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维昂小传——热爱生命的早逝天才
介绍法国已故作家鲍希斯.维昂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他英年早逝、在世上不过活了三十九年,他在各领域所展露的才华,却让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他的文学与音乐成就,不只影响了二次大战后的法国艺文界,使他成为当代的风云人物之一,在他去世后的五十几年间,他的诸多作品更是成为经典,一再地被诠释、被喜爱。
有趣的是,维昂的经典代表作《泡沫人生》因为写作技巧太新颖,刚出版时并未受到多数读者的青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本书却像掏金过程似地在一次又一次地经典好书筛选中被留下来,不但分别在一九六八与二Ο一三年被改拍成电影,更在一九九九年法国世界报(Le monde)与法雅客(fnac) 联合举办的问卷调查「哪本书一直留在你的记忆之中」,经一万七千名读者投票评选为法国二十世纪百大最佳读物第十名。时至今日,《泡沫人生》不仅是法国高中必读书本、多次入选为会考题目,全球销售量更早已超过两百万本。
维昂热爱生命,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时间的珍贵。为了把握人生的每一个当下,维昂在短暂的一生中,不断从事各种活动,他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身分实践生命 : 他曾经是个工程师,同时也从事文学创作;他在白天写诗、翻译、当评论家、作曲、唱歌、演戏、绘画,晚上还到酒吧吹奏爵士乐。他活得比任何人都用力,因为,死亡对他的威胁从童年开始就不曾离开。
由于身体孱弱的关系,维昂从小就处在和外界隔绝的环境,他没有上小学,而是由家里请来的家教老师教他读书认字。十二岁那年他因感染得到心脏病,从此就过着被双亲过度保护的生活。在小说《红草》中,维昂借由角色之口描述了自身的童年往事:「他们(父母)总是怕我做这做那,我不能在窗前倾身,我不能独自一人过马路,只要有一点风,人们就给我穿羊皮大衣」。童年虽然幸福地像置身在天堂之中,但总少了一点自由、少了探索各种事物的趣味。因为心脏宿疾,维昂很早就意识到死亡随时会发生,所以不该虚掷光阴,越是面对死亡的威胁就越该反抗,只有活得精彩的人生才能彰显顽强的生命力,也因为疾病剥夺了他在孩提时代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长大后的维昂活跃在各个领域当中,像带着补偿心态,也像是拒绝再当听话、什么都不做的乖小孩,他要主宰自己的生命,要把曾经贫乏苍白的人生加倍补回来。
童年已错过太多的事物,少年维昂因此拒绝活得无趣,这时期的他不只热衷于文字还有词汇的创造,亦对音乐产生高度兴趣。面对学业的枯燥乏味,维昂在十七那年开始学习小号;在巴黎中央理工学院念书的日子,他听爵士乐调剂身心;在法国国家标准机构担任工程师的余暇,他写诗、创作爵士乐对抗无聊平淡的生活;在二次大战期间,面对德军占领法国的低迷气氛,维昂积极参与流行在年轻人之间、用来挑战德军权威的舞会。这一连串的生活方式在在显示维昂从未放弃对生命的热爱,人生苦短,生活越是不容易,越要在困境中叛逆出趣味性来。
战后的巴黎逐步摆脱战时阴影,一股复甦活力注入文坛与艺术界,这时期,维昂开始活跃在左岸,他先后认识了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沙特与西蒙.波娃等文人,经常和他们聚集在双叟与花神咖啡馆,他和兄弟组成的乐团也在圣日耳曼德佩区的地窖酒吧演出。很快地,维昂就成为地窖酒吧的宠儿,许多人慕名前来听他演奏,他也曾经接待过至法国演出的美国爵士乐手艾灵顿公爵、查利‧帕克与迈尔士‧戴维斯等人。惜维昂的演奏生涯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因健康状况不佳,不得不终止。
无论战前战后,维昂一直没有停止文学创作。一九四六年,维昂为角逐伽利玛出版社「七星文学奖」,花了许多心思和力气完成了《泡沫人生》。这本书有维昂自己创造的特有词汇(如鸡尾酒钢琴pianocktail)与擅长的文字游戏(例如书中人物Jean-Sol Partre其实是将沙特Jean-Paul Sartre 的名字字母顺序稍做改变),醉心爵士乐的他也不忘在作品中置入这项元素(高兰是个喜爱爵士乐的年轻人,克罗伊的名字来自艾灵顿公爵的曲子),维昂同时在书中充分表达了他过人的想像力:水管流出鳗鱼、云朵包围幸福的恋人、克罗伊的肺里长出一朵睡莲。除了夸张荒诞的情节安排,维昂也透过各种对比技巧(如结尾的穷人葬礼唿应了前面奢侈豪华的婚礼;象征生命之泉的水却会将克罗伊推向死亡),带领读者深入思考社会的各种现象,语调虽然哀伤,但面对人生的困厄与死亡,维昂惯有的黑色幽默成了一种反叛与揶揄,即使笔触再冷酷,维昂关怀这世界的心依旧温暖。然而这本堪称维昂人生代表作的小说却与文学奖擦身而过,书刚出版时也不受读者青睐,维昂难掩失望,对生命的寄託于是渐渐转向音乐创作。在他大量的歌曲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一九五四年以法越战争为背景的反战歌曲《告别战地(弃队者)》,这首歌推出后就因时机敏感被禁(适逢阿尔及利亚战争)。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和《泡沫人生》一样,都被翻成了多国语言,在多个国家持续流传,成为经典。
秉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人世的关怀,维昂对于不满意的生活方式绝对不妥协,他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颠覆传统,敢大胆抨击社会的各种现象,他对生命的期待与热爱全都反应在他的作品中,而他在童年时代因为对抗死亡威胁而萌生的叛逆天性让他的创作超越了他的时代,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二次大战之后,维昂的作品并没有受太多的重视,是到了现代人眼中,他的作品却一点也不过时,它们精准熨贴了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 邱惠佩(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 法国文学博士生)
这本书的意境很独特,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热血沸腾、充满力量的书,也不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愁眉不展、感到绝望的书。它就像一杯陈年的普洱茶,初尝可能有些苦涩,但细品之后,却能感受到它回甘的醇厚。我一直觉得,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追逐和幻灭的过程,而《泡沫人生》这本书,就是把这个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它让你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泡沫”,固然诱人,但也需要用审慎的态度去对待。我曾经也陷在某些“泡沫”里无法自拔,以为那就是我想要的全部,结果最后才发现,我错过了很多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候,放下也是一种智慧。
评分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以前我总觉得,人生就应该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但现在我发现,人生更像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时而平静,时而湍急,还会时不时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礁石。那些所谓的“泡沫”,其实就是小溪中偶尔出现的水花,它们绚丽多彩,但也转瞬即逝。你不能因为害怕水花破灭,就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一直觉得,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给出什么“正确”的人生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鸡汤文,也不是一本让你悲观厌世的警世录,它只是呈现了人生的百态,让我们看到,原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生活中的“泡沫”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博弈。
评分这次再看,我发现我更能体会那些“泡沫”背后的无奈和心酸了。不是说主角们不努力,也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而是生活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你拼尽全力去抓住的,可能最终会溜走;你以为坚不可摧的,可能瞬间崩塌。书里描绘的那些为了梦想不顾一切,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为了虚荣光鲜亮丽的样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我曾经也有过那种,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机会,放弃了眼前的安稳,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时候。那时候真的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傻了,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曾是我人生中的一段“泡沫”,虽然破灭了,但也教会了我很多。
评分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里的情节的理解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关注主角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更在意他们追求的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现在,我反而更能体会到他们背后隐藏的孤独,更能理解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妥协。书里有个角色,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甚至违背自己的原则。我看到那里的时候,真的觉得特别心酸。因为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戴上面具,去做一些违心的事。那些看似“泡沫”般的生活,有时候却是他们维系生存的唯一手段。
评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对照。你可能会看到曾经的自己,也可能看到身边的人。书里那些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为了所谓的“完美”而过度包装自己的人,我都觉得特别真实。我曾经也经历过那种,明明很穷,却还要硬撑着表现出自己很富有的阶段,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让你感到充实和自信的,不是你表面的光鲜,而是你内心的强大。那些“泡沫”,如果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和价值,那么它们终究只是虚幻的存在。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对“泡沫”的几种不同解读。有的泡沫是美丽的幻象,是虚假的繁荣,比如那些为了面子而拼命维持的体面生活,其实内里早已千疮百孔。有的泡沫则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是短暂的快乐,比如轰轰烈烈的爱情,虽然最终没有走到最后,但那时的美好却是真实的。还有一些泡沫,我觉得更像是成长的契机,虽然最终破灭,但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却能让我们变得更成熟,更懂得如何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记得书里有一个情节,主角为了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发现目标根本不存在。当时我看着都替他着急,觉得他太执着了。但现在想想,如果他当初没有那么执着,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顿悟,没有后来的改变。
评分天啊,我最近又重刷了一遍《泡沫人生》,每次看都有新感受。这次是跟几个朋友一起看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才发现原来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泡沫”的理解都那么不一样。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大概是大学刚毕业,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也隐隐带着一丝迷茫,那时候觉得书里的主角们就像一群在追逐肥皂泡的傻瓜,明明知道会破灭,却还是乐此不疲。我当时觉得自己一定不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的人生一定会是坚实的大楼,每一块砖都稳稳当当。结果呢?毕业后才发现,工作上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复杂、爱情里的跌跌撞撞,哪一样不是像泡沫一样,看起来光鲜亮丽,一碰就碎?
评分我总觉得,《泡沫人生》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姿态。我们可能曾经是追逐泡沫的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我们也可能是在泡沫中挣扎的成年人,被现实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甚至我们可能已经看透了泡沫的本质,学会了如何与泡沫共处,如何从泡沫中汲取养分。我身边就有朋友,曾经为了创业,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结果市场变化太快,公司就这么倒了。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变得非常消沉,我看着都替他难过。后来,他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走出来,重新开始。他说,那段经历就像一场噩梦,但他也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那段“泡沫”般的经历,让他学会了什么是失败,什么是重新站起来。
评分每次读完,我都会陷入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是那种绝望的忧伤,而是一种带着释然的、看透的忧伤。就像是在雨后看到天边挂着的彩虹,你知道它不会永远停留,但它的出现,已经足够让你感到慰藉。书里描绘的那些为了所谓的“成功”而牺牲自我,为了所谓的“爱情”而失去理智的情节,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我曾经有个朋友,为了讨好心仪的女孩,做了一件非常夸张的事情,结果反而把对方吓跑了。那件事情,当时他觉得天都塌了,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后来我们开玩笑说,那不就是他自己制造的“泡沫”嘛,好看又易碎。
评分我一直觉得,《泡沫人生》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在传递一种情绪,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总是如意的,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得到,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那些“泡沫”,也许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但它们却是我们人生路上必经的风景。我记得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雄心勃勃,觉得能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结果碰了几次壁,才发现现实比想象中残酷得多。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堆沙堡的孩子,眼看着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涌来,把自己的心血瞬间冲毁。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人生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