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本現代中國人民兩三代人下來流離遷徙的瀋痛悲傖史詩,是寫作者莫大的文學企圖與目標以及自我命定的使命,不止於要為中華民族血淚交幟掙紮求存作誌,更且是為被作弄之個人命運對抗時代演變的見證,故事敘述孤單地一個婦人攜帶三個稚齡幼子憑藉意誌力默默承擔一路乖違艱逆穿渡遞變的關山大地,不屈不撓地朝嚮意定的目的跋涉,寫的是中華兒女的堅韌與對生命信仰之堅持。

  渴望與幻滅--一個該瀋思的年代

  本書《大江東去》不同於此刻已成為華文文學界、兩年來最重要的三部曠世著作:《大江大海》、《巨流河》、《關山奪路》;本書並非依據史實載錄,是一本虛構的小說創作。

  本小說綜閤瞭多方事件後的影射文學創作,以從事文學創作者的態度來發展故事。小說內容設定以民國編年記事方式,記錄民國政府諸重大事件,雖是一部以影射國共內戰時期的仿史小說,卻是作者試著以人性著眼、殘酷的國共相搏史實為背景:從單獨個人的意義上說,中國人民的血淚掙紮求存的過程,記錄瞭現代中華民族飽曆戰亂、遷徙流離的钜創痛深之曆史瀋澱後的,關於傢國與個人命運連係經營成的一篇故事,內容主軸是莫大創作著重的渴望與幻滅。

  這本豐饒的钜作,關於死亡與生命,戰爭與愛情的史詩。

作者簡介

莫大

  畢業於颱灣大學哲學係,曾從事進齣口貿易,現專事文學創作。

  莫大著作係列
  《密閉的貨櫃》
  《換妻記》
  《乳環─莫大短篇小說選(1)》
  《飛往巴黎的848班機
  《暗潮》
  《瘼─莫大短篇小說選(2)》
  《曠野》
  《領袖的鐵衛隊》
  《隱沒》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一江春水嚮東流 上篇
序1
1河流10
2李傢宅院18
3飛機下蛋28
4小舟 35
5離彆48
6漢口碼頭52
7三峽62
8重慶69
9唐餘堯78
10二娘85
11上清宮100
12法事124
13婚事129
14新婚之夜135
15亂倫147
16空戰殉國159
17小傢庭166
18抗戰勝利173
19吻我,不要咬我!177
20返鄉183
21情緣難瞭193
22誤解198
23四八事件204
24大江東去212
25小彆勝新婚224
26長子齣生230
27夫妻情愆241
28金陵春夢251
29天雨粟鬼夜哭260
30一個機位264
31上海解放271

大地沉淪 下篇
1逮捕274
2牢獄285
3女囚犯293
4酷刑299
5紅豆雞心石304
6廖瑛309
7齣亡316
8保姆322
9兵燹326
10仙霞嶺334
11赤足醫生 347
12哺乳353
13目蓮救母356
14雷雨364
15衢州372
16郊道376
17魂斷藍橋384
18靉靆391
19孤雁南飛396
20跋涉399
21鬱孤颱下清江水406
22大庾嶺410
23五嶺挑夫420
24花間鎮428
25拖闆車435
26蹂躪438
27邊境445
28偷渡453
29香港460
30流落街頭463
31陳定吾469
32攤牌476
33去颱灣的船票483

圖書序言

1

  小時候,約摸進入國小開始接觸傢庭之外的人群時,見著齣現在麵前的人事物,一時尚無從領略那麼些人是從何來到自己麵前?同學或眼前見著的人們看起來雖是一個個如同自己般的個體,可是卻不能十分確信他們和自己一樣是個真實的人,是像自己一樣的擁有自我的個人。麵對呈現在自己眼前陌生的人事物有著一種像是種平麵紙彫似的感覺與認同。到瞭學校每個人都齣現,放學後,離開學校就見不著這些人事物。

  陌生的環境與人事讓小童時的我不由地生齣些疑問,想著離開學校那個場閤後他們還在嗎?既然見不著他們,那他們還會如同在學校時呈現在我麵前仍然活生生地在走動、做著我看得見時的事情嗎?直覺似乎去到學校纔見得到同學和老師以及周遭環境,一放學離開學校後就都消失瞭。雖然領悟到他們也同樣迴傢去瞭,可是六七歲時的我不能確信這樣的事實為真實的;看不見他們,對自己言,就幾乎是自眼前消失,腦海形成一種揣測:想這些人會不會是因為我到瞭學校那個場所纔會齣現在我麵前,他們或許是被上蒼派遣齣來在那場所讓我認識,扮著上學等種種事項,他們的作用就是用來跟我一同讀書寫字、活動和遊戲,到瞭我離開時,不再看見他們,也就消失瞭。

  那時節會猜想那些個同學會不會因我不再看到他們就倏然靜止不再行動,他們或許像看到的布袋戲人偶一樣,不齣場錶演就被掛在壁上,僵直地待在一處不動,直等著我次日現身學校時他們纔再活過來,再齣現在我麵前,外在的人事物有點像是因我而設的布景或特地造齣來讓我認知的人物。

  幼時的童稚意識薄弱容易傾嚮於如此自我中心地預想,也由於人小未廣觸世物,記憶猶未曾多方接納使用,腦細胞尚空置吸收性強,從傢裏傳承得來的神靈及超自然概念輕易地灌輸吸收,因之對不能應對之場景或現象來也藉之輕易地歸諸於超自然;懷疑外在呈現在視界前的種種場景人物似乎是為自己個人特意設立的,還懷疑事物真象是否確如現場眼見那般栩栩如生地呈現?猶豫著設想認為周圍所有的人或環境都不過是種錶象現象,無從確信自我之外的彆人與事物也是真實的活著的事實。又如外在事物的呈現會否是因為我齣現而現身,我若離開此場所到另外場所,另一批人也同樣因我而現身,他人皆因我齣現而呈現齣來,而之前遇著那一場景的人事物皆被掛上牆壁不再行動,世上萬物的呈現會是全因為「我」的乾係?可確定的,世上隻有自己存在是真確的,旁人可能皆幻影,他們可能是因我的存在而呈現。童年這種主觀而自我中心的臆測,相信此後已留蔭在自己意識層裏。如今迴顧,照自己的想法歸納推想成這樣的留蔭應是造成我寫作的創作觀照。

  可是外在現實世界並非單嚮地主觀認知,早年這類暗室臆測來自稚嫩薄弱的自我意識,必得因視野擴展以及知識吸收而埋沒抹煞;但在意識層麵雖抹殺,可腦海刻繪過的印象卻仍潛伏留蔭地貯埋於意識底層,到成年後進行創作時思維嚮內探索,攪動前意識不僅影響錶層觀察麵而且推想的箭頭很自然地循踏翻掘早先思緒的溝壑,使之浮凸展現。從這個麵相著眼,我的小說創作也就自然地形成以自我主觀或者說成內在視野而為之展現營構。麵嚮真實情境,體會與認知是內外交錯雙麵的接觸認識;透過自我去體認外在世界,而世事的變化在我眼下展現演化,當然外在世界是確鑿的現實,是不容置疑的客觀地真實,確切存在佔有的時空不會也不曾因對象見不著或不齣現而停頓演化。

  用迴味及推敲縷述齣來此種早年的心靈臆想,為著是試圖勾勒齣我所創造之小說的似乎可能串連地途徑;一本創作者用心經營齣來的小說著作按著內裏的綫索是可以藉之接觸到其創作由來的軌跡,摸索與聯想其間之可能性。創作於我是透過自我來認識外在,此處纍贅地追述成長期的體認即是說明我之創作思維有可能依然還是依存著幼時印象,依循自我意識來辨識周遭事物。當然虛擬的小說裏麵的陳述故事的主人翁不必是我,但是設定之敘述者的你我他依舊是意識中心,如同這本小說的舖陳,作者的視野始終纏繞在主角身上,作者的種種感知與思維投射在主角的視野,其他次要角色及場景都屈從在主角的視野中,而且周遭人物事件皆透過主角的視野或者意識上而呈現,如此說來,若說似這樣的創作作品將之說成是「主角小說」也未嘗不可。

2

  上麵的臆斷是我以為自己創作構成的軌跡,長久以來,我的寫作方式一直依循這樣的車轍行來。

  「大江東去」這部小說和我其他作品略有區間,較我其他作品含蓋麵寬廣,重點不再是我,側重在群體,是國傢,是傢國動盪,是敘述諸重事件對個人的影響撞擊,當然故事始終纏繞住「我」,或是「他」(主角個體),寫作的筆法與蹤跡卻依然未嘗稍移。大江東去整篇故事編排是依著主角來注視以及承受中國波濤壯闊起伏嬗變的現代史經曆;八年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大流亡遷移,全部曆程都在主人公唐李惠芳個人視野下一路輾轉顛撲跋涉過來。整個中國在沉淪陷落,演變雖然劇烈空前,攸關生死存忙的重大事件一件接一件地發生,但李惠芳隻能感受她個人身受的陷落瀋淪,唯有環繞主角身邊的事件對事主纔具深重意義,纔感受劇創深重。李惠芳的視野知覺隻能停留在自身身心感受上,那是個人唯有的深切感知。我的寫作觀點始終在這上麵,「大江東去」雖是一部從大處著眼、自整個中國著手的大視野小說,但聚光始終打照在主角一個人身上。

  一直以來就有心試圖寫齣這樣一本現代中國人民兩三代人下來流離遷徙的瀋痛悲傖史詩,這是我的文學企圖與目標以及自我命定的使命,不止於要為中華民族血淚交幟掙紮求存作誌,更且是為被作弄之個人命運對抗時代演變的見證,故事敘述孤單地一個人憑藉意誌力默默承擔一切乖違艱逆穿渡遞變的關山大地,不屈不撓地朝嚮意定的目的跋涉,寫的是中華兒女的堅韌與對生命信仰之堅持。

  中華民國三十年至四十年這十年上下是全國軍民最沉重悲壯慘烈的十年,早在十多年前我寫這部小說時,心中老想漫長的半世紀多都過去瞭,如此瀋重的巨岩壓製在國人的心身上,怎麼無人有係統地梳理這段曆史?怎會一直以來都沒人以全麵省視的視野來錄載齣人民最慘烈的際遇遭逢?來著手追述這段時期的種種生離死彆可歌可泣的故事,怎會沒人起意秉如椽之筆麵對那段我們無從抹殺的時代,為之作齣迴視的創作以療傷釋痛?一直狐疑怎還會輪到我來起意來進行這一工作?怎可能隻我一人有這樣的誌嚮與抱負?等到自己一係列自費齣版著作輪到進行齣版這本書之際,從媒體上見著龍應颱齣版劃時代之钜著「大江大海」的消息,這纔警覺自己竟然把事情看得太天真瞭!想想國人豈會較我單純無感?每一行一業都鑽破頭地要齣人頭地,要存活下來,惶論寫作這行豈會沒想到這樣重
大題材,沒有讀到此類著作,隻能說自傢學識不博讀書不多,用力不勤。但話說迴來據自己多年來接觸的各項創作,迴頭省視關於此一重大時期的著作,當然不會沒有;譬若鹿橋、紀剛、徐訏…等等的著作的對象,莫不是寫抗戰及國共內戰的時期,隻是礙於其時的政治高壓,齣版之作品不得不屈從墮入黨國八股之巢窟,以緻逼得失去作者思想及立場,其著眼點及成就無法如解嚴後今日之颱灣作傢的大江大海、巨流河那般直接瞭當瞭無忌諱。這樣韆鈞重的傢國沉重經受的過往有誰會忽略?備曆無盡綿長的山川傢國劇變倖存過來。現在再讀到此刻己如瀚海般的著作,始覺悟他人可比我還沉潛,還瀋得住氣。更可畏的事實是半世紀多過去並不算什麼,人們依舊在瀋澱,時間並不如我所想的急遽消逝,曆史不曾磨滅,還在等待,等待終歸要翻掘齣過往。

  逾半世紀的等待,到瞭去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那一年纔終於讓國人以大河文學經典再度瀋緬追述那漸淪於遺忘消逝的戰亂流離。經過當時時代粹鍊的那一代深感時不我與,長久以來潛伏胸臆裏的塊壘再不容不弧住一擲瞭,這一年三位文壇祭酒不約而同地奉獻三部巨作來紀念國民政府遷颱六十年,一年之間齣現齊邦媛老師、龍應颱、王鼎鈞三部钜著行世,現在今年又見報載白先勇的「父親與民國」也已開始齣版發行。不盡長江滾滾來,似乎人人都要趁還來得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追述齣華人流離遷移史蹟,不讓青史盡成灰。

  四位文壇祭酒不約而同地齣版這段兩三代來國人之塊壘積鬱,原來果如自己原先所揣想,會是大多數具大中國意識的寫作者皆有的孕念。龍應颱的大江大海齣版更在各媒體上超強大力炒作下,將「一九四九」造成鮮明的圖騰,在海峽兩岸造勢成燎原之勢,蔚為廿一世紀華人文學之浪潮。跟隨這股浪潮翻掘齣多少被埋沒的生離死彆血淚往昔,兩三代人或親身經受、或口耳相傳,人人都有那麼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要說。不容置疑的,所謂「外省第一代」的那一代可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絕大部份的過來人都有心中塊壘要吐露,要感念,那段逐步逝去的曆史並未曾輕易抹乾,對整片中國依然創钜痛深。此刻輪到自己再來炒這題目,可認清事實實已非自己早先認為韆山我獨行瞭,而是麵臨人人都寫過,齣版瞭,我倒成瞭炒陳飯,再齣版這本舊作似已無甚意義。可又自覺不會,我應不用在乎他人的著作!再多著作也寫不盡民國一百年來的苦難,也寫不盡中華人民的血淚交織,再多偉大著作也無從含蓋中華民族的流血流徙的痛史,一山還有一山高,大江東去是一本描繪中華兒女血淚流離的真正文學作品,十年前的創作押到今日齣版一點不嫌晚,這本小說或可能沒有人傢著作的道德高度,可是我所關注的是文學裏的人性探索,是從不同的角度著眼,相信是對一個時代的側麵的醒視。

  總之大江東去這本書不同於前述諸钜作,非追述事件事蹟的記敘文學,而是一本虛構的創作文學,寫作者試著追尋中國百年以來的戰亂對其人民的內在意義底探索。雖用心不能說不同,然由於齣之虛構,所以是以從事文學作者的態度來發展故事,非如同旁人著者依據事實載錄,這本小說是多方綜閤後的影射。故事編派大緻上是設定以民國編年記事方式記錄那時段民國政府諸重大事件,有相程度的完整與嚴謹,若說成是一部以記錄近代史型式的仿史小說,也有那麼一點意思,不過卻是極度發揮的小說創作,如上麵所敘試著以人性著眼的角度來寫殘酷的國共相搏的史實。

  「大江東去」是篇從一個人的意義上來述說中國人民的血淚掙紮求存的過程記錄,是關於傢國與個人命運連係經營成的一篇故事,若能帶給閱讀者省思也是這麵嚮,內容主軸依然是我作品一嚮著重的渴望與幻滅。篇幅有四百餘頁之巨,是一部豐饒的钜作,是對那段創钜痛深的曆史瀋澱後的文學創作,這本書校訂過程使自己有超越時空,跨越死生之覺悟。是一本關於死亡與生命,戰爭與愛情的史詩。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