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經濟學者談論經濟發展會認定一個起飛(take off)點ㄧ樣,政治學者會把「反對黨的成立」當作政治發展的起飛點,標誌著壟斷性體製進入競爭性體製。
那麼,1986年在颱北圓山飯店宣布成立的民主進步黨,突破長期戒嚴下的黨禁,導緻1987年解嚴,當然是颱灣政治史上「天大地大」的事件;尤其,十四年後民進黨竟能使中國國民黨交齣政權,取得總統大位,這個政黨輪替驗證瞭颱灣民主化的真實性。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作為一個曆史學、政治學的研究者,心中自有一些答案,但欲具體迴答這個具有現實意義與學術意義的重大問題,因時間太近不可能有公開的官方檔案可用,於是口述曆史(oral history)的纍積成為迫切之事。
本書訪談十五位當年參與民進黨從黨外、組黨到執政的關鍵人物,透過親曆參與者之口,瞭解颱灣在這三十多年間的民主政治發展。這十五位受訪者之中,有些人已經淡齣、退齣政壇,甚至另立政黨,或頻跑中國,以今日眼光來看,都可能不符閤「政治正確」,但是如果平心閱讀他 / 她們的訪談紀錄,可以發現其當年的重要位置,這就是曆史的態度。
本書特色
透過口述訪談的方式,還原30年來颱灣民主政治發展史的重要過程。
內容包含黨外、建黨、執政時期的民進黨相關發展曆程,是瞭解政治發展史的重要一手史料。
主訪者簡介
陳儀深
1954年生於雲林縣,國立政治大學政 治研究所博士。曾任國民大會代錶、颱灣教授協會會長。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颱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政治 思想史、戰後颱灣政治史、二 二八事件研究、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研究。除瞭單篇論文以外,著有專書《《獨立評論》的民主思想》、《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口述史齣版包括《蘇東啓政治案件專 輯》、《泰源監獄事件專輯》、《美麗島事件專輯》、《海外颱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上篇、續篇)》(以上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濁水溪畔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八八水災口述史》(前衛)等多部作品;齣版政論集包括《在人間造政治淨土》(稻鄉)、《誰的民進黨﹖》(前衛)、《為颱灣辯 護》(北社)、《漂流颱灣 虛擬執政》(前衛)。
推薦序 記取曆史,找迴颱灣精神 彭明敏
推薦序 紀錄颱灣民主的一大步 蔡錦堂
導 論 轉捩點之發生 陳儀深
整閤意見,深耕颱灣(尤清先生訪問紀錄)
目睹艱辛苦難,矢誌守護颱灣(田鞦堇女士訪問紀錄)
臨門一腳,催生颱灣新政黨(硃高正先生訪問紀錄)
因緣際會,參與朝野溝通(李鴻禧先生訪問紀錄)
颱灣寶貴的核心價值麵臨威脅(林世煜先生訪問紀錄)
被一波狂飆的時代給席捲進去(林濁水先生訪問紀錄)
用影像見證颱灣民主運動(邱萬興先生訪問紀錄)
推動民主改革,展現新氣象(姚嘉文先生訪問紀錄)
颱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傢(洪奇昌先生訪問紀錄)
願意為實踐理想而奮鬥(張俊雄先生訪問紀錄)
天佑、天譴、天意是我的座右銘(許榮淑女士訪問紀錄)
從黨外小妹到直轄市長(陳菊女士訪問紀錄)
邁嚮正常國傢之路(遊錫堃先生訪問紀錄)
國民黨是對手,中共是敵人(賴義雄先生訪問紀錄)
民主的包容,進步的取嚮(謝長廷先生訪問紀錄)
索引
推薦序一
記取曆史,找迴颱灣精神/彭明敏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生長在民主化之後的颱灣新一代公民,或許很難想像,成立一個新政黨竟是數個世代政治運動者的悲願。
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暴發,一黨獨裁的國民黨執政當局展開全颱大搜捕,投身島內選舉之黨外民主運動人士幾被一網打盡;孰料辯護律師順勢崛起,七年後,民主進步黨建黨成功;再過十四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贏得二○○○年選舉,完成首次政黨輪替,齣人意錶的政治氛圍籠罩颱灣。這段如夢似真的曆史過程距今不過十餘年,卻似乎被社會大眾所遺忘,如同當年所謂「黨外精神」仿若已為過往雲煙。
研究颱灣社會現象的學者曾謂,「健忘」是純樸善良的颱灣人另一集體特徵。麵對曾經屠殺數以萬計社會菁英、無辜人民,以黨國暴力掠奪私人財産,以媒體司法掩護擁有韆億資産的腐敗政黨,颱灣人卻輕易原諒,用手中的選票賦予其閤法的統治地位。威權復闢五年餘,颱灣民主自由、經濟發展嚴重倒退,正義公平蕩然無存,政府公信破産,數十萬青年公民憤怒走上街頭以為自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謂老生常談,史學傢亦曾嘲諷:「曆史給人的教訓,是人們不曾記取曆史的教訓」。觀察今日颱灣政治亂象,不隻是健忘,更多民眾是在黨國教育與媒體壟斷洗腦下,對自己土地的曆史一無所知。
中研院近史所陳儀深教授多年來緻力口述史教學及研究,從《九二一大地震》、《泰源監獄事件》、《海外颱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以及《濁水溪畔二二八》等訪談紀錄之齣版,俱見其留存當代史料之用心。由彭明敏基金會贊助、颱灣曆史學會執行的「民主進步黨建黨口述史」訪談計畫,剋服人力、財力之限製,在玉山社魏總編輯大力協助下,終於齣版發行。
美中不足者,由於此一重大事件相關當事人仍多活躍於政壇,對訪談紀錄容或有所顧忌,以緻多位計畫訪談對象或直接拒訪、或訪談後不願刊登;也有因時間倉促無法配閤而成為遺珠之憾,以緻曆史事實之呈現略有欠缺。尤以幾位受訪者誇誇而談,因缺乏旁證,而有片麵說辭之嫌。讀者可於閱覽此書過程中,體會計畫研究者忠實紀錄卻頗感無奈之處。
作為第一個在颱灣執政的本土政黨,民主進步黨的建黨曆程、興衰起落值得國人多多認識,期盼陳教授以此本書為根基,繼續紀錄,豐富呈現。
2013年10月21日
推薦序二
紀錄颱灣民主的一大步 蔡錦堂(颱灣曆史學會理事長)
颱灣現代民主政治的發展,無庸置疑地,1979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是個重要的轉捩點,而1986年9月28日在圓山飯店創立的民主進步黨,可以說是美麗島事件後所衍生齣來颱灣邁嚮民主化重要的一大步,它推倒瞭戰後中國國民黨於颱灣所建立的一黨專政的骨牌,開啓瞭政黨政治的大門(雖然黨禁在1989年1月纔解除)。
有關民主進步黨的相關書籍與學術論著已經不少,但是關於民進黨創黨時期實際參與者的口述曆史,則尚屬鳳毛麟角。有鑑於此,颱灣曆史學會接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的委託,進行民主進步黨的建黨口述曆史計畫,並委由曆史學會會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陳儀深教授負責執行。
陳儀深教授是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的博士,專長為戰後颱灣政治史,並精通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在口述曆史訪談方麵,他執行並撰寫過「九二一震災」「八八水災」等颱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災害口述史;也進行瞭「蘇東啓政治案件」「海外颱獨相關人物」「濁水溪畔二二八」「美麗島事件」「泰源監獄事件」等圍繞白色恐怖、人權議題之颱灣現代重要政治史相關人物與事件的口述曆史。陳教授的訪談經驗豐富、視角敏銳、文筆犀利、思考具邏輯性,委由他執行民進黨建黨口述曆史,堪稱不二人選。
陳教授首先從民進黨「創黨十八人小組」成員、國民黨與當時「黨外」的溝通者、銜命協調的四位颱大學者、海外颱灣人、甚至民進黨組黨時現場服務人員中,去選取訪談對象。除瞭已逝世者以及婉拒受訪者外,陳教授共有效訪問瞭十五位人士,包括瞭「創黨十八人小組」中的尤清、張俊雄、謝長廷、遊錫堃、陳菊、許榮淑、洪奇昌,以及具有不同方麵影響力的姚嘉文、硃高正、李鴻禧、林世煜、邱萬興、賴義雄、林濁水、田鞦堇等。在官方檔案資料尚未公布之前,這些參與者的口述訪談資料,已為我們提供瞭有關民進黨建黨當時相當清晰的、不可或缺的拼圖。
口述訪談紀錄稿之外,陳教授也撰寫瞭一篇長文作為「導論」。這篇導論寫齣他選擇訪談人物思考點的同時,也針對民進黨成立的時代背景與經過作瞭精簡但清楚的敘說,並且也對現今正走在政治十字路口、陷入迷惘的民進黨說齣期待,是篇值得推薦的精闢之作。
當然,僅以十五位人士的訪問稿內容,並無法涵蓋民進黨建黨時的整體範疇。企盼今後能再有更多當時參與民進黨建黨的人士接受訪談。
在感佩陳儀深教授於極短的期間內,盡心盡力完成訪談稿並予以付梓的同時,更對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的資助,深緻謝意。
2013年11月8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