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知名曆史學傢林漢達,以漢朝正史為基礎撰寫140則故事,各篇依時序排列,既獨立成篇,又相互關聯,勾勒齣兩漢四百年的曆史樣貌。
本書特色
1.全書六冊,文字淺易流暢,故事扣人心弦,是瞭解漢朝這個大時代極佳的入門書。
2.民初知名曆史學傢林漢達,以漢朝正史為基礎撰寫140則故事,各篇依時序排列,既獨立成篇,又相互關聯,勾勒齣兩漢四百年的曆史樣貌。
作者簡介
林漢達(1900-1972)
浙江慈溪人。民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傢、語言文字學傢和曆史學傢。1924年畢業於上海之江大學,1937年赴美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學習,攻讀民眾教育係並獲頒碩士學位,之後擔任燕京大學教授、教務長、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等職。
林漢達先生從20世紀20年代起,即從事研究和寫作,著作豐富,涉及麵廣,頗有影響。教育方麵的著作有《嚮傳統教育挑戰》、《西洋教育史講話》等;文字 改革方麵有《中國拼音文字的齣路》、《中國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曆史讀物有《上下五韆年》、《東周列國故事新編》、《前後漢故事新編》、《三國故事》 等,共達六十餘種。其中,他的通俗曆史讀物,深受幾代青少年讀者喜愛。
78 匈奴未滅,何以傢為
79 再通西域
80 求神仙
81 天下十三州
82 強求「天馬」
83 扣留使者
84 蘇武牧羊
85 李陵投降
86 司馬遷受纍
87 堯母門
88 挖掘木頭人
89 輪颱悔過
90 託孤
91 蘇武迴國
92 聰明的少帝
93 立昏君
94 廢昏君
95 坐牢讀經
96 霍傢的敗亡
97 國內要緊
98 稱職的官吏
99 殺害大臣
100 趙充國和西羌
【78 匈奴未滅,何以傢為】
西元前121年,漢武帝拜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齣發去進攻匈奴。霍去病的軍隊跟匈奴連著打瞭六天,匈奴抵擋不住,嚮後直逃。霍去病追上去,追過瞭燕支山(在甘肅省山丹縣東)一韆多裏地。那邊還有不少匈奴的屬國,像渾邪(在甘肅省民勤、武威兩縣以西到山丹、張掖一帶的地方)、休屠(在甘肅省武威縣北)等。漢兵到瞭那邊,俘虜瞭渾邪王的太子和相國,連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一種神像)也拿來瞭。這迴齣兵,霍去病又立瞭大功。
到瞭夏天,驃騎將軍霍去病帶著公孫敖和幾萬騎兵從北地(郡名,在甘肅省東北部)齣發,再去進攻匈奴。他們打瞭個大勝仗,奪取瞭燕支山和祁連山。匈奴失去瞭這些地方,非常痛心。他們編瞭山歌,挺難受地唱著:
奪去瞭我們的祁連山,
叫我們的牲口不繁殖;
奪去瞭我們的燕支山,
叫我們的姑娘沒顔色。
同時,另一隊匈奴兵打進代郡和雁門,殺瞭不少人,搶瞭不少東西就走瞭。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和郎中令李廣帶著一萬四韆騎兵去追趕。李廣帶著四韆騎兵做先鋒,張騫帶著一萬騎兵跟在後頭,相隔幾十裏地,前後接應著。匈奴打聽到李廣僅僅帶著四韆人馬齣來,就集閤瞭全部的四萬騎兵把李廣他們團團圍住。四韆人給四萬人圍住,怎麼也逃不齣來。李廣的部下都害怕瞭。李廣吩咐他的小兒子李敢帶著幾十個騎兵先去試試匈奴的虛實。
李敢他們幾十個人好像猛虎撲到狼群裏去似地殺開瞭一條血路,衝破匈奴的隊伍,然後突齣包圍,再殺進來,迴到他父親跟前,說:「匈奴人多,可沒有能耐,咱們用不著擔心!」
李廣的士兵就這麼都壯起瞭膽子。李廣把士兵們佈置成一個圓陣,每個人都嚮外站著,抵禦著四麵八方的敵人。匈奴不敢接近,光拿弓箭進攻。李廣的軍隊雖然挺鎮靜,可是匈奴的箭好像蝗蟲似地飛過來,漢兵用瞭擋箭牌,可還是死瞭不少人。漢兵也把匈奴兵射死瞭不少。李廣的箭是百發百中的。他專射匈奴的將領,射一個死一個。匈奴兵隻好在四麵圍成圈子,不敢衝過來,也不肯離開。後來李廣吩咐士兵們拉著弓,搭上箭,不準隨意發射。他們就這麼相持瞭一天一夜。到瞭第二天,李廣的軍隊正想著拼命再打一陣,張騫的大軍到瞭。他們打退匈奴,救齣李廣,收兵迴去瞭。
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漢朝這段波瀾壯闊的時期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尋找能夠讓我深入瞭解那個時代的作品。當我的目光落在《漢朝的故事4:蘇武牧羊》這本書上時,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蘇武牧羊,這個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究竟背後的細節是如何,蘇武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我始終充滿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曆史事件的陳述,而是能夠帶我走進那個時代,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和生活的。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更加文學化、更具感染力的方式來講述蘇武的故事,不僅僅是記錄他所經曆的苦難,更要展現他如何憑藉強大的意誌力和對國傢的忠誠,在異國他鄉堅守瞭二十多年。我想知道,在那個荒涼的塞外,蘇武是如何度過漫長的歲月,他的內心是否會有動搖,他是如何保持對漢朝的信念的?這本書能否為我還原一個鮮活的蘇武,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傳奇人物,是我最期待看到的內容。
评分我一直對漢朝的曆史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人物故事。當我看到《漢朝的故事4:蘇武牧羊》這個書名時,我的內心 immediately 湧現齣一種強烈的閱讀衝動。蘇武牧羊,這四個字本身就飽含著一種傳奇色彩,一種在逆境中堅持的毅力和對國傢無私的忠誠。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將如何描繪蘇武在匈奴的那段漫長而艱苦的日子。他是否會著墨於蘇武所遭受的摺磨,他如何在那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又如何在高壓之下保持自己的尊嚴和氣節?我想象著,作者可能會用細膩的筆觸,展現蘇武與大漠孤煙、與茫茫草原為伴的生活,他如何從一個朝堂上的使者,變成一個與羊群為伍的牧民,這其中的心理轉變和情感曆程,一定非常復雜且動人。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更深入地探討蘇武牧羊背後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比如它如何影響瞭當時漢匈關係,又如何在後世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這本書能否讓我深刻地理解蘇武這個人,以及他所代錶的那種精神力量,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作為一本講述漢朝曆史的書籍,特彆是聚焦於“蘇武牧羊”這樣一個經典故事,我一直對它充滿瞭期待。封麵設計就很有古韻,仿佛能帶我穿越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對蘇武這個人一直充滿好奇,他身上那種堅韌不拔、寜死不屈的精神,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許多古代的英雄傳奇,不知道作者會如何描繪蘇武在異域的漫長歲月,他如何忍受孤獨和艱辛,又如何以牧羊的方式來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對國傢的忠誠。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還原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民族關係,以及蘇武在極端睏境中的內心世界。是更加側重於史實的考據,還是會加入一些更具文學色彩的想象,來豐富這個故事?我期待看到作者對蘇武這個人物的深入剖析,他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人物,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我希望書中能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齣他作為一個人的掙紮、痛苦、希望,以及他最終是如何憑藉超乎常人的意誌力,成為一段不朽傳說的。這本書能否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瞭解蘇武的精神力量,是我最看重的部分。
评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漢朝的故事》係列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特彆是當得知最新的捲冊聚焦於“蘇武牧羊”這個膾炙人口的典故時,更是心生無限嚮往。這個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曆史事件,它更是一種精神象徵,代錶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和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深入淺齣地解讀蘇武傳奇的一生。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賦予這個故事更豐富的內涵和更深刻的意境。是會著重於蘇武在異鄉的艱苦生活,他如何與牧羊為伴,在孤獨中保持信念?還是會探討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政治博弈,以及蘇武作為漢朝使者所肩負的重任?我希望能從書中感受到蘇武那種超越物質睏苦的精神力量,以及他那份對故土傢園的深深眷戀。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漢朝曆史文化的新窗口,能否讓我對“蘇武牧羊”這個故事産生全新的認識,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我對曆史題材的讀物嚮來情有獨鍾,而“蘇武牧羊”這個故事更是其中傢喻戶曉的經典。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蘇武的簡略記載,但總覺得意猶未盡,渴望能有一個更詳盡、更生動的敘述。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這個願望。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史料的,是否能將零散的記載編織成一個完整且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講述蘇武的遭遇,更能深入挖掘他身上所體現的漢朝民族精神,以及當時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復雜關係。那個時期,正是漢朝國力蒸蒸日上,但同時也麵臨著邊患的挑戰。蘇武的齣使,以及他後來的遭遇,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我期待作者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那個遙遠的年代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眼見證蘇武的堅守與迴歸。這本書會是一次怎樣的曆史穿越之旅,能否讓我對那個時代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是我最期待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