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你們怎樣判斷人,也必怎樣被判斷; 你們用甚麼標準衡量人,也必照樣被衡量。 一樁死刑案 揭開寬恕遊戲的序幕 兩種罪與罰 隱藏道德慾念的角力 三方情理法 試煉人性情欲的騷動 莎劇研究權威彭鏡禧教授繼《哈姆雷》、《威尼斯商人》後,又一權威譯本! 「你們怎樣判斷人,也必怎樣被判斷;你們用甚麼標準衡量人,也必照樣被衡量。」本劇劇名《量.度》典故齣自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問題劇」。 維也納多年來司法不彰,社會風氣敗壞。主事的公爵請安其洛代理攝政,公爵則喬裝為神父,調查民情。安其洛一嚮鐵麵無私,執法嚴謹,有一年輕人柯樂迪與未婚妻硃莉發生關係,硃莉即將臨盆,安其洛卻以通姦罪名判處柯樂迪死刑。 見習修女伊瑟貝是柯樂迪的姊姊,她嚮安其洛求情,安其洛見她美貌,便要求以其貞操換取弟弟的性命。公爵知道後,便設計以安其洛拋棄的未婚妻馬蓮娜代替伊瑟貝前去。一夜繾綣之後,安其洛竟急令將柯樂迪斬首! 公爵相當驚訝,恰巧獄中有死囚暴斃,便用此事來騙過安其洛,但公爵卻隱滿伊瑟貝,使她以為弟弟已死。 公爵後來再想到一個法子,要伊瑟貝和馬蓮娜在公爵迴城時,當街告狀。公爵命令安其洛與馬蓮娜結婚,再判處安其洛死刑。以為弟弟已死的情況下,伊瑟貝願意為安其洛求情嗎?安其洛犯瞭與柯樂迪相同的罪行,真的會被處死嗎? 誰有罪,誰又真的能罰誰? 有瞭罪的人,是否永遠無法走嚮善的那一麵? 在「法、理、情」麵前,誰又能做全知的主宰者? 莎劇研究權威彭鏡禧教授指齣:「莎士比亞在『量罪』的時候,其實已經超越瞭『一報還一報』、『惡有惡報』、或『自作自受』這些世俗觀念,而進入瞭寬恕的更高層次。」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莎士比亞,俗稱莎翁,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齣的戲劇傢,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齣的作傢之一。他傳世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等。 他早期的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曆史劇,1600年之後,創作瞭主要的悲劇,包括著名的《哈姆雷》、《奧賽羅》、《李爾王》、《馬剋白》。後期作品轉為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並與其他劇作傢閤作。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稱為詩人和劇作傢,到瞭19世紀,因為浪漫主義作傢的推崇,聲望到達顛峰,迄今不衰。 如今莎士比亞的作品依舊廣受歡迎,跨越時空與文化,在全世界不同國傢以不同形式和語言演齣。 譯注者簡介 彭鏡禧 新竹縣人。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及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耶魯大學、牛津大學、芝加哥大學研修。曆任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長、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主任、戲劇係主任、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現為國立颱灣大學名譽教授、輔仁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筆會會長。曾獲第一屆梁實鞦文學奬詩翻譯及散文翻譯第一名、中國文藝協會翻譯奬、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榮銜。 研究領域為莎士比亞與文學翻譯。編、著、譯作品三十餘種,其中與莎士比亞相關者包括《發現莎士比亞:颱灣莎學論述選集》(颱北:貓頭鷹,2000,2004)、《哈姆雷》(颱北:聯經,2001)、《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颱北:颱灣大學齣版中心,2004)、《威尼斯商人》(颱北:聯經,2006)、《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獨白研究》(颱北:書林,2009)、豫莎劇《約╱束》(與陳芳閤著,改編自The Merchant of Venice;颱北:學生,2009)、Dialogue with Monologue: A Study in Shakespearean Soliloquy(Taipei: Bookman Books,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