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行政區劃改有五都之後,區,以及相當的鄉鎮市城市區,正好就是生活區的概念。大約每三個人就有兩個人過這樣的城市生活;這本小說裏用後現代的錶現和現代敘事精神,廣泛且深入探討颱灣庶民現在的政經社會處境、生活樣態、問題、心理和希望;特彆是,也對中産階級多變的性格和變遷,做齣生動解析。
這部小說中作為各章間隔的極短篇,分彆涉及兒童、婚禮、機能豐富的生活區、青少年、精神官能癥、外藉配偶成傢購屋、超商、退休工程師,至少錶現齣人在城市裏生活生老的各階段樣態。在本文內容,有四組人共數十人,各錶現具代錶性的社會階層,有公教人傢、底層社會大眾、企業傢商傢和醫生,以及另一組知識分子所錶現的所謂中産階級,因此這部小說也探討颱灣中産階級的虛無感和投機性格。
人在城市中生活,有互動的本來就少,幾乎彼此都是陌生人,所以這樣的錶現本身也呼應生活、社會的現實。這樣的平行宇宙、社會就是這部小說如實的空間建構。小說的節奏和進行順序,說的是小說中的時間處理,由於各種人有各種可能的生活現象、問題和希望;人世間的生活問題、絕望或希望,都是隨著實際的時間,那種宇宙形成後就是單方嚮和平均時速進行的,能解決、不能解決,有希望、沒希望,心理時間也會有影響,這是這部小說在時間的如實建構。文學、藝術或者任何人文書寫,後來有所謂「結構」的概念,其實是從建築引進的。常說結構、形式和功能。文學院自己本身沒太多知識工具,特彆是小說進入現代以後的階段,以及社會學這樣的現代學科建立之後,知識發生跨科際互通必要,文學界引用他領域的概念常會詮釋不足或過度……建築的概念或許可以這樣概分,但是結構、形式和功能(意義)是復閤的互動的,這樣纔能把握其他互動間無法命名的部份。人的生活內容結構也是這樣,所以小說寫作重要的是先想如何建構,幾個關階段的建構修正,因為小說角色能自己在小說世界中活動,一切都會是生動的。
作者簡介
東年
美國愛荷華大學寫作班研究,曾獲聯閤報、中國時報小說奬,曾任聯經齣版公司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1977-2005)、《曆史月刊》總編輯(2003-2009)、曆史智庫齣版公司社長(2005-2009)、桃園縣忠烈祠文館執行長(2006-2010);現任聯閤文學社務顧問、颱北縣大河文化協會理事長、颱灣曆史文化生活影像再造協會理事長。著有:短篇小說集《落雨的小鎮》、《大火》,長篇小說《失蹤的太平洋三號》、《去年鼕天》(同名改編電影)、《模範市民》、《初旅》(英文版Setting Out在美國印行)、《愛的饗宴》、《地藏菩薩本願寺》、《我是這樣說的--希達多的本事及原始教義》、《再會福爾摩莎》、《城市微光》、《愚人國》,散文集一種:《給福爾摩莎寫信》,研究五種:《桃園開拓軼史》、《桃園縣忠烈祠本事》、《道法自然》、《花神與花祭》、《神社的建築與思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