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喜欢年轻正咩?女人喜欢高富帅?
是否曾经有过跟男朋友在街上逛街,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有着天使脸孔、魔鬼身材的年轻正咩,擦肩而过的瞬间男友的视线也被美女勾走。看到这种情形先别恼火,在妳动手在大街上痛殴男友之前,请先冷静下来,看看学者怎么解释这样看起来超白目的行为。男人是视觉性的动物,对于眼前年轻有魅力的身体没有抵抗力。那么,为什么男人会被这种女人吸引呢?
许多男人都觉得,要交女朋友一定要有雄厚的经济能力,除非你很帅,不然没钱的话,女人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绝对要有房有车,还要有个令人羡慕的好职业。究竟女人爱的是你这个人,还是你的金钱呢?又为什么女人会这么重视男人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呢?难道女人真的就是这么现实又残酷的生物吗?
大家都知道男女有所差异,不过究竟是差在哪里呢?又为什么会造成这些差异呢?本书分为5大章节,分别以科学的角度来切入探索,从动物行为学来看男女之间的差异与恋爱关系!
本书特色
男人外遇无罪、女人拜金有理?我们的基因里都住了一个禽兽!
本书的理论可不是随便说说,所有的假设与证明,全部都是有实际数据的作为佐证。从科学的论点解析生物在演化时,逐渐形成的差异。原来,造成男女之间的差异,其实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开始有着不相同的模式。
经过几个世代淘汰、繁衍下来,身为后代子孙的我们,自然也继承了老祖先的基因。不妨跟着本书一起来检视看看自己以及对方的一些看似自然,但其实有机可寻的差异行为吧!答案会比你所想像的还要来的有趣也说不定喔!
作者简介
麻生一枝Kazue Asoh
动物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研究者。成蹊大学理工学院讲师。御茶水女子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毕业,俄勒冈州立大学动物学系毕业。波多黎各大学海洋生物学硕士,夏威夷大学动物学博士。涉猎范围广泛,基础生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生物统计学、科学英语都是强项。也经手翻译,译作有『以实际资料学习 实用统计入门 资料取得方法与看法』(日本评论社)。非常热爱教学,还有与学生的对答。兴趣是卡拉OK。目前住在油壶。
第1章 恋爱的开始 ~ 男人的期望.女人的期望 ~ 9
1 男女的差异是平均差异 10
2 雄雌的定义 14
3 为何男人容易外遇? 为何女人喜欢挑男人? 18
4 被年轻女孩吸引的男性 22
5 男人被有魅力的女人吸引的理由 28
6 男人为何结婚? 34
7 要求负责任的一夜情女人会被讨厌 40
8 女人结婚是理所当然的? 44
9 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对异性肉体的魅力缺乏抵抗力 46
10 被具有经济能力的男人吸引的女人 50
11 对结婚对象的要求「非有不可」与「若有即佳」 54
第2章 恋爱的心理战 ~ 获得、拴住伴侣 ~ 59
1 为何男人比女人更执着于地位与收入,并且夸示呢? 60
2 为何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外表呢? 66
3 男人与女人都挑选对应自己市场价值的对象 72
4 人类很容易外遇? 74
5 女人的一夜情是个大问题 82
6 女人在容易怀孕的时候会被有男子气概的男人吸引 90
7 男女关系中嫉妒的功能 94
8 男人难以忍受肉体的背叛女人难以忍受精神的背叛 96
9 拴住伴侣的战术 100
10 男人肉体上的暴力与拴住伴侣的战术 104
第3章 恋爱的悲剧 ~ 性与犯罪 ~ 109
1 达尔文的进化论 110
2 犯罪者几乎是男性 116
3 杀人案的被害者大多是被男人所杀的男人 120
4 女人被丈夫或男朋友所杀 128
5 女人杀害丈夫或男朋友的理由 134
6 并非基于对方的意思与同意的性交是强姦 136
7 强姦犯几乎是认识的人 140
8 母亲的杀害 144
9 继父继母对孩子的虐待 152
第4章 恋爱与脑部 ~ 男女脑部的差异 ~ 157
1 不要把脑部的性别差异,与男女差别及固有观念扯上关系 158
2 男人与女人擅长的事情 160
3 系统化的能力与共鸣的能力 164
4 脑部在性别差异上的进化 168
5 脑部在器官上的性别差异解释起来非常困难 170
6 因为男人的脑部较大所以比女人聪明? 172
7 连接左脑右脑的脑梁在性别上的差异 176
第5章 恋爱与身体 ~ 男女发达的构造 ~ 181
1 3种性别 182
2 哺乳类性别分异的机制 184
3 人类脑部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分异 190
4 孩子的游戏方式,与胎儿期的男性荷尔蒙浓度有关 192
5 性别分异的机制与性别认同障碍.同性恋 196
后记 200
参考文献 202
索引 206
《从动物行为学看恋爱关系》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为我量身定做的“恋爱指南”,只不过它的视角非常独特,是从动物界的视角切入的。我一直觉得,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在很多基本行为模式上,其实都跟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正好印证了我的想法。 书裡面对于“信息素”和“吸引力”的解读,让我感到非常新奇。我一直以为,人类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但作者通过对动物界中化学信号在求偶中的重要性的阐述,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人类在选择伴侣时,是不是也受到了一些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化学反应”的影响?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有莫名的“好感”,或者对某些气味特别敏感? 还有关于“社会等级”和“资源争夺”的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人类社会中,为什么有时候“门当户对”的概念会如此重要。在动物界,雄性为了吸引雌性,会展现自己的力量和资源,这不就像是我们在恋爱中,也会看重对方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因为这代表着潜在的“生存优势”吗?这本书让我看到,人类的很多“价值观”,其实也是从最基本的“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发展而来的。 让我特别有共鸣的是,书中关于“合作与竞争”在恋爱关系中的体现。很多动物为了共同抚养后代,会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而与此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不也正是我们在恋爱中,既要合作经营关系,又要面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竞争”的真实写照吗?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科学、非常客观的视角,来剖析了这些我们曾经觉得很复杂、很纠结的感情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恋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不再仅仅把恋爱看作是两个人的“情感互动”,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生物学背景下进行审视。这让我能够更冷静地看待恋爱中的一些问题,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可能受到哪些本能的驱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另一种解读人类情感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透彻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评分拿起这本《从动物行为学看恋爱关系》,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硬邦邦的学术著作,充斥着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但实际读下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就像在讲故事一样,把我们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动物行为,用非常生活化、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用很多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观点,比如孔雀开屏、鸟类筑巢、甚至是一些昆虫的交配方式,都被拿来和人类的恋爱行为进行类比。一开始我会觉得:“嗯?这跟谈恋爱有什么关系?”但随着作者一步步深入分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人类在恋爱过程中,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甚至是“浪漫”的行为,其实都可以在动物界找到对应的“基因密码”。 比如说,书中对“领地行为”的解读,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我们常说恋爱中的“占有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源于我们骨子里对资源(在这里就是伴侣)的保护和排他性,这跟动物保护自己的巢穴和配偶,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信息素”的作用,虽然我们人类不像动物那样直接通过气味来吸引异性,但书中也提到,我们潜意识里对伴侣的外貌、声音、甚至是某种“气场”的偏好,可能也是受到类似机制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关于“吸引力”的本质。我们常常以为吸引力是纯粹主观的,是“感觉对了”就好。但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吸引力很多时候是跟繁殖优势、基因健康度、以及社会地位等客观因素挂钩的。书中的分析,让我们看到,我们被吸引,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很聊得来”,还可能因为对方身上散发出一种“适合繁衍”的信号,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恋爱关系背后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原理。它不是要我们变得“功利”或“冷酷”,而是让我们更客观、更理性地理解恋爱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更好地去经营和维系自己的感情。对于任何对恋爱关系感到好奇、或者曾经困惑的朋友,这本书都绝对值得一读!
评分《从动物行为学看恋爱关系》这本书,真的让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我本来就是个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的人,平时就喜欢看一些纪录片,研究它们的行为模式。但从来没想过,这些动物的“小动作”、“大策略”,竟然能够如此深刻地映射到我们人类复杂的恋爱关系上。 书裡面很多关于动物“求偶”的描述,让我忍不住联想到人类约会时的各种“表现”。比如,有些雄性动物会用鲜艳的羽毛、复杂的舞蹈来吸引雌性,这不就像是我们在恋爱初期,会努力打扮自己、展现才华、甚至绞尽脑汁制造浪漫来赢得对方的青睐吗?还有“资源展示”,像是雄狮会捕猎、雄鸟会筑巢,这不也对应着我们人类在恋爱中,会用物质条件、社会地位来证明自己“有能力”照顾伴侣吗?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将动物的“配偶选择”策略,与人类在选择伴侣时的考量做了详细的对比。书裡探讨了为什么有些动物会选择“一夫一妻制”,而有些则是“乱交”,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存和繁衍的逻辑?放到人类身上,又如何解释我们对“忠诚”的渴望,以及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陷入“多角恋”?作者用严谨的科学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源自文化或道德的选择,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我们基因里根深蒂固的本能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对“安全感”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动物界,安全感往往意味着能够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躲避天敌的威胁。而到了人类社会,这种对安全感的追求,就转化成了对稳定伴侣的渴望,对承诺的看重,以及对“背叛”的恐惧。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多曾经让我们痛苦纠结的恋爱问题,原来是可以从更基本的生物学层面去理解的。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非常有趣且有启发性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的“根”。它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套路”对方,而是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伴侣行为背后的“原因”。读完之后,你会对恋爱关系中的很多现象,有了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读完《从动物行为学看恋爱关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人类在感情这件事上,和动物们的“相似度”竟然这么高!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之前很多对恋爱关系的认知。我原本以为,恋爱是人类特有的、高度文明化的产物,充满了理性思考和情感选择。但这本书却带我看到了,我们很多看似“感性”的行为,其实都深深植根于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 书裡面关于“领地行为”和“配偶守护”的章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恋爱中的人有时候会表现出很强的“占有欲”,甚至会因为伴侣和别人多说几句话而吃醋。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其实是动物在保护自己“领地”和“资源”的本能体现。我们对伴侣的“排他性”,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繁殖优势和后代安全。 还有关于“吸引力”的讨论,作者从动物的“求偶信号”出发,分析了人类在选择伴侣时,会对某些外貌特征、性格特质、甚至社会地位产生偏好。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被一个人吸引,可能不仅仅是“感觉来了”,更有可能是对方身上散发出了一种“适合繁衍”的信号,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从生物学角度的解读,让很多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化学反应”,变得清晰可见。 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书中对“关系稳定性”的分析。从动物界来看,有些物种为了保证后代存活,会选择长期的配偶关系,而有些则更倾向于短期交配。这种策略的差异,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它让我们看到,一段关系的能否长久,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爱”,还涉及到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互利共赢”的机制,以及他们能否在漫长的时间裡,持续地满足彼此的“生存和繁殖需求”。 这本书让我对恋爱关系有了一种全新的、更科学的理解。它不是要我们变得像动物一样“原始”,而是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通过理解这些本能,我们反而能够更聪明、更有效地去经营自己的感情,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伴侣,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痛苦。
评分这本《从动物行为学看恋爱关系》,光是书名就够吸引人了,我本来就对动物世界裡的那些千奇百怪的行为模式很有兴趣,没想到作者居然能把这些观察巧妙地连结到我们人类的恋爱关系上,真的太有意思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拿到了一张放大镜,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感情经历,也让我对现在和未来的感情多了许多新颖的视角。 我一直觉得,人类的很多行为,其实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影子,比如雄性为了吸引雌性而展现的各种“求偶仪式”,在我们人类身上是不是也变成了送礼物、说情话、甚至是精心策划的约会?书裡提到的“领地意识”,在恋爱裡是不是就变成了佔有欲和安全感?还有“配偶选择”的过程,裡面有哪些我们潜意识裡的考量,是受到本能驱使的?作者用动物行为学的专业术语,却写得非常浅白易懂,而且举的例子都非常贴切,让我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觉得既惊奇又有所启发。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考框架。我们习惯从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的角度去理解恋爱,但从生物学的角度切入,就好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让我们看到,我们很多看似复杂的感情纠葛,其实可能根源于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和繁衍本能。这种“回到源头”的解读方式,反而让很多曾经让我们困惑不解的现象,变得豁然开朗。 比如,书裡讲到一些动物在繁殖季节会变得异常活跃,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争夺配偶,这让我联想到,为什么在热恋中的我们,有时候会为了对方做出一些冲动,甚至不理智的事情?那是不是也是一种“发情期”的表现?又比如,一些社会性动物会建立复杂的合作关系,互相帮助,这又如何解释我们在恋爱中对伴侣的依赖和信任?作者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这些“为什么”,让我们对人类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感觉”上。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伴侣稳定性”的讨论,从动物的社会结构和繁殖策略来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关系能够长久维系,而有些却容易破裂。这不仅仅是关于“爱不爱”的问题,更涉及到双方在长远发展中的“契合度”和“互相投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经营一段健康稳定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真的不只是关于动物,更是关于我们自己,关于我们每个人在恋爱中的角色和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