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讀者對土地及自然的關懷,增進民主素養
守護寶地就是守護自己的未來
寶弟的爸媽離婚,他隨爸爸到鄉下投靠奶奶。原本失業的爸爸在田裏找到使命與自信,成為村裏第一位從事有機種植的農夫。縣政府以增加工作機會、帶動地方繁榮為由,想徵收農田,建立科技園區。寶弟聽到這個消息,暗暗開心,他以為隻要村子有工作機會,媽媽就可以不必跟著工廠的遷移到大陸,他們一傢也可以因此團圓。可是他的同學曉潔告訴他,事情並不這麼簡單,把活的土地換成死的工廠,隻有少數人受惠,村裏大多數的年輕人可能被迫外流,村裏老年人也可能失去依靠……
全村人為瞭守護土地,聯手自力救濟,北上陳情,因此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包含鳥友、保育團體及專傢學者都齣麵支援,傾力相助,共同為哺育萬物的大地請命……
本書不僅主題明確,對土地與人、生物之間的關係有深刻描述,其內容還是兒童小說中少有的議題。徵地與護地兩邊的對峙,可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練習深入思考、判斷;自治小市長選舉眾多候選人的政見,可給孩子反思機會,增進民主素養。其文字幽默,用溫和的故事述說批判性的、改革性的社會運動,必能引起小讀者的興趣,並反覆思考、探究,是值得師生、親子一起閱讀、討論的好書。
得奬記錄
★香港公民小書單選書
作者簡介
周姚萍
大學主修新聞,嚮往從事報導文學的工作,後來機緣巧閤開始創作兒童文學。期許自己以兒童文學的錶達形式,為小讀者呈現和他們生活彼此牽係的各層麵「報導文學」,讓他們更瞭解這個世界,也因此能在這個世界中過得更好。
著有《山城之夏》、《颱灣小兵造飛機》、《日落颱北城》、《我的名字叫希望》、《單手女孩嚮前跑》、《會笑的陽光》、《鍾聲喚醒的故事》等書。作品曾獲得新聞局優良圖書推薦奬、聯閤報讀書人最佳童書奬、好書大傢讀年度好書、幼獅青少年文學奬、九歌年度童話奬等奬項。
繪者簡介
仲雅筠
小時候最喜歡有插圖的書,長大後很高興有機會為書配插圖,希望這些圖更容易讓小朋友們愛上閱讀。喜歡自然界的美好,最常見的朋友是在窗外停佇的鳥兒。
孩子的心是最柔軟的,
孩子的成長故事最美麗動人004
正義小尖兵006
孩子從來都不小!008
人物介紹010
1 寶弟──西瓜節的惡作劇014
2 曉潔──什麼纔是好未來026
3 寶弟──水田收益最好036
4 曉潔──替寶弟找事做043
5 寶弟──當洪媽媽的好幫手052
6 曉潔──老照片的故事061
7 寶弟──大鬧說明會070
8 曉潔──大傢來維護正義083
9 寶弟──彆把鳥嚇跑瞭090
10 曉潔──小市長候選人097
11 寶弟──有大麻煩瞭106
12 曉潔──來瞭一批鳥友114
13 寶弟──迴傢看電視122
14 曉潔──到總統府前種田131
15 寶弟和曉潔──一起加油囉142
附錄
你會怎麼辦?154
土地大解密156
導讀
正義小尖兵! 文∕颱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陳來紅
颱灣所有農村所生産的糧食,米、麥、雜糧、蔬菜、水果、經年纍月默默餵養著都市。都市對農村所發生的事,卻是一無所知居多。本書細細描述瞭颱灣農村小小的一個裏,所發生徵收土地案的抗爭事件。以小孩子的眼光,目睹農村麵對工業政策,所發生的問題,以及它們如何展現在孩子生活的現場。書中敘述瞭這個裏所麵對的土地徵收衝擊、農村傢庭原有的父母婚姻關係變化、傢人失業或遠地赴任……孩子的瞭解和參與,以及大人的分享與討論。
有一年到德國旅行,聽到德國友人津津樂道:德國文學傢歌德的媽媽,在歌德三歲時就穿著正式服裝,正經八百地坐在傢庭劇場欣賞,看著三歲歌德自寫自編自演的戲。每次筆者想起從德國買迴來的劇場舞颱小布景,都為那張歌德媽媽親手為歌德縫製的小布景所感動。它能夠在歌德的紀念日,變成文創産品,提醒德國人──不可忽視孩子的創造力,並藉由這一張布製品,傳遞著德國的教養觀念。
我們的孩子要多大?
父母纔覺得是該與孩子討論分享事件的時候?
本書以颱灣農村的兩個小孩思維角度,點齣農村生計、生活與生態,受到工業化與商業化的社會變遷影響。這樣不容易陳述的主題,在作者的文筆中,有著俏皮、詼諧、點點滴滴據實地呈現。劇情如新聞般的節奏緊湊,委實不易。筆者在颱灣兒童閱讀學會與桃園縣大溪愛鎮協會共同推動四年的「小小書評傢」方案中,發現成長小說是國小中年級就很能欣賞的讀本。一連四年的推廣選書活動,七韆字的讀本被七所國小的小四生不約而同地選為第一好書,並能加以討論其細節來看,本書所涉及的農村社會變遷中的影響,也將是下一代社會化學習與討論的好素材。
當香港十五歲的中學生,為學校的教育內容走上街頭,為反洗腦而絕食抗議之際,小魯齣版社能夠齣版一本以農村為背景的少年成長小說,以小小的裏民團結奮鬥作為素材,這樣的道德勇氣是要肯定的。作者能以如此深入淺齣的銳利文筆,輕輕地導入嚴肅的捍衛祖先所傳承的農地議題,做為長期關心農村與農業議題的我們,僅以此序緻上最深的謝意。謝謝小魯團隊能與我們在保護農村與土地的運動路上,有書為伴永不孤單。
作者序
孩子從來都不小! 文∕周姚萍
我曾採訪過知名的環保音樂傢馬修.連恩;他熱愛大自然,也常深入走訪颱灣。採訪中,馬修.連恩提及自己的經驗:每當一站上高山,山下的一切盡入眼底時,他就感到自己很渺小,卻又覺得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你會感覺世界是有機體,是有生命的,也會很自然地産生對大自然與世界的愛。你還會感覺到人類對世界造成瞭多大的傷害!這深沉的『愛』與『擔憂』,其實存在於每個人心中,隻是被不斷不斷發展的文明所掩蓋。」他這麼說。
是啊!每個人,包括每個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也是我們所立足土地的一部分,但是不斷打造文明,追求進步,堆疊起來的文明和進步,卻也掩蓋瞭我們與大自然和土地緊緊相係的事實。然而,農人不會忘記!他們日日與土地接觸,日日感受著土地就像母親一樣包容、養育著每個人。
偏偏,一直以來,有許多以「生活更進步」、「經濟再成長」為理由的開發案,不斷將農民的土地給毀壞,給剝奪!
所以,我寫瞭《守護寶地大作戰》,藉由這個農民抵擋不當開發、捍衛自己土地的故事,期盼小讀者想想:如果所謂的經濟開發,實質上是為土地和生態帶來毀滅性的命運,讓所有人今後再也沒有乾淨的土地、水源可供生存,還會逐步斷送大傢每天賴以維生的糧食來源,那麼,身在其中的每個人,要做齣什麼樣的選擇呢?同時,我也希望小讀者藉由這個故事,像馬修.連恩所說的,産生對大自然與土地的愛,感受與大自然、土地那種原有的、脣齒相依的聯係。
這個故事還講到「民主」。我們生活在民主的社會中,但什麼是民主呢?我藉由小主角學校選兒童自治市小市長的情節,交叉呼應農地受到不當徵收的抗爭情節,期盼小讀者思考:民主是每個人都隻管大聲嚷嚷,伸長手索取利益,卻不理會彆人,也不思考社會的整體利益嗎?至於想要享受真正的民主,又需不需要具備自治、追求正義等公民的必備素養呢?
孩子從來都不小!孩子的思考廣度與高度,也從來不該受限。事實上,有許多孩子早就以他們的力量愛著這塊土地,例如有人自小學二年級開始,便關注到保育類蓋斑鬥魚的生存問題,因而跟著父親四處陳情,好讓一般人傢裏也可以進行復育;也有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一起將迴收紙杯做成有用的物品,並拍攝影片上傳網路,製作傳單到街上發放,用來宣導環保概念……
孩子從來都不小!他們可以想得更深、更廣!也可以做得更多更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