期待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去感知和理解這種獨特的藝術氛圍,並將這種感受,應用到對其他藝術作品的欣賞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夢二透過他的藝術,所傳達出的對生命本質的思考,以及對內心世界的細膩描摹。
评分身為一個對日本文化略有研究的讀者,竹久夢二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但他作品中的意境,卻總讓人覺得隔著一層薄紗,難以捉摸。《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的出現,無疑為我打開了一扇窺探其內心世界的窗。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了解到,夢二的創作靈感究竟源自何處?是他個人的生活經歷,還是對當時社會變遷的觀察?抑或是從傳統日本畫中汲取了養分?我對他筆下那些「夢二式」的女性形象尤為著迷,她們帶著一絲慵懶、一抹憂鬱,卻又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他如何捕捉這種複雜的情感,又是如何將其融入到畫面之中?我期盼能夠在書中找到答案,不僅僅是欣賞畫作的技巧,更是理解他透過畫筆所傳達的人生哲學,那份在美麗中透著淡淡哀愁的獨特氣質,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评分對我而言,竹久夢二的名字,總是與一種「懷舊」的氛圍緊密相連。他的畫作,彷彿是從泛黃的老照片中走出來的,帶著一種溫柔而又感傷的美。《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帶我深入了解這位藝術家的創作世界。我對他如何捕捉女性的內心世界特別感興趣,他筆下的女子,眼神中總是帶著故事,表情中流露著一種淡淡的憂鬱,卻又透著一股堅韌。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夢二的創作手法,例如他對色彩的運用,線條的勾勒,以及如何透過構圖來營造氛圍?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去欣賞和解讀他的作品,不僅僅是看見畫面,更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境。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大正浪漫」有更深的理解,並藉由夢二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獨特的魅力。
评分我是一個對懷舊風格有著莫名情愫的人,而竹久夢二的名字,總是能瞬間將我帶入那充滿詩意的大正時代。《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探索那個時代美學的指南。我對他筆下那些充滿故事感的女性形象尤為著迷,她們的眼神、姿態,彷彿都訴說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心事。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夢二的創作題材,以及他如何將這些題材,轉化為充滿藝術魅力的畫作?我期待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去欣賞和理解他作品中那種淡淡的哀愁與感傷,這份獨特的「大正浪漫」氣質,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入地體會到,夢二透過他的藝術,所傳達出的對美的追求,以及對那個時代的獨特情感。
评分對於一位長期關注亞洲藝術發展的讀者來說,竹久夢二的名字,總是代表著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豐富的視角。我對他如何將日本傳統繪畫的元素,與西方近代美術思潮相結合,並創造出劃時代的「少女畫」風格感到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他作品的藝術價值,探討其在美學史上的地位?我更希望看到,這本書能將夢二的藝術創作,置於當時日本社會轉型、文化衝擊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而揭示他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社會變遷。我期待能透過這本書,不僅欣賞到他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構圖,更能理解他作為一位藝術家,如何透過作品,記錄下一個時代的記憶,並對後世的藝術產生深遠影響。
评分在眾多日本藝術家中,竹久夢二的風格總是讓我感到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彷彿他畫中的女子,是我某個時空遇見過的故人。《竹久夢二的世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是一次貼近靈魂的對話。我對他筆下那種「哀愁」和「感傷」的美學,總是特別有共鳴。這種美,不是刻意營造的悲傷,而是一種淡淡的、若有似無的情緒,卻能深深觸動人心。書中會不會探討夢二是如何將這種微妙的情感,透過畫面傳達出來?他對線條的運用,對色彩的選擇,以及對人物表情的捕捉,是否有獨特的秘訣?我非常期待能從書中,學習如何去感受和理解這種「大正浪漫」的氣息,並將這種感受,融入到自己對藝術的欣賞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貼近夢二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對美的獨特詮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