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的和谐:跨越两岸关系深水区

对立的和谐:跨越两岸关系深水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九世纪三度出任英国外相的帕默斯顿爵士(Lord Palmerston, 1784-1865)在国际现势舞台上,曾留下一句震古铄金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恆的盟友,我们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恆的、永久的,而我们的责任即是去追求那些利益。」(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这句话不仅反映出国际舞台尔虞我诈之现象,更对各国外交行为之影响既深且鉅;事实上,在现实主义学派的分析中,迄今仍有许多国家将帕氏名言奉为圭臬,奉行不渝。

  美国学者杭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曾指出,冷战结束后,或许世人将面临更多的传统战争,而亚洲可能是后冷战(post - Cold War)时期最有可能爆发区域冲突的地区。不少当代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在后冷战时期由于中共日益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加上逐渐茁壮的军力,值东亚区域权力版图更替、重整之际,可能会在此区域发生强权间的冲突与纷争,将对东亚区域安全产生不容小觑之影响。坦诚而言,上述这种担心与顾虑是其来有自的;因为,近年来亚洲地区似乎处于多事之秋,时有纷争与冲突之发生。

  台海两岸自一九四九年分裂分治以降,经历兵戎相见、紧张、对峙、缓和对抗、互相开放民间探亲、旅游与投资等阶段。尽管,民间的热络交流此起彼落,唯官方之交流仍未见起色。往昔,许多国内、外的政治家与学者均认为台海地区系二十一世纪最危险的地区之一。例如,美国「2012年中共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强调,中共对军军事现代化之推展向来不遗余力,举凡陆军、海军、空军与二砲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作为。目前,中国大陆推动「改革开放」政策,促成经济蓬勃发展,而受到全球引领翘望之际,各国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中共近年来推动军事现代化所获得的成果不容小觑;而且,中共军力逐渐壮大,亦使欧美各国日益感到疑虑与不安。未来中国军力有可能超越美国,中国极可能遭到美国及其盟邦所形成的围堵;此外,未来情势日益紧张的亚洲,虽中共军力的扩张未完全改变国际权力结构,却对亚太地区权力格局造成不少冲击。而且,我国防部「101年中共军力报告书」指出,两岸虽然政情和缓、经济交流热络,但中共的「反分裂国家法」仍保留对台使用武力的弹性;尤其年来中共持续进行三军部队新型装备换装,积极建构对台及反介入等战力,并进行针对性军事演习,强化部队实战经验,逐渐加剧两岸军力失衡,影响亚太军事平衡。两岸关系之发展良窳与否,攸关我国国家安全甚鉅。当然,这也是全体国人关注的焦点。两岸之间是和是战亦是亚太地区情势的热点之一。倘若,台海之间发生战争,势必造成亚太地区的危疑震憾情势。

  自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执政后,两岸情势逐渐雨过天晴;嗣后,两岸签定的「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后,两岸关系已从昔日紧张对峙,迈入和平与良性互动发展之时期。当前两岸关系虽有缓解迹象,但双方对「一个中国」认知的分歧仍在,中共亦坚持以「一国两制」为统一前提;并且,中共强调若「台湾独立或外国势力介入,将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致两岸关系的发展,更存在诸多变数;未来两岸关系是否可以朝向和平方向发展,受诸多变素的影响,时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两岸关系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干扰,而影响未来两岸关系之良窳发展;而且,两岸关系逐步迈入艰困的深水区。两岸政府应该创造和谐、善意的有利环境,以避免两岸陷入不利情势。

  马英九于2012年6月接受英国「路透社」专访时表示,两岸政治或军事对话方面,四年前两岸开始改善关系,双方发展原则是「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下进行;政治问题涉及双方主权及定位,很不容易解决,双方暂时搁置,先处理较容易及迫切的问题。当前中共希望把握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同时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之关系;因此,中共不希望台湾「只经不政」,短时间可以「政经分离」大陆可以容忍,惟最后必须走上政治议题协商;两岸关系发展欲速则不达,如欲破解政治难题,创造政治对话之条件,两岸须有耐心与包容心以了解两岸政策与结构性的矛盾,并且不能挑衅双方的底限。

  所以,未来两岸双方的沟通与协商之道路仍然荆棘遍佈。迄今,我方对政治谈判仍诸多保留,不轻易开启。当然,中共力主两岸早日政治谈判。事实上,以两岸目前各自政治、军事、外交情势而论,两岸在政治谈判上的诸多认知与相关议题仍是南辕北辙,故仍待突破瓶颈。对目前两岸关系而言,当前是两岸「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统一不是短期可以达到之目标,那是很长远的目标。然而,两岸经贸、文化协议似会有更好发展;倘若,得以长期发展,则台湾人民对大陆会有更多善意。

  如果双方不能就两岸交流、互动、合作、对话的议题优先次序选择上形成共识,可能会影响两岸交流合作的质量,甚至影响两岸互信的建立和巩固;因此,两岸双方要换位思考,立足双方共同的利益,深入研究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更重要而且急迫的议题或事务。诚如,两岸签署ECFA后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指出,两岸的中国人完全有智慧和能力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两岸关系迈入和平、良性互动发展之时期,未来发展是否会逆转,殊待观察。

  美国前总统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1963)曾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强调:「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职是之故,编者在两岸关系之十字路口上,深思未来两岸关系之发展是和或战呢?缅怀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借由本书深层的分析,提供两岸政策之决策阶层宏观之观察与微观之探讨,冀望对未来两岸关系有更正面、积极之作用。

  本书系集合两岸三地近三十位知名学者,分别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台南大学、淡江大学、义守大学、南华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空军官校、陆军学校;中国大陆地区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澳门理工学院、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厦门市台湾研究学会的教授群,採集思广益、分工合作、集体研讨的方式,针对两岸关系之发展,加以探讨研析;上述教授群,秉持书生报国之意志焚膏继晷地进行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希望对未来两岸关系之发展提供另外一种途径,针对未来两岸关系之发展提出蠡测,俾提供各界之决策参考。而且,本书内容取材丰富,引证资料具体而详实,论点不偏不倚,切中要点,客观平衡地提供读者宏观的思考与微观之分析,针对两岸关系理论与实务,作整体分析与探讨的专书。所以,本书不仅可提供大学部与研究所的两岸与国际关系课程之用书,亦有助于两岸与国际关系、军事、外交、战略研究者之后续参考;因此,本书具有研究与实务之多重价值,更可供两岸政府决策阶层制定政策之参考。

作者简介

吴建德

  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王海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秘书长

张蜀诚

  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兼副执行长

朱显龙

  澳门理工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翁明贤

  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林文程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兼院长

王高成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

王玮琦

  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副教授兼顾问

李铭义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副教授兼所长

李樑坚

  义守大学EMBA班副教授兼执行长

余元杰

  嘉南科技大学南瀛文化创意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夏立平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