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儿女(20週年10万本纪念新版)

盐田儿女(20週年10万本纪念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风也咸,日头也毒的咸土地上,
是土地的故乡,也是人情的故乡
──盐田儿女的欢愁弥漫其间……

  出版20年以来,不断再刷──畅销10万本
  台湾文学史上影响力巨大的长篇小说杰作
  知名小说家蔡素芬震撼台湾文坛的经典之作!
  本书特别收入《盐田儿女》二十週年新版序!

  蔡素芬《盐田儿女》备受台湾文坛肯定:
  ‧1993年联合报小说奖长篇小说奖
  ‧1994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8年公视开台大戏
  ‧2002年第10届南瀛文学奖文学杰出奖
  ‧2004年台湾最爱一百小说大选
  ‧2012城市阅读‧台南之书

蔡素芬:

  如果《盐田儿女》留住了一些盐田生活的印象,那么往后的阅读者,将在这书里看到一个台湾的曾经,一个时代的曾经,但愿读到的是这样的──曾有一个时代,一种生活,一种悲欢离合,它是那时,也是永远。

  《盐田儿女》是台湾知名小说家蔡素芬荣获联合报小说奖长篇小说得奖力作,描写一对住在南部盐田村落的青梅竹马恋情,但女方在父母安排下招了一位嗜赌浪荡的男人,这桩错误的婚姻使女方一生命运坎坷。蔡素芬善于说故事,在小说中以台湾早期生活样貌与盐业发展为背景,叙述了不同时空背景下女性的坚毅与挣扎,更为时代大众写下面对宿命及父权宰制,传统社会下的悲剧爱情。盐田那片风日不但是土地的故乡,也是人情的故乡。台南七股乡沿海小村落,这块「海风也咸,日头也毒」的咸土地上,浓郁的人情以及保守社会下面对爱情的无奈与挣扎,更扣人心弦。

  《盐田儿女》以人性为基点,不只写男女爱情,也写亲情,盐田地的生活型态,以及台湾社会的变迁,相当生活化。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鲜明,这些性格各异的小人物织就了动人的亲情之爱、男女之爱、土地之爱。

  1994年出版迄今,《盐田儿女》20年来不断再刷!除了小说畅销,也改拍成电视连续剧,获得众多赞誉、回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瞩目。

  「人若有万千据点,总会在蓦然回首间瞥见一个令人动容的所在」,《盐田儿女》不仅是蔡素芬回望消逝时光的据点,也是牵动读者回味岁月风土,满载台湾土地丰厚情感的文学经典之作。

得奖纪录

  ‧1993年联合报小说奖长篇小说奖
  ‧1994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8年公视开台大戏
  ‧2002年第10届南瀛文学奖文学杰出奖
  ‧2004年台湾最爱一百小说大选
  ‧2012城市阅读‧台南之书

名家推荐

1993年联合报小说奖长篇小说奖决审委员评语

  作者很会经营,懂得如何巧妙地叙事,心理描写相当细腻,伏笔的前后唿应安排得很好。感情的控驭,发乎情,止乎常理。台语方言的运用相当清爽传神。──朱炎

  人物的塑造、人物与人物之间隐藏的亲情、爱情,都非常深刻含蓄而令人感动。文字间流动着炎热的南台湾海边盐田的风貌,抓住了那种阳光、空气与水分,作者酿造的气氛非常成功。虽然是小格局的作品,却很精致完整。──李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素芬


  1963年生,淡大中文系毕,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双语言文化研究所进修。高中开始小说创作,大学起屡获文学奖项。1993年以《盐田儿女》获联合报长篇小说奖,并改拍为公共电视开台戏剧,随后1998年出版的第二部《橄榄树》获中兴文艺奖,2014年完成此系列的第三部《星星都在说话》,历时二十年,主题各异、人物相系的作品系列反映了不同世代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人生处境。

  其他主要着作为长篇小说《姐妹书》、《烛光盛宴》,短篇小说集《台北车站》、《海边》及译作数本。由于长期担任媒体文学编辑人,亦编选了《九十四年度小说选》、《台湾文学30年菁英选:小说30家》。《烛光盛宴》获2009年亚洲週刊十大华文小说、金鼎奖及多种选书推荐。2014年最新推出的盐田儿女系列第三部《星星都在说话》,不仅在读者的期待下出版,这三部曲也成为作者撰写长篇小说的新里程。

图书目录

《盐田儿女》二十週年新版自序
联合报小说奖决审委员评语
盐田风日──人情的故乡(原序)

序章 村落
第一章 姐妹
第二章 盐田儿女
第三章 离乡
第四章 港都夜雨
第五章 城南月色

图书序言

序章  村落
 
台南县,七股乡,沿海小村落,海风也咸,日头也毒。

 
这是块咸土地,一釐一畦的盐田围拱小村三面,站在村子口的庙堂往无垠的四周眺望,盐田一方格一方格绵延到远方与灰绿的树林共天色。灰黑的田地上积着引灌进来的浅浅海水,阳光艳艳的季节浮出一颗颗纯白结晶盐,在烈阳下扎着亮人光芒,一方田上有千万颗,一田一田,千万颗连着千万颗,延伸到天边,好像银河落在人间。生活在这条银河上的男女,挑起扁担,将那晒出来的盐扫进畚箕盐笼,一肩挑起,越过一方方盐田,将盐倒在路边的泥台上,长长的泥台,结晶盐搭得像座金字塔,一冢接一冢,在泥台上闪烁着耀眼的白色光芒。春夏之交多雨水,刚结出的盐马上给雨水融化了,为防雨淋盐融,农人纷纷编织稻衣,将成匹的稻衣团团盖住泥台上的盐堆,披上褐色稻衣的无数盐堆像是一群群随季节移动的蒙古部落。
 
村子东方远远来了一条小河流,村民除了靠村外三个方向的盐田吃饭外,这河是他们的主要粮食父母。有人家中男丁旺,可四季靠河谋生,兼作一方小盐田,只要勤劳,那河里有源源不断的财收。
 
小河流沿着村子最前一排房舍向西舒缓流去,流不经几百公尺,渐渐房舍少了,三颗榕树并排成村西界,树旁有一座两层楼高灯塔状的驻兵台,台上圆形小办公室常驻着一张桌,一张椅,一张床,一位和村人操着不同语言的老阿兵,人家叫他赖,除此之外也许还有一只碳炉,一盏小灯,一副蚊帐,或一个通讯的什么东西,但这些小东西,村人从台底下是偷窥不着的,因此也无从知道,只能想当然耳地猜测。
 
小河流到了驻兵台,开了门似的,视野豁然开朗,呈扇状向大海直奔,沿途两边堤岸渐渐平矮,直到通了海才与汪洋交臂合一。堤岸外是大片海埔新生地,种满防风林,海风狂来,树林沙沙作响,传到夜里安静阒黑的村子,常常给正将眠去的孩童增添许多大自然诡异传说的神秘色彩。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