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雷震,曾经在近代历史上各领风骚,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格魅力足以映照当代而无愧色。梁启超饮酒打牌之余,文笔神采飞动,但他也有江郎才尽,一晚写不出一字的窘况。徐志摩与张幼仪情感如何,一直很扑朔迷离,直到晚年张幼仪亲口说出,才令人恍然大悟。陈独秀晚年在江津时期生活,台静农、魏建功等人是较为亲近的朋友,他的《小学识字教本》力作是晚年最重要的着作,本书据一百多封陈独秀原始信件,为读者揭开鲜为人知的轶事。雷震创办《自由中国》杂志,影响到台湾民主化的进程,1960年9月4日被捕,官方如何策划作业,其蒐证构陷入罪的过程,本书依据档案将此事件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作者简介
吴铭能
台湾云林人,1963年2月出生。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慈济护专、元智大学,在中央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兴趣广泛,喜爱文献档案研究,研究之余,好游名山大泽。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触动。梁启超先生,从戊戌变法的激昂到晚年对学术的沉潜,他的“船山学案”和对国学的贡献,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如何将毕生精力献给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仿佛仍回响在耳畔。徐志摩,这位“康桥”的宠儿,他的诗句如遗世独立,但书中也描绘了他婚姻中的坎坷与对现实的无奈,这份“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极端情感,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让我体会到艺术家的敏感与脆弱。陈独秀,他的“启蒙”与“激进”并存,书中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后来思想上的转向,都做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一个思想家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被裹挟,又如何去抗争,他的复杂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课题。而雷震先生,他的“自由主义”理想,在那个特定年代显得尤为可贵,书中对他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描写,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反思,在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中,何为真正的担当。这本书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人物访谈”,让我能够近距离地审视这些影响中国现代史进程的人物,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选择,都成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钥匙。
评分这本《数风流人物: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雷震》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场思想的盛宴。当我翻开第一页,仿佛就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与梁启超先生激昂的演讲为伴,感受他“少年强则国强”的振聋发聩;又仿佛漫步在姑苏烟雨中,与徐志摩先生一同品味“康桥”的诗意与浪漫,聆听他那份对美的极致追求,即使生活充满了不如意,他的诗句依然如春风般温暖人心。更不用说陈独秀先生,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革与阵痛,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到后来思想的转变,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复杂性与挣扎,让人不得不深思。而雷震先生,这位共和国的“异议者”,他的坚持与抗争,更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精神的缩影。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人物脸谱化,而是试图去还原他们的多面性,他们的光辉与局限,他们的理想与现实,让我看到了历史巨人的真实脉络,也看到了普通人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无奈与抉择。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书中那些精彩的论述和生动的故事,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这些风流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思考。
评分掩卷之后,我脑海中久久回荡的,是那股子属于那个时代的“劲儿”。《数风流人物: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雷震》就像一个精心织就的画卷,将几位在不同时空、却又有着某种精神共鸣的伟岸身影,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并非空谈,书中对他奔走呼号、字斟句酌的刻画,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他那种“不忍见中国之亡于少数人之手”的焦虑与担当,至今仍能激荡人心。而徐志摩,我原以为他只是个浪漫诗人,但书中对他生活经历的细致描摹,尤其是他对情感的执着与对艺术的纯粹,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不易,他那份对美的理想主义,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至于陈独秀,他的激进与叛逆,是那个年代最鲜明的注脚,书中对他的思想演变,从对西方民主的憧憬到后来对激进革命的拥抱,再到晚年的反思,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灵魂,他的名字,是那个时代变迁的一个重要坐标。雷震先生的故事,则将我们拉回到更近的现代,他的勇气与坚持,以及由此付出的代价,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强权面前的独立人格,以及他对公民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是简单的生平介绍,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思想的碰撞、以及人性在历史洪流中的各种可能。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像是一次关于“人”的深刻追问。梁启超先生,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探险家,在政治、学术、思想的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书中对他“少年中国”理想的阐述,以及他“启蒙”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都让我感佩不已。徐志摩,这位“落花”般的诗人,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但书中也描绘了他不羁的个性与对爱情的执着,他的一生,仿佛是为诗而生,也为诗而死,那种纯粹与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显得格外耀眼。陈独秀,他的名字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书中对他从倡导科学民主到后来思想上的转变,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灵魂的挣扎与抉择,他的道路,也是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雷震先生,他的“勇气”与“坚持”,在那个年代显得弥足珍贵,书中对他创办《自由中国》杂志、倡导民主自由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发声,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是一堆冰冷的史实,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出的跌宕起伏的篇章。
评分阅读《数风流人物: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雷震》,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精神漫游。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不仅仅是一个书斋,更是他思想的孵化器,书中对他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多维贡献的梳理,展现了他作为“精神导师”的影响力。徐志摩,他的诗歌早已脍炙人口,但书中对他与林徽因、陆小曼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的描绘,让我看到一个诗人并非只活在云端,他的爱恨情仇,他的挣扎与妥协,同样真实而动人。陈独秀,这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光环之下,也隐藏着他思想的深刻转变与痛苦,书中对他不同时期思想的演变,尤其是他晚年对某些激进思想的反思,让我看到了一个巨人摔倒后的爬起与反思。而雷震先生,他的“自由中国”期刊,在那个年代犹如一声惊雷,书中对他坚持新闻自由、倡导民主法治的努力,以及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看到了一位普通公民的伟大之处,他用生命践行了对理想的忠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回避这些人物身上的争议与局限,而是用客观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真实面貌,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