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50种动物

改变历史的50种动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ric Chaline
图书标签:
  • 动物
  • 历史
  • 自然
  • 科普
  • 生物
  • 物种
  • 影响力
  • 奇闻异事
  • 知识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一本结合自然与历史,告诉你动物如何改变世界文明的迷人故事集!

.超过150幅典雅的绘图、照片与艺术作品;
.超过15万字的生动论据与有趣奇闻;
.从食用、医疗、商业与实用四个面向,分析动物对历史的重大贡献;
.50种动物依学名排序,由蚊子领军、人类结尾,精彩登场。

本书以最美丽动人的形式,呈现不同的动物如何在不同的年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到底是人类改变了很多动物,还是人类被其他动物改变,好有趣的一本科普书。如果当年这是我的生物课入门书,或许我就会成为生物学家了。随身带着这本书吧。」──作家小野

「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人类并不是孤独地活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早在建立起文明之前,就已经跟地球上许许多多多的动物们共同生活了千万年之久。其中有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特别密切,一部份与人类一同演化,彼此互蒙其利,也有一部份却被人类迫害甚至灭绝于世,更有些动物却是借着加害人类,让自己活得更兴旺。无论是那一种动物,牠们的生命都与人类产生紧密的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各自扮演了鲜明的角色。本书即由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找出五十种影响最深远的动物,逐一剖析牠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阐明我们人类原来与世上动物们的因缘纠葛,竟是如此地深远绵长。」──本书译者王建铠

【下接介绍主文】
《改变历史的50种动物》是一本包含精彩故事与美好视觉享受、囊括生命科学与历史,鉅细弥遗地揭露了或雄伟或渺小的各种动物们,令人惊叹的故事。书中提到的动物都曾在人类演化及现代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扮演过核心角色,却被我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包括从西元前四千年就被驯化的马,曾经帮助蒙古人征服了地球上广大无边的疆土,到掌握人类纺织产业命脉长达五千五百年以上的蚕,催生了古中国到欧洲间的国际贸易路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丝路。人类并不永远是主宰世界的物种,书中动物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农业、医疗、商业、科学、运输,也经常是我们在宗教、政治等精神层面的追寻象征,如果没有牠们,人类的历史会变得贫乏许多,甚至可能不如想像中长远。
好的,为您构思一本名为《自然之弦:生命演化的非凡交响》的图书简介。 《自然之弦:生命演化的非凡交响》 导言:一场横跨亿万年的宏大叙事 生命,是地球上最令人着迷的现象。它并非一个静止的奇迹,而是一部持续谱写的史诗,由无数物种、生态系统和进化压力共同编织而成。当我们试图理解今日世界的格局时,往往聚焦于人类的足迹,却忽略了支撑这一切的深层生物学机制。 《自然之弦:生命演化的非凡交响》并非聚焦于某一个体物种的传奇,而是深入探讨驱动生命形态、功能和多样性的根本力量。本书试图解构隐藏在生物学表象之下的宏观规律,描绘出从单细胞生命起源到复杂生态系统构建的完整脉络。我们邀请读者踏上一次知识的旅程,探索那些塑造了地球生物圈的通用原则,理解生命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中,以惊人的创造力解决生存难题的。 第一部分:起源的密码与深渊的低语(生命的基石与早期演化) 本部分将把我们带回到生命诞生之初的混沌海洋。我们不谈论特定的“明星物种”,而是探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路径。 一、无生命的化学与生命的萌芽: 详细阐述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以及氨基酸、核苷酸等基本有机分子是如何通过非生物过程积累起来的。重点分析了被动聚合与自我复制机制的早期尝试,探讨了“RNA世界”假说面临的挑战与证据,以及原始细胞膜的形成如何界定了“内部”与“外部”——生命存在的第一个物理边界。 二、原核世界的统治与能源革命: 在真核生物出现前的漫长时间里,细菌和古菌塑造了地球的大气和地质。本章将深入分析光合作用的起源,这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多次独立演化出的复杂机制。我们将聚焦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早期代谢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蓝藻如何通过光合作用,首次将大量的自由氧气释放到大气中——这一转变对后续所有生命形式的不可逆影响,被称为“大氧化事件”。 三、内共生的奇迹: 真核细胞的出现是生命史上最重大的飞跃之一。本书将详细剖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如何通过内共生作用融入原始细胞,实现能量利用效率的指数级增长。我们关注的不是“谁吞噬了谁”,而是这种跨界合作的生态学意义,它如何为复杂多细胞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基础。 第二部分:形态的塑形与环境的反馈(复杂性的涌现与适应的艺术) 进入多细胞时代后,生命形态变得空前多样。本部分着眼于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动态博弈。 四、发育的蓝图与基因调控网络: 复杂形态的产生依赖于精确的基因表达时空控制。我们将系统梳理Hox基因家族在动物轴线确定中的保守性,并探讨信号转导通路如何将外部环境信息转化为内部细胞行为指令。重点分析发育约束的概念,即早期的进化决策如何限制了后续形态演化的可能性空间。 五、生物力学与结构效率: 任何生物体结构的设计都必须服从物理定律。本章侧重于生物材料科学的视角,分析骨骼、壳体、纤维素等结构如何通过优化材料的应力分布和重量比,实现对重力、水流或气流的最佳抵抗。我们将探讨不同介质(水、陆地、空气)对体型和运动器官的约束机制。 六、协同适应与物种间耦合: 生态系统不是随机堆砌的集合,而是紧密互联的网络。本节将探讨互惠关系、寄生与捕食等交互作用如何驱动双方的共同演化。例如,研究植食性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群的复杂性,以及它们如何与宿主共同演化,实现对特定植物化学防御的突破。 第三部分:气候的烙印与大尺度的波动(地质时间尺度的生物圈重塑) 生命的历史与地球气候和地质活动密不可分。本部分将考察行星尺度的事件如何重塑全球生物多样性。 七、板块漂移与生物地理学的形成: 大陆的聚合与分离是决定物种分布的关键地理事件。我们将分析冈瓦纳古陆解体后,不同大陆孤立物种的趋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现象,以及洋流和气候带的长期变化如何影响物种的迁徙和分化。 八、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地球历史上不乏“冰球”和超级火山爆发等极端气候时期。本章关注生命如何在这些环境瓶颈中幸存下来。探讨那些在极端温度、低氧或高盐度环境下依然繁盛的生物类群的生理适应机制,以及它们在环境恢复期如何重新占据生态位。 九、物种大灭绝的普遍模式: 历史上有五次主要的大灭绝事件。本书不细述某一特定物种的消亡,而是总结这些事件背后的系统性失败。研究环境剧变导致的生态网络崩溃机制,探讨高功能特化物种在快速变化面前的脆弱性,以及低度特化、高繁殖力的物种在危机后的生态位填补能力。 结语:演化的连续性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自然之弦》最终旨在揭示,生命演化不是一系列孤立的“伟大发明”的集合,而是一条连续的、由反馈回路驱动的复杂过程。从分子层面到行星规模,生命始终在物理和化学的限制下,以惊人的韧性和创造力,编写着自己永不停止的交响乐。理解这些底层机制,是我们理解当前生物圈健康状态与未来可能走向的基石。 本书特色: 理论深度与广度并重: 结合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 强调机制而非个体: 聚焦于驱动进化的普遍性法则与系统性约束。 宏大叙事视角: 以地质时间尺度审视生命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力克.查林Eric Chaline
专业作家与记者,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专业着作范围广泛,涵盖自然、宗教、哲学、社会、与科技等题材,并与历史相结合,讨论它们在人类文明中的意义与影响,迄今已有十七本相关专书,现于伦敦南岸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Bank) 攻读社会学博士。

译者简介

王建铠
中兴大学动物科学系毕业后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并取得动物生理学博士学位。于平日研究工作之余进行科普写作与翻译,致力于将刻板、但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性的的专业科学知识,以容易轻松理解并接受的方式推广给大众。译作有《蓝海精灵》、《在街上遇到老虎怎么办》。

图书目录

6        作者序
8        蚊子
12        蜜蜂
18        小须鲸
22        美洲水牛
26        染料骨螺
28        蚕
34        牛
40        骆驼
44        狼
48        狗
52        山羊
56        北美海狸
60        北大西洋鲱
62        鸽子
64        胭脂虫
66        果蝇
68        驴
72        马
76        猎鹰
82        猫
88        大西洋鳕
90        鸡
96        达尔文雀
100        白头鹰
104        水蛭
110        禽龙
116        大羊驼
120        大象
126        蚯蚓
128        西班牙苍蝇
130        火鸡
134        眼镜蛇
138        欧洲兔
142        绵羊
148        黑猩猩
152        狮子
158        蝨子
162        海豹
168        牡蛎
174        蝙蝠
178        驯鹿
182        度度鸟
184        大鼠
188        粪金龟
192        沙漠蝗虫
194        血吸虫
198        猪
204        东方鼠蚤
210        人类
218        延伸阅读
224        本书图片版权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前言

人是只会消费不事生产的生物。他无法产乳、也不会下蛋,太孱弱而拖不动犁,跑太慢连兔子都抓不到。但他却是所有动物的主宰。
──乔治.欧威尔,《动物农庄》(1945)

在过去两万年里,人类与许多动物发展出密切的关系,在这过程中,人类改变了,这些动物也改变了。一度以採集、狩猎维生的人类,转变成牧人与农夫,而本来遭到猎捕的对象也随之成为受到悉心照料与保护的家禽家畜。

掌握所有的生命

在传统犹太与基督信仰里,人与动物的关系可以参考《圣经.创世纪》1:28当中,上帝创造亚当与夏娃之后所说的:「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所以千年以来,这个信仰给予人类天赋权利去利用、消灭,或改造生活周围的动物,而鲜少思考这么做是否会对广大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许多生物物种如美洲水牛(第22到25页)、或是度度鸟(第182到183页),要不是濒临生存危机,就是已经自世上消失,而有些物种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共襄盛举,一起兴旺起来。

数万年前,人类(第210到217页)形成小团体,过着四处游荡、以採集与打猎维生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跟狼(第44到47页)其实没有什么两样。而狼之后也成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经过好几代的筛选育种之后,就成为人类养的狗(第48到51页)了。在人类发现动物除了是会移动的肉与毛皮来源之外,还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好处后,人与动物的关系就永远改变了,从猎人变成了牧民。原本是人类猎物的草食动物,现在不止是人类的肉品来源。牛(第34到39页)与山羊(第52到55页)提供鲜乳,绵羊(第142到147页)与大羊驼(第116到119页)提供毛料,而马(第76到81页)、驴(第72到75页),以及骆驼(第40到43页)则贡献牠们吃苦耐劳的力量。

地位象征

当人类从整天忙着找食物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以后,开始有能力永久定居下来,然后接着就发展出了城市,并进一步发展精致的艺术文化。人类从这里开始,在动物界中追求更好的物质材料,像蚕丝(见蚕,第28到33页),以及将色彩带进人类生活的染料,(染料骨螺,第26页到27页;胭脂虫,第66到67页)。

这些奢华的材料,成为在社会中区别一般大众与富有权力人士的标志,并且首次促成了文化之间,长距离贸易路线的形成。然而,人口集中程度的增加,也带来一些不受欢迎的访客,像是大鼠(第184到187页)与鸽子(第62到63页)。在动物界,人类并不永远是主宰一切的物种,有些体型极小的动物,如蝨子(第158到161页)带来许多不适与病痛,另外像蚊子(第8到11页)跟东方鼠蚤(第204到209页),则造成了许多世界性传染病。

除了影响人类的农业与贸易,动物们也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改变人类文化与历史。有些动物像狮子(第152到157页),粪金龟(第188到191页),眼镜蛇(第134到137页),以及白头海鵰(第100到103页),在人类漫长历史中,常被用来当做宗教或是政治上的象征符号。在医学与科学方面,如果蝇(第68到71页),达尔文雀(第96到99页),以及禽龙(第110到115页),则帮助我们拓展知识,进一步地了解自然世界的演化过程。

动物提供的产品与牠们的劳力付出,不止保障了我们的食、衣方面的基本需求,也减轻了人类为生存而辛勤劳动的负担,让我们有空暇发展文明,让人类文化得以丰富繁盛。如果没有这些动物,人类的历史会变得贫乏许多,而有一天,我们还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未来,不如想像中长远。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絕對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饗宴。我必須說,光是書中的插畫和圖片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每一種動物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色彩鮮豔,細節豐富,讓人忍不住停下來細細欣賞。而且,這些插畫並非只是裝飾,牠們巧妙地呼應了文字內容,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動物在當時的生態環境和與人類互動的場景。舉例來說,當我讀到關於早期人類狩獵野牛的情景時,書中的插畫就生動地呈現了當時的遼闊草原和人類與龐大野牛對抗的畫面,那種原始的力量感瞬間湧現。或者,在介紹某些被用於科學實驗的動物時,作者也會用較為寫實的插畫來呈現,讓讀者對這些動物的貢獻有更直觀的感受。更難得的是,書中的文字敘述也相當精鍊且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採用學術論文那種嚴肅的筆調,而是以一種更為貼近讀者的語氣,娓娓道來。即使是關於一些較為複雜的歷史脈絡,也能被他拆解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探討的那些「意想不到」的連結。例如,有一章節講述了蚊子如何在歷史上傳播疾病,進而影響了戰爭的結果,甚至改變了國家的興衰,這是我以前從未深入思考過的。讀完這本書,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與動物的關係,早已深深地交織在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之中,而牠們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巨大。這是一本能夠啟發思考,同時又能帶來閱讀樂趣的好書。

评分

坦白說,《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這本書的份量和內容深度,真的讓我相當驚豔。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輕鬆、入門級的科普讀物,但實際上,作者在每一種動物的介紹上都下了非常深厚的功夫。他不僅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文獻、考古發現,甚至還會將一些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納入其中。書中的論述邏輯非常清晰,每一個觀點都有理有據,讀起來讓人信服。例如,在談到綿羊的馴化如何影響了早期人類的定居和社會結構時,作者從經濟、社會、甚至文化層面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讓我對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另外,書中關於某些動物在宗教或神話中的象徵意義的探討,也讓我大開眼界。我過去一直以為這些只是古人的想像,但作者卻能將這些象徵意義與當時的社會現實、人們的信仰需求連結起來,解釋了為什麼某些動物會被賦予如此重要的地位。而且,書中的章節安排也很有特色,並沒有完全按照時間順序,而是根據動物的影響力或主題進行巧妙的串聯,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發現不同動物之間有趣的關聯性。這本書不僅讓我學習到了關於動物的知識,更讓我對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式有了更宏觀、更立體的認識。如果你是一個對歷史、對自然、對萬物之間的奧秘充滿好奇的人,這本書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對《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這個書名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待,總覺得可能只是比較淺顯的科普介紹。但實際翻開書後,我必須承認,我被徹底地「打臉」了,而且是心甘情願的。這本書的嚴謹程度和廣度,絕對超出了我的想像。作者在考究歷史事實的同時,還能將牠們與動物行為學、生態學的研究成果巧妙地結合,提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例如,在討論貓咪如何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時,作者不僅僅提到了牠們在農業社會中捕捉囓齒動物的功勞,更深入探討了牠們在古埃及被尊崇為神祇的原因,以及牠們如何隨著人類的遷徙而遍佈世界,甚至對後來的科學研究也產生了間接的影響。這種多層次的闡述,讓我對一些習以為常的動物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且,書中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透過主題性的分類,將不同種類的動物放在一起討論,進而呈現出牠們之間在歷史發展中的共同影響或對比。例如,某些章節可能會探討「動物與戰爭」、「動物與疾病」、「動物與藝術」等主題,將不同動物的例子整合進來,形成一個更為全面而深刻的論述。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人類歷史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我們周遭的萬物,特別是動物,緊密相連、相互塑造的。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收穫和啟發。

评分

哇,這本書真是太讓我驚喜了!《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這個書名本身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能對人類的歷史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一翻開,我就被作者紮實的研究和生動的敘事深深吸引。書中探討的動物種類真的超乎我的想像,從我們熟悉的家禽家畜,到一些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較少被注意到的昆蟲、海洋生物,甚至是早已滅絕的神奇生物,都一一被列入。而且,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這些動物的習性,更厲害的是,他能巧妙地將牠們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時刻連結起來。例如,關於馬的章節,我過去只知道牠們在戰爭和交通上的重要性,但書中更深入地闡述了馬匹的馴化如何加速了農業的發展、遊牧民族的興起,甚至影響了帝國的版圖擴張。另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蜜蜂的篇章,原以為牠們只是默默地授粉,沒想到作者揭示了蜜蜂的消失如何威脅到我們的糧食安全,以及牠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書中還有許多關於疾病傳播、科學發現、甚至是藝術創作中與動物相關的有趣故事,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在聽一場精彩的歷史演講,但主角卻是那些我們可能從未細細思考過的動物們。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描述每種動物時,都會搭配一些歷史事件的細節,讓整個敘事更加具體、有畫面感,讀者彷彿能親身經歷當時的時空,感受動物們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人文歷史的讀物,讓我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認識。

评分

這本《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讓我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一頁一頁地顛覆了我過去對許多事物的認知。作者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他善於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並將它們放大,展現出動物們在歷史上扮演的關鍵角色。我記得有一章講述了海豚與早期航海家的互動,作者不僅描繪了海豚如何幫助人類導航,更探討了這種跨物種的連結如何影響了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和理解。這種角度是如此新穎,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微小生物的篇章,例如某些特定的細菌或病毒,作者是如何將牠們的「行動」與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例如瘟疫的爆發、人口的變遷,甚至政治格局的改變聯繫起來,真的非常震撼。讀到這些地方,我會忍不住反思,原來歷史的發展,並非只是人類單方面的推動,而是與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以及其他生物共同譜寫的宏大樂章。作者在處理這些內容時,並沒有過度簡化,而是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科學原理和歷史背景,讓即使是對科學不是非常了解的讀者,也能夠輕鬆進入狀況。而且,書中的一些故事性相當強,讀起來就像在聽一場場精彩的講座,引人入勝,讓我常常一口氣讀了好幾章。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改變」這個詞有了全新的定義,原來,改變的種子,往往就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存在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