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棒针跟一卷毛线,以高针、低针两种针法进行变化,
一针一线编织出温柔蓬松的织物。
基本的编织法、加针减针的技巧、如何打出美丽的织片……
从基础的起针,到进阶针法,本书全面收录,棒针编织各种技巧。
棒针编织的基本概念非常单纯,然而只要运用减针跟加针的变化,
甚至可以制作出如蕾丝般细腻的织片。
初学者可循序渐进的学习
有基础的人,可以再一次确认自己的观念
献给手作族最贴心的针法笔记!
【为什么你会需要这本棒针编织书?】
所有针法皆附彩色图解:以颜色区分作法,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一目了然。
收录完整的基础针法以及变化针法:读者在制作时可以一边编织,一边参考本书来确认针法正确与否,非常方便!
讲解各种常用的花样编织,包括绳编、玉编,更换配色线的方法:熟练这些技巧后,就可以更进一步来,挑战以绳编进行变化的传统Aran毛衣,或是有着美丽北欧图纹元素的Nordic毛衣。
基本的编织法
起针6
手指挂线的制作方法6
(线的挂法和棒针的拿法) 7
使用钩针的制作方法8
别线的情形(以后拆下) 9
(别线起针的挑起法) 9
使用棒针的制作方法10
轮编的起针方法10
圆编的起针方法11
基本的编织法和针法12
下针=低针12
上针=高针13
以下针和上针完成的基本织片14
平面编14
起伏编16
1针罗纹编16
2针罗纹编18
针法记号(JIS记号)及其编织法19
挂针、扭针、滑针19
右上2针併为1针、上针的右上2针併为1针20
左上2针併为1针、上针的左上2针併为1针21
右上3针併为1针、左上3针併为1针、中上3针併为1针22
右加针、上针的右加针23
左加针、上针的左加针24
减针和加针
减针26
1针的减针26
2针以上的减针32
加针34
1针的加针34
2针以上的加针36
汇整
收针法50
伏针固定50
引拔固定51
卷针固定52
一口气拉紧缩口的收针法52
罗纹编固定53
挑针法55
从针目的挑针、从段的挑针55
併缝法56
引拔併缝、覆盖引拔併缝56
平面编併缝57
正反起伏併缝58
缀缝法59
挑针缀缝59
ㄈ字缀缝、引拔缀缝、回针缀缝、半回针缀缝62
(只要了解就能够让针织变得更有趣的应变处理!)63
边编织边开钮釦洞64
缝上钮釦65
常用的花样编织
绳编花样39
蕾丝编织花样43
玉针花样44
上提编织花样46
编入花样47
开始编织之前
关于用具66
棒针、钩针66
编织线67
关于标准针数67
圆头缀缝针68
线端的处理68
端线连结法69
方便的用具69
我是一名喜欢DIY的宝妈,家里有很多闲置的毛线,一直想把它们变成有用的东西,比如给孩子织件小毛衣,或者给家里添置一些温馨的小装饰。但每次拿起棒针,都感觉无从下手,即使看了很多教程,也总是织不好,不是太紧就是太松,有时候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洞。这次看到《基础棒针教室:第一堂课笔记本》,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它能真正做到“手把手教学”,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我这个“手残党”也能学会。我希望它能重点讲解新手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如何保持线张力的稳定,如何在换线时做到无痕连接,以及如何避免织出来的作品出现“梯形”或者“扭曲”的情况。我希望它的练习部分设计得循序渐进,让我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小练习,逐渐建立起信心,而不是一开始就面临高难度的挑战。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适合小宝宝的入门款式的图解,并且解释得非常详细,那对我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我梦想着能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织出充满爱意的衣物,那份满足感是任何购买来的成品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一直对编织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门槛很高,尤其是那些复杂的花样和技巧,让人望而却步。这次偶然看到《基础棒针教室:第一堂课笔记本》,书名就透着一股亲切和“我能行”的鼓励,仿佛真的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一步步教你。虽然还没有正式翻开,但光是想象它的内容,我就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尤其期待它能从最最基础的地方讲起,比如如何握针、如何起针,甚至是什么样的线适合新手,什么样的棒针手感更好。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如何才能不让织出来的东西变形成‘姨妈巾’”的终极疑问。而且,笔记本的形式也太贴心了吧!这意味着我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疑问、心得,甚至是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小小的“坑”,方便日后回顾,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我期待它能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配上清晰到位的图示,甚至是一些小视频的二维码(如果真的有就太棒了!),让我这个零基础的小白也能快速入门,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围巾或者杯垫,那种成就感一定无与伦比。我甚至已经开始构思我的第一件作品了,也许是一条暖暖的围巾,在寒冷的冬天给自己或家人带来一份温暖。
评分我一直觉得棒针编织是一门充满艺术感的手工艺,它能够将简单的毛线变成各种各样精美的作品,无论是华丽的披肩,还是可爱的玩偶,都充满了创作者的心意。然而, myself has always been intimidated by the sheer complexity of the techniques involved. I've tried watching videos, but the rapid pace and the lack of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ten leave me confused. This is why I'm particularly drawn to the idea of a “notebook” style guide. I envision《基础棒针教室:第一堂课笔记本》as something that would allow me to slow down, absorb the information at my own pace, and perhaps even jot down my own thoughts and observations as I go. I’m hoping it will delve into the finer points of stitch definition and how different yarn fibers and needle materials influence the final fabric. Perhaps it will even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ertain stitches or techniques, adding a layer of depth to the craft. I’m also curious about how to achieve a professional-looking finish on edges and seams, something I’ve always struggled with. The prospect of mastering these subtle yet crucial details, transforming my work from amateur to something more polished, is incredibly exciting. I want to learn not just *how* to knit, but *why* certain techniques yield specific results, allowing me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craft.
评分说实话,我接触棒针编织已经有些年头了,也断断续续地跟着一些网上的教程学过,但总感觉自己像是“无头苍蝇”,学到的都是零散的技巧,对于整体的编织逻辑和原理始终一知半解。很多时候,看着复杂的图解就头大,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最终只能放弃。我希望《基础棒针教室:第一堂课笔记本》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棒针编织的“语言”。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读懂图解”这项技能,而不是仅仅依赖视频教程的“跟做”。我期待它能解释清楚不同针法的原理,比如下针和上针是如何组合形成各种纹样的,以及如何在编织过程中进行加针、减针、收针等关键操作,并且这些操作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举一反三,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的教程,而是能够真正理解编织的“灵魂”,从而更有信心地去挑战更复杂的作品。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线材选择、工具搭配的进阶建议,那就更完美了,因为我总是在为挑选合适的线而纠结。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很快,但内心却渴望一些能让自己慢下来的爱好。在众多的手工中,棒针编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它既能带来温暖,又能展现创意。但正如很多刚接触的新手一样,我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术语和图示吓退,总觉得学习过程会很漫长且困难。《基础棒针教室:第一堂课笔记本》这个书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救星”一般的存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提供一个非常“基础”且“入门”的学习路径。我希望它能够详细地介绍各种最基础的棒针编织工具,并且解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比如不同材质的棒针对编织手感的影响,以及不同粗细的线材适合怎样的钩针。我最最期待的是,它能够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讲解如何准确地辨认和进行最基本的针法,比如下针、上针,以及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最基础的织物,并且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小型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练习项目,让我能够快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我继续学习的动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真正意义上“拿起”棒针,并且不至于在第一步就卡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