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乃针对灾害发生原因、重大灾害统计、灾因分析、相关案例防治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案例与防治经验,做一详实之整理报告,期能提供对桥梁灾害之防治技术、桥梁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之建议。相关学术研究机构针对全台各地有关风灾及自然灾害等,提出许多的统计和分析的调查报告,对于灾因的了解与灾后的重建作出具体的建议和贡献。但纵观目前相关报告,大多数只针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极少对于各地的相关桥梁灾害更进一步的探讨,即包含桥梁水理、灾害发生原因、破坏发生历程与因应灾变的各项检讨与改进方法,作出一完整性、全面性的相关灾害调查。
作者简介
林 呈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学研究所工学博士
经历:
国立中兴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副教授
国立中兴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客座研究
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环境工程学系客座研究
现职:国立中兴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
专长:桥梁沖刷水力学、海岸与港湾工程学、非线性波动力学、实验流体力学、雷射量测工学
PART 1
第一章 前言1-1
1-1 动机与目的1-2
1-2 课题探讨1-3
第二章 桥梁水理概述2-1
2-1 桥梁于河道中设立墩基之影响2-2
2-2 河川明渠水力特性概述2-3
2-3 水跃与跌水现象2-12
2-4 桥梁上下游之水面剖线2-37
2-5 跨河桥梁之设计流量2-42
2-6 桥址处水位壅昇之计算方法2-44
2-7 常用水理数值模式简介2-56
2-8 新型(或多重)桥梁水力灾害2-59
PART 2
第三章 洪水沖刷灾害3-1
3-1 一般沖刷3-2
3-2 局部沖刷3-8
3-3 束缩沖刷3-38
3-4 跌水或水跃沖刷3-46
3-5 向源侵蚀3-62
3-6 侧向侵蚀3-74
3-7 流石与流木之撞击、磨损3-90
3-8 弯道沖刷3-95
3-9 水流攻角效应3-108
3-10 砂石开採 3-116
3-11 填缝料流失3-120
3-12 软岩风化沖蚀3-139
第四章 高水位已达桥梁上构之淹没灾害4-1
4-1 高水位已达桥梁上构、然尚未完全淹没(即部分淹没) 4-3
4-2 部份淹没条件下压力流(pressure flow)之沖刷深度4-15
4-3 高水位完全淹没桥梁上构4-18
4-4 完全淹没条件下压力流之沖刷深度4-24
第五章 土石流之灾害5-1
5-1 浮托淤埋5-5
5-2 漫流改道5-7
5-3 沖刷5-9
5-4 撞击磨损5-10
5-5 堵塞5-16
5-6 过弯沖毁5-20
5-7 挑流束缩5-22
第六章 漂流木挂淤之灾害6-1
6-1 影响漂流木挂淤之机制6-2
6-2 漂流木随洪水挂淤桥墩6-5
6-3 漂流木随洪水挂淤桥面版6-7
6-4 漂流木随洪水或堰塞湖溃决后之涌波撞击桥梁6-8
6-5 漂流木挂淤对桥梁力学机制与沖刷特性之影响6-9
第七章 堰塞湖溃决之灾害7-1
7-1 堰塞湖概述7-2
7-2 桥梁位于堰塞湖土石坝体上游7-10
7-3 桥梁位于堰塞湖土石坝体处 7-11
7-4 桥梁位于堰塞湖土石坝体下游7-12
7-5 河道上游之桥梁等跨河构造物因漂流物等影响,形成之类似小型堰塞湖之壅水现象7-17
PART 3
第八章 民国89 年高屏溪高屏大桥碧利斯台洪沖刷灾害8-1
8-1 高屏溪流域概述8-2
8-2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8-5
8-3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8-5
8-4 历年灾害过程(I):民国83 年 ~ 84 年8-9
8-5 历年灾害过程(II):民国85 年贺伯台洪8-16
8-6 民国87 年 ~ 89 年8 月碧利斯台洪之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8-24
第九章 民国97 年大甲溪后丰大桥辛乐克台洪沖刷灾害9-1
9-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9-2
9-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9-6
9-3 历年灾害过程(I):民国85 年~ 93 年9-8
9-4 历年灾害过程(II):民国94 年~ 96 年9-17
9-5 辛乐克台洪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9-29
第十章 民国97 年 ~ 98 年旗山溪甲仙大桥辛乐克台洪沖刷灾害与莫拉克台洪多重灾害10-1
10-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10-2
10-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10-3
10-3 历年灾害过程(I):民国85 年~ 92 年10-6
10-4 历年灾害过程(II):民国93 年~ 96 年10-14
10-5 辛乐克台洪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0-22
10-6 莫拉克台洪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0-28
第十一章 民国98 年旗山溪第十四号桥及第十二号桥莫拉克台洪多重灾害 11-1
11-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 11-2
11-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 11-2
11-3 第十四号桥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 11-6
11-4 第十二号桥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 11-15
第十二章 民国98 年旗山溪旗尾桥及新旗尾桥莫拉克台洪多重灾害12-1
12-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12-2
12-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12-2
12-3 旗尾桥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2-6
12-4 新旗尾桥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2-25
第十三章 民国98 年荖浓溪撒拉阿坞桥莫拉克台洪多重灾害13-1
13-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13-2
13-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13-3
13-3 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3-5
第十四章 民国98 年荖浓溪新发大桥莫拉克台洪多重灾害14-1
14-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14-2
14-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14-4
14-3 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4-6
14-4 灾后复建情形14-23
第十五章 民国98 年高屏溪下淡水溪铁路桥莫拉克台洪沖刷灾害15-1
15-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15-2
15-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15-5
15-3 历年灾害过程(I):民国82 ~ 94 年15-7
15-4 历年灾害过程(II):民国95 ~ 96 年15-19
15-5 莫拉克台洪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5-33
第十六章 民国98 年高屏溪双园大桥莫拉克台洪多重灾害16-1
16-1 桥址河段河川基本资料16-2
16-2 桥梁相关基本资料16-2
16-3 灾害情形与成因探讨16-6
PART 4
第十七章 桥梁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之建议17-1
17-1 水理及河相变迁对桥梁设计与维护管理之注意事项17-2
17-2 下降型河川对桥梁设计与维护管理之注意事项17-8
17-3 堆积型河川对桥梁设计与维护管理之注意事项17-12
17-4 感潮河段对桥梁设计与维护管理之注意事项17-17
17-5 位处软弱岩层地质之桥梁设计考量事项17-23
17-6 桥梁及保护工防撞设施与维护管理之注意事项17-24
参考文献 R-1
推荐序
鑑于天然灾害的无法避免,而且人类所知的学理与经验甚为有限,若能针对目前或历年来已发生、乃至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进行详实的调查,并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分析与记录,重视灾害经验的汲取与传承,既可据以增进桥梁工程设计的信心与改善防灾的能力,同时亦可建立一套防灾减灾的资料库系统。
读到《桥梁水力灾害学》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惊心动魄的画面:暴雨倾盆,江河咆哮,平日里静卧两岸的桥梁,仿佛置身于汹涌的洪流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桥梁的工程学知识,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与自然伟力之间,一场永恒博弈的史诗。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解析洪水作用于桥梁的各种复杂物理过程?比如,流水的冲刷力是如何一点点侵蚀桥墩的基础,又或者,当河道变形、洪水加剧时,巨大的动水压力会对桥梁结构造成怎样的威胁。我期待书中能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和模拟分析,来揭示洪水灾害对不同类型桥梁(如梁桥、拱桥、斜拉桥)所产生的独特影响,以及它们各自的薄弱环节。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会引用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桥梁垮塌案例,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其成因,并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理解工程设计的极限,以及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否也会探讨一些关于桥梁防洪加固、水文监测以及灾害预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我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可能在于它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那些连接世界的桥梁,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追求安全与稳固的道路上,人类所经历的不断探索与进步。
评分这本书《桥梁水力灾害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的英雄,以及那些在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黯然失色的瞬间。作为一个对工程奇迹充满敬畏,但又深知自然伟力的普通人,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它会是一本用严谨的科学语言,讲述“脆弱”与“坚韧”之间关系的著作。我期待在书中看到,那些宏伟的桥梁是如何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各种极端的水文条件。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不同地域、不同河流的水文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洪水灾害的强度和频率?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展示洪水作用于桥梁的各种复杂机制,例如,当河床淤积导致水位升高,洪水冲击桥梁的力道会有何变化?又或者,当洪水携带大量漂浮物,对桥梁结构又会产生怎样的附加破坏?我甚至想象,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一些关于水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前沿理论,来解释洪水是如何影响桥梁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可能引发的共振效应,导致桥梁整体失稳。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这本图书的价值,或许在于它能够将那些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示,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连接世界的桥梁,背后所蕴含的精妙设计和对风险的极致考量。它是否也会涉及一些关于防洪减灾的策略和技术?这对我来说,将是极具价值的信息。
评分老实说,我拿起《桥梁水力灾害学》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反向好奇”。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桥梁的壮丽和稳固,它们似乎是人类征服自然、连接世界的象征。但“灾害”这个词,总是带着一丝不安。我开始思考,那些看上去坚不可摧的桥梁,在面对滔天洪水时,究竟能有多大的承受能力?书中是不是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着我们去“探险”,去揭示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危机?我设想,这本书会通过大量精密的图表和计算公式,来展示洪水对桥梁产生的各种冲击力,比如流速、压力、甚至可能引发的共振效应。我猜测,它还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桥梁在面对水力灾害时的脆弱点,比如拱桥、梁桥、悬索桥,它们各自有哪些独特的“弱点”?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案例研究,讲述那些因水力灾害而遭受重创甚至毁灭的桥梁,分析它们失败的原因,以及从中学到的教训?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像是一次对工程安全极限的探索。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也会涉及一些水文地质的知识,来解释洪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灾害的发生?它是不是也会探讨一些预防性的措施,比如加固桥墩、疏浚河道、建立预警系统等?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工程设计中“安全第一”理念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我们如何在挑战自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安全的一种深刻反思。
评分拿到《桥梁水力灾害学》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严谨的排版和厚重的质感所吸引。虽然我并非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水力灾害”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令人警惕的意味。我一直对自然界的力量怀有敬畏之心,特别是那些汹涌的河流和突如其来的洪峰,它们仿佛是大地深处沉睡的巨兽,一旦苏醒,便能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力。而桥梁,作为连接两岸、横跨水域的生命线,无疑是这种力量最直接的冲击对象。这本书,是否就是一本关于这种“对抗”的百科全书?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洪水咆哮着涌来,将一座座宏伟的建筑瞬间摧毁的场景。这本书,是否会从科学的角度,细致入微地剖析洪水作用于桥梁的各种力学原理?比如,水流的冲刷力是如何一点点侵蚀桥墩的基础,又或者,当河道淤积、水位暴涨时,洪水会对桥梁结构产生怎样的附加压力。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案例,来佐证这些理论的真实性和紧迫性?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桥梁,最终为何会屈服于自然的伟力?书中是否也会探讨一些现代工程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是如何预估和抵御这些潜在灾害的?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如何加固桥墩、如何设置泄洪设施等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桥梁的技术,更像是在讲述一场关于安全与生存的无声较量,一场人类智慧与自然法则之间的永恒对话。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了一本名为《桥梁水力灾害学》的书,虽说我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并不完全理解,但封面上那张描绘着滔天洪水冲击桥梁的震撼插画,以及书名本身所带有的那种潜在的危险感,瞬间就吸引了我。我本身对那些宏伟的工程奇迹一直充满好奇,但似乎很少有人会去深入探讨它们在极端自然力量面前所面临的脆弱性。这本书,似乎就是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空白。想象一下,那些横跨江河湖海的宏伟桥梁,它们承载着我们现代交通的命脉,然而,当雨季来临,洪水咆哮,那股巨大的力量足以吞噬一切。这本书,是不是就在用科学的语言,为我们揭示这种力量与工程之间的博弈?是不是会讲述一些历史上因为水力灾害而损毁的桥梁故事?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会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来解释洪水是如何影响桥梁的,比如冲刷桥墩、产生涡流、甚至引发桥梁的整体垮塌。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关于桥梁的知识,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类智慧与自然伟力之间较量的生动课堂。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背后隐藏着的关于安全、关于风险、关于工程智慧的考量。它是不是也可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的策略?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和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