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

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Florence Holbrook
圖書標籤:
  • 自然科學
  • 神話傳說
  • 動物行為
  • 文化觀察
  • 科普讀物
  • 兒童文學
  • 原住民文化
  • 環境教育
  • 故事性科學
  • 另類視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鸚鵡什麼時候開始學人說話的?
  誰讓夏天來到瞭大地?
  為什麼孔雀的尾巴上有這麼多眼睛!?
  又是誰把鰐魚的嘴變得這麼大?

  本書收集並改寫瞭54則在世界各地原始文化中,用來解釋大自然萬物和自然現象的神話故事,例如:為什麼熊的尾巴這麼短、為什麼蛇年年都脫皮、為何兔子如此膽小、第一隻青蛙的由來、孔雀的尾巴上怎麼長著那麼多隻眼睛等包括印地安、希臘羅馬、日本等地的神話故事。

  在古老未開化的時代,自古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就是各民族的自然啓濛教材,雖然現代看來是可能不太符閤現在的科學觀點,卻能夠刺激我們的想像力,啓發我們的創意,讓現代的讀者不禁贊嘆老祖宗的智慧。

本書特色

  啓發想像力、豐富創意的54個精采神話故事

  看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怎麼用神話故事解釋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
《山川的低語:失落的自然哲學與人類的共生之道》 導言:當現代目光遺忘自然的韻律 在鋼筋水泥構築的都市森林中,我們與自然的關聯日益疏遠,將自然視為可供開采的資源而非值得敬畏的生命共同體。這種遺忘不僅是地理上的疏離,更是認知和哲學層麵的斷裂。本書並非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博物學指南,也不是對某單一文化圖騰的淺嘗輒止。它是一次深入人類集體無意識的田野考察,旨在挖掘那些在快速工業化進程中被邊緣化、被視為“迷信”或“原始”的古老智慧,探討這些智慧如何構建瞭人與自然之間精妙而持久的共生關係。 第一部分:隱秘的地圖——從地貌到神祇的轉換 本書的開篇,將焦點投嚮那些看似無生命的地理實體——山脈、河流、岩石群。我們探討的不是地質學的成因,而是人類文化如何賦予這些實體以生命、意誌和道德屬性。 第一章:石頭的記憶與大地的骨骼 許多文化都將特定的山峰視為神靈的居所或祖先的安息之地。這種“神聖地理學”(Sacred Geography)的構建,遠比現代的地圖學更具約束力和指導意義。我們將追溯不同文明如何通過命名、儀式和禁忌,在廣袤的土地上繪製齣一張層層疊疊的倫理地圖。例如,在某些原住民的敘事中,一條河流的每一次轉彎都記錄著一場重要的遷徙或一場神祇的爭執;一座火山的噴發並非隨機的自然事件,而是對人類行為的直接迴應。這種視角如何影響瞭資源的分配、聚落的選擇以及戰爭的界限?我們將通過對比分析,揭示這些“神聖的邊界”如何有效地防止瞭對生態係統的過度索取,其效率有時遠超現代的環保法規。 第二章:水之靈與潮汐的契約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力量的象徵。本書將研究人類社會對海洋、湖泊和地下水係的認知演變。我們不會停留於對水神的一般性描述,而是深入到具體的“水之契約”——即人類為瞭獲取水資源而必須遵守的道德義務。例如,在某些乾旱地區的部落敘事中,過度打井會被描述為“竊取瞭地下巨蛇的血液”,其後果必然是瘟疫或乾涸。這種敘事機製是如何在缺乏現代監測技術的情況下,實現瞭對水資源的代際公平分配和可持續利用?我們將考察古代的灌溉係統(如中東的坎兒井或巴厘島的水神廟係統)背後隱藏的生態哲學,它們是如何將宗教儀式融入工程實踐的。 第二部分:萬物的低語——從動物行為到宇宙秩序 人類的自我認知,往往通過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模仿來完成。本捲深入探討動物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象徵意義,並揭示這些象徵如何轉化為實際的行為準則。 第三章:羽毛的語言與狩獵的道德 捕獵在許多文化中並非簡單的食物獲取過程,而是一場嚴肅的“交易”或“藉貸”。我們將分析那些嚴格的捕獵禁忌(如不射殺帶有幼崽的動物,或在特定季節禁獵)背後的生態邏輯。這些看似迷信的規矩,實際上是一種基於長期觀察的種群動態管理策略。我們關注“犧牲”的概念——動物的死亡必須被賦予意義,以平衡其生命的付齣,確保獵人與被獵物之間關係的持續性。這種對獵物“精神”的承認,如何塑造瞭早期人類的群體紀律和尊重。 第四章:昆蟲的社會與微觀世界的法則 相比於宏大的哺乳動物敘事,昆蟲世界往往被忽略。然而,許多古老的智慧係統對蜂群、蟻群的社會結構有著驚人的洞察。本書將研究這些微觀生物的組織形式是如何被映射到人類社會結構中的(例如,關於勤勞、等級或無私的道德訓誡)。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某些文化如何通過觀察特定昆蟲的齣現或消失,來預測季節變化、疾病爆發,以及土地肥力——這是一種基於生物指示劑的古老“預警係統”。 第三部分:人類的地位——在自然之網中的定位 本部分的焦點在於,當一個文明將自然視為一個充滿能動性的生命網絡時,人類的角色將如何被重新定義? 第五章:時間感知的循環與綫性 現代社會的綫性時間觀(進步、發展、無限增長)是造成生態危機的核心原因之一。本書將對比幾種基於自然的循環時間觀——如瑪雅的長周期計算、印度的四大劫概念,以及北歐的諸神黃昏循環。在循環時間觀中,“未來”並非無限的延伸,而是對“過去”的迴歸與重演。這種認知如何影響瞭對資源消耗的緊迫感?當人們相信一切都會迴歸原點,過度攫取是否還有意義?我們將探討這種時間哲學在塑造可持續社區實踐中的深層力量。 第六章:技術與神性的邊界 我們審視那些被現代科學視為“巫術”或“原始技術”的實踐,例如草藥的采集儀式、風暴的祈求、或特定工具的製作禁忌。這些實踐的“有效性”並非基於可重復的實驗室驗證,而是基於其在特定生態係統和社會結構中所扮演的“整閤角色”。它們是文化粘閤劑,是生態教育的載體,也是對技術能力的謙卑化處理。本書主張,真正的“另類自然課”,不在於學習如何控製自然,而在於學習如何以一種能確保自身長久存續的方式,去“協商”與自然的關係。 結語:重拾傾聽的耳朵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邀請讀者放下已被現代性過度簡化的世界觀,重新拾起傾聽的耳朵。自然界從未停止提供指導和警告,隻是我們早已忘記瞭它所使用的語言。這些失落的自然哲學並非古董,而是理解人類未來與地球命運的必需鑰匙。它們教導我們:最好的技術,往往是那些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係統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者的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佛羅倫薩‧侯布魯 Florence Holbrook(1860-1932)


  美國教育傢、作傢,齣生於秘魯,十九歲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二十世紀初開始投身和平運動,除瞭是芝加哥和平協會的會員外,還身兼幾個有關組織的要職。她是由簡‧亞當斯率領的小美國代錶團(the small American delegation)的一員,並前往參加1913年在海牙舉辦的國際婦女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men),也參與瞭1915年的福特和平遠徵隊(the Ford Peace Expedition)。

  她從事教育工作長達半世紀,曾在中學裏教授拉丁文和希臘文,力倡學校應該重視體育和美育,齣版有數本兒童基礎入門讀物。

譯者簡介

曹璣璴


  1939年齣生於颱灣嘉義,畢業於嘉義女中和師範學院理化係主修物理)。曾任教於成功中學和文山中學。1966年赴加拿大濛特利爾留學,獲得物理碩士學位。

  長期在中文學校任教,緻力於兒童讀物創作。著有《布帛菽粟》和《盧老先生說故事》(Mr. Lu’s Tales)等。於2014年元旦因心髒病逝世。

圖書目錄

動物的另類自然課
01第一隻蜂鳥的故事
02第一隻蝴蝶的故事
03第一隻啄木鳥的故事
04為什麼啄木鳥的頭是紅色的
05為什麼貓落下時總是腳先著地
06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
07為什麼白色野兔的耳朵黑黑的
08為什麼鵲鳥不會築巢
09為什麼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
10鵪鶉是怎樣變成鷸的
11為什麼蛇會每年脫皮
12為什麼鴿子這麼膽小
13從什麼時候鸚鵡開始學人說話
14第一隻嘲鶇的故事
15為什麼狐狸尾端是白色的
16第一隻青蛙的故事
17為什麼兔子如此膽小
18為什麼斑點磯鷂總在下雨時哭泣
19為什麼熊有短短的尾巴
20為什麼鷦鷯總是飛得低低的
21為什麼鹿蹄會裂成兩瓣
22第一隻蚱蜢的故事
23黃鸝鳥的故事
24為什麼孔雀的尾巴上有一百隻眼睛
25第一隻蜜蜂和蒼蠅的故事
26第一隻鼴鼠的故事
27第一隻螞蟻的故事
28第一隻白鮭的故事
29第一隻烏龜的故事
30為什麼鰐魚的嘴巴這麼大
31烏鴉如何幫助人類

植物的另類自然課
32為什麼常青樹的葉子不會掉落
33為什麼白楊木的葉子會顫抖
34為什麼杜鵑會開花
35亞麻是如何被賞賜給人類的
36為什麼刺柏擁有漿果
37第一朵雪花蓮的故事

大地的另類自然課
38火是怎麼被帶來給印第安人的
39馬尼托神的麵容
40第一顆鑽石的故事
41第一粒珍珠的故事
42第一顆祖母綠的故事
43海裏為什麼有鹽
44花瓶上的故事
45為什麼河流的水從不靜止
46天空和大地的故事
47夏天如何來到我們的世界
48為什麼月亮的臉是白色的
49為什麼人人都喜愛月亮
50為什麼月亮裏有一隻兔子
51在月亮裏的孩子們
52為什麼月亮裏有一個人
53天上的雙子星
54包火和包風的紙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06為什麼燕子有分叉的尾巴

從這個故事,你會明白燕子的尾巴,為什麼是分叉的。

有一天,偉大的神靈通知所有的動物,到他的棚屋來。能飛的動物先到:知更鳥、藍鳥、貓頭鷹、蝴蝶、黃蜂和螢火蟲。在他們的身後來瞭雞,飛舞著翅膀,努力跟上。然後來瞭鹿、鬆鼠、陰險的人類、貓和兔子。最後是熊、海狸和刺蝟。大地每一個生靈都盡快地趕來瞭,因為他們都希望聽到偉大的神靈所說的話。

偉大的神靈說:「我召集你們來聚會,因為我常聽到你們的抱怨和畏懼,你們有意見,就說吧!你們希望我怎樣的幫助你們呢?」

「我不喜歡花費這麼長的時間纔能找到食物。」熊說。

「我不喜歡築巢。」知更鳥說。

「我不喜歡生活在水中。」海狸說。

「我不喜歡住在樹上。」鬆鼠說。

最後是人,直立在偉大神靈之前,說:「啊,偉大的父親,蛇吃我的血,你難道不給他彆的食物嗎?」

「為什麼?」偉大的神靈問。

「因為我是你所造的第一個生靈。」人自豪地迴答。

在棚屋的每一個動物聽到人的話都很生氣。鬆鼠格格作響,馬蜂發齣嗡嗡聲,貓頭鷹喝倒采,蛇更是發齣嘶嘶聲。

「噓,安靜!」偉大的神靈說:「你是人啊,是我的第一個生靈,但我是所有的受造物的父親。每個生靈都有自己的權利,蛇也必須有他的食物。蚊子,你是一個偉大的旅行傢。現在,飛吧,去找什麼動物的血是最適閤給蛇的。過瞭一年零一天,你們都要迴到這裏來。」

動物們又都迴到自己的傢園。有的在河邊,有的在森林,有的在草原,都等待著下一次在偉大神靈的棚屋聚會的那一天。

蚊子在世界各地旅行,刺痛每一個遇到的生靈,尋找給蛇最好的血液。在他迴到偉大神靈棚屋的途中,抬頭仰望天空,正好一隻小燕子飛過。

「你好,小燕子!」蚊子叫道。

「很高興見到你,我的朋友,」燕子呼叫地說,「你也要去屬於偉大神靈的地方嗎?你找到什麼是給蛇最好的血液瞭嗎?」

「人的血。」蚊子迴答說。

用戶評價

评分

剛拿到這本《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我其實有點猶豫,因為“神話故事”和“自然課”這兩個標簽組閤在一起,聽起來有點不搭,擔心會過於天馬行空。但讀進去之後,我發現自己完全被吸引住瞭。作者巧妙地將原住民的口頭傳統與科學現象相結閤,這種方式非常獨特,也讓我重新審視瞭“科學”的定義。有時候,我們過於依賴實驗和數據,反而忽略瞭人類早期對於大自然的觀察和理解。書中的很多故事,雖然聽起來像是虛構,但仔細一想,它們往往是對某種自然規律的樸素解釋。比如,關於星星的排列和季節變化的聯係,雖然不是現代天文學的精確描述,但卻反映瞭古人對宇宙運行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賞作者的敘事方式,他沒有生硬地將神話故事和科學解釋“硬塞”在一起,而是讓故事自然地引導齣背後的道理,讓讀者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即使是看似簡單的自然現象,背後都可能隱藏著豐富的故事和文化意義。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自然的理解,不僅僅是冰冷的知識,更是一種與世界建立情感連接的方式。

评分

這本《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平常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不是特彆濃厚,覺得那些課本上的講解有時候會有點枯燥,但這本書的切入點太有趣瞭,竟然是通過印地安人神話故事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我一直以為神話故事隻是古老的傳說,沒想到裏麵竟然蘊含著這麼多關於自然界的智慧。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聽長者們娓娓道來,他們用最生動、最富想象力的方式,把燕子尾巴為什麼會分岔、彩虹的由來、動物的習性等等,都講得有聲有色。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月亮和太陽的幾個故事,感覺非常具有神秘感,同時也讓我對這些天體有瞭新的認識。而且,作者在敘述的時候,文字非常有畫麵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印第安人在篝火旁,用眼神和肢體語言講述著古老的故事。這本書顛覆瞭我對科普讀物的刻闆印象,原來學習自然知識也可以這麼富有詩意和哲學性。讀完之後,我走在路上,看到路邊的野花野草,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書裏講到的故事,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不一樣瞭,充滿著奇妙的聯結。

评分

這本書真的太有意思瞭!我平常就是個普通的颱灣讀者,對自然科學的瞭解程度可以說是“淺嘗輒止”,很少會主動去接觸這類書籍。但是,《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完全顛覆瞭我對科普書的認知。它沒有用枯燥的學術語言,而是把那些復雜的自然現象,通過印第安人的神話故事講得生動有趣,讓我讀起來津津有味,根本停不下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那些看似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竟然都能巧妙地對應到一些科學原理,仿佛在訴說著古人對自然的樸素認知和深刻觀察。我以前覺得燕子尾巴分岔隻是一個生物特徵,但讀完書裏那個關於“風的恩賜”的傳說,我竟然覺得這個分岔變得非常有意義,而且也更容易記住瞭。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科學知識也可以如此富有故事性和文化內涵,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數字。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知識”的另一種獲得方式,而且這種方式更加溫暖、更加有溫度。

评分

《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瞭,透著一股子神秘和趣味。我一直對原住民文化很好奇,總覺得他們與自然有一種更深的連接。這本書剛好滿足瞭我這個好奇心,它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我們熟悉的自然現象,通過印第安人的神話故事來解讀。我一直以為神話故事隻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在這些充滿想象力的故事背後,其實隱藏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智慧。比如,書裏關於星辰和季節的解釋,雖然不是現代科學的嚴謹論述,但卻非常生動地揭示瞭天體運動與地球變化之間的關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述故事時,語言非常樸實卻又充滿詩意,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古老的氣息撲麵而來。讀這本書,我感覺不是在“學習”,而是在“體驗”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現代人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自然的連接已經變得疏遠瞭,而這本書提醒我們要重新找迴那種古老的智慧和感受。

评分

老實說,我是一個對自然科學完全免疫的人,平常碰到跟科學沾邊的書,都會下意識地繞道走,總覺得那不是我的菜。直到朋友推薦瞭這本《為什麼燕子的尾巴會分岔?問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話故事告訴我們的54堂另類自然課》,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結果,哇塞!完全齣乎我的意料!這本書的設計理念真的太棒瞭,完全打破瞭我對科普書的既有印象。它沒有那些復雜的公式和枯燥的圖錶,而是用一個個充滿想象力、又有點匪夷所思的神話故事,把各種自然現象解釋得清清楚楚。我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燕子尾巴是分叉的,讀完書裏的那個印第安傳說,我竟然瞬間就get到瞭,而且還覺得這個故事本身就很有趣。這本書更像是在跟你講故事,讓你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學到瞭知識。而且,它講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一種“為什麼”的思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天氣和季節變化的故事,感覺非常有畫麵感,也讓我對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