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本关于宝岛歌王洪一峰的研究专着《宝岛低音歌王洪一峰:一场追寻之旅》,作者为音乐学背景的研究者,期间跑遍台湾各地进行田野音乐採集和人物访谈,言简意赅地勾勒洪一峰(1927-2010)之生平,社会文化史意义和音乐与演唱风格。
作者简介
邱婉婷
1984年10月生于台湾高雄。
曾就读于道明中学音乐班、高雄中学音乐班、台北市立教育大学音乐系,主修长笛、副修钢琴。于2011年取得台湾大学音域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在就读研究所期间,从观看台客摇滚嘉年华的经验开始,热衷于追寻台湾流行歌曲的历史与音乐风格演变,曾赴美国UCSB、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校所主办之音乐学论坛发表相关之研究。并在2009年开始,加入东吴大学石计生教授主持之研究团队、与洪一峰三子洪荣良的洪一峰口述历史计画,立志替台湾歌谣的历史保存尽一份心力。期间以台湾流行音乐为题,撰写教案「流行音乐在台湾」,获得「台大Super教案奖」第二名;也在中华日报发表文章,皆与台湾在地音乐评论有关。2011年以论文《「宝岛低音歌王」之路:洪一峰创作与混血歌曲之探讨》毕业,同时投稿学术论文〈「宝岛低音歌王之路」:洪一峰歌唱风格发展〉TSCI期刊《民俗曲艺》获得刊登。
于2012年取得高级中等学校戏剧科、国民中学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表演艺术专长教师资格、高级中等学校音乐、国民中学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音乐艺术专长教师资格、国民小学教师资格。
现为五福国中表演艺术正式教师、高雄美术馆导览志工,替家乡艺术教育尽棉薄之力。
序言
昨夜梦见洪一峰------邱婉婷新书序 石计生
作者序
楔子:一场关于「洪一峰与台语流行歌曲」的启蒙运动
为何要研究洪一峰?我们可能从研究洪一峰得到什么?
我们原本看待的1950-1970年代台语流行歌曲
「创作歌曲」与「混血歌曲」------要褒?还是贬?或者一视同仁
洪一峰音乐生活小简史
洪一峰的音乐人生—社会与历史背景篇
多产的歌者与作曲家:洪一峰曲目简介
从贬抑到一视同仁的路程:混血歌之辩
生活还是理想?创作歌曲与混血歌曲的冲击
洪一峰热门歌曲排行榜------歌本与唱片铺出的线索
洪一峰成名的幕后推手------追寻1950-1970台语流行歌曲「媒介回路」
洪一峰的音乐/歌曲解密篇
解密之前,「媒介回路」照射出的创作灵光
台湾味?日本味?傻傻分不清楚------洪一峰运用的调式
音乐口味小拼盘------洪一峰运用「风格化」素材的手法
1950-1970的周杰伦?------洪一峰音乐创作中的特质
社会历史、歌曲解密后的第一个启蒙
洪一峰的音乐人生------演唱风格篇
第一个启蒙之后,从「音乐实践」继续追寻....
低音歌王之路------在此之前,全台别无分号,只有洪一峰!
低音歌王初登场------洪一峰的演唱风格演变:第一期(1957-1964年)
低音歌王的蜕变------洪一峰的演唱风格演变:第二期(1964-1969)
我是低音歌王------洪一峰的演唱风格演变:第三期(1969-1973)
不只是低音歌王------洪一峰的演唱风格演变:第四期(1973-1978)
是表演,也是创作------回到创作歌曲与混血歌曲的第二个启蒙
后话:了解洪一峰后,启蒙运动的继续进行式
附录
附录一 洪一峰相关书籍介绍
附录二 2008-2011 年相关访谈纪录
附录三 洪一峰各类演唱曲目、创作曲目
附录四 洪一峰各家唱片灌唱纪录
附录五 洪一峰大事纪
附录六 洪一峰创作、演唱曲目歌词
附录七 洪一峰创作、演唱曲目谱例
参考文献
中文书籍
外文书籍
期刊文章
电子资料库及网路资源
报纸资料
歌本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暖黄色的背景,带着时光的陈旧感,中间是洪一峰先生年轻时的照片,眼神里充满了故事,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封面上“宝岛低音歌王”几个字,遒劲有力,像是他那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嗓音,直接穿透纸面。我一直都很喜欢台湾的怀旧歌曲,总觉得它们承载着一种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温情和质朴。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它买了下来。我很好奇,这位被誉为“低音歌王”的巨星,他的音乐生涯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经历,塑造了他那独一无二的歌声?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洪一峰,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光芒四射,更有他台下的喜怒哀乐,他的坚持与热爱,他的成功与挑战。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家的传记,更像是一张泛黄的旧唱片,我迫不及待地想放进播放器,让那些尘封的旋律,伴随我一同走进他的世界,去感受那份属于宝岛的独特韵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关于一位歌者的生平故事。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置身于那个充满魅力的年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独特的音乐氛围和人文情怀。书中对洪一峰先生音乐创作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是深入挖掘了他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思。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能听到他那低沉而磁性的嗓音在耳边回响,那些熟悉的旋律在脑海中浮现,勾起心中最柔软的记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洪一峰先生的人生经历描绘得淋漓尽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面对挑战时的坚韧,还有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对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份关于音乐、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宝贵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编年体,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追寻”的主题,将洪一峰先生的音乐人生串联起来。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对过往的探索,一次对情感的挖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他与家人、朋友之间情感的描写。那些细腻的情感流露,那些平淡却又感人的瞬间,都让这位伟大的歌者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他不仅仅是那个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低音歌王”,更是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对亲人的深深眷恋。书中对他创作过程的剖析也十分精彩,我得以窥见,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如何在灵感的碰撞中诞生,又是如何承载了多少情感与思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洪一峰,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更是一位拥有深厚情感、懂得感恩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我一直对台湾的流行音乐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洪一峰先生无疑是其中绕不开的一位巨匠。这本书的出现,如同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作者在梳理洪一峰先生的音乐生涯时,不仅仅局限于他个人的成就,更是将他的艺术之路置于整个台湾音乐产业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下进行审视。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和具有深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洪一峰先生音乐风格演变的分析,从早期的民谣风,到后来的情歌创作,再到他标志性的“低音”特色,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他对音乐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这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在传承与发扬音乐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让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洪一峰的音乐,更让我对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感。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位歌者的成长史,更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通过洪一峰先生的人生轨迹,折射出台湾那个特定时期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他早年经历的描写所打动。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位年轻人是如何凭借着对音乐近乎痴迷的热爱,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那些在街头巷尾卖唱的场景,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艰辛,都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任何的辉煌背后,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汗水。书中对当时台湾乐坛的描绘也十分生动,各种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新旧观念的交织,都在字里行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无数音乐人在各自的舞台上挥洒着青春与才华,而洪一峰先生,无疑是其中一颗最耀眼的星。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流行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这位“低音歌王”的艺术造诣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