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自生效后,温室气体减量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各国纷纷考量其国情积极因应。在众多减量政策中,有透过经济诱因工具,亦有透过技术研发来降低排放,但为因应京都议定书的规范要求,总量管制政策是各国所必须採取与遵守的基本目标管理方针,我国目前虽非京都议定书成员,惟为克尽地球村一份子的减量责任,乃有必要完善规划国内温室气体总量管制政策。基于发电部门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发电部们的总量管制乃是我国温室气体减量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旨即在以长期电源开发电力经济技术模型,评估国内各种总量管制目标下,探讨发电部门达成二氧化碳减量之成效,以及对其之影响,以兹做为政策决策者之参考。研究结果发现若总量管制目标为京都议定书对附件一国家的要求,要在2010年时回到1990年再减5.2%之水准,电力部门靠本身的能力是无解的,若将总量管制目标放松为2020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水准,或2025年回到2005年的排放水准,则电力部门在乐观的条件下,可以达成目标管理,但会付出相对的成本,平均每度发电成本会增加4%到8%的额度,每度电CO2的排放则从0.54公斤降为0.41公斤与0.44公斤。由于各种总量管制目标的达成,靠的不仅是电力部门的努力,也仰赖政府的相关配套措施,因此建议政府应及早规划并施行全国能源会议所要求的各项减量方案,以利电力部门达成其排放总量管制的目的。
作者简介
王京明
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员。澳洲西澳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1986)、资源经济学博士(1990);曾任澳洲西澳农业部研究员(1990~1992);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模拟、最适控制。着有《澳洲农业决策资源系统》、《莽原管理与复健经济学》、《台湾地区住宅与商业部门能源消费调查与研究》、《台湾地区制造业能源需求之研究》、《再生能源发电效益经济评估》等专着十种,及国际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标题《CO2总量管制政策对电力部门的冲击影响分析》让人直接联想到一个严峻的现实:气候变迁的压力下,能源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而电力部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基石,其所承受的压力和转型的难度不言而喻。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在台湾现有的能源供应体系下,实施CO2总量管制政策,究竟会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怎样的影响? 毕竟,我们台湾的地理环境和能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在发展再生能源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而火力发电目前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强制性地限制CO2排放,如何在保证稳定供电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能源的低碳化,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书中会不会详细讨论,为了达成CO2总量管制目标,可能需要付出的社会经济成本,例如对传统能源产业从业人员的影响,以及对整体经济增长潜在的抑制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些深刻的反思,让我们在追求环保目标的同时,也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CO2总量管制政策对电力部门的冲击影响分析》一听就觉得内容会相当扎实,特别是在我们台湾当前能源转型和环保压力并存的敏感时期。我一直很关注台湾电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减碳目标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政府会祭出哪些政策,以及这些政策会如何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电力供应。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关键,它直接点出了CO2总量管制这个核心议题,并且聚焦在电力部门,这绝对是台湾经济和民生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CO2总量管制政策,例如碳税、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甚至是技术强制标准等,对于发电成本、发电结构,乃至电价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台湾电力公司(台电)作为主要的电力供应者,在面对这些政策时,势必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和技术革新,这本书会不会分析这些投资的规模、效益,以及对台电财务健康度的潜在风险?另外,非公部门,也就是风电、光电等再生能源发电业者,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的发展模式是否会被重新塑造?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象化的数据和案例,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复杂性。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能源议题的读者,这本书的标题《CO2总量管制政策对电力部门的冲击影响分析》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常常在思考,当我们谈论减碳时,最直接、最集中的冲击点往往就在电力部门,毕竟大部分的电力生产过程都会产生CO2排放。书中所提出的“总量管制”,听起来就带有一种强制性和目标导向性,这与过去一些环保口号式的呼吁可能有所不同,它意味着更具體的約束和更明確的考核。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尽阐述,这种总量管制政策究竟会如何具体地体现在电力部门的各个层面。例如,对于火力发电厂,是会要求它们提高效率、安装碳捕捉技术,还是直接限制其发电量?对于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的风力、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政策是否会有倾斜,鼓励其更大规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的调整,最终会对我们台湾民众的用电成本产生怎样的影响?会不会伴随电价的调整,以及这种调整的幅度是否可控?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量化的分析,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知这些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后果,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CO2总量管制政策对电力部门的冲击影响分析》精准地切中了台湾当前最核心的能源议题之一。在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日益严格的今天,台湾作为全球经济体的一部分,也必须积极应对。我一直关注台湾电力产业的转型方向,尤其是在推动绿能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深入且全面的分析框架,来解读CO2总量管制政策对电力部门可能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具体来说,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不同政策工具(如碳交易、碳税、能源效率标准等)在台湾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它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政策对电力设备投资、技术创新、以及发电成本结构可能带来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勾勒出,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台湾电力部门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轨迹,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的深入洞察,对于理解台湾能源转型的复杂性,以及制定更具前瞻性的能源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评分老实说,光看书名《CO2总量管制政策对电力部门的冲击影响分析》,我脑中就浮现出许多疑问。我们台湾的电力结构一直比较复杂,过去依赖火力发电的比例不低,但同时也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再生能源。那么,CO2总量管制政策的实施,会不会加速这个转型的步伐?又或者,在短期内,为了满足用电需求,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例如为了减少碳排放而限制火力发电,但再生能源供应又不稳定,导致能源短缺或电价飙升? 这本书如果能从政策的制定过程、实际执行的难点,以及对不同发电方式(煤、气、核、再生能源)的长期影响进行细致分析,那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读物。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推行类似政策时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那些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上与台湾有相似之处的例子。这些外部经验的借鉴,对于台湾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政策,避免走弯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台湾电力部门在未来能源政策下的可能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