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寂寞的少妇,独坐在风铃下,等待着她所思念的远人归来,她的心情多么凄凉、多么寂寞。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种声音都会带给她无穷的幻想和希望,让她觉得归人已归。
等到她的希望和幻想破灭时,虽然会觉得哀伤痛苦,但是那一阵短短的希望毕竟还是美丽的。
所以诗人才会说:「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果等到希望都没有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在这一篇「风铃中的刀声」中,一开始我写的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故事。──古龙
因梦是来历非凡的美女,她巧布陷阱,在一次比武胜利后,丁丁在小屋旁发现了昏迷倒地的因梦,并把她抱在怀里。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温柔的因梦竟把一双纤纤玉手伸向了丁丁致命的穴道处。为了发泄心中的仇恨与怨气,因梦对丁丁施行了残酷的「手术」,将其双眼与舌头缝死,并请来狡黠阴险的慕容秋水和心狠手辣的韦好客进一步摧残折磨丁丁,对他使用酷刑,使其欲活不能、欲死不成。当慕容秋水和韦好客发觉丁丁竟是他们年轻时的好友时,他们并没有挺身相救,而是准备借刀杀人,置丁丁于死地。
《风铃中的刀声》是一部主题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优秀武侠小说。同时,小说在思想哲理以及抒情性方面也做出了可贵的尝试,非常可读。
作者简介
古龙
如果说金庸是旧派武侠小说的改良者、总结者、集大成者,
那么古龙则是新派小说的缔造者、开拓者、树丰碑者。
本名熊耀华的古龙,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名作家倪匡说:「古龙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他以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出超过了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新路,是现代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英雄人物的综合。」
古龙的作品永不褪流行,以独辟蹊径的文字,写石破天惊的故事。他与金庸、梁羽生被公认为当代武侠作家的三巨擘。
本社另有出版古龙作品新编全集(32开本)
导读
诡奇而美丽的武侠新篇--《风铃中的刀声》
《风铃中的刀声》讲述的是一个与复仇有关的武侠故事,但表现的却是友爱与容忍的主题。美丽的少妇因梦独坐在小屋的风铃下,等待着久去未归的丈夫,然而她等到的却不是自己期盼已久的归人,而是杀害自己丈夫的仇人——丁丁。于是,一个为夫报仇的故事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因梦是来历非凡的美女,她巧布陷阱,在一次比武胜利后,丁丁在小屋旁发现了昏迷倒地的因梦,并把她抱在怀里。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温柔的因梦竟把一双纤纤玉手伸向了丁丁致命的穴道处。为了发泄心中的仇恨与怨气,因梦对丁丁施行了残酷的「手术」,将其双眼与舌头缝死,并请来狡黠阴险的慕容秋水和心狠手辣的韦好客,进一步摧残折磨丁丁,对他使用酷刑,使其欲活不能、欲死不成。当慕容秋水和韦好客发觉丁丁竟是他们年轻时的好友时,他们并没有挺身相救,而是准备借刀杀人,置丁丁于死地。
以复仇始,以情爱终
天下第一刽子手姜断弦便是他们请来行刑的杀手。然而,机警过人的「姜一刀」识破了慕容秋水和韦好客借刀杀人的诡计,在法场上与牧羊儿、柳伴伴巧妙配合,救出了丁丁。
慕容秋水和韦好客继续追杀丁丁,企图加害于他。关键时刻,想不到因梦忽然出现,救下丁丁,使其免于一死。最后,历经磨难痴情不变的柳伴伴终于用真心换来了爱心,一头扑进了丁丁的怀里。
故事以复仇始,以情爱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爱憎是非观念。美与丑、善与恶,正直与邪念,宽容与仇恨,始终是作品的思考对象和表达的主题。正如古龙自己所说:「武侠小说里写的并不是血腥与暴力,而是容忍、爱心与牺牲。」而所谓容忍、爱心与牺牲,就是能够容忍别人的伤害,培养宽厚仁爱之心,以此来消除人类之间的冷漠与仇恨,化干戈为玉帛。所以,尽管这部武侠小说带有很强的幻想、乌托邦式的色彩,但还是鲜明地亮出了道德理想这一具有永久魅力的主题。
作者的道德思考,主要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风铃中的刀声》里的人物,如果以道德的标准来区分,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代表邪恶的,其主要人物是慕容秋水和韦好客。另外像牧羊儿、田灵子也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这些人虽也武功高强,才艺超人,但行为乖舛,暴戾兇残,常以害人为快乐,甚至其武功也时时尽充满邪气。所到之处,常常伴随着血腥与杀戮。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对这些人物进行刻画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们简单地脸谱化、道德化,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从人物性格的把握上入手,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所以像慕容秋水的狡诈虚伪,韦好客的兇狠残忍,牧羊儿的怪异乖谬,都描画得栩栩如生,各具个性,毫无雷同之感。
另一类人物以丁丁、姜断弦和柳伴伴等为代表,表现的是人类善良美好的一面。这些人不仅武功盖世,威震八方,而且有极好的武道修为。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着同情与爱心、慷慨与正义、侠义与豪爽的品格和个性,是作者心目中人格理想的化身。
人性复杂,情节奇异
正像道德的区分没有取代人物自身性格逻辑的发展一样,古龙笔下的人物,有时常常是复杂多义的。尤其是当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去描写人物时,其人物性格就更加突出、更加鲜活了。《风铃中的刀声》里的人物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在小说里,作者常常赋予他笔下的人物以多重人格,多重人性,甚至是截然对立的人性态度,使之成为立体化、血肉化的人物形象,从而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梦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在她的身上,温柔与兇狠,缱绻与怨毒同时并存。所以,她有时是妩媚的,有时又是残忍的;有时是虚伪的,有时是又真诚的。即使是对丁丁的恨,也偶尔有爱的成分。因梦是全书中性格最为复杂含混的人物形象。
由于能够从复杂多变的人性角度去理解人物,把握人物,所以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带有怪僻、奇异和神秘的特征。本书中的牧羊儿就是这样一位性格怪诞的人物。《风铃中的刀声》里的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来源于作者对于人性的细微体验。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从道德上区分人物,是出于架构故事、组织情节的需要,而从人性的角度去描绘人物,才是真正的人物塑造。
追求故事情节的奇异性,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个特点。武侠小说一般都有比较强的故事情节,这部小说除具备这个因素外,在情节的设置上还突出了诡异新奇这个特点。所谓「奇」,就是情节的发展常常超乎人的想像,出人意料。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情节的转换加快,既环环相扣又旁岔频出,看似不可思议,可却又在情理之中。有时,古龙甚至是靠奇特的情节突变来安排事件的发展,来解决矛盾冲突的。如在小说中,当丁丁进入「雅座」,即将陷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时,神秘的「班沙克」出现了,它的出现,使故事起伏回转,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再比如,当丁丁和姜断弦落入屠夫式的人物胜三手中时,想不到竟是仇人因梦及时相救,才使他们逃离兇险与灾难。小说处处设伏,悬念层出,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但有时由于过分追求情节的神秘诡奇,且为了简洁的节奏感,致缺少必要的交代与铺陈,所以奇特的情节设置有时往往显得缺乏逻辑力量和说明力度。
节奏明快,语句跃动
古龙小说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他那独特的语言句式,这一点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这部作品看,小说的句式较短,语句简练、俐落、干脆,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在古龙小说中,我们一般很难看到大段大段的段落出现,也很少有成段地描绘环境或介绍人物的语言,代之以跳跃性很强的简洁句式,它常常表现出恣纵、跃动的特点。
这样的语言方式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它也许不太适合那种从容舒曼的叙事格调(尽管古龙对此驾驭得也颇为(女闲)熟)或写实描摹的风格样式,但它对于快速转换语言话题和人物,迅速推进情节展开,无疑有着极大的优势。除此而外,这种语言方式还在以下两个方面比较明显地影响了小说的特点。
首先,它对古龙小说的武功描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知道,古龙小说里的武功描写,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即虚化,它一般情况下不对「武功」做实实在在的描绘,不追求一招一式的逼真效果,也不细致再现武打的具体过程,而是化实为虚,从侧面突出「武功」的效果,夸大武功招式的虚幻性。所以,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很少看到武林高手精湛武艺的具体表演,更多的情况下是目睹了武功的神奇效果或意念化的武侠身手。如小说开头写牧羊儿神鞭的那一段:
丁丁立刻就听到一阵极奇异的风声,开始时宛如远处的蚊呜,忽然间就变成了近处的风雷,忽然间又变成了天威震怒下的海啸。
好像是一条隐藏在滚滚乌云中的灵蛇一样,忽然间在破晓日出的万道精芒中出现了。
这万道精芒就是那一堆内动的火焰。
这种武功只有靠想像去体会了。因此我们说古龙「武功」的神妙之处,不是用眼睛观察的结果,而是靠心灵感应的产物,诉诸感觉与想像。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古龙简洁跳跃的语句变化。
其次,简短的句式变化更适于人物间的对话。古龙在这部小说中较多地使用了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其实,这也是古龙小说的一贯特点。这样语句精短,又要表达丰富的内容,所以就要求作者把许多次要的背景材料省去,而将主要的内容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这与戏剧的对白有些类似。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出现跳跃性的变化,与这种对话方式关系很大。在书中「冬笋烧鸡酒」一节,情节转换迅速,人物命运变幻莫测,杀机处处,这些跃动不定的戏剧性变化,几乎都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
人性透视,爱情一线
语言充满机趣和暗示,是这种对话方式带来的又一个特点。由于人物对话负载着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功能,所以它必须具备极强的暗示性,既要能够说明事件发展的前因,又要预示事件发展的后果,并且能够反映出人物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如柳伴伴和她的朋友在谈到因梦对丁丁的恨时这一段对话:
「我恨牧羊儿和因梦恨丁丁是完全不一样的。」伴伴说:「我恨牧羊儿是真的恨。」
「因梦恨丁丁难道是假的?」
「不是假的,而是另外一种恨。」伴伴说:「因为我跟她一样也是女人,所以我才能了解这一点。」
「哪一点?」
「恨也有很多种,有一种恨总是和爱纠缠不清的;爱恨之间,相隔只不过一线而已。」
这段对话机趣含蓄,比较传神地反映出伴伴作为一位女性所特有的微妙心理和敏感心态,同时也暗示出因梦与丁丁关系转变的可能性,为以后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总之,《风铃中的刀声》是一部主题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优秀武侠小说。同时,小说在思想哲理以及抒情性方面也做出了可贵的尝试,非常可读。
知名文学评论家 李明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