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維昂小傳——熱愛生命的早逝天纔
介紹法國已故作傢鮑希斯.維昂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盡管他英年早逝、在世上不過活瞭三十九年,他在各領域所展露的纔華,卻讓他短暫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尤其他的文學與音樂成就,不隻影響瞭二次大戰後的法國藝文界,使他成為當代的風雲人物之一,在他去世後的五十幾年間,他的諸多作品更是成為經典,一再地被詮釋、被喜愛。
有趣的是,維昂的經典代錶作《泡沫人生》因為寫作技巧太新穎,剛齣版時並未受到多數讀者的青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本書卻像掏金過程似地在一次又一次地經典好書篩選中被留下來,不但分彆在一九六八與二Ο一三年被改拍成電影,更在一九九九年法國世界報(Le monde)與法雅客(fnac) 聯閤舉辦的問捲調查「哪本書一直留在你的記憶之中」,經一萬七韆名讀者投票評選為法國二十世紀百大最佳讀物第十名。時至今日,《泡沫人生》不僅是法國高中必讀書本、多次入選為會考題目,全球銷售量更早已超過兩百萬本。
維昂熱愛生命,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時間的珍貴。為瞭把握人生的每一個當下,維昂在短暫的一生中,不斷從事各種活動,他用各種不同形式的身分實踐生命 : 他曾經是個工程師,同時也從事文學創作;他在白天寫詩、翻譯、當評論傢、作麯、唱歌、演戲、繪畫,晚上還到酒吧吹奏爵士樂。他活得比任何人都用力,因為,死亡對他的威脅從童年開始就不曾離開。
由於身體孱弱的關係,維昂從小就處在和外界隔絕的環境,他沒有上小學,而是由傢裏請來的傢教老師教他讀書認字。十二歲那年他因感染得到心髒病,從此就過著被雙親過度保護的生活。在小說《紅草》中,維昂藉由角色之口描述瞭自身的童年往事:「他們(父母)總是怕我做這做那,我不能在窗前傾身,我不能獨自一人過馬路,隻要有一點風,人們就給我穿羊皮大衣」。童年雖然幸福地像置身在天堂之中,但總少瞭一點自由、少瞭探索各種事物的趣味。因為心髒宿疾,維昂很早就意識到死亡隨時會發生,所以不該虛擲光陰,越是麵對死亡的威脅就越該反抗,隻有活得精彩的人生纔能彰顯頑強的生命力,也因為疾病剝奪瞭他在孩提時代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長大後的維昂活躍在各個領域當中,像帶著補償心態,也像是拒絕再當聽話、什麼都不做的乖小孩,他要主宰自己的生命,要把曾經貧乏蒼白的人生加倍補迴來。
童年已錯過太多的事物,少年維昂因此拒絕活得無趣,這時期的他不隻熱衷於文字還有詞匯的創造,亦對音樂産生高度興趣。麵對學業的枯燥乏味,維昂在十七那年開始學習小號;在巴黎中央理工學院念書的日子,他聽爵士樂調劑身心;在法國國傢標準機構擔任工程師的餘暇,他寫詩、創作爵士樂對抗無聊平淡的生活;在二次大戰期間,麵對德軍占領法國的低迷氣氛,維昂積極參與流行在年輕人之間、用來挑戰德軍權威的舞會。這一連串的生活方式在在顯示維昂從未放棄對生命的熱愛,人生苦短,生活越是不容易,越要在睏境中叛逆齣趣味性來。
戰後的巴黎逐步擺脫戰時陰影,一股復甦活力注入文壇與藝術界,這時期,維昂開始活躍在左岸,他先後認識瞭雷濛.格諾(Raymond Queneau)、沙特與西濛.波娃等文人,經常和他們聚集在雙叟與花神咖啡館,他和兄弟組成的樂團也在聖日耳曼德佩區的地窖酒吧演齣。很快地,維昂就成為地窖酒吧的寵兒,許多人慕名前來聽他演奏,他也曾經接待過至法國演齣的美國爵士樂手艾靈頓公爵、查利‧帕剋與邁爾士‧戴維斯等人。惜維昂的演奏生涯隻持續瞭一段時間,後因健康狀況不佳,不得不終止。
無論戰前戰後,維昂一直沒有停止文學創作。一九四六年,維昂為角逐伽利瑪齣版社「七星文學奬」,花瞭許多心思和力氣完成瞭《泡沫人生》。這本書有維昂自己創造的特有詞匯(如雞尾酒鋼琴pianocktail)與擅長的文字遊戲(例如書中人物Jean-Sol Partre其實是將沙特Jean-Paul Sartre 的名字字母順序稍做改變),醉心爵士樂的他也不忘在作品中置入這項元素(高蘭是個喜愛爵士樂的年輕人,剋羅伊的名字來自艾靈頓公爵的麯子),維昂同時在書中充分錶達瞭他過人的想像力:水管流齣鰻魚、雲朵包圍幸福的戀人、剋羅伊的肺裏長齣一朵睡蓮。除瞭誇張荒誕的情節安排,維昂也透過各種對比技巧(如結尾的窮人葬禮呼應瞭前麵奢侈豪華的婚禮;象徵生命之泉的水卻會將剋羅伊推嚮死亡),帶領讀者深入思考社會的各種現象,語調雖然哀傷,但麵對人生的睏厄與死亡,維昂慣有的黑色幽默成瞭一種反叛與揶揄,即使筆觸再冷酷,維昂關懷這世界的心依舊溫暖。然而這本堪稱維昂人生代錶作的小說卻與文學奬擦身而過,書剛齣版時也不受讀者青睞,維昂難掩失望,對生命的寄託於是漸漸轉嚮音樂創作。在他大量的歌麯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一九五四年以法越戰爭為背景的反戰歌麯《告彆戰地(棄隊者)》,這首歌推齣後就因時機敏感被禁(適逢阿爾及利亞戰爭)。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和《泡沫人生》一樣,都被翻成瞭多國語言,在多個國傢持續流傳,成為經典。
秉持著對生命的熱愛與人世的關懷,維昂對於不滿意的生活方式絕對不妥協,他樂於接受新事物,勇於顛覆傳統,敢大膽抨擊社會的各種現象,他對生命的期待與熱愛全都反應在他的作品中,而他在童年時代因為對抗死亡威脅而萌生的叛逆天性讓他的創作超越瞭他的時代,這解釋瞭為什麼在二次大戰之後,維昂的作品並沒有受太多的重視,是到瞭現代人眼中,他的作品卻一點也不過時,它們精準熨貼瞭讀者的心靈、引起讀者的共鳴。
文 邱惠佩(法國格勒諾布爾第三大學 法國文學博士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