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實務操作的眉角x 剖析設計案中的矛盾與衝突
資深設計師分享多年來的實務經驗,解決學習設計卻苦無實務參考資料可閱讀的窘境。
本書透過作者多年的經驗纍積,將設計實務操作的眉角完整揭露,重新定義設計本質到如何訓練設計師,以及剖析設計案為何充滿矛盾與衝突,設計師在産業的定位到底應該如何?設計理論與方法怎麼使用纔正確?如何檢視設計師適任與否?設計評圖,標準是什麼?資深設計師的心智模式?等等重要的問題,這本書,提供瞭深入的探討與解答。
◎官方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rodesign130810
作者簡介
滕傑
現職 玄奘大學 /時尚設計學係 / 助理教授
英國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 設計研究所 / 設計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商學院企研所/ 管理碩士
17年設計專案執行與管理
設計領域/視覺設計、包裝設計、産品設計、商業空間規劃
國際專案/日、美、加、英、法等國
企業專案/ PHILIPS、HP、DELL、NEC、IBM、BLACK&DACK、VIEWSONIC等公司。
推薦序
玄奘大學 劉得任校長
前颱灣藝術大學校長 王銘顯 教授
雲林科技大學 楊靜 教授
雲林科技大學 葉博雄 副教授
桂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桂冠食品) 王正明 總經理
颱灣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蔡智彥 協理
前言
誌謝
第一章 本質
第二章 展開
第三章 方法
第四章 美學
第五章 訓練
第六章 策略
第七章 4Cs
第八章 程序
第九章 建議
前言
十七年設計生涯,處理過近300件設計案,不得不說「設計」真是一門迷人又纍人的産業。
從作設計、教設計到賣設計,隻要一說起實務過程所發生的甘苦,許多資深設計工作者都能有所體會、滔滔不絕;因為有許多狀況,教科書裏找不到答案。多數設計師隻能透過自我摸索和業師的教導,慢慢的整理、歸納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書是筆者過去十七年來實務應用的心得、執行每一件設計案所驗證而來的思考架構,也反映瞭筆者一個堅信不移的觀念:設計是應用科學,理論與實務不應切割,或單獨論述;唯有轉化為具體執行步驟,而且經得起市場考驗,纔是對設計産業有幫助的理論。
著書動機
1.將筆者曾經麵對的實務經驗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分享給同在設計領域的朋友。
2.設計領域的工作存在很多「眉角」,其實隻要說破一點「訣」,就過關瞭。每個設計工作者藉由經驗與時間的纍積,各有各的訣,本書將詳述筆者的「訣」,提供給讀者參考。
3.筆者目前服務於教學單位,時常碰到學生反映沒有設計實務的參考資料,期望本書能解決學生學習上的窘境。
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用戶體驗”這個詞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看完之後,我纔真正理解瞭它的核心意義,並且知道如何從“設計”的角度去落地它。書裏關於“可用性測試”的章節,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覺得做測試是設計師的“後置任務”,但作者卻強調瞭它在整個設計流程中的重要性。通過一些案例,我看到那些因為忽視測試而導緻的“翻車”經曆,讓我暗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把可用性測試貫穿始終。而且,關於如何從測試結果中提取有效信息,並將其轉化為可執行的設計改進建議,也給瞭我很多啓發。
评分終於下定決心,在摺騰瞭無數個“失敗”的項目之後,我決定找點乾貨來武裝自己。搜索瞭半天,被《破設計Pro Design:17年實務經驗換來的9堂課》這個書名吸引住瞭。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硬核”,但“17年實務經驗”和“9堂課”這幾個關鍵詞,瞬間擊中瞭我的痛點——我就是那個需要從實踐中學習,並且渴望係統化知識的“小白”。 這本書的排版我太喜歡瞭,不像有些技術書那樣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有很多圖示和案例,讓我這個視覺型學習者感到非常友好。開篇的那幾章,講的是關於用戶研究和需求分析的部分,我之前一直覺得這個環節可有可無,導緻最後産品做齣來總是不符閤用戶的實際需求。這本書用非常生動的例子,把我之前那些“想當然”的想法一一戳破。尤其是在用戶訪談的部分,作者分享的一些提問技巧,簡直是我的救星!我再也不用擔心訪談時冷場,或者問不齣真正有價值的信息瞭。而且,關於如何將用戶需求轉化為設計元素的流程,也梳理得非常清晰,讓我感覺自己終於有瞭一個可以遵循的“路綫圖”。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個設計新人,如何在實踐中快速成長,並且避免走彎路。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避坑指南”,裏麵充滿瞭作者17年的血淚經驗,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尤其是我對“設計原則”的理解,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前我隻知道一些基本的排版規則,但這本書卻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闡述瞭視覺層次、對比、重復等原則的應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用戶的情緒和決策。我感覺自己的設計審美和專業度,都在悄悄地發生著積極的變化。
评分這本書的作者,感覺就像我身邊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耐心地一點點指導我。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帶著我一起去“破”那些“設計”中的迷思。尤其是關於“原型設計”的章節,我之前總是停留在低保真原型,感覺不夠專業,但又不知道如何過渡到高保真。這本書不僅講解瞭不同原型階段的側重點,還分享瞭一些工具的使用技巧,讓我感覺不再畏懼高保真原型,而是能更自信地去探索和迭代。我甚至嘗試著按照書裏的案例,復現瞭一些原型,感覺自己的動手能力也提升瞭不少。
评分我一直以為設計就是把界麵弄得漂漂亮亮的,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設計遠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門科學,需要嚴謹的邏輯和深入的思考。特彆是書中關於“信息架構”和“用戶流程”的講解,讓我豁然開朗。之前我常常為産品的導航混亂、用戶找不到想要的功能而頭疼,現在纔明白,這都是信息架構齣瞭問題。作者將復雜的概念拆解得非常細緻,從如何組織內容,到如何設計清晰的導航,再到如何優化用戶的操作路徑,都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指導。我甚至能想象到,如果按照書裏的方法去實踐,那些曾經讓我抓耳撓腮的難題,或許都能迎刃而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