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全书新编

卜筮全书新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卜筮
  • 易经
  • 占卜
  • 命理
  • 传统文化
  • 风水
  • 预测
  • 玄学
  • 民俗
  • 中国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易之为义,从日从月;阴阳之变,会意成名。易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故卜筮之道贵在通融,勿泥形迹。

  吾人戴天履地,气血精神莫不禀承天命。圣人作易,以洩造化之妙;故人于日用事物,进退行藏,行天地之正,合天地之宜,一念才萌,神明斯应。今人以非义不轨而思趋吉避凶,欲求卦之灵验,未之有也。易不可以占险,其是之谓乎!

  凡有所占,当必诚必敬、斋心盥沐、焚香祈祷,则能感格神明,洞垂玄鑑。苟或不然,难望响应。

  卜以决疑,既卜之后,若可若否,悉凭卦象,毋率己意。欲其吉而必使之吉,虑其凶而必使之凶,再覆再占,以渎先圣;不惟怠忽神明,抑且反无张主。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凡自占,或与人占,事在六亲之中,当以用爻推看;或有事出异常,难以生克剖断者,须将世应日辰为主。或旺生扶合,或衰克刑沖,定其吉凶悔吝。玄玄妙妙,惟在人之变通。

  卜筮固当郑重其事,预发虔诚专心致志;倘事在急迫,又何暇论其时日哉。古有「子不问卜」之说,亦不足泥。曾于子日占验诸事,详见《黄金策》註中。

  是书删削繁芜,增刊祕本,始着入门之节要,次列玄奥之篇章,末附吉凶之星曜,条贯有伦,灿然不紊。同志之士,一览自知,无烦絮语。

  《天玄赋》等书细註,适足以尽探玄索隐之妙,盖白文止能纲领大要、便于诵记,善读者自能详味而熟玩焉。
卜筮全书新编(内容简介) 本书《卜筮全书新编》汇集了中国传统卜筮文化与术数的精粹,旨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实践指南。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技法的诸多方面,力求打破传统典籍晦涩难懂的壁垒,以清晰、严谨且富有条理的结构,将古代智慧与现代视角相结合。全书共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第一部分:卜筮之源——基础理论与哲学思辨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卜筮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内在的哲学基础。我们追溯了卜筮在古代社会的起源,从甲骨文中的占卜记录到周易的经典化过程,勾勒出卜筮技术发展的时间脉络。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详细阐述了卜筮赖以成立的“天人感应”思想。探讨了古人如何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以及个体命运与宏观宇宙之间的内在关联。这部分内容不是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历史案例和哲学思辨,阐明卜筮的理论基石——万物皆有联系,信息可以被解读。 阴阳五行: 系统梳理了阴阳、五行、八卦、六爻等基本符号系统的建构逻辑。对于阴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的相生相克、生扶制化的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图解和实例分析,确保初学者能够扎实掌握这些最基础的工具箱元素。 易学思维导论: 引入了易学中“变易、不易、简易”的三大核心思想,指导读者跳脱出机械计算的层面,理解卜筮背后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辩证思维模式。 第二部分:术数精要——经典方法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对流传至今的几种主要卜筮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拆解和现代化的阐述。 周易占卜体系(六爻): 这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我们不仅详细讲解了起卦、装卦、卦宫、六亲的确定过程,更侧重于对“用神”选取、动爻的判断以及爻位生克制化在具体情境下的动态分析。特别收录了针对现代社会热点问题(如职业变动、投资决策、人际关系)的专项断例。我们摒弃了繁琐的死记硬背口诀,转而强调从卦象结构中体悟意境。 梅花易数: 侧重于“象数结合”的快速起卦法。通过对时间、方位、数字等随机信息的捕捉和转化,展示如何迅速捕捉瞬间的吉凶信息。本章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具体的卦象,以及如何运用“纳甲”、“类象”等技巧进行快速解卦。 奇门遁甲基础(侧重于预测应用): 虽然奇门遁甲体系庞大,但本书选取了最适合用于预测事务的“转盘局”模型,重点讲解了三奇六仪、八门九星的组合意义,以及它们在预测“人、事、时、空”四个维度上的应用。对于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局数和起局时间,进行了详尽的操作步骤指导。 太乙神数入门(概述与核心判断): 对太乙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处理,主要介绍其核心框架——三盘的构成和关键标志点的判断,侧重于大型事件或宏观趋势的预测。 第三部分:实践指南与案例精选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本部分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或模拟的案例,旨在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情境化断卦模型: 针对现代人最关心的几大领域,构建了专门的断卦思路: 求财与经营: 如何从卦中判断资金流向、合作伙伴的可靠性以及市场风险。 婚恋与人丁: 探究感情的深浅、变数以及生育的时机。 学业与考试: 评估竞争压力、考试结果及专业方向的选择。 健康与疾病: 结合五行生克对身体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初步推断。 高级技法——卦例对比与综合分析: 展示了如何同时运用两种或三种方法对同一事件进行交叉验证。例如,用六爻看细微变化,用梅花看宏观定性,通过对比不同术数体系给出的信息,形成更加全面和稳健的判断。 “知止”与伦理规范: 强调卜筮作为一种工具的局限性与使用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讨论了“可问不可问”之事,以及如何引导求问者将占卜结果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而非消极的宿命论。 附录:工具书与速查表 全书最后附有详尽的速查工具,包括六十甲子纳音、二十四节气精确时间换算表、常用爻位组合的吉凶速查表,以及常用术语的对照辞典,方便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随时查阅,极大提高了学习和应用的效率。 《卜筮全书新编》力求成为一部涵盖广博、讲解深入、贴近实用的卜筮学著作,它既是对古代智慧的继承,也是对现代人寻求内心秩序与未来指引的有力回应。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整编缘起    002
卜筮全书凡例    014

卜筮全书卷之一 启蒙节要    017
六十甲子歌    017
五行相生相克    018
六亲相生相克    018
八卦象例    018
八宫所属    018
以钱代蓍法    019
六十四卦名    019
八卦次序    020
五行次序    021
六十四卦次第歌    021
系辞八卦象类歌    021
十天干    022
十二地支    022
纳甲歌    023
安放世应歌    023
安身诀    024
起月卦身诀    024
起六神诀    025
飞伏神歌    025
不全爻象各卦歌    026
五件俱全各卦歌    027
游魂八卦歌    027
归魂八卦歌    027
年上起月歌    027
日上起时歌    028
定寅时法    028

卜筮全书卷之二 卦爻呈象 
(附总判爻辞)    029
纳甲法    029
逐卦爻辞    030

卜筮全书卷之三 通玄妙论    076
无鬼无气    076
绝处逄生    077
合处逢沖    078
随官入墓    079
逢沖暗动    081
助鬼伤身    082
六亲取用    082
断易总论    084

卜筮全书卷之四 阐奥歌章(上)    086
碎金赋    086
断易通玄赋    087
诸爻持世诀    091
世应生克动静空亡诀    091
世应间爻诀    092
身爻喜忌诀    092
飞伏生克吉凶歌    092
断易勿泥神杀歌    092
忌神歌    093
元辰歌    093
用爻洩气歌    093
六爻安静诀    093
六爻乱动诀    094
用爻不上卦或落空亡诀    094
用爻伏藏诀    094
用爻出现诀    095
用爻空亡诀    095
日辰诀    096
六神空亡诀    096
六神吉凶诀    096
六亲发动诀    097
六亲持世歌    097
六亲变化歌    098
六神歌断    099
年建天符    099
月建直符    100
日建传符    100
神杀断例    101
附六爻诸占定位    102

卜筮全书卷之五 阐奥歌章(下)    103
阴晴雨晦章    103
禾苗田地章    105
住居宅第章    107
移徙章    114
坟墓章    115
身命章    115
六亲章    116
婚姻章    117
胎孕章    119
蒙童章    120
教授章    121
儒业科举章    121
仕宦章    123
国事章    126
僧道章    128
求财买卖章    129
出行章(附关津)    131
行人章(附音信、健否)    132
六畜章    134
蚕桑章    135
舟车章    136
疾病章    137
医药章    138
词讼章    139
盗贼章    141
断易总诀    142

卜筮全书卷之六 天玄赋(上)    143
总论提纲    143
身命章    144
伉俪章    151
六甲章    156
求仕章    158
词讼章    162
盗贼章    165
求财章    171
出行章    174
行人章    176

卜筮全书卷之七 天玄赋(下)    180
家宅章    180
香火章    185
六畜章    186
田蚕章    189
雨旸章    192
国朝章    194
疾病章    200
地理章    207

卜筮全书卷之八 黄金策(一)    212
总断千金赋    212
天时    249
年时    264

卜筮全书卷之九 黄金策(二)    274
国朝    274
征战    278
身命    283
婚姻    300
产育(附老娘、乳母)    310
进人口    320

卜筮全书卷之十 黄金策(三)    327
疾病    327
病体    334
医药    339
鬼神    345
种作    352
蚕桑    363
六畜    370

卜筮全书卷之十一 黄金策(四)    379
求名    379
仕宦    385
求财    391
家宅    400
坟墓    419

卜筮全书卷之十二 黄金策(五)    432
求师    432
求馆(附束脩)    438
词讼    446
避乱    454
逃亡    465
失脱    472

卜筮全书卷之十三 黄金策(六)    483
出行    483
行人    488
舟船    495
娼家    496

卜筮全书卷之十四 阐幽精要    501
观人断法    501
六神情性赋    501
身命章    501
家宅说    503
柳神经    504
参玄赋    508
家宅祕诀    510
家宅六爻赋    512
搜精六爻    513
船家宅    518
疾病论    519
五行论病歌    523
六神论神鬼心诀    523
六神论神祟诀    524
占风水要诀    524
何知章    525
妖孽赋    527
搜鬼论    528
参约爻之卦互卦例    529

卜筮全书卷之十五 神煞歌例    530
天元禄    530
驿马    530
天乙贵人    530
福星贵人    530
天德贵人    531
月德贵人    531
月德合    531
天福贵人    531
天喜    532
天马    532
唐符国印    532
天医    532
天赦    533
皇恩大赦    533
赦文    533
十干天赦    533
四季天赦    534
天耳天目    534
天福贵人    534
天解神    534
地解神    535
月解神    535
日解神    535
内解神    535
外解神    536
解脱神    536
雷火神    536
喝散神    536
日喝散    536
开狱神    537
活曜星    537
岁前神煞    537
驾后神煞    537
天哭杀    538
天狱杀    538
天贼    538
四季天贼    538
四季小杀    539
日下大杀    539
天狗杀    539
三丘五墓    539
丧车杀    539
沐浴杀    540
关锁杀    540
劫杀    540
咸池杀    540
鳏寡杀    541
孤辰寡宿    541
阴杀    541
搥门官符    541
勾陈杀    541
白虎杀    542
受死    542
三刑    542
六害    542
四刑    542
四沖    543
四极    543
六沖    543
隔神    543
大耗    543
小耗    544
破碎杀    544
旌旗杀    544
暴败杀    544
六甲空亡    544
截路空亡    545
马前神煞    545
四利三元    545
五行长生    546
三合成局    546
天干合    546
地支合    547

图书序言

序文

  《卜筮全书》为明朝姚际隆所编着,他除了为是书撰写〈通玄妙论〉之外,还收录了〈阐奥歌章〉、〈天玄赋〉、〈黄金策〉、〈阐幽精要〉等明代以前的各式卜筮篇章,并附加了註解。到了清朝,更被收录于《古今图书集成》之内。按《古今图书集成》乃清初除《四库全书》之外,最完整的国家文库,《卜筮全书》的学术地位自是无庸置疑。而其亦俨然成为从明清自今的一部卜筮圣典,是有意深研卜筮者必读的一部经典;观乎当今许多卜筮之书,所用资料也多源自该书。

  时至今日,研习卜筮之风气益盛,借助于现代印刷业与电脑网络之发展,是书亦被重新打字印刷散播,然而其中多不敬业的散慢品目,标点句读既是混乱,文字亦多凑数,徒然叫人叹息,甚至有一丝厌恶。

  自从应进源书局之邀,整编《卜筮正宗》之后,刘贲即自思多做一些奉献,于是重新点阅《卜筮全书》,并多方参考古册,字字斟酌校对,终有小成。在此必须特别提出者,编者手头藏本多有错谬之处,故而也上网台北某图书馆文集,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翻阅其扫描存档抄本,必要用字还原适当,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了。

  综观各范本,有些用字和现代习用者不同,固然有通用、有古字、有简笔【大致列于序后,以为参考】,亦有别字或今古混用的情形。比对台北图书馆所藏中华书局影印刻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扫描藏本,北京藏本分卷较佳,但多处模煳不辨;中华书局的刻本则比较清晰,用字比较统一而正规。本书之整编,依据北京藏本重新分卷,而内文则以中华书局刻本为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为辅。范本中明显的错谬别字,自然是于整编时迳行改正;若两个范本用字不同,则酌取较近代而通用者登录;至于两个范本俱用之通用或古字,除了左列三项,编者一概照录,不予更改:

  ●冲与沖、克与克。……两个图书馆版本都用「冲、克」,都对,但考量到五术范畴多习用「沖克」,「冲克」意有未逮,笔者斗胆迳行更改。

  ●才与财、员与圆。……昔时毛笔书写或多不便,故而多有简笔。两个范本部分地方以「才」代「财」、以「员」代「圆」;为了避免混淆,也予以更改为正体。

  ●元与玄。……这是最大的更改,数量也多。清朝编撰的书,最多这个问题;缘由是康熙名「玄烨」,清朝诸子为了避讳,就把所有的「玄」字用「元」来取代。于是,「玄武变成元武、玄天变成元天、玄黄变成元黄、玄妙变成元妙、玄机变成元机、玄关变成元关……」,古籍篇章之「天玄赋变成天元赋、通玄赋变成通元赋、玄微赋变成元微赋、参玄赋变成参元赋、卜筮玄龟变成卜筮元龟」,更离谱的,历史人物之「唐玄宗变成唐元宗、玄武门变成元武门、谢玄变成谢元」,张冠李戴去了。……清朝已亡,人物亦已仙逝,奈何今人却多不知今夕何夕、食古不化,枉叫后来者盘桓迷踪。整编后之《卜筮全书》俱已由刘贲归其原貌,望读者明鉴。

刘贲 谨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的。一方面,是对“卜筮”这个词本身所带有的神秘感和古老智慧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夹杂着一些对市面上同类书籍的担忧,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玄乎,要么内容不够扎实。然而,《卜筮全书新编》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就像一座静静矗立的宝库,里面并非堆满了闪闪发光却虚无缥缈的宝石,而是充满了经过精心打磨,散发着温润光泽的实用矿石。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占卜行为神化,而是将其置于一种更为理性、更为贴近生活化的框架下进行解读。它并非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而是通过一种引导性的方式,让你自己去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可能带来什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接的指令更加深刻。我开始尝试去理解书中提到的各种原理,它们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臆想,而是建立在某种深刻的观察和逻辑之上。这让我对“卜筮”的认知,从一种遥不可及的玄学,逐渐转变为一种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智慧。

评分

对于《卜筮全书新编》的初次接触,我的感受是相当奇妙的。我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占卜爱好者”,更多的是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运作规律,以及如何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智慧感到好奇。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索的欲望。它没有冗杂的术语,也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公式,而是以一种流畅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 书中对于“顺势”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是教导我们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强调了如何去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力点。这与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与时俱进”和“借力而行”的理念不谋而合。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并非是强行改变,而是巧妙地融入。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互动,从而达到一种更加和谐与高效的状态。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卜筮全书新编》,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古老神秘的占卜仪式,而是一段段关于人生抉择与命运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窥探天机,洞察未来的学问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现有的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陈旧,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本《卜筮全书新编》给我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它的语言风格,虽然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却显得格外平易近人,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娓娓道来。 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时机”的阐述。书中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占卜方法,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何在特定的时刻进行特定的行为,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许多被错过的机遇,那些因为犹豫不决或者不合时宜而留下的遗憾。书中并非教导我们如何预知未来,而是引导我们如何去理解和把握当下,如何与自然规律和谐相处,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哲学层面的探讨,远比单纯的术数讲解更能打动我,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路径,思考在人生的岔道口,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取舍,才能走向心中所期盼的方向。

评分

怀揣着对古老智慧的好奇,我翻开了《卜筮全书新编》。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让我不禁想象起那些在案牍劳形之余,借由卦象来探寻天意的古人。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却远非仅仅是对历史的追溯,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感受到,那些古老的智慧,并非只属于过去,而是依然可以为当下的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 书中对于“变化”的描述,尤其令我着迷。它并没有将命运描绘成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和可能性。这与我生活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不谋而合。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但现实往往充满着意想不到的转折。这本书,却能帮助我们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变化,理解它们背后的规律,甚至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动性。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算命”的书,而更像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悟命”的书,让你在理解“天道”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人道”。

评分

拿到《卜筮全书新编》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卜筮”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良莠不齐,很难找到一本真正能触及灵魂,又能落地实践的。然而,当我真正投入其中阅读时,才发现它并非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指南。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用一种极为真诚和朴实的语言,与读者进行着一场深入的交流。 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书中对于“因果”的阐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它并不是简单地强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因果关系。它教导我们,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产生涟漪。这种对责任和选择的深刻理解,让我开始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思考每一个决定背后的长远影响。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占卜的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哲学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