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讲一百句无聊的人生大道理
不如陪孩子读一篇寓言小故事
这是一本引领孩子成长的智慧经典,
更是一本增进亲子关系的睡前读物。
中国寓言故事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兼具深厚的思想内涵。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中国寓言故事,那么他就根本无法完整、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学,更不必说能够对中国人的思想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所以,阅读中国寓言故事,是每个人在成长中和长大后都不能错过的一件事。
如果你读过其他版本的中国寓言故事那就更好了,你会发现本书有很多不同之处——
★ 不是对原作的照搬,也不是对后人译作的模仿,而是根据原来的故事进行重新创作。作者以人的美德、智慧、盲点、缺陷、态度、思维等来组织寓言素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 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读来如同进行一次美的旅游。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更是有助于我们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 篇后增加了智慧点评,别看文字不多,却跳出了历史的局限,赋予了全新的意趣,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
正由于本书在同类图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请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作者简介
刘志哲
教育学和心理学双料硕士,目前主要从事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
他从小就对世界各地的寓言故事充满了兴趣,经多年研究整理,终于集结成册。
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编辑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纪昌学射——实
愚公移山——坚
铁杵成针——耐
和氏之璧——韧
熟能生巧——练
破釜沉舟——绝
曹沖秤象——颖
许绾建台——敏
任公钓鱼——勇
游水之道——合
第二章:那些传说中的大师智慧
鲁班刻凤——心灵
庖丁解牛——本质
薛谭学艺——善授
师旷调琴——遵道
高山流水——知音
濮水垂钓——自由
画龙点睛——精华
折箭训子——团结
九方皋相马——灵魂
第三章:那些智力上的盲点
截竿进城——愚笨
其父善游——妄断
黔驴技穷——虚名
自相矛盾——漏洞
为猫取名——谄媚
涸辙之鱼——空话
讳疾忌医——掩饰
守株待兔——运气
掩耳盗铃——自欺
买椟还珠——本末
囫囵吞枣——利弊
一家成仙——幻想
魏人识器——偏狭
五十笑百——不自知
第四章:那些性格上的缺陷
盲人摸象——片面
蹶叔三悔——固执
邻人偷斧——多疑
揠苗助长——短视
画蛇添足——多余
叶公好龙——虚名
猴子捞月——自扰
杞人忧天——狭隘
邯郸学步——模仿
杯弓蛇影——心病
州官放火——专横
三人成虎——轻信
杀生妙计——伪善
智子疑邻——偏听
古琴何价——跟风
猩猩嗜酒——贪心
河东狮吼——强势
第五章:那些微妙的选择和道理
东食西宿——怎能两全
齐人自夸——男儿志短
祝鲍论狗——君王恩宠
黄帝遗珠——柳暗花明
棘刺猴子——洞微查意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惊弓之鸟——闻声知意
对牛弹琴——白费口舌
心中有佛——豁达人生
不死之药——千古骗局
第六章:那些人生的态度与认识
亡羊补牢——不为晚
围魏救赵——逆思维
穷富和尚——说与做
螳臂挡车——梦无悔
匡衡凿壁——皆可能
孟母三迁——择邻栖
晏子智辩——大与小
望洋兴叹——宽与窄
二人弈子——集与散
歧路亡羊——左与右
鹓鶵与鸱——世与道
滥竽充数——真与假
第七章:那些精妙的行为与思维
千金买马——抛砖引玉
朝三暮四——本质同一
南橘北枳——因地而异
来生当爹——自取其辱
梁王嗜果——慾壑难填
膳吏辩诬——思辨求生
建筑专长——术业专攻
齐王嫁女——道理相通
狡兔三窟——进退得宜
龙王青蛙——各有其道
黄粱一梦——镜花水月
编辑推荐序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中国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一个怪物,表面上它是一个故事,情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是当你略一沉思,却发现它突然变成了一个严肃认真的哲理;寓言故事又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你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又能发现它的内在意义。说到寓言故事,就离不开中国寓言故事。
我一直认为,中国寓言故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还兼具深厚的思想内涵。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中国寓言故事,那么他就根本无法完整、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学,更不必说能够对中国人的思想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所以,阅读中国寓言故事,是每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就必须进行的必修课。
那么,中国的寓言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些有思想、有见地的人都想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表达出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特别是希望能够得到天下诸侯的青睐。那么,如何表达别人才愿意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于是,孟子这样做了,庄子这样做了,列子也这样做了,慢慢地,寓言故事便产生了,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相对于其他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在题材上,以人物故事为主,动物故事退居次要地位;在思想上,中国寓言故事并不像西方寓言故事那样直接面对现实、具有世俗性质,而是具有浓重的政治伦理色彩;在体式上,以散文为主,侧重议论、叙事。
本书精选的寓言故事都是在中国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的精华。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书中,有违背规律的「揠苗助长」,有不知变通的「截竿入城」,有得遇知音的「高山流水」,有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 有励志向上的「愚公移山」,有讲学习方法的「邯郸学步」……这些故事无不表现了寓言的根本特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基于此,作者的写作落实在开掘寓言的哲理层面上。概括地说,就是透过对一个个寓言故事的剖析和评说,用其中蕴涵的智慧来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照亮我们的人生。
现在,这块别开生面的寓言园地已经敞开了怀抱,欢迎读者朋友第一时间走进来尽情领略!
前言
了解中国寓言的第一堂课
中国寓言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具备了雏形,比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还要早五百多年。它是在一般譬喻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经过了一个由文词简约趋于丰富、哲理浅显趋于深刻、人物情节缺乏而趋于故事完整的演变过程。
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寓言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先秦时期的说理寓言,两汉时期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嘲讽寓言,唐宋时期的讽刺寓言,还有明清时期的诙谐寓言。
先秦时期是中国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代,其中以战国时代的寓言成就最高。当时的寓言作品集中在诸子散文里,为阐述不同流派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服务,被称为「哲理寓言」。比如,「揠苗助长」(《孟子》),讲了一个愚蠢的宋国人想让禾苗按照自己的意愿快快长高,就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滥竽充数」(《韩非子》),说的是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处士也来应征乐师,其实,他撒了个弥天大谎,自己压根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看不出什么破绽来。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愍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逃走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人,提醒人们只有严格把关,混事的人才会无所遁身。
此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愚公移山」(《列子》),「画蛇添足」(《战国策》)等等,也是内容生动,寓意深刻。
两汉寓言的题材和手法大多因袭先秦,其主旨是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希望透过寓言来宣传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人们劝戒,可称为「劝戒寓言」。比如,《新序》中的 「叶公好龙」,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可是当天上的真龙来拜访时,他立刻被吓得转身就跑,好像失了魂似的。这则寓言不单是关于喜好的问题,更深入地是关乎满足一己虚荣心的卖弄。《理惑论》中的「对牛弹琴」、《风俗通义》中的「杯弓蛇影」等也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时期,文学艺术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寓言的创作也是一样。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寓言迎接第二个创作高潮。这一时期的寓言特点是讽刺性加强而哲理性减弱,可称之为「讽刺寓言」。比如,大文学家欧阳修写的《卖油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绝世无双,他凭借这个本领自我夸耀。卖油的老翁却不以为然,他用勺子把油倒入葫芦中,油从铜钱孔中流入,而铜钱一点也没有被沾湿,进而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讽刺了卖弄才艺,沾沾自喜的陈尧咨。这一时期,在佛经翻译中,还引进了外国部分寓言。
元末明初及明中叶以后,曾掀起两次寓言创作高潮。其特点是冷嘲热讽的笑话成分增多,其中很多寓言可称之为「诙谐寓言」。这个时期出现了的寓言作家有刘基、刘元卿等。
本书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的古代典籍中精选了个寓言故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娓娓道来。这些寓言饱含着生活的经验与古人的感悟,焕发着智慧光芒和道德色彩。看过之后,你会从中领略到和其他寓言完全不同的中国古典寓言风格,体会到中国传统社会所尊崇的道德力量,进而扫除自身智力上的盲点,改正性格上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和其他中国寓言故事书所不同的,也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作者用一到四个经典的字词概括出每个寓言最核心的要义,使读者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到每个寓言故事的精髓。
现在,就让我们快快翻开这本书,在无限阅读的乐趣中来学习先贤们的智慧吧!
自序
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说真的,要不是女儿的请求,我是不会在我这个年龄再去翻寓言故事的……」朋友家华这样对我说道。
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大多数人都和家华的看法一样:寓言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我也这样认为。直到有一天,我和儿子一起读寓言,才发现寓言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和长大后都不能错过的精神食粮。
记得那次家长会回家的路上,我反覆回味着儿子国文老师的那句话:「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引导孩子多读课外书。」
第二天是週末,我早早来到书店,几乎翻阅了那里所有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最后选中了两本寓言故事。
我带着喜悦的心情急匆匆回到家,正在做功课的儿子闻声跑了出来,愉快地问道:「老爸,买了什么好吃的要给我吗?」我故意提高音量:「两道美味大餐,够你『吃』的啦!」儿子一看是寓言故事,立刻接过来左看右看,并且不停地说:「我早就想看啦!」看着儿子欣喜若狂的样子,我又高兴又惭愧。
高兴的是,我终于买了儿子真正喜欢看的书;惭愧的是,以前我总是不断给他买各种作文辅导书,以致于儿子不愿意去读它。
把书交给儿子后,我还决定做一次全新的尝试:和儿子一起阅读!
晚上睡觉前,我把儿子叫到身边,和他分享了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垂钓,一个小孩走过来观看。只见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了满满一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就拿出几条鱼送给他。小孩摇头表示不要,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说:『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说:『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几条鱼过不了多久就会吃光,要是我有钓竿,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了。』」
看完了故事,我正要给儿子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儿子却抢着说道:「如果那个小孩只要钓竿的话,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会钓鱼,光有钓竿是没有用的!」
听了儿子的话,我的脸微微一红,看来我很有必要多读读寓言,换换思维了。
做为家长,我常常会低估儿子的理解力。这一次,他给我上了一课,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相较之下,儿子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记忆力好,二是看问题侷限于条框内。他的天真和好奇之心,恰恰是我所缺少的。
这个世界曾在我们儿时的心中有过自己的模样。虽然我们现在长大了、成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熟了,可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还是会习惯性地想起童言无忌的时刻,
或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自由时光。从这个角度上,寓言故事也可以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个释放压力、放纵记忆的一个出口。
对每个孩子来说,枕着优美的寓言故事入眠,是最幸福的时刻。对每个家长来说,陪孩子度过一段温馨幸福的睡前时光,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是最美的期待。
从现在开始,伴着你的轻声细语,让一个个精彩的寓言故事悄悄地在孩子的耳边绽放吧!
拿到这本《陪孩子一起读中国寓言》的时候,我本就对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颇感兴趣,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既能引起孩子兴趣,又能兼顾故事深度和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古老的中华智慧,以一种现代、亲切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孩子最初是被那些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插画吸引的,那些生动的画面,为他打开了通往故事世界的大门。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对每个故事的解读方式。它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激发孩子自己去思考。比如,在讲到“守株待兔”的时候,书中不会直接说“这样不好”,而是会问孩子,“你觉得那个农夫为什么会丢掉他的锄头?”“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寓意。这比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而且,这本书在语言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保持寓言故事原有的韵味的同时,又进行了适当的现代化处理,使得语言更加流畅,更符合孩子的接受习惯。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孩子不仅能听懂故事,还能跟着我一起复述,甚至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这种积极的反馈,让我觉得非常欣慰。这说明这本书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让我特别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收录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寓言,还包含了一些相对不那么出名,但同样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引入,拓宽了我和孩子的视野,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每次读完一个故事,我和孩子都会就这个故事展开一些小小的讨论,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故事的理解,也促进了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们家的一位“家庭教师”。 总而言之,这本《陪孩子一起读中国寓言》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满意的一本亲子读物。它成功地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平台,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的机会。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孩子品德和智慧的家长。它所带来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棒了!作为一名忙碌的家长,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也让我的孩子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一直很喜欢寓言故事,它们虽然篇幅不长,但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品德和思维方式。而且,中国寓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有很多故事我小时候也听过,现在能和我的孩子一起重温,感觉特别温暖。 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故事罗列出来,而是为每个故事都配上了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发现我的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能对故事的情节有初步的理解,然后我再慢慢地给他讲故事,他就会听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每个故事后面都有对故事寓意的解释,这些解释非常浅显易懂,不会过于说教,而是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去思考。比如,关于“拔苗助长”的故事,书中就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这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理解事情的规律非常有帮助。 我特别喜欢的是,这本书中收录的寓言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经典作品。有些故事我之前也听过,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也很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亲子共读。有时候,我会把书读给孩子听,有时候,也会让孩子试着自己读一读。看到他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模仿故事中的语气,我真的觉得非常欣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睡前故事书,更是一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的启蒙读物。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些古老的故事。以前,我可能只把寓言故事当作是简单的童话,但现在我才意识到,它们是凝聚了无数先辈智慧的宝藏。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将这些宝藏传递给我的孩子,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并且学会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书中的插画风格也很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每一幅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故事的氛围,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家长的书籍。它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并且在孩子心中播下智慧和品德的种子。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我能够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书中的故事,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在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也为我和我的孩子建立了一座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寓言故事”的书籍并没有太大的期待,觉得无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带来的体验,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首先,这本书在选取故事上,就显得格外有眼光。它没有选择那些过于晦涩难懂的,也没有选那些过于浅显幼稚的,而是恰到好处地挑选了一些对孩子的成长和思维发展有实际帮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里悄悄发芽。 而且,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在每个故事的讲述之后,都有一段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的“哲理小课堂”。这个“小课堂”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温柔地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读完某个故事后,会主动地去思考故事里人物的行为,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故事的道理,这让我觉得非常欣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像一些儿童读物那样,用过于夸张或幼稚的语言来吸引孩子,而是用一种平和、典雅却又不失趣味的文字,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这种语言风格,既能够让孩子沉浸其中,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感。而且,我发现自己在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也受益匪浅。很多故事中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可能已经遗忘了,但通过这本书的重新解读,我仿佛又重新认识了它们,并且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画面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虽然我主要是和孩子一起阅读文字部分,但我偶尔也会翻看那些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是简单的卡通形象,而是非常有艺术感,能够很好地传达故事的意境。它们让故事更加立体,更加鲜活,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这一点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总体来说,这本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孩子和家长的阅读需求。 总之,这本书给我和我的孩子带来了一段非常美好的阅读时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智慧的碰撞。我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并且一起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思考、有品德的人。我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本好书,让我们的亲子阅读时光变得如此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坎。作为一个家长,我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来陪伴孩子成长,而不仅仅是打发时间。这本书,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它用一种非常温和、有趣的方式,将中国古老寓言的智慧,融入到了我和孩子共同的阅读时光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不是枯燥的复述,而是充满了故事性,能够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每个故事的“深挖”。它不仅仅讲述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孩子去思考故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比如说,在读到“叶公好龙”这个故事的时候,书里会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叶公只是喜欢画的龙,而不喜欢真的龙?”“这说明了叶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孩子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教育方式,比直接告诉答案要深刻得多。 另外,这本书的语言运用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一些儿童读物那样,用过于简单甚至有些滑稽的词汇,而是用一种更加成熟、有质感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也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品味。我发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孩子不仅能理解故事,还能模仿故事里的语气和表达方式,这让我觉得非常惊喜。 我特别看重的是,这本书所传达的价值观。中国寓言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并且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会生硬地灌输,而是通过故事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善良、诚实、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思考能力、提升语言素养的“宝藏”。我非常庆幸能够找到这样一本书,它让我们的亲子阅读时光,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我的孩子在快乐中,汲取了成长的养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投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寓言故事”的认知。在此之前,我总觉得寓言故事就是给小孩子听的,道理浅显,情节简单。但这本书,用它独特的魅力,向我展示了中国寓言的深邃和智慧。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我的孩子,一同与古圣先贤对话。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的设计风格所吸引,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作者的用心。 最令我赞叹的是,这本书在解读故事时,所采用的“反向思维”引导。它不会直接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设置一系列巧妙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思考。比如,在讲到“井底之蛙”的故事时,它会问,“井底之蛙为什么会觉得天空只有那么大?”“如果我们让它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它会怎么样?”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远远比直接告诉他们“要开阔眼界”要有效得多。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那种遣词造句,就像是古人穿越时空来和我们聊天一样,充满了智慧和哲理,但又不会让孩子觉得难以理解。我发现,在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被故事中的智慧所启发。很多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可能已经淡忘了,但通过这本书的重读,我才又重新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 而且,这本书在画面呈现上,也做得极其出色。虽然我不太关注插画,但偶尔瞥见,就会被那些充满艺术感的画面所吸引。那些画面,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更是故事意境的延伸,能够让孩子在视觉上,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也是非常有益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和我的孩子带来了难以置信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能够启迪智慧、培养品德、促进亲子关系的“灵魂之书”。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为孩子播下智慧和品德的种子,同时又想与孩子建立更深厚情感连接的家长。它带来的收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