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舞台上横扫天下,是谓「棋圣」。
二次大战期间,沈迷宗教的吴清源,放下了围棋的研究。直到战后,在对桥本宇太郎的十局大赛中,吴清源终于找回自我,宣告围棋界的王者归来。
赌上围棋人生的十局大赛舞台上,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上演了史无前例的九段对决,吴清源两度将藤泽降级,确立了棋界第一人的地位。
在之后几年中,吴清源横刀立马,又于十局大赛里将后起的(土反)男与高川格降级,十年之间,围棋界无人可执白与吴清源一战,「昭和棋圣」谱写了古代「让天下先」的围棋传奇……
作者简介
李敬训
1955年生于台北,中华儿童棋院创办人,全球首位专研儿童围棋教育,是带动台湾围棋蓬勃发展的重要功臣之一,教棋二十余载,门下作育英才无数,目前棋坛杰出的旅日棋士张栩、林子渊等人,均为其启蒙发掘。
003 推荐序 台湾第一的围棋说书人
005 作者序 属于我的弈园故事
第一章 王者归来∕日本
014 1.由宗教而入神
016 2.重回围棋界
022 3.退出棋院与国籍问题
025 4.脱离玺光尊
032 5.九段对决的序曲
第二章 君临天下∕日本
038 1.冗长的前奏
044 2.史无前例的九段对决
053 3.日本围棋的马其诺防线
058 4.最后的十局大赛
第三章 关西棋院∕日本
066 1.东京与大坂的鸿沟
069 2.雨洗风磨
077 3.余波盪漾
第四章 无为而治的年代∕台湾
085 1.第二届中韩对抗赛
089 2.日本围棋名流访问团
091 3.日本围棋使节团访台
098 4.台湾的段位状况
第五章 沉睡的巨龙∕中国
108 1.陈毅元帅
109 2.第一届全国棋类锦标赛
115 3.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119 4.日本围棋使节团访中
125 5.国耻
第六章 日本围棋的战后复兴∕日本
137 1.本因坊秀格
143 2.王座赛
151 3.围棋发展的黄金时代
156 4.福兮祸所倚
第七章 赵南哲的霸业∕韩国
162 1.永远的国手
164 2.旅日派的兴起
170 3.新人辈出
174 4.夕阳的余晖
第八章 最强赛与名人赛∕日本
182 1.日本的头衔赛制
184 2.高川格的本因坊九连霸
191 3.最强赛
200 4.吴清源车祸事件
201 5.名人赛
第九章 林海峰的少年时代∕台湾
210 1.艰难的晋段之路
216 2.飞跃的青春
219 3.正式拜师
222 4.跃登高段龙门
第十章 弈园棋话∕台湾
234 1.弈园
236 2.第一届国际围棋大赛
242 3.林海峰回国指导棋
253 4.茶馆与棋社
作者序
属于我的弈园故事
我是在弈园长大的围棋人,至今仍对弈园有着一份浓厚的怀念之情。
第一次踏进弈园,是一位涂姓长辈带我去的,当时我才12岁。弈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满地的棋子,吵杂不断,再加上烟雾弥漫,实在不是个理想的下棋场所,可是棋友们却乐在其中,不以为意。
第二次踏进弈园,是考完高中联考的暑假,也没有特别原因,自己一个人就走进了弈园的大门,从此与弈园结下了不解之缘,围棋也成了我终身的伴侣。在弈园我有幸见到了当时围棋界的顶尖高手,其中也有早期的十大名手。当然这些高手不会认识我这个小毛头,但我对这些高手可是仰慕已久。
由初学至晋段,这一段时间我全在弈园渡过,我在弈园可说是「土生土长」,在感情上,弈园是我的「围棋妈妈」。而我的「围棋爸爸」则是苏成章先生,当时我们一伙年轻人都以「老苏」称之,老苏恰巧就是住在弈园,不到两坪的房间对面是围棋会的办公室,而老苏当时担任围棋会的干事。他对年轻人非常照顾,弈园的新生代都对他留有深刻印象。
因此本书提到「棋社文化」,我还真有点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写重了,于心不忍;过度美化,又违背事实。虽然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但仍然心有戚戚焉。
同样的,周至柔先生给我的印象,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权臣,而是一位温柔敦厚的长者。
第一次去周公馆下棋,是由老苏带领。棋室里高朋满座,应昌期也在场,周至柔本人并未下棋,而是四处观看。下完棋,周至柔特别对我亲切的慰问,临走前还给了100元的对局费,这是我生平最大的一笔零用金,令我高兴了好几天。
在棋盘上追求胜利,大局观与局部细算缺一不可,而二者之间的调和,则是围棋的至高境界。撰写这一系列的「围棋史话」,个人情感彷彿是「局部细算」,而事实则是「大局观」,我无法像吴清源大国手那般可以「调和」,只能尊重事实,割舍个人感情,若因此而有冒犯先贤前辈之处,实属无奈。
原以为「围棋史话」大约三册即可完成,拟好大纲后动笔,却意外发现许多史料被自己忽略,例如本书的「关西棋院独立」、「第一届世界业余围棋大赛」、「第二届中韩对抗赛」、「韩国留日风潮」等事件,篇幅因而大量增加,重新估算,至少要六册才能告一段落。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我仍坚持用笔写作而非使用电脑,对我来说,唯有用笔才能深层思考。在电脑面前,好像失去了灵感,如此一来,删删减减就成了麻烦事,经常为了短短两三行,写了又改,改了又重写,耗费十几页稿纸才能完成。
白天收集资料,晚上动笔写作,在深夜人静的时刻,神驰于围棋史的兴衰成败,经常有一种孤独而寂寞的感觉,也惟有如此,才能心平气和,将情感抛在一边,把围棋史上的点点滴滴为读者娓娓道来。
其实在我写作的背后,还是有一群支持我的好朋友,或提供意见,或协助收集资料,没有他们,我的工作更不知要拖延到何年何月。对这些好朋友,我点滴在心头,原谅我不能将他们的大名一一列举。
要感谢的人太多,还是感谢天吧!
李敬训 2011年11月30日于「不成斋」
“史话”这个词,总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它意味着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生动鲜活的故事。我对吴清源这位棋圣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中,知道他棋艺高超,是围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他的成名之路是否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本书的题目,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埋藏着关于吴清源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我想象着,他可能在清贫的环境中刻苦钻研,可能在关键的棋局中力挽狂澜,可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艰难的决定。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不仅仅是认识吴清源,更是理解他,感受他。我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在那方小小的棋盘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一位沉静而专注的棋手背影,背景是朦胧的棋盘纹路,仿佛能听到棋子落下的声音。我一直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专业的棋谱和棋局分析过于晦涩难懂,难以深入。这本《围棋史话3:昭和棋圣吴清源》的标题中“史话”二字,让我看到了另一条通往围棋世界的路径——通过历史故事,去理解围棋的魅力。我特别好奇,吴清源这位“昭和棋圣”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棋风、他的人生经历,是如何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昭和年代留下深刻印记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讲述棋局的胜负,更能展现那个时代背景下,围棋这项古老艺术所承载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精神。我想了解,在那个历史大变革的时期,一位棋手的成长会遇到怎样的挑战,他又是如何凭借智慧和毅力,在那方寸棋盘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厚重感,像是翻开了一本尘封的历史画卷,等待我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故事。
评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最大的好奇点在于,“史话”二字究竟会如何展开。是像流水账一样记录吴清源的生平,还是会巧妙地将他的围棋生涯与昭和时代的社会变迁相结合?我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样的人物传记才更具深度和感染力。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时日本社会的氛围,以及围棋在那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吴清源的棋局,是否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精神特质?比如,他在面对强敌时展现出的冷静与果敢,是否也象征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一种生存哲学?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关于围棋的技艺,更能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探讨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的困惑与坚持。这本书给我一种期待,它会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有机会去倾听一位伟大棋圣的心声,去感受他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在某个领域达到极致的“天才”人物非常着迷,尤其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吴清源,作为围棋界公认的“棋圣”,他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机会。我好奇的是,他究竟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超越了所有对手,成为了无可争议的王者?他的训练方式是怎样的?他是否有过瓶颈期?又是如何突破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他棋艺之外的视角,比如,他的性格特点,他对围棋的理解,甚至他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可能不仅仅是讲述棋局,更是在描绘一位伟大的灵魂,如何在方寸棋盘上,找到了通往无限的道路。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吴清源有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不仅仅是认识他的成就,更是认识他的为人。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人物,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他所处的时代。昭和年代,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剧烈变革与动荡的时期。而吴清源,作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围棋巨星,他的故事无疑会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影。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他作为一名华人棋手,在日本棋坛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其中必然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抉择。这本书的副标题“昭和棋圣吴清源”让我联想到,他是否也如同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那些英雄人物一样,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吴清源的世界,感受他每一次落子的深意,理解他每一次胜负背后的思考。或许,通过他的视角,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围棋的哲学,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精神。这本书给我一种预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围棋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个人奋斗与时代变迁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