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谈「仁」,提倡「爱人」,而孟子把它具体发挥为「人性本善」,更加壮大了儒家学说。「小四爱作怪」之《孟子驾到》这本书里,由红鼻子老师的老师担纲,陪大家一起学《孟子》。他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开始说起,一直讲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还介绍了「揠苗助长」、「恻隐之心」等成语的由来……让你透过爆笑的校园事件,听历史故事、学成语,体悟儒家精神。
8 师公不走了
14 孟母三迁——搬家事件簿
23 敬人者,人恆敬之——阿福的敬老风波
30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命运不好玩
37 无恻隐之心者,非人也——午餐风波
4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阿福的自白
53 威武不能屈——我是大丈夫
61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跳蚤市场风波
72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超级褓姆任务
8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星座密码
92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老师,孟子在骂你
103 天时地利人和——乐乐棒球事件簿
113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煮熟的鸭子飞了
123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说话课风波
131 揠苗助长——阿福拼英文
139 学问之道无他——小惠生气的一天
147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让小惠微笑的代价
157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自信哥阿福
166 附录——孟子知多少
作者序
孟子的话也要听∕阿德蜗
在写完《挑战孔夫子》之后,我马上就投入孟子的「怀抱」里,毕竟对于被誉为亚圣的孟子,我丝毫不敢有任何「怠慢」。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谈「仁」,提倡「爱人」,而孟子把它具体发挥为「人性本善」,更是壮大了儒家学说。因此,后世将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合称为「孔孟」,而他们的学说主张,则称为「孔孟学说」。至于,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而多次搬家的「孟母三迁」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的言行,也是一部记述孟子思想的着作,与《论语》、《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或四子书。
「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他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是良善的,其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就是孟子论述的根据。
不过,《孟子》这么重要的着作,有几个孩子能真正看完原文呢?书中使用的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孩子不易理解,自然很难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我选择用有趣的校园生活故事,将孟子的智慧传递给孩子们。
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中,若扣除睡觉,我们的孩子有过半时间都待在学校里,学校不但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他们生活的重心。这本《孟子驾到》透过校园故事来埋藏孟子的思想,最容易让孩子引起共鸣,因而有深刻的印象。而有了兴趣与学习动机之后,师长想再引导孩子深入探讨孟子的精神或研读原文,自然就不那么困难了!
而「写书前要先读书」是我创作的不变原则,于是我开始阅读有关孟子的书籍,过程中让我最感惊讶的,是那些熟悉的、惯用的成语,譬如:「当务之急」、「不言而喻」和「出类拔萃」等,竟然都出自于孟子的言谈之中。于是,我将其中的「揠苗助长」、「好为人师」等,放在这本书里介绍给大家认识。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敬人者,人恆敬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和「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等;也有做事的道理,如「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和「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等。至于学习的部分,则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和「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等。
「小四爱作怪」系列,每一本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这次的《孟子驾到》同样不会让读者失望,快翻开书来看看吧!
我本身是小学老师,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最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小四爱作怪之孟子驾到》,觉得它的创意非常独特,就借回来给孩子们读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思想,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情境,表达出来。它并没有把孟子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把他变成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长者,与小四一起经历各种有趣的冒险。书中的故事,既有童趣,又有哲理,能够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儒家文化的熏陶。我发现,孩子们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孟子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主动地去了解孟子的生平和思想,甚至还主动地去阅读《孟子》这本书。这让我非常惊喜。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更是一本优秀的教学辅助材料。它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向孩子们传授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评分说真的,我买这本书是有点被封面吸引了。那种鲜艳的色彩和古灵精怪的画风,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当时我正在给五岁的儿子挑选睡前故事,觉得这本书应该会很适合他。结果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它不仅仅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更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启蒙读物。作者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将孟子的思想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书中的小四,是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孩子,他总是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事情,但每一次尝试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孟子,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师,总是耐心地引导他,帮助他解决问题。通过小四和孟子的互动,作者向孩子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挑战。这本书的语言也很生动有趣,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让孩子读起来津津有味。我儿子读完之后,还主动模仿书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这让我非常感动。
评分这本书啊,我买来是想给家里的小侄子看的,他今年八岁,是个比较淘气的孩子。我妈说他整天精力充沛,像个小猴子一样,总是不停地跑来跑去。我担心他如果一直沉迷于动画片和游戏,会对学习产生影响,所以就想给他买一些有益的书籍,引导他多读书。这本书《小四爱作怪之孟子驾到》就吸引了我。它把孟子这样的人物和“作怪”联系在一起,感觉很有意思。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确实写得不错。它并没有把孟子的思想说得过于严肃,而是通过小四的视角,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书中的小四,虽然调皮捣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做的每一件“坏事”,最终都能转化成一件好事,这正是孟子所倡导的“仁”的表现啊。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孟子的思想,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侄子读完之后,也变得比以前安静了一些,还主动跟我分享书中的故事,这让我非常欣慰。
评分哎,最近在书店闲逛,看到一本封面画风有点古灵精怪的儿童读物,叫做《小四爱作怪之孟子驾到》。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跳脱,但想想孩子从小就应该接触传统文化,就买来给七岁的女儿看看。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孟子这种圣贤人物,跟“作怪”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会不会显得有点不严肃?结果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相当巧妙。它并没有把孟子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难以接近的形象,而是通过小四这个充满童趣的角色,将孟子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书里的故事围绕着小四的各种“恶作剧”展开,但每一次“作怪”背后,都蕴含着孟子关于仁义礼智的教诲。作者的笔触很细腻,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和情境,去解释那些看似深奥的道理。女儿读完之后,还主动跟我讨论什么是“仁”,什么是“爱人”,这让我非常惊喜。这本书不仅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孟子,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知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啊,我买给孙子的,他今年九岁,正值好奇心最重的时候。我本身是学历史的,对孟子这个人当然不陌生,但一直觉得要让孩子从小接受儒家思想,得讲究方法。不能硬塞给他们一堆枯燥的说教,得让他们在故事中去体会,在实践中去理解。这本书就做得很好,它把孟子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里,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书中的小四,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做的每一件“坏事”,最终都能转化成一件好事,这正是孟子所倡导的“仁”的表现啊。作者在故事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孟子的历史典故,但并没有刻意去强调这些典故的重要性,而是让它们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我孙子读完之后,还主动问我关于孟子的故事,这说明这本书确实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儿童读物,更是一本优秀的传统文化启蒙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