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具有偉大理想的人
纔具有世界公民的資格
隻有具有廣闊胸懷的人
纔可以成為世界公民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實托邦」,這不是一個好的世界,但卻是一個給人希望和鼓舞的世界。當大多數人有瞭跟其他人共用一個「天下」之感的時候,就進入「全球公民社會」,「全球公民社會」就是天下一傢,就是世界大同,就是共産主義。
從孔子的大同世界觀,到孫中山的大同主義,再到經濟與政治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球公民社會,作者從理論層麵、現實層麵重新闡釋世界大同的理想;在經濟一體化、政治民主化、生活趨同化的現在,引導齣共産主義應以何種麵貌體現其精神。而隻有具有偉大理想的人,纔具有世界公民的資格;隻有具有廣闊胸懷的人,纔可以成為世界公民。
本書特色
從宏觀麵論述地球村的現代社會如何實現共産主義、世界公民的可能。
作者簡介
董大中
一九三五年生,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進修班畢業,多年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藝理論,寫作學術論著在一韆萬字以上。一嚮堅持為解決問題而寫,九十年代在研究中西文化比較上碰到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於是將興趣轉嚮文化領域。
自序
上捲理想篇
第一章大同世界--人類共同的理想
§1.1孔子的大同世界和陶淵明的《桃花園記》
§1.1.1孔子的大同世界觀
§1.1.2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1.2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跟大同世界的比較
第二章從莫爾的《烏托邦》到孫中山的大同主義
§2.1莫爾的《烏托邦》
§2.1.1《烏托邦》是對社會不滿的反抗
§2.1.2莫爾對「烏托邦」的具體描述及其意義
§2.1.3閔采爾和康帕內拉及其《太陽國》
§2.2歐洲産業革命時期的空想主義
§2.2.1狄德羅、馬布裏、摩萊裏
§2.2.2巴貝夫和巴貝夫主義
§2.3三位空想巨頭: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2.3.1聖西門的空想主義
§2.3.2傅立葉的空想主義
§2.3.3歐文的空想主義
§2.4從歐文的閤作社到日本的「新村」
§2.4.1從歐文的閤作社實驗到法國的伊加利亞運動
§2.4.2太平天國革命和洪秀全的《天朝田畝製度》
§2.4.3日本的「新村」運動
§2.4.3中國的無政府共産主義
§2.5.康有為的《大同書》
§2.5.1《大同書》的寫作經過及思想來源
§2.5.2「三世說」--康有為的創造
§2.5.3康有為的男女平權思想
§2.5.4康有為的空想--空想主義的最高境界
§2.6孫中山的大同主義
§2.6.1孫中山大同主義的來源
§2.6.2孫中山大同主義的實質
§2.6.3孫中山對世界大同的嚮往和追求
第三章建立科學的世界大同觀
§3.1世界大同就是共産主義,共産主義就是世界大同
§3.1.1馬剋思恩格斯所描繪的共産主義
§3.1.2能跟共産主義「和鳴」的思想齣在中國
§3.2幾個問題的辨正
§3.2.1對私有製的態度
§3.2.2在廢除傢庭和男女平等問題上
§3.2.3對「私」應該辯證地看
§3.3既不可降低標準,也不可想像過高
§3.4由「烏托邦」到「實托邦」
中捲現實篇
第四章 在經濟的航船上
§4.1二戰以後靜悄悄的革命
§4.1.1跨國公司發展迅速
§4.1.2科學技術上升為第一生産力
§4.1.3企業「兩權」分離,齣現管理者階層
§4.1.4股份製嚮公眾敞開大門
§4.2「界」在消失中,「形」在改變中
§4.2.1跨國公司改變瞭帝國主義的麵貌
§4.2.2跨國公司也在改變著發展中國傢
§4.2.3國的存在和「國界」的消失
§4.2.4階級的界限變得模糊
§4.2.5國傢的作用相對減弱
§4.3經濟全球化是改變不瞭的大趨勢
§4.3.1經濟全球化是兩位導師早就預見到的
§4.3.2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隻能前進,不會後退
第五章 民主、和平、聯閤三大主潮
§5.1民主,不可阻擋的洪流
§5.1戰神抽迴瞭他帶刺刀的手
§5.3和平、和解、和諧--國際關係的主鏇律
§5.4聯閤、結盟的勢頭在迅猛發展
第六章 世界範圍的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6.1以人為本,關注民生
§6.2從社會保障的建立到福利國傢
§6.3遍地而起的非政府組織
§6.4社群‧共同體‧自助組織
§6.5從社區到市民社會到世界公民社會
§6.6女性和弱勢群體地位大幅提高
第七章 旅遊和人生
§7.1全球大旅遊,世紀之交的壯麗景觀
§7.1.1旅遊及其意義
§7.1.2移民、留學及其他
§7.2.趨同化,另一股席捲全球的潮流
下捲道路篇
第八章大路朝陽,殊途同歸
§8.1社會主義國傢沿著《宣言》嚮前走
§8.2北歐國傢創造瞭另一條道路
§8.3美國等國需要一場革命性變革
§8.4在對立和衝突中走嚮統一
第九章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
§9.1公平、公正、正義、平等:最基本的要求
§9.2剷除人類肌體上的毒瘤
§9.2.1「饕餮」的四大傢族
§9.2.2處在陰暗角落裏的金融帝國
§9.3去私
§9.4發揚仁愛美德,建立普世倫理
§9.5美國人啊,你要節製
§9.6不同的文化、文明:學會包容、理解
§9.7「我是世界公民」
自序
寫這部書的想法,萌芽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那時,跨國公司發展很快,旅遊也成為一種産業,國內國外都很興旺,加上歐盟成立,還有什麼「第三波」等,我就想,中國古人所憧憬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是不是露齣瞭一綫曙光?人類社會是不是真的要走到世界大同的境界去?
寫作本書的前提是,人類社會一定要、也必然會走嚮共産主義。筆者從這個角度思考:人類社會是聽任自然發展還是加上人為的力量使它走嚮人類設定的目標?我讀有關的著作,總感到,絕大部分論者,似乎都沒有目標,連馬剋思主義者也不談馬剋思和恩格斯所指齣的目標。人們是在無目的地看著社會自行發展,在自行發展中齣現瞭什麼問題,他們談什麼問題,就像普通人走到哪裏算哪裏一樣。這不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態度。資本傢是為眼下而活,馬剋思主義是為瞭未來,為瞭全人類,為瞭實現人類最美好、最壯麗的共産主義事業。馬剋思主義者不同於現實主義者,在於有理想,有目標。我們應該有明確的目標,世界大同是必然會達到的境界。這就是本書的齣發點。
筆者當時主要想的是文化哲學上的問題,這個問題隻能放在次要地位。後來寫《文化圈層論》,想順便一說,這本書的基本觀點,就寫在那本書的最後一章,原來的題目是《人類的未來》。後來覺得分為兩本書更好一些,便把有關的內容抽齣來,改瞭題目。《文化圈層論》的最後說:「颱灣學者許倬雲在《從中國曆史看世界未來》中寫道:『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如果全球性的秩序正在來臨,有沒有徵兆?有,非常清楚。前二十年還沒有這麼清楚過,今天非常清楚:世界性的天下國傢正在形成,上帝之城沒有瞭,有的是人類文化的共同城「網」的網路,這網路正在把全世界都收攬進來。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都不太清楚,現在看到瞭端倪。』(《看世變》第9—10頁)經濟一體化、政治民主化、生活趨同化,這就是人類社會的趨勢和方嚮。」這本書便是對那個結尾的演繹。
其實,以上所說幾件事,還隻是誘因,我最基本的思想,是對人們失去信仰、生活沒有目標、看起來總是渾渾噩噩過日子感到憂慮。在中國,我們曾經有過偉大的理想,那就是實現共産主義。自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傳開後,人們似乎把那個理想遠遠拋到腦後去瞭,檔上、章程裏當然寫著,但在人們頭腦裏,誰還記得?人們都變得很實際,很功利。所有美麗的詞句都不起作用,隻有孔方兄纔是人們思考的中心。過去,即使在「提著腦袋乾革命」的日子裏,一個人入黨,先得學習《共産主義ABC》,《ABC》是什麼?就是《共産黨宣言》,就是建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們有高度自由、高度民主的那樣一個社會,現在誰還讀這些?隨著信仰的喪失,另外一個東西,即被馬剋思和恩格斯稱為「鴉片」的宗教大踏步地走瞭過來。九十年代晨練時,碰到一位在宗教部門工作的識者,談起宗教發展之快,令我吃驚。不久,我到近郊參加朋友為兒子舉辦的婚禮,客人竟大半是從教堂直接來到飯店的,一桌桌的人們都在興趣盎然地談著上帝。近來,宗教的洪水已然淹在我的腳下瞭。人們精神的空虛到瞭這樣的地步!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重新喚起人們的理想,是主要原因。在《文化圈層論》寫完本論之後加寫「附論」,是為此;把它從《文化圈層論》裏分齣來,成為單獨的一本,同樣為此。
為瞭寫這本書,我把人類的思想史、空想史梳理瞭一遍。我發現,跟馬剋思主義兩位創始人所指齣的共産主義美好理想最接近的,是中國古代聖人孔子的大同思想和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大同主義。我在《文化圈層論》裏,把製度文化的重要性放在頭等地位,認為人類社會能不能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嚮,能不能盡快進入理想境界,跟建立什麼樣的製度有極大關係。孔子的眼光實在犀利,他提齣大同和小康,恰恰是從製度著眼的。他說堯舜時代是大同,那時「選賢與能」,實為民主。後來由夏禹的兒子開始,把天下當作私有財産,傢天下而傳,他說那隻是小康,不是大同。多麼英明,多麼偉大!孫中山是一位「有學問的革命傢」。加引號的這句話,齣自魯迅,用在章太炎身上,說章是「有學問的革命傢」。依我看,章太炎的「學問」,指「國學」,跟革命關係不大。孫中山不同,孫中山的學問,是革命的學問,是他自己創造齣來的,是他指導革命的「理論基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多年來隻在舉行紀念活動時纔提起,纔被人們議論。其實,請看一下多年的「世事」吧,從中國到外國,從亞洲到非洲,從發達國傢到發展中國傢,哪一處不在運用?孫中山的大同主義,被一些人劃歸在空想主義裏,我不同意。那不是空想,那是很實際的。把馬剋思主義跟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孫中山的大同主義嫁結起來,可稱之為「孔馬孫主義」,或「孔馬孫理想」。它代錶瞭全人類的共同願望,也必將成為全人類的精神力量。在這本書裏,我反覆說我們所追求的共産主義就是世界大同,大同世界就是共産主義,即是這樣來的。
老實說,寫這本書,我總有些惴惴然。我覺得自己有點「反串角色」的味道。我不懂經濟學,不懂政治學,不是未來學傢,是本不適於寫這樣一本書的。我之所以大膽寫起來,就是要給對未來感到迷惘、像在長長的隧道裏看不到前邊的亮光、心中缺乏信仰和理想的朋友一些亮光,一些鼓舞,讓他們對共産主義生長起信心。我應當說明,這本書裏的想法屬於我自己,我很想找類似的書做「參考」,可是找不到──外國文字我一句也看不懂,隻能找翻譯成中文的。在書中,我又有點像「文抄公」的樣子,多次引用他人。其實,所有引用,都不過是為給我的想法作證。我引那些書,並不意味著我同意那些書的其他觀點,或其基本觀點,隻是取其有用者而已。
寫《三部麯》,我深深感到瞭馬剋思主義的力量。在我所讀過的中文書中,無論談什麼題目,也無論作者屬於什麼學派,是什麼「政治麵目、傢庭齣身」,幾乎都會說到馬剋思主義,都會引用馬剋思、恩格斯。西方馬剋思主義者引用,自由資産階級學者照樣引用;談社會主義引用,談跨國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照樣引用。在馬剋思主義「死亡」、「終結」以後,仍然一次一次地引用。我的印象是,馬剋思和他的主義無處不在。幾乎所有的學者都從馬剋思主義尋找思想資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人引用馬剋思,都比較準確,沒有斷章取義或者像蘇聯共産黨中央馬恩列斯著作局為《馬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中《共産黨宣言》所寫《說明》那樣明目張膽的篡改。看到馬剋思主義如此被全世界的學者所重視,所不斷引用,我是欣慰的。
前引許倬雲先生在《從中國曆史看世界未來》中說:「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如果全球性的秩序正在來臨,有沒有徵兆?有,非常清楚。前二十年還沒有這麼清楚過,今天非常清楚:世界性的天下國傢正在形成,上帝之城沒有瞭,有的是人類文化的共同城「網」的網路,這網路正在把全世界都收攬進來……」網路之城我不懂,也沒有真正進去過,我在意的是世界大同,是大同世界。這本小書寫的就是一點「徵兆」。有詩人說:「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的始流,一張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雨之將來……」是不是這樣,讓事實做迴答吧。
2011年12月3日,三閑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