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橫跨兩世紀、關於大時代與眾多經濟學天纔的生命與心靈的經濟學史新經典。
你將從曆史舞颱上,看到每個經濟學天纔的理論背後,那曖曖含光的靈魂血肉,以及智慧熱情。
《紐約時報》暢銷書
《波士頓環球報》推薦新書
《洛杉磯時報》年度書捲奬
《華盛頓郵報》二○一一年度好書
《紐約》雜誌二○一一年度好書
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傢娜薩繼《美麗境界》後,耗時十年構思撰寫的經典史詩巨作。
國際媒體高度贊譽
這本書談的不隻是一部經濟思想史,而是一則則關於創造觀念的故事,
在珍.奧斯汀生活的十九世紀初,世人從未想過人類可能掌控物質環境,而非受製於它,這樣的概念在當時實在太新穎瞭。但到瞭一八七○年代,人類逐漸意識到,改變不是偶然或運氣,而是人類展現意誌與知識的結果。一八七○年以前,經濟學主要是談人類「不能」做什麼;而一八七○年之後則是探討人類「能」做什麼。一場攸關全人類的偉大追尋,就從這個探討人類能做什麼的時代展開……
國際暢銷書《美麗境界》作者西爾維雅.娜薩構思十年,在本書中帶領讀者從馬剋思到海耶剋,從韋伯夫婦到傅利曼,以宛如親臨曆史現場的生動筆觸,進入人類史上十二位傑齣經濟學傢的生命曆程,展開一場近代與現代經濟學發展史的壯遊追尋之旅。
娜薩以英國文豪狄更斯所處時代的倫敦切入,審視一八四○年代以來,英國貧富極端的階層,逐步引介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時間橫跨兩世紀、地域廣及歐美亞的多位經濟學傢,看這些人如何從觀察反思所處的社會環境,提齣改變人類思考、生活以及大曆史的經濟學說。
在娜薩生動描繪下,書中細節及故事與眾不同地將重點聚焦於每位經濟學傢的人性而非理論,極具感染力量。他們的人生際遇與個性,都將讓讀者在溯尋經濟學思想演變的過程之際,對生命的可能及世界演進産生不同觀點,猶如漣漪,持續擴散。
全書內容豐富、令人贊嘆,是一部描繪生動、淺顯易讀的經濟學發展史傑作。
第一部:希望
「飢餓的四○年代」帶來的反省與創新……
這是個最糟糕的年代,歐陸人民普遍的貧窮狀況刺激瞭恩格斯、馬剋思、馬歇爾、韋伯夫婦、費雪以及熊彼德等人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可能性提齣構想與規畫。
第二部:恐懼
世界大戰是人類的末日嗎?
戰前的混亂、戰時的歐陸國力耗損、以及戰後的百廢待舉狀況,讓凱因斯、熊彼德、費雪等經濟學者紛紛以各式理論學說提齣對應之道。
第三部:信心
戰爭讓人類失去所有,也因此一無所懼!
美歐參戰國在戰後麵對國內經濟重建時期,凱因斯、海耶剋、薩繆森,以及阿馬蒂亞.森等不斷反思近代經濟學發展,而提齣對應時局的現代經濟理論。
作者簡介
西爾維雅.娜薩 (Sylvia Nasar)
曾任Fortune、New York Times記者及 U.S. News & Report專欄作傢,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商業新聞教授。著有數學傢納許(John Forbes Nash) 的傳記《美麗境界》(2002,時報),曾獲美國國傢書評奬傳記類奬項。
譯者簡介
張美惠
颱大外文係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從事專職翻譯。曾獲梁實鞦文學奬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奬(翻譯類佳作奬)。譯有《EQ》、《綠色EQ》、《破壞性情緒管理》、《超級關係》等書。
推薦序
不瞭解經濟思想史的經濟學傢,絕非優秀 經濟學傢∕硃敬一
好一本經濟學天纔們的曆史故事書∕吳惠林
典型在夙昔∕南方朔
序 言 百分之九十的人類
第一部 希望
前 言 濫情先生與史古基
第一章 嶄新的世界—奇蹟時代的恩格斯與馬剋思
第二章 無産階級是必要的嗎?—馬歇爾的守護神
第三章 波特小姐的職業—碧翠絲.韋伯與傢政國
第四章 黃金十字架—費雪與貨幣錯覺
第五章 創造性毀滅—熊彼德與經濟演化
第二部 恐懼
前 言 世界大戰
第六章 人類的末日—熊彼德在維也納
第七章 垂死的歐洲—凱因斯在凡爾賽
第八章 滿街失業者—熊彼德與海耶剋在維也納
第九章 無形的心理機製—一九二○年代的凱因斯與費雪
第十章 發電機故障—大蕭條時期的凱因斯與費雪
第十一章 實驗—三○年代的碧翠絲.韋伯與瓊安.羅賓遜
第十二章 經濟學傢的戰爭—凱因斯與傅利曼在財政部
第十三章 流亡海外—二次大戰中的熊彼德與海耶剋
第三部 信心
前 言 一無所懼
第十四章 過去與未來—凱因斯在布雷頓森林
第十五章 走齣奴役之路—海耶剋與德國奇蹟
第十六章 掌控的工具—薩繆森前進華盛頓
第十七章 大幻覺—瓊安.羅賓遜在莫斯科與北京
第十八章 與命運有約—森在加爾各答和劍橋
後記 展望未來
鳴謝
佳評
圖說
推薦序一
不瞭解經濟思想史的經濟學傢,絕非優秀經濟學傢
娜薩所寫的《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纔與他們的時代》一書,是一本與眾不同的經濟學思想史作品。其關鍵,就在於她收集瞭許多時代背景的資料,穿?對比,使得這些經濟學天纔齣場與謝幕的情境,顯得格外清晰深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娜薩對於每位主角在不同時間、事件前後的論點都予以對比呈現,也使讀者能輕易掌握這些大學者看法的轉變。
絕大多數思想史的傳統論著,都隻寫齣某人的核心觀點,而省略其觀點形成之前的諸多演變與修正。傳統的精華版思想史,容易使讀者誤以為這些思想傢都是神仙下凡,生下來就識得之無二字。看完娜薩全書,我纔瞭解「天纔也有迷惑時」。原來凱因斯原本是個古典學派,而且堅持瞭這麼多年;原來傅利曼原本是個凱因斯學派,到後來纔「叛變」。
娜薩的著作也能讓研讀經濟學的老師與學生瞭解,經濟學是解決大時代經濟問題的學問,而不是在研究室裏做無聊推導,得齣一些「與世無爭、也與世無關」推論的象牙塔學問。看看馬歇爾、熊彼得、凱因斯等人的著作,都是在真誠迴應現實經濟問題的叩問。當外在的經濟環境變動越大,經濟學傢的挑戰也就越大。相對而言,二次大戰後的六十年間世界經濟相對平穩,部分經濟學傢的天份就被導嚮無病呻吟式、純粹而無必要式的數理分析,讓人漸有疏離之憾。
我個人始終認為,在社會動亂但心靈自由的環境下,比較容易齣現具有大震撼力的人文作品。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純然齣自其推導,與社會環境無涉;但是人文社會的經典作品,卻往往是天纔在環境壓力淬鍊下的結晶。二十世紀下半經濟學泰鬥大概非薩繆森莫屬,但同期間其著作唯一對我有感動力的經濟學傢,就隻有印度裔的阿馬蒂亞.森。我認為原因無他:這些優秀經濟學傢中隻有森曾經經曆苦難,也隻有他心裏埋藏著深刻而很想迴答的真切問題。
《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句話的現代版是:動亂的時代醞釀著重大的社會問題,等待天纔去解答。這幾年我始終覺得,颱灣麵對中國大陸的崛起、韓國的強力競爭、新加坡與香港的自由經濟壓力,以及全球創新經濟的風潮,絕對稱得上是個動亂時代。也許颱灣的經濟學傢還不夠天纔、也許我們還沒有提齣凱因斯那樣的精采論述、也許我們沒有傅利曼傑齣的群眾魅力。無論如何,颱灣已經有瞭孕育經濟學大傢的背景環境,隻待霹靂春雷。
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國傢科學委員會主委 硃敬一
推薦序二
典型在夙昔
一九九八年,本身顯然也是個職業經濟學傢,後來從事經濟寫作,擔任《紐約時報》經濟記者的西爾維雅.娜薩齣版瞭《美麗境界》一書,該書的中文版二○○二年由時報齣版。那本書一齣版就極受好評,不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也獲當年美國書評界傳記奬,後來也獲得美國數學聯閤政策委員會傳播奬,足見該書在專業和一般的讀書界,都享有極高的評價。
那本《美麗境界》是一九九四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共同得奬人之一納許(John F. Nash)的傳記。一九九四年的諾貝爾經濟奬頒給賽局理論的三位經濟學傢,另外兩位是柏剋萊加州大學的侯尚義(John C. Harsanyi),及畢勒費爾德大學的賽爾登(Reinhard Selten)。納許乃是個集天纔與瘋狂於一身的傳奇人物。他生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三日,少年時即與眾不同,閃爍著獨特的智慧光芒;一九四八年他進入當時數學領域正在崛起的普林斯頓大學,很快就齣類拔萃,三十歲以前就對賽局理論做齣瞭開創性的貢獻,但一九五九年在他進入三十歲時,他卻齣現妄想的精神分裂癥,進入瞭他的黑暗精神世界。直到一九九○年代初纔逐漸對妄想有瞭抗拒力,而後纔逐漸痊癒,並被人以追認的方式頒給瞭經濟學奬。娜薩對納許的一生做瞭廣泛而深入的查訪,也對他的學術成就做瞭行傢的報導,使得本書無論在人性的高度、知識的深度,以及文采的豐富度上,都是少見的傑作。後來羅素.剋洛(Russell I. Crowe)主演的同名電影,就是以這本傳記為藍本。凡看過該部電影的,一定對天纔和瘋狂的孤寂有著異常的感受。
而到瞭今天,繼《美麗境界》之後,娜薩耗時十年所寫的這本《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纔和他們的時代》又告齣版,這是一部不同凡響的史詩式巨作,它是經濟思想史,又不是經濟思想史。它是部以經濟學傢為中心,所寫的過去兩百年世界經濟變化的壯遊遊記。過去兩百年,乃是人類經濟活動快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和變遷,經濟學做為一種有效的工具的地位也告確定。這也使得經濟學傢必須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緊密對話與互動。這部《偉大的追尋》就是在敘述十九世紀起,經濟學傢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對話的故事,以及經濟學做為分析工具的演變故事。
最近我剛讀過一九九三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共同得主諾斯(Douglass C. North)所著的《理解經濟變遷的過程》(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hange)一書,諾斯為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他是因為在新經濟史這個學派有開創性的貢獻而得奬。諾斯認為經濟變遷的過程極為復雜,隻有描述式的觀察或意識型態式的目標是無用的,這也是當年俄國有過壯觀的經濟改革,但迅即慘敗的原因。經濟的變遷涉及體製、各方麵的訊息、體製對環境變化所做的適應效能,以及是否有能力去創造新、且能被廣泛接受的公平上層結構有關。人們尚難對經濟變遷有一個廣泛遍曆的一般性理論。
正因經濟的發展與變遷仍難以掌握,我們遂格外需要對每個時代、經濟學傢和主要的決策者是如何在麵對重大的經濟不確定性,特彆加以注意。就以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對經濟學界,已展開深刻的反思,前兩年的經濟奬得主保羅.剋魯曼(Paul R. Krugman)已錶示「當代總體經濟學要不是無用,就是有害」,歐洲學者甚至對當今主流經濟學發明瞭一個不雅的封號──「自閉經濟學」(Autistic Economics)。足見經濟學這個工具,似乎也有失靈的時候。這也是我不願意把經濟學傢神化,隻願意把他們視為單純的經濟學這門實用有效工具的發明人的原因。我毫無貶低經濟學傢的意思。因為近代經濟學的確齣瞭不少人纔,已使得這門學科,在知識的有效性上,做齣瞭極大的貢獻。它不再隻是簡單的描述,而是在開放自由的大前提下,做各種可操作的選擇,而且在可度量性上也更加的清晰。經濟學在過去的兩百年的確可圈可點。
而《偉大的追尋》這本巨著,就是娜薩再次以她行傢的身份,帶領人們去迴顧過去兩百年西方經濟的發展,它的樂觀與悲觀,以及經濟學傢如何麵對各種難題及創造新的觀念和分析工具的曆程。作者知識淵博,文采斐然。她總是能在文學中畫龍點睛地找到描述每個時代經濟情勢的作品及人物軼事,這遂使得人們在閱讀本書時格外能體會到經濟史的全貌。
在過去兩百年裏,由於經濟自由的擴大,人類的生産力已大幅解放,而經濟體製與經濟觀念的創新無疑地扮演瞭最核心的角色。本書就是部經濟觀念與時代對話的宏大曆史。在讀瞭本書後,許多人可能都會想問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麼一本宏大的巨著最後,作者自己的經濟終極關懷是什麼?我就想到本書在第三章和第十一章所提到的韋伯夫婦。碧翠絲為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鐵路大亨之女,她美麗動人,既富裕又求知好客,且關懷社會。他們夫婦有一套價值觀:發展、自由、教育、福利。他們夫婦參與發起成立倫敦經濟學院,也參加倫敦大學的改製,他們是英美福利國傢的開創者,也是費邊社的靈魂及近代智庫的創始人。他們深深影響瞭自由黨的勞閤.喬治首相和保守黨的邱吉爾。除瞭對韋伯夫婦極為肯定之外,本書在最後一章以印度裔英國籍、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阿馬蒂亞.森為壓捲。森為公共選擇學派的要角,在福利經濟學上有重要貢獻。由此似乎也可以看齣,發展、自由、教育、福利,也是作者的關懷。
過去兩百年,乃是英美的時代,世界經濟跌跌撞撞的走來,有鍍金時代的繁華樂觀,有大蕭條所帶來的進步,經過兩次大戰又告復甦。經濟學這個分析工具的確發揮瞭很大的作用。但從金融海嘯到現在的隻會印鈔救經濟,似乎也顯示瞭經濟學也到瞭典範轉移的時刻。至於新的典範是什麼,那就是經濟學傢和經濟政策製定者的考驗瞭!
文化評論傢 南方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