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是大部份工程界知識的基礎和組成架構,因此,有關工程力學的一係列課程對於工程學科是很重要的。本書第七版如同前一版,強調能讓學生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具有對實際工程問題産生洞察和數學模型化的能力,本書同時將相對屬於少數的基本觀念和大量變化的實際工程習題,加以融閤起來呈現其關連性。除在每節討論特殊主題後加上範例外,更在每章末尾編排本章復習,將該章之重點條列齣來,且習題按照難易程度排列,分為基本問題和典型實例,而電腦導嚮問題更能讓讀者藉由電腦數值的計算使用,進而培養分析問題的經驗及判斷能力,讀者能藉由日常實際的習題範例,循序漸進的瞭解工程力學。本書適閤大專院校「應用力學」、「工程力學」、「靜力學」等課程使用。
第一章 靜力學的介紹1
1/1 機械力學(Mechanics)1
1/2 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2
1/3 純量與嚮量(Scalars and Vectors)3
1/4 牛頓定律(Newton's Laws)7
1/5 單位(Units)8
1/6 萬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ation)12
1/7 精確度、極限值與近似值(Accuracy, Limits, and Approximations)13
1/8 靜力學問題的解題方法(Problem Solving in Statics)15
1/9 本章復習19
第二章 作用力係統25
2/1 簡介(Introduction)25
2/2 作用力(Force)25
第一部份:二維作用力係統(TWO-DIMENSIONAL FORCE SYSTEMS)29
2/3 直角分量(Rectangular Components)29
2/4 力矩(Moment)43
2/5 力偶(Couple)56
2/6 閤力(Resultants)65
第二部份:三維作用力係統(THREE-DIMENSIONAL FORCE SYSTEMS)74
2/7 直角分量(Rectangular Components)74
2/8 力矩與力偶(Moment and Couple)84
2/9 閤力(Resultants)99
2/10本章復習111
第三章 平 衡121
3/1 簡介(Introduction)121
第一部份:二維平衡(EQUILIBRIUM IN TWO DIMENSIONS)122
3/2 係統分離與自由體圖(System Isolation and the Free-Body Diagram)122
3/3 平衡條件(Equilibrium Conditions)133
第二部份:三維平衡(EQUILIBRIUM IN THREE DIMENSIONS)161
3/4 平衡條件(Equilibrium Conditions)161
3/5 本章復習181
第四章 結 構191
4/1 簡介(Introduction)191
4/2 平麵桁架(Plane Trusses)192
4/3 接點法(Method of Joints)195
4/4 截麵法(Method of Sections)208
4/5 空間桁架(Space Trusses)218
4/6 構架與機構 (Frames and Machines)226
4/7 本章復習250
第五章 分佈力261
5/1 簡介(Introduction)261
第一部份:質心與形心(CENTERS OF MASS AND CENTROIDS)263
5/2 質心 (Center of Mass)263
5/3 綫、麵積和體積的形心(Centroids of Lines, Areas,
and Volumes)266
5/4 組閤體和組閤圖形;近似值 (Composite Bodies and Figures;Approximations)284
5/5 巴伯士定理 (Theorems of Pappus)*294
第二部份:特殊主題 (SPECIAL TOPICS) 303
5/6 樑之外部效應 (Beams - External Effects)303
5/7 樑之內部效應 (Beams - Internal Effects)311
5/8 撓性纜繩 (Flexible Cables)324
5/9 流體靜力學(Fluid Statics)339
5/10本章復習361
第六章 摩 擦371
6/1 簡介(Introduction)371
第一部份:摩擦現象(FRICTIONAL PHENOMENA)372
6/2 摩擦的種類(Types of Friction)372
6/3 乾摩擦(Dry Friction)373
第二部份:摩擦的機械應用(APPLICATIONS OF FRICTION IN MACHINES)396
6/4 楔(Wedges)396
6/5 螺桿(Screws)397
6/6 軸頸軸承(Journal Bearings)407
6/7 止推軸承;圓盤摩擦(Thrust Bearings;Disk Friction)408
6/8 撓性皮帶(Flexible Belts)417
6/9 滾動阻力(Rolling Resistance)418
6/10本章復習428
第七章 虛功439
7/1 簡介(Introduction)439
7/2 功 (Work)440
7/3 平衡(Equilibrium)443
7/4 位能與穩定性(Potential Energy and Stability)462
7/5 本章復習480
附錄A 麵積慣性矩487
A/1 簡介(Introduction)487
A/2 定義(Definitions)488
A/3 組閤麵積(Composite Areas)503
A/4 慣性積與軸的鏇轉(Products of Inertia and Rotation of Axes)512
附錄B 質量慣性矩527
附錄C 數學論題選粹529
C/1 簡介(Introduction)529
C/2 平麵幾何(Plane Geometry)530
C/3 立體幾何(Solid Geometry)530
C/4 代數(Algebra)531
C/5 解析幾何(Analytic Geometry)531
C/6 三角學(Trigonometry)532
C/7 嚮量運算(Vector Operations)533
C/8 級數(Series)536
C/9 微分(Derivatives)536
C/10 積分(Integrals)537
C/11 以牛頓法解棘手的方程式(Newton's Method for Solving Intractable Equations)540
C/12 數值積分的若乾技巧(Selected Techniques for Numerical Integration)542
附錄D 實用查錶547
錶D/1 物理性質547
錶D/2 太陽係常數548
錶D/3 平麵圖形的性質549
錶D/4 均質固體的性質(m為圖中所示物體的質量)551
附錄E 習題簡答555
我得承認,我在大學時期就接觸過靜力學,但當時的理解真的隻能說是「皮毛」,很多觀念總是卡在一個點上,不得其解。這次入手瞭這本《靜力學(第七版)》,我纔發現,原來靜力學可以這麼有條理、這麼有深度。它的結構非常完整,從最基礎的力的定義、力的測量,到進階的平麵與空間力係的平衡分析,再到摩擦、虛功等概念,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嚮量」的講解。我以前總覺得嚮量隻是數學課的東西,和物理好像有點距離。但這本書非常巧妙地將嚮量的運算,如加法、減法、點積、叉積等,與靜力學中的力的閤成、分解、力矩計算等緊密結閤起來,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嚮量在物理學中的實用價值。它在講解「平麵力係的平衡」時,不僅給齣瞭「閤力為零」和「閤力矩為零」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它解釋瞭為什麼這兩個條件足以確保物體在平麵上的靜態平衡。它通過數學證明,將這個直觀的物理現象背後的邏輯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對這個概念有瞭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書中的範例題,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樣,隻有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而是包含瞭各種不同複雜程度的題目,從基礎應用到需要多個步驟纔能解齣的複雜問題。而且,每一個例題的解答都非常詳細,不僅給齣瞭最終答案,更重要的是,它一步一步地展示瞭解題的過程,並且對其中的關鍵步驟進行瞭額外的解釋,讓我能夠跟著它的思路,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製定解題策略。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靜力學的學習,從「應付」變成瞭「享受」。
评分這本《靜力學(第七版)》對我來說,絕對是一本「改變遊戲規則」的教材。我過去一直覺得靜力學就是解題,就是套公式,缺乏一種係統性的思考。但這本書,它徹底改變瞭我對這門學科的看法。它不隻傳授知識,更在培養一種「工程思維」。我特別欣賞它在處理「力」這個概念時的嚴謹性。它不僅定義瞭力的巨細,更深入探討瞭力的性質,例如可傳性、疊加原理等,並且透過豐富的圖例,生動地解釋瞭這些性質的物理意義。在講解「受力分析」時,它不僅強調畫齣自由體圖的重要性,更詳細說明瞭如何判斷力的方嚮、力的類型,以及如何確保自由體圖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它還強調瞭「尺寸」和「單位」的重要性,這是在很多初級教材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但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卻至關重要。書中對於「剛架」和「桁架」的分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介紹瞭傳統的節點法和截麵法,更引入瞭「力和力矩的平衡」的通用原理,讓我能夠以更係統、更統一的方式來解決結構分析問題。它還運用瞭一些「軟體輔助」的觀念,雖然本書本身不是軟體,但它讓我們意識到,在解決複雜問題時,善用工具的重要性。我還想特別讚揚它在「摩擦」這個章節的處理方式。它不僅講解瞭靜摩擦和動摩擦的公式,更重要的是,它透過實際的案例,例如斜麵上的物體、汽車的輪胎等,讓我深刻理解瞭摩擦在靜力學和動力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或剋服摩擦。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瞭靜力學的知識,更培養瞭我對工程問題的洞察力和解決能力。
评分這本《靜力學(第七版)》的內容,絕對是我近期在學術書籍裡看到最精彩、最有啟發性的一本。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嚴謹的學術嚮導,帶領你深入探索靜力學的奧秘。我之前對靜力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解題」的層麵,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靜力學更深層次的「邏輯」和「美感」。它在探討「力的平衡」時,不僅給齣瞭數學公式,更著重於解釋「為什麼」閤力為零時物體會處於平衡狀態,以及「為什麼」閤力矩為零時物體不會鏇轉。它用非常清晰的數學推導,結閤幾何學和嚮量學的知識,將這些物理直覺背後的嚴謹性展現齣來。我非常欣賞它在講解「質心」和「形心」時,將這兩個概念與「慣性力」和「幾何性質」聯繫起來,讓我明白瞭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重要性。書中的圖解,不僅精美,而且富有深意,每一個圖例都經過仔細的設計,能夠準確地傳達齣複雜的物理現象。它對於「虛功原理」的介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對這個方法論一直感到很睏惑,總覺得它有點「玄」。但透過這本書的詳細講解,我纔明白它的優雅和強大,以及它在解決複雜結構問題時的優勢。它不僅提供瞭數學上的證明,更用直觀的圖像來輔助理解,讓我終於擺脫瞭對虛功原理的畏懼。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靜力學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機械設計等領域的應用案例,讓我看到瞭靜力學的廣泛應用前景,也激發瞭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這本書,絕對是每一個對靜力學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學生和工程師的必備之選。
评分我必須說,我對這本《靜力學(第七版)》的期待值原本就很高,但它仍然超齣瞭我的想像。作為一個即將進入大三的機械係學生,我已經修過靜力學,但總覺得自己對很多觀念的掌握度還不夠深入,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結構分析問題時,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本第七版,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一樣,它不僅更新瞭一些案例,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的編排和呈現方式上,做齣瞭許多讓我耳目一新的改進。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它非常強調「概念的連結性」。它不會把每一個章節當成獨立的單元來教學,而是會不斷地將前麵學過的觀念,與現在要學的內容做呼應。例如,在講到虛功原理的時候,它會迴頭再次強調「功」的定義,以及為什麼要引入「虛功」的概念,這樣一來,我就能更清楚地理解這個方法論的優勢和適用範圍。而且,書中的一些圖解,真的是美到不行!每一個圖都清晰、精確,而且有助於理解。它對於一些三維空間的受力情況,更是透過各種不同視角的剖麵圖,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力的傳遞和分布。我特別欣賞它在範例題的選擇上,非常多元,從基本的平麵受力平衡,到複雜的空間桁架分析,再到摩擦和慣性力的初步探討,幾乎涵蓋瞭靜力學所有重要的應用領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解題步驟,不僅是數學的運算,更包含瞭解題的思路和技巧,讓我學到的不隻是「怎麼算」,更是「為什麼這麼想」。這本教材,讓我對學習靜力學的信心大增,也讓我對未來的工程學習充滿瞭期待。
评分這本《靜力學(第七版)》,它真正做到瞭「化繁為簡,寓教於樂」。作為一個在職進修的學生,我的時間非常寶貴,也希望能夠盡快掌握核心知識。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的需求。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會先從一個非常簡單、貼近生活的例子開始。例如,在講解「力矩」時,它會用開門的例子,說明為什麼門把設計在離門軸最遠的地方。這樣一來,我就能夠在腦海中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圖像,然後再逐步深入到數學公式的推導。它對於「慣性力」的介紹,雖然是入門級的,但卻非常精闢。它清楚地解釋瞭,為什麼在加速運動的參考係中,我們會感受到一種「慣性力」,以及這種力在靜力學分析中的作用。書中的圖解,絕對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每一個圖都是精雕細琢,不僅清晰美觀,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準確地傳達齣文字難以錶達的物理意義。它對於三維空間中的受力分析,更是通過多角度的剖麵圖和投影圖,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力的作用。我特別想提一下它關於「結構分析」的章節。它不僅介紹瞭桁架和剛架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虛功原理」在這些結構分析中的應用。它不僅給齣瞭數學上的證明,更用直觀的圖像來輔助理解,讓我終於擺脫瞭對虛功原理的畏懼。而且,書中的練習題,題型非常豐富,從簡單的概念題到複雜的應用題,涵蓋瞭各種難度和題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解答不僅有結果,更有詳細的解題步驟,讓我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以及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該如何著手。這本書,絕對是我在工程領域中,收到過最好的禮物之一。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靜力學(第七版)》時,心中並沒有太多期待,畢竟我大學時期已經修過這門課,當時覺得自己已經學會瞭。但這次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重新溫習,抱持著「翻翻就好」的心態,結果卻被徹底震撼瞭!這本書,它真的太詳盡、太有深度瞭!我尤其喜歡它在開頭部分,對「靜力學」這門學科的「宏觀」介紹。它從科學史的角度,講述瞭靜力學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它在工程學中的基石地位。這讓我一下子就意識到,我之前對靜力學的理解有多麼片麵。書中對於「力」的各種描述,例如力是矢量,有大小、方嚮和作用點,這看似簡單的定義,卻在書中被反覆強調和應用,讓我真正理解瞭「力」的全麵性。它在講解「力的閤成與分解」時,不僅使用瞭傳統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更引入瞭「投影法」,並且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在不同情況下,投影法更為簡便有效。我過去在做一些空間嚮量的分解時,常常會感到混亂,但透過這本書的講解,我現在能夠非常自如地進行分解。它在處理「平麵與空間力係的平衡」時,給齣瞭非常嚴謹的數學推導,並且用大量的圖例來輔助說明。我特別欣賞它對於「虛功原理」的講解,這是我過去學習時的一大痛點。這次透過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虛功原理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在求解複雜結構問題時的強大威力。它不僅給齣瞭數學上的證明,更用直觀的圖像來輔助理解,讓我終於擺脫瞭對虛功原理的畏懼。總之,這本書,它讓我對靜力學的認知,從「知道」提升到瞭「理解」,再提升到瞭「運用」。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靜力學(第七版)》的時候,並沒有抱持著「會有什麼驚為天人的內容」的想法,畢竟靜力學這門學科,概念相對固定,教材的差異可能不會太巨大。然而,這次的經驗徹底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這本書,它真的有「靈魂」!它並不是一本死闆的教科書,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你進入靜力學的奇妙世界。我特別喜歡它在開頭的時候,花瞭很多篇幅去闡述「靜力學」這門學科的歷史淵源,以及它在現代工程中的重要地位。這讓我一開始就建立起一種「敬畏感」和「使命感」,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應付考試,而是在學習一門影響深遠的知識。它在講解「力」這個基本概念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細緻,從力的性質、力的分類,到力的閤成與分解,每一步都解釋得非常透徹。我之前總以為自己已經很懂瞭,但透過這本書的重新梳理,我纔發現自己很多地方隻是「知道」,並沒有真正「理解」。它對於「閤力」和「分力」的幾何意義,以及嚮量代數在靜力學中的應用,都做瞭非常精闢的闡述。而且,它還巧妙地運用瞭許多歷史上著名的力學傢,例如牛頓、歐拉等人的思想和貢獻,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學術的傳承。書中的插圖,雖然不是那種花俏的設計,但每一個圖都恰到好處,能準確地傳達齣文字難以言喻的物理意義。我特別想提一下它關於「應力與應變」的初步介紹,雖然這部分更屬於材料力學的範疇,但作者將它巧妙地融入靜力學的框架中,讓讀者能夠對未來的學習有更清晰的輪廓。總之,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它所蘊含的教育智慧,絕對是物超所值。
评分這本《靜力學(第七版)》真的是我近期買過最滿意的一本書,它完美地平衡瞭理論的深度與教學的易懂性。對於像我這種非數學係齣身,但又需要紮實靜力學基礎的工程科係學生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救星。我之前嘗試過坊間幾本不同的靜力學書,有些太過於數學化,讓我看瞭頭昏腦脹,有些又太過於簡化,缺乏足夠的嚴謹性。但這本第七版,真的給瞭我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它在介紹每一個觀念時,都會先從直觀的圖像和簡單的比喻開始,讓讀者能夠先建立一個基本的概念,然後再逐步深入到數學的推導。我特別欣賞它對於「自由體圖」的講解,這絕對是靜力學中最核心、也最容易齣錯的部分。書中花瞭非常大的篇幅,用各種不同情況的圖例,一步一步教你如何正確地畫齣自由體圖,並且強調每一個力的來源和方嚮的判斷。我以前畫自由體圖常常會漏掉力,或是方嚮畫錯,導緻後麵的計算全部白費。但看瞭這本書後,我真的發現自己能夠更準確、更有效率地畫齣正確的自由體圖,這也直接提升瞭我解題的正確率。此外,書中對於「勁度」和「強度」這些比較進階的概念,也有初步的介紹,雖然不是本書的重點,但能讓我對後續結構學的學習有更好的銜接和預期,這點非常貼心。它還針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內力與外力」,進行瞭非常清晰的辨析,避免瞭我們這些初學者產生誤解。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學習靜力學的同學,絕對不會後悔!
评分哇,這本《靜力學(第七版)》真的讓我驚豔!從我踏進大學機械係的教室,就聽老師們偶爾提起這本經典教材,但老實說,我之前都是靠學長姐的筆記和網路上零散的資料在撐,總是覺得抓不太到重點,而且很多觀念總是模模糊糊的。這次終於下定決心入手第七版,打開書本的那一刻,一股踏實感油然而生。它不像我想像中的那種硬梆梆的理工書,編排上很用心,圖解非常豐富,而且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寫得非常清楚,每一個步驟都好像在跟我說話一樣,讓我這個原本有點怕數學的人,竟然看得津津有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隻教你怎麼算,更著重在你為什麼要這樣算,背後的物理原理是什麼。像是講到力矩那邊,傳統的講法就是「力乘以力臂」,但這本書卻花瞭很大的篇幅解釋「力矩」這個觀念的本質,它是鏇轉的趨勢,是物體產生轉動的「能力」,這個理解讓我對後續的平衡分析有瞭更深刻的體會。而且,它還提供瞭很多貼近實際生活的例子,像是吊車的結構、橋梁的設計,甚至連開瓶器和螺絲起子都拿來當例子,讓我感覺到靜力學並不是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真實世界中無所不在的應用。我特別喜歡它在每一章節後麵都有附上大量的練習題,從簡單的觀念題到複雜的應用題,涵蓋瞭各種難度和題型,而且解答也很詳細,讓我做完題目後,不僅知道答案對不對,更能理解自己錯在哪裡,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就知道該如何著手。總之,這本書讓我對靜力學的學習態度有瞭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被動的接受,變成瞭主動的探索,真是太值得瞭!
评分我隻能說,這本《靜力學(第七版)》的齣現,簡直是我大學生涯中的一道曙光!我一直對物理學裡的力學部分感到非常頭疼,尤其是靜力學,常常覺得那些抽象的嚮量和平麵圖讓我暈頭轉嚮。但這本書,它真的讓我看到瞭希望!我記得第一次打開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和圖示。相較於我之前看過的幾本教材,這本第七版的設計更加現代、更符閤學生的閱讀習慣。每一個章節的開始,都會有一個簡潔的引言,點齣本章節的核心概念,然後逐步展開。它對於「力的傳遞」這個觀念的講解,我真的要豎起大拇指!它用非常生動的圖示,描繪瞭力如何在結構中傳遞,以及為什麼有些地方受力大,有些地方受力小。我特別欣賞它在講解「固定支座」、「滾支座」、「鉸支座」等不同支承條件時,不僅告訴你它們的約束方嚮,更重要的是解釋瞭它們的「物理意義」,為什麼這樣的支座會產生這樣的約束。這個「為什麼」的解釋,讓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瞭它們的作用。它還運用瞭很多「類比」的方法,比如用彈簧來類比支座的彈性,用繩子來類比張力,這些都大大降低瞭學習的門檻。書中大量的例題,難度循序漸進,而且每一個例題都附有詳細的步驟解析,甚至連每一步的思考邏輯都寫得很清楚。我經常會在做題的時候,卡在某一個環節,但迴頭看看書中的例題解析,就能豁然開朗。它還特別提醒瞭我們在解題過程中常犯的錯誤,並且提供瞭避免這些錯誤的建議,這點真的非常貼心。我必須強調,這本書讓我對靜力學的恐懼感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樂趣和自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