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作傢阮慶嶽最新散文集
聲音本是純然的。
當一切都黯去時,聲音的精靈便活起來瞭。
本書輯分「青色.生活」與「夏日.閱讀」。有著日常靈光湧現的哲思探索、居所和自然一同俯仰呼吸的共存平衡,或因物質文明産生的孤寂狀態,以及閱讀有感之冷靜也焦慮,期盼又哀傷的集體失落……
作者以建築人之眼直視現代都會結構,六十四篇濃淡皆宜的散文風景,訴說款款繾綣的城市聲音。
作者簡介
阮慶嶽
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係教授兼係主任,曾為開業建築師(美國及颱灣執照)。
文學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傢》、《凱鏇高歌》、《蒼人奔鹿》、《秀雲》等;建築著作包括《屋頂上的石斛蘭》、《建築師的關鍵字》、《弱建築》等近30本。
曾獲颱灣文學奬散文首奬及短篇小說推薦奬、巫永福2003年度文學奬、中央日報短篇小說奬、颱北文學奬文學年金、2004年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2009年亞洲曼氏文學奬入圍,以及2012年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奬建築評論奬等。
【作者序】那幽微的與那必遠揚的
輯一 青色.生活
一人一色
二月書簡
三色蛋
天使身在二地
天空之墓
光陰
因為恐懼所以我閱讀
有山微微
死亡般慢悠悠的生活
色不異空
行過富錦街
何必哭泣,嘉年華還未終瞭呢!
我想過簡單的生活
孤獨就是我的本質
盲眼刺客的迷宮約會
歧路花園
青山啼紅瞭杜鵑
客旅生涯不是夢
不愛飛機場
夏末最後的窗子
神話正在顯身
移動,在寂寞的地方
魚們
創作與孤獨
單頁風景
遊牧的男人、農耕的女人
與山隔街對住
閱讀是夏日一陣雨
錯置的時光
聲聲啼杜鵑
謝謝你啊!冉肖玲
關乎愛情的一切
戀人在對街
輯二 夏日.閱讀
人人都愛蔡國強
小說本來就是政治行動?
你們並不存在,可是我存在嗎?
我喜歡謝德慶
我雙眼所凝視的
明日的昨日城市
孩子,再玩一次摩天轉輪嗎?
恩寵
浪漫的雅各之梯
都市徬徨之犬
童話未必是神話
意淫不等於性交
廢墟,一種遠觀的風景?
雙重距離外的《半生緣》
龐剋不死,隻是凋零
懺情屬天、救贖屬地
一種迴眸的平靜
人人都是恐怖份子?
不老京都,尚能飯否?
他不知道手該擺在哪裏?
隻是一種謙卑
因我期待,妳的呼叫顯現
預言與輓歌
我自身就是地獄和天堂
我的名字叫漂泊
赤裸的男人
赤裸者與萎縮的夢
哀傷是我懷中鏡
背叛自己靈魂的時代
鬼氣森然的寜靜
畸零地與帶罪的人
作者序
那幽微的與那必遠揚的
我對聲音的幼時記憶,經常與我對疾病的記憶連在一起。
最鮮明的印象是病著的日子,一人獨躺偌大榻榻米床上,聽晨起一切喧喧囂囂。兄姐們吵鬧預備上學去,父親也穿衣打領帶要上班,早食的小菜販子在樓下搖著叮叮的鈴,母親喀搭喀搭奔下樓梯,一屋子吆喝吃穿聲交錯不絕。
終於一一離去,寂靜下來。
然後,母親會再入房來探看我,告訴我說她要齣去買菜瞭:「一會兒馬上就迴來。」又說:「不要急,要乖乖躺著,我會買紅豆米糕給你吃,可是,絕絕對對不可以跟他們說喔!」我知道她所說的他們,就是一樣欲想著紅豆米糕的兄姊們。是的,母親,我當然不會說的,我無意炫耀也根本不會急,我不是那種人,我是到長大後來,纔顯齣急切模樣的。
母親齣門之後,洗衣婦人悄悄在廊外磨石子洗颱上,手洗起我們的衣服,水聲嘩啦啦。婦人有時低低哼著客傢歌,有時晴日般大聲與某婦人隔牆開心聊天,完全不知覺我的存在。那時,隻有,客傢話語和無名歌麯輕微地飄搖在空氣中。
那是我與寂靜、以及因之而生的聲音,安然獨處的時光。這樣的一切是那麼美好,讓我甚至惚恍覺得,病者本是最幸福的人瞭。
生病的記憶與聲音特彆相聯係。上小學時染瞭重病,被從南方的小鎮,送到鄰近的城市,住入診所醫師的傢,他們讓我獨睡二樓的榻榻米房間,鎮日皆我一人,父母在週末來看我。那時我太虛弱,連起身窗颱的氣力都無,就以耳朵捕捉不斷穿梭來去的街景,譬如上下學時歡樂的兒童、賣吃食的小販、偶然相互爭執對語的路人,以聲音塗抹想像。
在美國念書時,也大病一場。那時省錢沒有買醫療保險,就迴宿處鎖門關窗簾,禁食躺臥自我修護,隻留幾燈一座,喝水讀些書,安靜聽著世界流轉過去,一切既近也遠,不能喜也不能悲。約三日後,再起身,病好瞭一半。
這樣與聲音的關係,伴隨我顛顛僕僕的健康狀態,大約到瞭三十歲纔作瞭改變。也就是說三十歲之後,雖然我的身子看來依舊不強健,卻也奇怪竟就不常生病瞭(母親心懷感激的說那是菩薩對她私下的承諾)。但我一直沒有忘記那恍如單弦反覆的聲音,既且幽微溫柔繞身、又是無情瞬間遠揚。
倥倥傯傯,惟隻有病者纔得聆聽。
因之特彆懷念。並思索著:難道是因為離瞭病者的狀態,也同時失去聆聽世界的幽微位置瞭嗎?難道:強者不能見也不能聞嗎?如今我有時也不免迴顧納悶著:或其實是我的身體根本就明白,那樣因病而得眷顧的時光已逝,所以必須不得不健康起來嗎?且,雖知成為濛人眷愛的強者,是沒有聆聽的權力,依然隻能任其遠去嗎?
所以,久久沒有再聽得那聲音瞭。以為與自己的生涯茁長有關,或是與後來大半生命所渡過的颱北以及他國他城曆練有關,所聽見的聲音越是匆匆短促,可聽見的事務也越發侷限尖銳,如強鼓砰砰耳畔,無法略去。當時,並不能自知這樣的聲音,究竟是好是壞,隻害怕不聽到所有他者都聽聞的聲音,如逐波翻湧的浪,一刻不能自鬆弛。
中年時,一次交換藝術傢去到宏都拉斯,在偏遠窮睏某山村居住兩月餘,因語言關係無人得說話,竟像啞者般的度著日子。如今迴想,許多聲音影像流轉如燈,反而灼灼難忘。迴來颱北,毅然結束已十年的建築師事務所,像決定閉上那滔滔不能自絕的嘴巴,希望重啓閉塞已久耳朵的聆聽能力。
這樣一晃,也已十多年多,這段時間,我一直穴隱般地住在颱北山邊的東湖。先是,開始聽到隔街山丘眾鳥啁啁啾啾,欣喜讓我悠悠醒來,躺臥床上聽那些高低長短的啼音,彷彿各自的喧囂裏,又隱著什麼神祕訊息的既和諧又完整。多麼神奇啊!究竟是什麼力量,能讓各異的鳥全然鳴唱,又相互共鳴融為一體?
日後,我逐漸發覺這種眾音齊鳴、和諧又同調的現象,其實在我日日的生活裏,並不少見。譬如此刻,我凝望窗外,陽光意外明亮飽滿,風悠悠吹拂,陣陣喧譁擾動滿布我陽颱的長春藤葉片,稀裏嘩啦;百葉窗的桿子一搖一晃輕擊著窗框,發齣細微咚咚咚的聲響,遠後方陽颱浴缸旁的風鈴,悠悠揚揚同聲迴應;眼前方有幾棵大王椰子,隨風婆娑韻律擺動,緩慢低沉發齣沙沙沙的聲音,飽滿的陽光低音吟哦,無聲卻有力。然後,急急飛過的鳥,鳴叫穿劃過去這一切,奔嚮那未明的遠方。
鳥隻也會停落下來,完全沒有注意我存有,幾尺遠立在隔樓屋頂,優雅修整自己的羽毛,自在怡然抬頭四望,朝天際鳴聲幾下,振起翅膀又飛去。這些鳥隻我都不能識得,有的華麗有的樸素,有的碩大有的小巧,來來去去穿梭不停。我不覺得我必須知道他們是什麼鳥,因為他們恐怕也不會在乎我的名稱為何。
夜裏的聲音也很神奇。當一切都黯去時,聲音的精靈便活起來瞭。因為聲音本是不愛被看見,聲音並不依賴視覺而存有。我常睜著無用的眼睛,躺在我半層閣樓的床上,自在馳飛作冥想,敏感的耳朵不時接收到細微聲響,與我的思緒相應閤。有時我難分辨,是這些神祕隱身的細微聲響,召喚引領我內在的思維作走嚮嗎?或者,其實根本是思維,在我生命的現實路徑裏,不斷為我敲擊齣各樣樂音來的呢?
最難忘夜裏的聲音,是九二一大地震那夜。醒來意識到這事實時,我先撥瞭電話給那時獨居的母親,她住在城市的另一端。母親說:「我也正要給你打電話呢!」然後絮絮叨唸著注意的事情,譬如燭火的安全,食物有無短缺,用水一定要儲存等等……。那時候,我同時聽見街路上,人聲譁譁的喧擾,有人攜全傢馳車遠去,發齣尖銳急切的煞音聲響,有人成群移到巷口的公園,顯得不安也焦躁。然而,那時刻天地卻沉寂,無聲也未明。
我也喜歡高架捷運的聲音。有一次,我坐在一個咖啡店,看見與我等高的車廂,眼前悠悠跑過,發齣微微韻律般的震動。那是一種介於聲響與震動間的波長,像是母親懷裏幌動入睡的節奏,也像是情人相擁黏膩的波濤韻律,讓我悠悠神往。是城市的聲音,人的真實生活所發齣來的聲音,像是遠處的夜市喧囂餘音,某傢夜裏突然啼嚎的孩子,週日下午傳來誰傢快樂的卡拉OK,既真實又遙遠,溫暖也清凜!
於我,聲音在記憶及我內在心靈間,有著神祕難明的連結。比諸影像,聲音似乎更能讓我泫然欲淚。我想,應該是因為聲音可以穿越一些壁壘,得以入到被閉鎖的神祕某處所,揭齣一些我所無法抗拒與自掩的訊息吧!
我其實相信城市的聲音都是美好的,像樹林裏的一切聲音本都是有機也必要的。有些尚且不能被接受的城市聲音,我寜願認為是或者還沒找到自己融入的方式,也或者是,我們還沒空齣來這些聲音可以進入的位置。
聲音本是純然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