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麦田圈?
麦田圈是怎么来的?
麦田圈和外星人有什么关系?
【关于麦田圈】
麦田圈(Crop circle)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透过某种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的几何图案,主要出现在英国威尔特郡地区靠近巨石文明遗迹的大麦旱田上。自从1972年第一个麦田圈出现后,逐渐引起公众注意。
进入21世纪以后,人造麦田圈愈来愈多,从英国逐渐流行到欧陆与美国,甚至在不产麦的日本与台湾,也出现过小型的「稻田圈」。
【麦田圈形成原因】
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麦田圈,其形成原因并不是原先所认知的二分法:人力形成,或者超自然力形成。
其实用人力踩踏制作麦田圈的方式已经落伍了,而超自然力量所形成的麦田圈由于鑑定上的困难,其数量相对较少;反而是另外二个主要成因:自然力与科技力,经常被忽略。
产生麦田圈的自然力包含三大效应:气旋效应、地质效应与闪电效应;用科技力产生麦田圈的方法则包含雷射、微波与超音波。
【麦田圈与外星人】
有一些麦田圈被认为是高智慧生物所传达的讯息,但大部分麦田圈事件被揭发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以取乐或者招揽游客。
本书深入调查了各种自然形成及人为制造的麦田圈形成机制,以18个科学单元、10组科学实验,一解麦田圈背后的秘密。
★人造飞碟的飞行原理:牛顿力学
就像外星飞碟一样,人造飞碟不仅要能在地表飞行自如,也要能够深入太空进行星际飞行。当人造飞碟在地表附近飞行时,必须利用圆盘产生的升力去克服重力,这牵涉到空气动力学;当飞碟进行星际飞行时,必须克服数千光年的距离障碍,这牵涉到喷射推进及时空旅行的问题;地表附近的飞行因距离较短,飞行速度在声速的等级,所以是牛顿力学的范围。
利用牛顿力学的知识,我们将分析飞碟圆盘如何离地腾空而起,并透过简单的压力帮浦实验,示范让铝箔圆盘腾空而起的康达效应,并教导读者如何用简单的材料
DIY制作一架遥控飞碟。
★飞碟的起飞与传统飞机、直昇机有何不同?其飞行性能的优越性在哪里?
介绍结合飞碟圆盘与直升机旋翼片的新型遥控飞行器,读者将看到从学理分析、CAD电脑辅助设计、CNC工具机加工成型到实际飞行测试的一系列遥控飞碟研发过程。
★时空旅行指南:《狭义相对论》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星际飞行的距离是以光年计算──距离100光年的星球,人造飞碟用光速飞行,也要100年才能到达。星际旅行时,时间与空间可以互相转换,这使得飞碟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飞越很长的星际距离……本书透过简单的高中物理实验,解说奇妙的相对论效应:时间膨胀与长度缩减。
★现行载人星际飞碟的研发状况
在2012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外围运行着一颗近似地球的行星,先遣部队航海家1号无人探测船,早已启程。除此之外,英国星际学会的伊卡洛斯星际航行计画,美国的百年星舰宇宙航行计画,目标都是抵达另一个恆星系统。
★星际飞碟的能源系统:核聚变
核聚变飞船的研发,不仅仅是星际航行成败的关键,也关系到地球永续能源的建立。现在人类不再只是以外太空的阳光发电,而是直接在地球上建造人类专属的太阳来发电。若将人造太阳配置在太空船上,数十甚至数百光年的星际航行都将被实现。
★未来星际飞碟的能源系统:反物质
当正物质与反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湮灭并以伽马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大量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反物质。太空中存在着许多反物质粒子,如果飞碟在飞行途中能够持续收集并加以利用,飞碟将能永续飞行。为了揭开反物质的神秘面纱,丁肇中博士的反物质侦测器已于2011年安装在国际太空站上,而侦测器的监控中心正设在中山科学研究院的龙园院区内。
★百年内,地球人即将变成外星人的外星人
本书以假想反物质动力星舰模拟一趟宇宙之旅,为读者介绍星际旅行途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
作者简介
杨宪东
民国35年生于河南省禹县,38年来台,青少年期间一直住在新竹县关西镇,生活于纯朴的乡村环境。大学才至基隆,就读于海洋学院的轮机系。毕业后到船上工作。在不同公司机关服务多年后,于80年代初期举家移民美国。抵美后,受雇于美国一家锅炉设备检验公司,担任授权检验人。
初中时,偶然得到一本改编的中文旧约。细读这本含有猎人、大力士的故事书远比读书有趣。高中以后,为学英文,买来改编的路加及马太福音作为补充读物。自此对基督教稍有基础认识,唯因在于看故事及学英文,对其宗教信仰并无兴趣。
移居美国后,因工作关系,常去教堂查验设备,也会与牧师、神父交谈,自会顺便请教宗教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答案,或是没有答案,这时即爱至图书馆、书局或购书搜寻解答,不知不觉成为一种嗜好。这种追根问底活动属于嗜好,故能乐之不疲,且对基督教的认识,无形中也越来越深。
称不上孔孟之徒,更非基督徒,只是略悉双方故事,一面敬佩那些引领世风的基督徒,一面对孔孟之徒(就是您的父、祖长辈)深感委屈。这些经历的汇合,终促成撰写基督教及相关历史的动力。
现任教于国立成功大学航太系专任教授暨特聘教授。
权威着作有《大破译:科学破解轮回、死亡、飞碟、易经、佛经之谜》、《异次元空间讲义:解读灵异现象》、《后现代控制理论》、《工程分析》、《自动飞行控制》、《复数力学》等多种。他是国内第一位将科学与宗教一以贯之、成就斐然的杰出科学研究者。
0. 序文
1. 外星访客
2. 假飞碟才是真科学
3. 遥控飞碟DIY
4. 飞碟与直升机的结合
5. 飞碟的误判:隐形战机
6. 纳粹德国的人造飞碟
7. 美国的人造飞碟研制
8. 俄罗斯的埃基皮飞碟计画
9. 商业化的飞碟交通工具
10. 宇宙时空路迢遥
11. 星际旅行的第一停靠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12. 星际航行计画的实现:核聚变火箭
13. 百年星舰宇宙航行计画:人造太阳
14. 逼近光速:反物质火箭
15. 时空旅行指南:狭义相对论
16. 飞碟的飞行原理1:时间扩张
17. 飞碟的飞行原理2:长度缩减
18. 飞碟的飞行原理3:空间扭曲
19. 企业号星舰的宇宙之旅
20. 星际超级航舰:地球
21. 外星人与现代人类的起源
序言
缺少了外星访客的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看起来会是多么孤单与无助。人们总是期待飞碟的出现、外星人的到访,因此当飞碟的照片、外星人的影带模煳不清时,人们宁愿选择相信;当目击者的说词似有矛盾,没有说服力时,人们心中总还预留着三分的接受度。在感性与理性的夹击下,飞碟与外星人总脱离不了其扑朔迷离的面貌,事件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造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现象。
真正的科学研究强调实验的可重复性,并且所得实验结果不因人、时、地、物的改变而有所变化。显然地,对于飞碟的研究,由于缺乏可资实验的本体,自然也无所谓可重复性的实验结果。由于飞碟研究不满足传统的学术标准,所以被称之为伪科学。这种「真飞碟是假科学」的论点其实反映了目前飞碟研究的困境与无奈:真正的外星飞碟纵使存在的话,如何能在公开的环境下,让我们重复进行科学的检测与实验?
当真飞碟还被锁在机密档案里时,飞碟世界的主场却已经悄悄来到「假飞碟」身上了。半世纪以来,许许多多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扣除造假与误判者外,剩下的不明飞行物的确都是飞碟,只不过它们是假飞碟:人造飞碟。事实显示,一连串不同年代的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正是见证了一系列的人造飞碟发展史。
对于一般民众将人造飞碟渲染成外星飞碟,官方单位其实乐观其成,因为这样有助于掩护机密计画的执行,不会让新型飞行器提早曝光。二十世纪的后半期就在「外星飞碟」烟幕弹的掩护下,各国暗地里进行着各种人造飞碟的研发。时至今日,美国最先进的三角形飞碟飞行器TR-3B,其实跟真飞碟已快没有两样了。
外星飞碟的飞行原理超越目前人类科学可以理解的范围,但人造飞碟的飞行原理却是已知物理定律的应用,它是看得到、可以理解的实际科学,所以我们说「假飞碟才是真科学」。本书的科学单元设计即是在为读者整理分析人造飞碟背后的科普知识。至于「真飞碟」的飞行知识,就留给真正的飞碟专家去介绍了。
就像外星飞碟一样,人造飞碟不仅要能在地表飞行自如,也要能够深入太空,进行星际飞行,所以它的设计与制造牵涉到从地球到太空的多样性知识学科。当人造飞碟在地表附近飞行时,必须利用圆盘产生的升力去克服重力,这牵涉到的是空气动力学的问题;当飞碟进入太空进行星际飞行时,必须克服数百、数千光年的距离障碍,这牵涉到喷射推进及时空旅行的问题。
为了涵盖人造飞碟跨越天地的广泛科学知识,本书引入21个科学单元,配合10个科学实验,并透过103个科学插图,精彩解说飞碟飞天入地的原理。其中前9个单元介绍人造飞碟在地表飞行时,所需要用到的航空科学知识,后12单元则介绍星际飞行所牵涉到的天文及太空科学知识。
地表附近的飞行因距离较短,飞行速度在声速的等级,所以是属于牛顿力学的范围。利用牛顿力学的知识,我们将分析飞碟圆盘如何离地腾空而起,并透过简单的压力帮浦实验,示范让铝箔圆盘腾空而起的康达效应。
用看的,不如自己动手做一架!第3单元将教读者如何DIY制作一架遥控飞碟,而且保证所用的材料在一般的遥控飞机模型店都买得到。
飞碟的起飞与传统飞机、直昇机有何不同?其飞行性能的优越性在哪里?这些是本书第4单元所要探讨的主题。这一单元同时介绍一款结合飞碟圆盘与直升机旋翼片的新型遥控飞行器,它是由作者主持的飞行控制与模拟实验室所研发。 读者将看到从学理分析、CAD电脑辅助设计、CNC工具机加工成型,到实际飞行测试的一系列遥控飞碟的研发过程。讲解了飞碟飞行的基本原理之后,第5单元到第9单元将介绍各国载人飞碟的发展过程及现况。如果与一甲子前的纳粹德国别隆采飞碟比越来,今日的人造飞碟无非就是外星飞碟的翻版。
在本书的后半段,人造飞碟将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太空。星际飞行所跨越的距离是以光年计算,速度则提升至光速的等级,所以是属于相对论力学的范围。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距离100光年的星球,人造飞碟纵使用光速飞行,也要100年才能到达。这样的观念称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在地球上适用,在外太空就不能用了。星际旅行时,时间与空间可以互相转换,这使得飞碟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飞越很长的星际距离。所以对时空转换不熟悉的读者,在体验星际飞行之前得先翻阅一下本书第15到第18单元中所介绍的时空旅行指南-《狭义相对论》。这些单元将透过简单的高中物理实验,解说奇妙的相对论效应:时间膨胀与长度缩减。
人类星际旅行的第一停靠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南门二),它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恆星。星际旅行冒险小说经常出现这样的剧情,当地球人口爆炸以致资源耗尽,或是遭到小行星撞击而毁灭时,人类必须针对半人马座的阿尔法星进行开发与殖民活动。这样的情节可能成真,因为就在2012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外围,真的运行着一颗像地球的行星。虽然载人的飞碟还未出发前往,但人类的先遣部队-航海家1号无人探测船,却早已启程了(第11单元)。
关于载人星际飞碟的研发(第12、13单元),英国星际学会的伊卡洛斯星际航行计画,以及美国的「百年星舰」宇宙航行计画,继承了20世纪代达罗斯计画的理念,企图制造一艘5万吨级的巨型核聚变(核融合)飞船,能以12%光速飞行,预计花100年的时间抵达另一个恆星系统。核聚变飞船的研发不仅是星际航行成败的关键,也关系到地球永续能源的建立。如今雷射核聚变在实验室里创造了以前只有在恆星内部深处才存在的情况。现在人类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来自外太空的太阳光来发电,而是直接在地球上建造人类专属的太阳来发电。若将这人造太阳配置在太空船上,则数十光年甚至数百光年的星际航行都终将被实现。
核聚变飞碟仅能达到光速的12%,但若要进行时空跳跃,飞碟的速度必需要能接近光速,这唯有启动反物质火箭才能办得到。本书第12单元介绍以反物质为燃料的星际飞碟。当正物质与反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湮灭并以伽马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太空中存在着许多反物质粒子,如果飞碟在飞行途中能够持续收集并加以利用,飞碟将能永续飞行。为了揭开反物质的神秘面纱,丁肇中博士的反物质侦测器已于2011年安装在国际太空站上,而侦测器的监控中心正设在中山科学研究院的龙园院区内。
以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地球上的人类不出百年即可开发出星际旅行的人造飞碟,能够到达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当地球上的外星人还在虚无飘渺之中时,地球人反倒先成了他方星球的外星人;此时人造飞碟到了他方,则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外星飞碟了。
在本书的第19单元,我们将乘坐企业号星舰进行一趟宇宙之旅。联邦企业号星舰安装有反物质动力系统,可实现曲速飞行、以光速抵达宇宙中任何一个地方。星舰内的电脑将按照《相对论》的公式,一一算出星舰每年可飞行的距离,并预测在星舰第23年时,飞抵100亿光年远的宇宙边缘。虽然这一星际奇航只是模拟飞行,但可别忘了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个人确实都位于一艘巨无霸星舰之内:地球。
地球号星舰跟随着太阳以每秒250公里的高速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还好有大气层当防护罩,帮我们挡去了高速粒子、宇宙射线与陨石的撞击。
前面介绍的人造飞碟充其量只是地球号星舰的小型侦察机,所有的后勤补给都要由地球母船提供。母船内同时搭载着70亿太空人,其内部有限的资源正被快速消耗着。身为太空人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节省使用,多留一些资源给我们下一代的太空人吧!
UFO:不明飞行物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是不明飞行物的简称,译成幽浮。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幽浮就是外星访客所搭乘的飞行器,幽浮现在似乎变成了外星人的代名词。其实幽浮的本意就像其原来的英文字义,只是用来表达无法识别的飞行物,与外星人没有直接的关联。一般大众用肉眼目击或用照相机、摄影机所拍摄到的所谓不明飞行物,当透过精密仪器解析影像后,大部分都变成了可识别的飞行物,例如民航机、战斗机、飞船、发光气球、人造卫星、陨石、遥控飞机等等。
那些连科学仪器都无法判别的「不明飞行物」又可以分成二大类:
1. 碟形飞行器:
亦即俗称的飞碟,20世纪中叶前的飞碟事件似乎都能和外星人扯上关系。那个时代没有电子媒体、没有网路,资讯只能透过报纸与广播电台传播,导致事件的真假经常变成是一场罗生门。倒是希望飞碟坠落事件发生在今天,那么在全球现场直播以及各种电子媒体在不同角度、不同解析度的监视之下,飞碟与外星人的真真假假即无所遁形了。如果是真的,则可透过高解析度的画面以杜悠悠之口;如果是假的,就该让飞碟与外星人事件尽早尘埃落定,不要三不五时就重播一次半世纪前的戏码。
在缺乏具体新事证之下,目前争辩飞碟的真假实在没有意义。然而当真飞碟还在虚无缥缈之处时,飞碟世界的主场却已经悄悄来到「假飞碟」身上了。这里所说的假飞碟就是人造飞碟,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飞碟,几乎都是人造飞碟。美国最先进的三角形飞碟飞行器TR-3B,其实跟真飞碟已没有两样了,其飞行性能也远远超越德国早期的别隆采圆盘。
2. 隐形战机:
幽浮是很好的烟幕弹,可以掩护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的新一代飞行器的研发,以免技术机密提早曝光,被竞争国赶上。例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于1950年代制造的U-2侦察机,直到1960年遭苏联击落而曝光,在此之前已飞行了8年,常被当作是不明飞行物。另外还有一些常被误判为不明飞行器的最新隐形战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