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關鍵報告:活用Mac、iPad玩簡報

Keynote關鍵報告:活用Mac、iPad玩簡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稚蓉
图书标签:
  • Keynote
  • 簡報
  • Mac
  • iPad
  • 演示技巧
  • 办公软件
  • 苹果
  • 设计
  • 效率
  • 文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學習經驗:明明已經很努力唸完一本簡報軟體工具書了,最後卻見樹不見林,不曉得該如何實際做出一份具有說服力與設計感的簡報;或是只能在功能技巧上著墨,卻無法抓住簡報真正的本質。如果您有同樣的困擾,這本書,就是為您而寫!

  本書所設計的架構,注重的是「心、巧、技」三者的整合學習,不同於一般軟體操作手冊,背誦所有軟體功能不是本書所設定的學習目的。本書根據簡報實際運作的流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1)準備階段、(2)製作階段、(3)簡報階段 與 (4)精進階段。在準備階段先打通您對簡報設計本質的「心」念,然後透過有系統的方式,介紹簡報各元素在設計上的「巧」思,最後搭配軟體功能的說明,在實作中培養「技」法。

  如果您原本是PowerPoint的用戶,而現在想開始學習Keynote,那麼可以留意本書在章節中搭配出現的「PowerPoint小提醒」,這是作者親身在軟體轉換學習上的經驗分享,能夠讓您快速掌握Keynote和PowerPoint之間的差異,以及Keynote在操作設計上的邏輯與精神。

作者簡介

林稚蓉 Chris Lin

  專業簡報訓練師,現任台北市職訓中心講師。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精進自我的簡報與演說能力,來改變自己,與改變全世界! 專長領域:商業與教學簡報技巧、學賈伯斯玩Keynote、PowerPoint實戰教學、圖像思考與表達等 電子信箱:iam.chrislin@gmail.com 作者網站:powerpoint.tw

电子产品使用技巧与效率提升指南 书名:数位工具精通:驾驭你的 Mac 与 iPad,工作效率全面跃升 书籍简介: 在信息爆炸与快节奏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掌握高效的电子设备使用技巧,是提升个人乃至团队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应用或单一软件的深度解析,而是一部系统性的指南,旨在帮助每一位 Mac 和 iPad 用户,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功能,全面优化他们的数字工作流程,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工具的智慧化应用”,我们将视角放得更广,探讨如何在日常的工作流中,将 Apple 生态系统的设备潜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我们相信,好的工具只有在被正确理解和使用时,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效率的加速器。 第一部分:系统基础与深度优化——让你的 Mac 成为高效中枢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 macOS 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与鲜为人知的优化技巧。我们不会停留在“如何打开应用”的层面,而是聚焦于如何让系统运行得更流畅、更符合你的使用习惯。 第一章:macOS 进阶设置与个性化 系统偏好设置的“隐藏宝藏”: 深入解析“键盘”、“触控板”和“程序坞与菜单栏”中的高级设置。如何通过调整这些细节,减少操作的重复性,例如自定义系统级的快捷键组合,而非仅仅依赖应用内置的快捷键。 访达(Finder)的高效管理艺术: 探索如何利用“标签”(Tags)系统对文件进行跨目录的逻辑分类,以及使用“智能文件夹”实时聚合所需信息。我们将讲解如何设置强大的访达侧边栏,让最常用的路径和视图一键直达。 通知与专注模式的精细调控: 现代工作最大的干扰源来自信息流。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针对不同应用、不同时间段,设置精细化的通知策略,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干扰信息被有效屏蔽。 安全与维护: 涵盖系统备份的自动化流程(如 Time Machine 的高级配置),以及如何利用“磁盘工具”进行初步的磁盘维护,确保系统健康运行。 第二章:Mac 上的工作流整合与自动化 本章致力于打破应用间的壁垒,实现信息的无缝流动。 剪贴板的历史管理与扩展: 介绍如何使用第三方工具或 macOS 内建的进阶功能,实现多条历史剪贴板内容的快速调用,解决“复制-粘贴”过程中的低效循环。 快速操作与预览的威力: 深入挖掘访达右键菜单中的“快速操作”,教你如何编写简单的脚本(无需深厚编程基础)来批量处理文件,例如自动重命名、格式转换等。同时,掌握“预览”应用进行批注、裁剪和加密的高级技巧。 终端(Terminal)的实用入门: 并非要求读者成为程序员,而是介绍几个日常工作中极其有用的基础终端命令,例如批量文件查找、快速文件压缩与解压,以及简单的系统诊断命令。 聚焦模式下的效率工具链构建: 如何组合使用“备忘录”、“提醒事项”和“日历”三者,建立一个从任务接收、规划到执行、反馈的完整闭环系统。 第二部分:iPad 生产力革命——从移动设备到创作中心 iPad 如今已不再仅仅是娱乐设备,它的生产力潜力需要被正确引导。本部分重点在于如何利用 Apple Pencil、外接键盘以及 iPadOS 的多任务特性,将 iPad 转化为强大的移动工作站。 第三章:iPadOS 多任务与手势操作精通 Slide Over、Split View 与 Stage Manager 的协同: 详细拆解 iPadOS 三大并排工作模式的切换逻辑与最佳应用组合。如何高效地在不同任务间拖拽内容,实现“小窗处理”工作流。 Apple Pencil 的进阶应用: 不仅限于书写。探索“随手写”功能在表单填写、PDF 批注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 Apple Pencil 进行高精度的图像选择和编辑,提升设计与标记效率。 外接键盘的快捷键矩阵: 针对不同专业场景(如文档编辑、邮件处理),构建一套专属于你的外接键盘快捷键地图,显著减少对手指在屏幕上的依赖。 第四章:数据同步与跨设备协作的无缝体验 本章关注如何让 Mac 和 iPad 像一个整体般工作,实现“一次输入,多处可用”。 通用剪贴板与连续互通(Handoff)的深度应用: 掌握如何利用这些原生功能,实现从 Mac 上复制一段文字,立即在 iPad 上粘贴至邮件草稿中的流程,以及从一台设备上开始的网页浏览无缝切换到另一台设备继续阅读。 文件管理的统一战线: 深入解析“文件”App 如何统一管理本地、iCloud Drive、以及第三方云盘(如 Dropbox、OneDrive)的内容。掌握在两台设备间安全、快速地共享大型项目文件的方法。 网络共享与远程访问策略: 探讨在安全前提下,如何设置 Mac 上的特定文件夹,使其能直接被 iPad 上的应用(如专业视频编辑软件)访问和修改,实现真正的移动式桌面级工作。 第三部分:专业场景下的效率提升 本部分将聚焦于特定专业人士(如撰稿人、项目管理者、内容创作者)如何利用这些工具组合来优化他们的日常产出。 第五章:文本工作流的优化与效率工具 Markdown 语言在 Apple 生态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纯文本的优势,结合 iOS/macOS 原生支持,快速构建结构清晰的文章草稿,并将其轻松转化为多种格式。 笔记系统的架构设计: 探讨建立一个基于标签、链接和文件夹的“第二大脑”笔记系统,确保信息的可检索性和长期价值,而非仅仅是信息堆砌。 聚焦写作环境的营造: 如何利用系统的“全屏模式”、“专注模式”和第三方简化输入工具,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写作心流环境。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日程规划的整合 从 Mac 到 iPad 的任务视图切换: 讲解如何利用 Mac 的大屏优势进行宏观的项目规划(如甘特图或看板视图),同时通过 iPad 的便携性,在会议或现场随时更新任务状态。 日历的智能化利用: 不仅是记录约会,而是如何利用日历区块化(Time Blocking)技术,将任务分配到具体时间段,并利用提醒事项与日历的联动,确保执行力。 文档协作与批注的最佳实践: 如何利用 Pages/Numbers/Keynote(或第三方协作工具)在两台设备上共同编辑同一份文件,并确保版本控制的清晰性。 结语:持续进化你的数字工作方式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一种“系统思维”——认识到你的 Mac 和 iPad 是一个互相支持的生态系统,而非两个孤立的设备。通过本书所学的高级设置和工作流设计,你将能更主动、更智慧地驾驭你的数码工具,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中去。每一次对系统的小小优化,都将累积成未来工作效率的巨大飞跃。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 前言
.0.1 Keynote,為打動人心而誕生
.0.2 這本書,為您而寫  

Part I 準備階段  

Chapter 1 簡報內容的發想
.1.1 簡報的關鍵性成功因素
.1.2 同理心地圖,了解聽眾的好工具
.1.3 心智圖,發展簡報大綱的好工具
.1.4 好用的心智圖軟體工具

Chapter 2 認識工作環境
.2.1 Keynote的安裝與啟動
.2.2 視窗工作區
.2.3 善用官方學習資源

Chapter 3 檔案管理與幻燈片設定
.3.1 檔案管理
.3.2 幻燈片設定
.3.3 實作第一版的簡報初稿  

Part II 製作階段  

Chapter 4 簡報設計的基本功
.4.1 簡報,為了溝通而存在
.4.2 Keynote的設計元件

Chapter 5 文字篇
.5.1 文字元件的四種類型
.5.2 調整文字格式的三種功能面板
.5.3 文字的設計原則

Chapter 6 影像篇
.6.1 好的影像來源
.6.2 將影像置入幻燈片
.6.3 四個常用的影像設計方法

Chapter 7 影音篇
.7.1 影片的設定與應用
.7.2 音訊的設定與應用
.7.3 減少媒體檔案的大小

Chapter 8 表格篇
.8.1 表格的特性與設計
.8.2 資料的建立與安排
.8.3 表格的美術設計

Chapter 9 圖表篇
.9.1 概念型圖表
.9.2 資料型圖表
 
Chapter 10 動態特效篇
.10.1 賈伯斯,動態特效的魔法師
.10.2 過場動態特效
.10.3 物件動態特效   

Part III 簡報階段  

Chapter 11 簡報的排練、播放與列印
.11.1 事前的排練
.11.2 正式上台簡報
.11.3 列印簡報

Chapter 12 如果我有iOS裝置
.12.1 把iOS裝置當作簡報遙控器
.12.2 利用iOS裝置來簡報

Chapter 13 設備之間的檔案共用
.13.1 利用iTunes來傳輸
.13.2 透過電子郵件收發簡報
.13.3 使用iCloud的文件雲端服務

Part IV 精進階段  
 
Chapter 14 自定幻燈片主版與主題
.14.1 建立新主版
.14.2 調整主版的佈局與屬性
.14.3 自定主題

Chapter 15 延伸資源與學習
.15.1 簡報素材資源與工具
.15.2 簡報與演說的延伸學習

Appendix A 圖片授權聲明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766828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對那些強調「高階技巧」的教學書常常抱持懷疑態度,因為很多時候,那些技巧可能一年也用不到一次。我更在意的是,Keynote在「互動性」和「多媒體整合」這塊能幫我做到什麼程度。像是在簡報中嵌入即時網頁內容、如何流暢地切換到其他App(例如Safari或Numbers)再切回來,中間過程不會讓觀眾出戲?或者,能不能教我如何善用Keynote的「魔術移動」功能,做出看起來像是專業動畫師的作品,而不是生硬的淡入淡出?如果這本書能多著墨在如何讓簡報「動起來、活起來」,讓聽眾的注意力不會在中途渙散,那它就真的有價值了。

评分

說真的,現在工作節奏這麼快,誰有空在那邊慢慢摸索軟體功能?我最怕那種厚厚一本,結果一堆操作步驟的說明書,看沒兩下就想睡覺。我比較期待這本《Keynote關鍵報告》能針對不同情境,提供快速上手的「捷徑」或「模板思維」。例如,遇到緊急狀況,十分鐘內要生出一份專業簡報該怎麼辦?或是,如何用最少的步驟,讓數據圖表看起來既專業又不會太過呆板?尤其現在人人都有Mac跟iPad,如果書裡能強調跨裝置協作的便利性,像是iPad Pro畫完草稿,馬上就能在Mac上細部調整,那對我這種常常需要移動辦公的人來說,根本是救命稻草。我希望看到的是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單純的功能羅列。

评分

在台灣的商業環境裡,簡報的成功與否,往往跟個人在團隊裡的能見度息息相關。我希望能從這本《Keynote關鍵報告》裡學到一些能「建立個人品牌」的簡報風格。這不只是關於軟體操作,更是關於「溝通哲學」的體現。例如,當我要面對高階主管時,應該用什麼樣的節奏和視覺強度?當我要面對跨部門的技術人員時,資訊呈現的密度該如何調整?如果書中能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解析不同簡報目的下,Keynote的哪些功能被巧妙地運用,我會覺得這本書的「實戰性」大大提升。畢竟,學會工具只是基礎,學會用工具來達成溝通目標,才是真功夫。

评分

每次看到那些設計得超炫的Keynote簡報,總覺得那是設計師才辦得到的事情,自己手邊的資源跟能力都有限。所以,如果這本書能把「設計感」這件事,拆解成一般使用者也能理解、複製的步驟,那就太佛心了。例如,色彩搭配的基礎原則、如何選用適合簡報主題的字體組合,甚至是一些版面留白的美學。台灣的職場文化中,有時候「視覺印象」比內容本身更先抓住人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顛覆傳統的排版觀念,讓我的簡報從「能看」進化到「想看」。畢竟,大家對「簡報」的標準越來越高,光是放一堆文字上去已經是過去式了,如何用畫面說故事,才是王道。

评分

哎唷,最近滑手機看到這本《Keynote關鍵報告:活用Mac、iPad玩簡報》,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超實用!我們台灣人做簡報的場合實在太多了,不管是學校報告、公司提案,還是跟客戶溝通,一張好的簡報就是贏了一半。我一直覺得Keynote這個軟體很直覺,比某些萬年不變的PPT模板好用太多了,但總覺得自己好像只會用到皮毛,像是字型、圖片排版那些基本款。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教我怎麼把動畫做得更流暢自然,或者是一些視覺設計上的小撇步,那真的就太棒了。畢竟,現在大家看太多平淡無奇的簡報,眼睛都麻痺了,如果能學到一些能讓人眼睛一亮、記得住重點的設計技巧,我願意花時間啃下去。希望它不只是教你「怎麼做」,更能教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畢竟簡報的核心還是在於你的「表達邏輯」能不能被視覺有效地強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