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自生效後,溫室氣體減量已成為全球性議題,各國紛紛考量其國情積極因應。在眾多減量政策中,有透過經濟誘因工具,亦有透過技術研發來降低排放,但為因應京都議定書的規範要求,總量管製政策是各國所必須採取與遵守的基本目標管理方針,我國目前雖非京都議定書成員,惟為剋盡地球村一份子的減量責任,乃有必要完善規劃國內溫室氣體總量管製政策。基於發電部門對二氧化碳排放産生的重要性,如何做好發電部們的總量管製乃是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主旨即在以長期電源開發電力經濟技術模型,評估國內各種總量管製目標下,探討發電部門達成二氧化碳減量之成效,以及對其之影響,以茲做為政策決策者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若總量管製目標為京都議定書對附件一國傢的要求,要在2010年時迴到1990年再減5.2%之水準,電力部門靠本身的能力是無解的,若將總量管製目標放鬆為2020年迴到2000年的排放水準,或2025年迴到2005年的排放水準,則電力部門在樂觀的條件下,可以達成目標管理,但會付齣相對的成本,平均每度發電成本會增加4%到8%的額度,每度電CO2的排放則從0.54公斤降為0.41公斤與0.44公斤。由於各種總量管製目標的達成,靠的不僅是電力部門的努力,也仰賴政府的相關配套措施,因此建議政府應及早規劃並施行全國能源會議所要求的各項減量方案,以利電力部門達成其排放總量管製的目的。
作者簡介
王京明
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員。澳洲西澳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1986)、資源經濟學博士(1990);曾任澳洲西澳農業部研究員(1990~1992);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源與環境經濟、係統模擬、最適控製。著有《澳洲農業決策資源係統》、《莽原管理與復健經濟學》、《颱灣地區住宅與商業部門能源消費調查與研究》、《颱灣地區製造業能源需求之研究》、《再生能源發電效益經濟評估》等專著十種,及國際學術期刊與國際會議發錶論文三十餘篇。
標題《CO2總量管製政策對電力部門的衝擊影響分析》讓人直接聯想到一個嚴峻的現實:氣候變遷的壓力下,能源結構的調整迫在眉睫。而電力部門,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運行的基石,其所承受的壓力和轉型的難度不言而喻。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在颱灣現有的能源供應體係下,實施CO2總量管製政策,究竟會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造成怎樣的影響? 畢竟,我們颱灣的地理環境和能源稟賦決定瞭我們在發展再生能源方麵存在一定的挑戰,而火力發電目前仍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如果強製性地限製CO2排放,如何在保證穩定供電的前提下,逐步實現能源的低碳化,這將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書中會不會詳細討論,為瞭達成CO2總量管製目標,可能需要付齣的社會經濟成本,例如對傳統能源産業從業人員的影響,以及對整體經濟增長潛在的抑製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些深刻的反思,讓我們在追求環保目標的同時,也能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麵性。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颱灣能源議題的讀者,這本書的標題《CO2總量管製政策對電力部門的衝擊影響分析》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我常常在思考,當我們談論減碳時,最直接、最集中的衝擊點往往就在電力部門,畢竟大部分的電力生産過程都會産生CO2排放。書中所提齣的“總量管製”,聽起來就帶有一種強製性和目標導嚮性,這與過去一些環保口號式的呼籲可能有所不同,它意味著更具體的約束和更明確的考核。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盡闡述,這種總量管製政策究竟會如何具體地體現在電力部門的各個層麵。例如,對於火力發電廠,是會要求它們提高效率、安裝碳捕捉技術,還是直接限製其發電量?對於我們正在大力發展的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政策是否會有傾斜,鼓勵其更大規模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的調整,最終會對我們颱灣民眾的用電成本産生怎樣的影響?會不會伴隨電價的調整,以及這種調整的幅度是否可控?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量化的分析,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感知這些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實際經濟後果,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層麵。
评分老實說,光看書名《CO2總量管製政策對電力部門的衝擊影響分析》,我腦中就浮現齣許多疑問。我們颱灣的電力結構一直比較復雜,過去依賴火力發電的比例不低,但同時也在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大力發展再生能源。那麼,CO2總量管製政策的實施,會不會加速這個轉型的步伐?又或者,在短期內,為瞭滿足用電需求,可能會齣現“顧此失彼”的情況,例如為瞭減少碳排放而限製火力發電,但再生能源供應又不穩定,導緻能源短缺或電價飆升? 這本書如果能從政策的製定過程、實際執行的難點,以及對不同發電方式(煤、氣、核、再生能源)的長期影響進行細緻分析,那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讀物。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及國際上其他國傢或地區在推行類似政策時的經驗教訓,特彆是那些在經濟發展水平和能源結構上與颱灣有相似之處的例子。這些外部經驗的藉鑒,對於颱灣製定更閤理、更有效的政策,避免走彎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到颱灣電力部門在未來能源政策下的可能走嚮。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CO2總量管製政策對電力部門的衝擊影響分析》精準地切中瞭颱灣當前最核心的能源議題之一。在國際社會對碳排放日益嚴格的今天,颱灣作為全球經濟體的一部分,也必須積極應對。我一直關注颱灣電力産業的轉型方嚮,尤其是在推動綠能發展的同時,如何平衡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深入且全麵的分析框架,來解讀CO2總量管製政策對電力部門可能産生的多方麵影響。具體來說,這本書是否會探討不同政策工具(如碳交易、碳稅、能源效率標準等)在颱灣具體情境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它是否會深入分析這些政策對電力設備投資、技術創新、以及發電成本結構可能帶來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勾勒齣,在這些政策影響下,颱灣電力部門在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發展軌跡,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和機遇。這本書的深入洞察,對於理解颱灣能源轉型的復雜性,以及製定更具前瞻性的能源戰略,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CO2總量管製政策對電力部門的衝擊影響分析》一聽就覺得內容會相當紮實,特彆是在我們颱灣當前能源轉型和環保壓力並存的敏感時期。我一直很關注颱灣電力産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減碳目標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政府會祭齣哪些政策,以及這些政策會如何影響我們賴以生存的電力供應。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關鍵,它直接點齣瞭CO2總量管製這個核心議題,並且聚焦在電力部門,這絕對是颱灣經濟和民生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 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的CO2總量管製政策,例如碳稅、碳排放交易係統(ETS),甚至是技術強製標準等,對於發電成本、發電結構,乃至電價可能産生的具體影響。颱灣電力公司(颱電)作為主要的電力供應者,在麵對這些政策時,勢必需要進行大量的投資和技術革新,這本書會不會分析這些投資的規模、效益,以及對颱電財務健康度的潛在風險?另外,非公部門,也就是風電、光電等再生能源發電業者,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他們的發展模式是否會被重新塑造?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象化的數據和案例,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理解其復雜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