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

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著作權法
  • 知識産權
  • 法律判決
  • 案例分析
  • 法律評論
  • 法學
  • 版權法
  • 司法實踐
  • 法律研究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乃教育部98年度法學教育創新研究計畫「著作權法判決引導教材編寫與模擬法庭教學」研究成果。其特色在於,作者精心設計共40則案例,作為各章節之首,接著提齣三至五則問題,作為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然後撰寫該章節著作權法基本內容與說明後,再對該案例進行簡單解答或深入分析。最後,在該章節之後則附上摘錄之颱灣重要判決原文。這些颱灣重要判決,也經過仔細挑選,呈現颱灣著作權産業與法律的豐富麵貌。在教科書中附上判決原文的方式,國內一般較為少見。此乃學習美國的case book的作法,亦即除瞭編寫者對課程進行重點講解外,另提供重要判決原文,供學習者研讀,以瞭解實際法院判決見解與爭議。本書在適當的地方,會介紹美國的重要判決與概念,與颱灣法製與判決實務進行比較,並偶爾以美國法概念評析颱灣法製發展。故本書乃嘗試法律理論與判決實務結閤,是一本內容豐富、體例創新、概念新穎的著作權法教科書。

作者簡介

楊智傑

  現職: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助理教授
  經曆:真理大學法律係助理教授
  專長:智慧財産權法、網路法、醫藥專利法、憲法
  著作:資訊法(五南)、智慧財産權法(考用)、法律人第一本書(五南)、圖解法律(五南)、圖解憲法(五南)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231
一、 智慧財産權之國際化1
(一) TRIPs協定 2
(二) WIPO2
(三) 屬地主義2
(四) 外國人保護3
(五) 伯恩公約3
二、 智慧財産權之特性4
三、 著作權的曆史7
四、 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7
五、 智財權與言論自由的衝突8
(一) 以基本國策為憲法基礎 10
(二) 智財權製度是否符閤基本國策規定 11
(三) 智財權製度限製言論自由12

第2章著作權保護要件15
一、 原創性 15
二、 錶達與概念25
(一) 概念與錶達的區分26
(二) 概念的唯一錶達形式36
三、 創作 41
四、 著作權標的限製 44
五、 著作權之取得方式54

第3章著作種類67
一、 語文著作67
二、 戲劇、舞蹈著作 67
三、 美術著作67
四、 攝影著作68
五、 圖形著作68
六、 音樂著作68
七、 錄音著作68
八、 視聽著作69
九、 建築著作73
十、 電腦程式著作73
十一、衍生著作 73
十二、編輯著作 74
十三、錶演93
十四、鄰接權93
(一) 鄰接權 93
(二) 著作權與鄰接權之區彆 94

第4章著作人格權97
一、 概說 99
(一) 專屬性 99
(二) 永久保護性100
二、 公開發錶權100
三、 姓名錶示權100
四、 不當變更禁止權 101
五、 相關規定101
(一) 共同著作之著作人格權 101
(二) 著作不得作為強製執行之標的102
(三) 著作人格權專屬於著作人本身102
(四) 閤理使用仍應尊重著作人格權102

第5章著作財産權107
一、 概說 107
二、 重製權 108
(一) 定義 109
(二) 空間轉換109
(三) 暫時性重製117
三、 改作權 119
四、 公開口述權129
五、 公開播送權129
六、 公開上映權132
七、 公開演齣權133
八、 公開展示權147
九、 編輯權 147
十、 散布權 147
十一、齣租權148
十二、公開傳輸權152
十三、輸入權157

第6章網路著作權保護163
一、 公開傳輸權與超連結163
二、 權利管理電子資訊171
三、 防盜拷措施178
四、 網路音樂交換平颱183
(一) 個人使用有無違法?184
(二) 網路交流平颱有無違法?185
(三) 美國案例187
(四) 颱灣案例188
(五) ezPeer案和Kuro案190

第7章電腦程式與著作權223
一、電腦程式的重製223
二、 電腦程式的授權 232
三、 電腦程式的破解與抄襲 238
四、 電腦程式與競爭法242
(一) 著作權産品是否有市場力量243
(二) 電腦作業係統違反反托拉斯法245
(三) 颱灣微軟案247
五、 開放原始碼運動 249

第8章閤理使用253
一、 閤理使用253
(一) 概說 254
(二) 四個判斷因素255
(三) 閤理使用概括條款的性質257
(四) 協議模式之參考 257
(五) 仍須注意人格權保障257
二、 政府機關運用之目的266
(一) 中央或地方機關 266
(二) 司法機關273
三、 基於教育之目的 274
(一) 為學校授課274
(二) 為編製教科書276
(三) 為身體障礙者之福利277
(四) 為試題用途277
四、 基於學術研究之目的278
(一) 文教機構為收藏 278
(二) 報導或學術等目的之引用278
(三) 論文摘要之重製 278
五、 提升或展示藝文之目的 280
(一) 美術或攝影著作 280
(二) 美術或建築著作 280
六、 基於資訊自由流通281
(一) 時事報導必要之利用281
(二) 機關或公法人著作281
(三) 廣播或電視之公開播送 281
(四) 社區共同天綫之轉播281
(五) 新聞自由282
(六) 維護知的權利283
七、 非營利目的之利用291
(一) 個人或傢庭291
(二) 公益活動291
八、 電腦程式之修改或重製 292
九、 第一次銷售原則 292

第9章著作權歸屬與保護期間297
一、 著作權歸屬297
(一) 著作人之確定298
(二) 共同著作298
(三) 因僱傭關係完成之職務著作298
(四) 因齣資關係所完成之著作299
二、 著作權保護期間 302
(一) 著作人格權303
(二) 著作財産權303

第10章著作權的授權與變動 309
一、 著作權之讓與309
二、 著作財産權之授權310
(一) 非專屬授權311
(二) 專屬授權312
(三) 電腦伴唱帶之特殊授權規定312
(四) 擬製一次授權312
三、 創意共享運動326
四、 強製授權326
(一) 要件 327
(二) 著作銷售區域限製327
(三) 撤銷與廢止328
(四) 音樂著作強製授權辦法 328
五、 法定授權328
六、 著作權之繼承與消滅329
七、 著作權之設質330
八、 共有著作權人之行使330

第11章集體管理團體與調解委員會331
一、 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331
(一) 目的 332
(二) 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簡介332
(三) 會員資格333
(四) 對外授權334
(五) 利用人的義務335
(六) 擔保確實有權授權335
(七) 會員與團體之間關係336
(八) 代錶會員提齣訴訟336
二、 使用報酬費率與審議344
(一) 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345
(二) 調解製度345
(三) 調解成立之效力 345
(四) 撤銷調解345
(五) 授權主管機關擬訂辦法 346
(六) 集體管理團體使用報酬率的訂定346
(七) 審議及調解委員會可審議費率346
三、 補償金製度365
(一) 颱灣嘗試引進補償金製度366
(二) 颱灣學界批評367

第12章著作權之民事責任369
一、 直接侵權與視為侵害著作權369
二、 間接侵權371
三、 網路服務業者之民事免責372
(一) 前提為有間接責任373
(二) 四種網路服務業者374
(三) 共同免責規定375
(四) 連綫網路服務業者之免責規定377
(五) 快速存取服務業者之免責規定378
(六) 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之免責規定378
(七) 搜尋服務提供者免責規定381
(八) 網路服務業者對使用者的責任381
(九) 惡意檢舉者責任 382
四、 損害賠償383
五、 其他請求權與行政介入權384
(一)排除侵害與預防侵害384
(二) 銷燬請求權384
(三) 判決書登載請求權385
(四) 沒收 385
(五) 行政介入權385
六、 海關查扣386

第13章著作權之刑事責任389
一、 重製罪 389
(一) 單純侵害重製罪 390
(二) 意圖銷售或齣租而侵害重製罪390
二、 散布罪 395
(一) 單純侵害散布權 395
(二) 惡意侵害散布權 395
三、 其他刑事責任398
(一) 侵害其他財産權之刑事責任398
(二) 侵害著作人格權 398
(三) 違反音樂強製授權罪398
(四) 違反過渡條款罪 398
(五) 違反閤理使用罪 398
(六) 破壞權利管理電子資訊罪399
四、 視為侵害著作權與幫助犯399
五、 告訴或自訴401
(一) 告訴乃論罪401
(二) 專屬授權人之告訴或自訴權402
六、 以刑逼民408

第14章製版權與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419
一、 製版權419
(一) 定義420
(二) 保護期間420
(三) 登記生效主義420
(四) 製版權的閤理使用420
二、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427
(一) 著作權法下對原住民創作的保護427
(二)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431

圖書序言

二版序

  本書乃受教育部教育部98年度法學教育教學研究創新計畫的個彆計畫「著作權法判決引導教材編寫與模擬法庭教學」補助,仿照美國Case Book方式,所編寫而成的教材。但美國之Case Book,均需挑選收入最具代錶性或爭議性判決,纔能發揮引導思考之用。但當初作者按於計畫時間限製,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真的找到颱灣最具代錶性的判決,為本書之憾。

  故在本書齣版後,作者自己使用本書作為上課教材,仍持續閱讀蒐集颱灣本土判決。過程中發現當初本書所蒐集的判決,有的確實不夠代錶性,需要汰換。加上颱灣設置智慧財産法院後,智慧財産法院高素質法官所撰寫的判決,屢屢齣現代錶性判決,值得讓學生閱讀。因此,在本書齣版二年後,決定更換一些不適閤的判決,並收入智慧財産法院近三年來頗具特色的重要判決。

  作者期許自己,對這本仿照美國Case Book方式編寫的教材,能夠持續更新颱灣本土重要判決,並不斷調整修改,這樣終有一天,應能「開發」齣適閤颱灣口味的Case Book。作者也期許自己,未來若要撰寫其他科目教材,也盡量朝嚮此種方式編寫,以推廣判決閱讀之教學方式。

楊智傑
2012/7/6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一直對一些法律著作的枯燥感到些許畏懼,但《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給我的第一印象,卻是其“判決與評論”這四個字所透露齣的生動性。法律條文固然是基礎,但真正讓法學鮮活起來的,往往是那些跌宕起伏的真實案件。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跳齣純粹的法條解釋,而是通過對具體判決的剖析,來展現著作權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復雜性與微妙之處。特彆是那些具有代錶性、影響深遠的案件,它們往往是法律發展的裏程碑。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這些判決的爭議焦點、法院的審理思路以及最終的判決理由?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不僅僅是羅列判決,而是能夠結閤相關法理、學說,對判決進行一番“評論”,指齣其優點、局限,甚至提齣一些建設性的反思。這樣的解讀,不僅能幫助讀者理解法律的“是什麼”,更能理解法律的“為什麼”以及“應如何”。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著作權法前沿動態的讀者,我對《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的期望值相當高。現今社會,信息爆炸,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著作權保護的邊界不斷被模糊和挑戰。從網絡爬蟲抓取數據是否構成侵權,到AI生成藝術作品的版權歸屬,再到直播、短視頻平颱的著作權問題,這些都是著作權法亟待解決的難題。我非常想知道,第二版是否能夠收錄和評論這些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新型案件。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判決的敘述,而是能夠更進一步,對判決背後的法律邏輯、社會影響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探討。例如,在麵對新興技術時,法院的判決能否及時有效地迴應社會需求?現有的法律條文是否能夠應對這些挑戰?又或者,我們需要對著作權法進行哪些改革?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引領我們理解著作權法在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嚮?

评分

說實話,我對《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這本書抱持著一種“實戰導嚮”的期待。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其應用,而判決正是法律生命力的最直接體現。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究竟能夠為我們帶來哪些“實戰”的智慧。它是否能夠通過精選的案例,幫助我們理解著作權侵權訴訟中的策略與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固定侵權證據?在舉證責任分配方麵,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司法慣例?又或者,在協商和解、提起訴訟、申請禁令等各個環節,有哪些實用的經驗可以藉鑒?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局限於理論分析,而是能夠提供更多關於“如何做”的指導。例如,對於著作權權利人來說,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閤法權益?對於可能麵臨侵權風險的機構和個人來說,如何規避法律風險?這本書能否成為一本“護身符”或“指南針”,幫助我們在著作權法的海洋中穩健前行?

评分

對於《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這本書,我最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夠提供一個足夠紮實和全麵的知識體係。著作權法的概念非常廣泛,從創作主體的資格、作品的構成要件,到權利的取得、行使、限製,再到侵權行為的認定與救濟,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大量的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性地梳理這些內容,並且在每一個部分都能夠有高質量的判決案例作為支撐。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充足,更重要的是案例的選擇是否具有代錶性,評論是否能夠揭示齣該類案件的關鍵問題和裁判原則。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工具書”,在遇到具體著作權糾紛或疑難問題時,能夠快速找到相關的判決和深入的分析,從而獲得清晰的指導。特彆是在一些比較復雜的領域,比如鄰接權、數據庫保護、集體管理組織等,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清晰且有深度的解讀。

评分

初次翻閱《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第2版)》,內心湧現的,更多的是一種知識探索的期待與對法律實踐深度的渴求。這本書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我這位著作權法愛好者的高度興趣。長久以來,我一直關注著颱灣著作權法的發展,尤其是在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著作權保護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從實體書籍的印刷版權,到如今的數字內容傳播、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權歸屬,每一個議題都牽動著創作者、傳播者以及法律從業者的神經。我特彆好奇,第二版究竟在哪些方麵做瞭更新與深化,是否能跟上最新的司法實踐和學理思潮?例如,近年來關於網絡侵權責任、閤理使用範圍的界定,以及跨國著作權保護的案例,都湧現齣許多值得深思的判決。這本書是否能提供清晰的分析與評論,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復雜問題的法律邏輯和裁判依據?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著作,能夠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問,並為我提供更廣闊的法律視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