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萱住在葫底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当初会来这里,是因为阿公为了养家活口才来这里当矿工;爸爸是航海员,一年见不到几次,妈妈是外籍新娘。对于升学,父母都无法给杨文萱意见,同学说葫底不是年轻人该待的地方。杨文萱心中带着疑问。她觉得纵使她长大了,依然会带着阿公辛苦採矿的回忆,带着叔叔对故乡源源不断的热情出走,发自内心以长大的这个山村为荣!
本书启示
「社区营造」是目前日渐衰颓的小地方起死回生的方法,透过向政府争取经费,重新找回地方特色,并让现代生活优渥的人享受贫穷的气氛与感觉,发现地方的美。
本书特色
透过杨文萱和叔叔的生活及对话,带出生活底层的人们的困境,包括教育、就业、求职、交通,也让小朋友认识过去矿工的艰辛岁月。
作者简介
赖小禾
在小镇出生与成长,在都市生活与工作。正职为特教老师。觉得能与儿童及青少年相处是件愉快的事;总是抱着无穷希望,相信当人与人更用心听彼此说话、世界就会因此变得超级美好。着有《我的坏毛病:不完美少年》、《动物狂想曲》、《鱼道》等书。
作者的话
前进的力量
大家常会说,看到孩子,就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如果冷酷毒舌一点地解释这句话,好像是说,大人目前「主宰」的这个社会,是令人失望的——如果还没有到令人绝望的话。
大人们好像很少停下来反省。有不少人,花了很多时间工作和做事,但努力一想,还真的不知道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许多人都抱怨,自己太忙、没有空,但忙着完成的,可能都是一些连自己都说不上有什么意义的事。大家都习惯目光朝前,朝向即将迈进的方向看,却很少回头看看想想自己或前人走过的道路上,有过什么痕迹;大家都忙着往上看向上爬,觉得想要抓住经过自己头顶上的无限的可能与机会,却很少向下看看自己站着、踏着的这片土地,供应过自己多少养分,让自己今天得以用什么姿态站在这里;大家忙着追赶前面的人,无论是财富、地位或权力,竞争的压力却老是让人忘了往后看看那些永远落在后头的人。
故事中的叙述者杨文萱,无疑是一个身处弱势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业成就上、身处的家庭功能上、城乡资源分配上。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大量的刺激和资源挹注,会很难跳脱自己在穷乡封闭的命运。在台湾,这样的孩子不知凡几,如果身边的大人没有多注意、教育的影响没有在她身上起作用、公权力主宰的政策方向没有照顾到她,这些孩子永远在不被注意的角落安静而卑微地生存,也不懂得抱怨大环境安排给她的命运;当摆放资源的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人多势众的一方,当社会的风气不知不觉地流向肤浅的、简单的享受和快乐,这些杨文萱,就没有机会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写作这个故事,就是因为我相信这种不公平局势不会就这样永远持续下去。总有这些那些的一点点可能、这里那里的一点点机会,可以让这样的孩子被照顾到、被教育到、被充分地刺激而能成长。每个孩子都应该被提醒而能思考:自己从何而来?自己是谁?自己将成为什么的人?每个穷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养分,每个家族都有丰富动人的历史,每个身边的大人都以爱和期待关注,让这些杨文萱,在身体和年龄成长的同时,也充实了文化的教养和能量,能反省、能感谢、能突破,对自己充满自信,以专属自己独特而厚实的形象和内涵,举步迈入成人的社会。
这样一想,这个显得冷漠无趣、肤浅自私的成人世界,好像又充满了改变的可能和希望。这种往好的、往公平的、往社会正义的大方向发展的可能,虽然神奇,但是好像也不至于做不到。
这些改变的契机,存在在孩子周围的每个大人身上。
我由衷希望,这些反省和再出发的能力,已经悄悄地在发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