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

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lorence Holbrook
图书标签:
  • 自然科学
  • 神话传说
  • 动物行为
  • 文化观察
  • 科普读物
  • 儿童文学
  • 原住民文化
  • 环境教育
  • 故事性科学
  • 另类视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鹦鹉什么时候开始学人说话的?
  谁让夏天来到了大地?
  为什么孔雀的尾巴上有这么多眼睛!?
  又是谁把鳄鱼的嘴变得这么大?

  本书收集并改写了54则在世界各地原始文化中,用来解释大自然万物和自然现象的神话故事,例如:为什么熊的尾巴这么短、为什么蛇年年都脱皮、为何兔子如此胆小、第一只青蛙的由来、孔雀的尾巴上怎么长着那么多只眼睛等包括印地安、希腊罗马、日本等地的神话故事。

  在古老未开化的时代,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就是各民族的自然启蒙教材,虽然现代看来是可能不太符合现在的科学观点,却能够刺激我们的想像力,启发我们的创意,让现代的读者不禁赞叹老祖宗的智慧。

本书特色

  启发想像力、丰富创意的54个精采神话故事

  看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怎么用神话故事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
《山川的低语:失落的自然哲学与人类的共生之道》 导言:当现代目光遗忘自然的韵律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森林中,我们与自然的关联日益疏远,将自然视为可供开采的资源而非值得敬畏的生命共同体。这种遗忘不仅是地理上的疏离,更是认知和哲学层面的断裂。本书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博物学指南,也不是对某单一文化图腾的浅尝辄止。它是一次深入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田野考察,旨在挖掘那些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被边缘化、被视为“迷信”或“原始”的古老智慧,探讨这些智慧如何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精妙而持久的共生关系。 第一部分:隐秘的地图——从地貌到神祇的转换 本书的开篇,将焦点投向那些看似无生命的地理实体——山脉、河流、岩石群。我们探讨的不是地质学的成因,而是人类文化如何赋予这些实体以生命、意志和道德属性。 第一章:石头的记忆与大地的骨骼 许多文化都将特定的山峰视为神灵的居所或祖先的安息之地。这种“神圣地理学”(Sacred Geography)的构建,远比现代的地图学更具约束力和指导意义。我们将追溯不同文明如何通过命名、仪式和禁忌,在广袤的土地上绘制出一张层层叠叠的伦理地图。例如,在某些原住民的叙事中,一条河流的每一次转弯都记录着一场重要的迁徙或一场神祇的争执;一座火山的喷发并非随机的自然事件,而是对人类行为的直接回应。这种视角如何影响了资源的分配、聚落的选择以及战争的界限?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揭示这些“神圣的边界”如何有效地防止了对生态系统的过度索取,其效率有时远超现代的环保法规。 第二章:水之灵与潮汐的契约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力量的象征。本书将研究人类社会对海洋、湖泊和地下水系的认知演变。我们不会停留于对水神的一般性描述,而是深入到具体的“水之契约”——即人类为了获取水资源而必须遵守的道德义务。例如,在某些干旱地区的部落叙事中,过度打井会被描述为“窃取了地下巨蛇的血液”,其后果必然是瘟疫或干涸。这种叙事机制是如何在缺乏现代监测技术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代际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我们将考察古代的灌溉系统(如中东的坎儿井或巴厘岛的水神庙系统)背后隐藏的生态哲学,它们是如何将宗教仪式融入工程实践的。 第二部分:万物的低语——从动物行为到宇宙秩序 人类的自我认知,往往通过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模仿来完成。本卷深入探讨动物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并揭示这些象征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准则。 第三章:羽毛的语言与狩猎的道德 捕猎在许多文化中并非简单的食物获取过程,而是一场严肃的“交易”或“借贷”。我们将分析那些严格的捕猎禁忌(如不射杀带有幼崽的动物,或在特定季节禁猎)背后的生态逻辑。这些看似迷信的规矩,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长期观察的种群动态管理策略。我们关注“牺牲”的概念——动物的死亡必须被赋予意义,以平衡其生命的付出,确保猎人与被猎物之间关系的持续性。这种对猎物“精神”的承认,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的群体纪律和尊重。 第四章:昆虫的社会与微观世界的法则 相比于宏大的哺乳动物叙事,昆虫世界往往被忽略。然而,许多古老的智慧系统对蜂群、蚁群的社会结构有着惊人的洞察。本书将研究这些微观生物的组织形式是如何被映射到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例如,关于勤劳、等级或无私的道德训诫)。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某些文化如何通过观察特定昆虫的出现或消失,来预测季节变化、疾病爆发,以及土地肥力——这是一种基于生物指示剂的古老“预警系统”。 第三部分:人类的地位——在自然之网中的定位 本部分的焦点在于,当一个文明将自然视为一个充满能动性的生命网络时,人类的角色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第五章:时间感知的循环与线性 现代社会的线性时间观(进步、发展、无限增长)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核心原因之一。本书将对比几种基于自然的循环时间观——如玛雅的长周期计算、印度的四大劫概念,以及北欧的诸神黄昏循环。在循环时间观中,“未来”并非无限的延伸,而是对“过去”的回归与重演。这种认知如何影响了对资源消耗的紧迫感?当人们相信一切都会回归原点,过度攫取是否还有意义?我们将探讨这种时间哲学在塑造可持续社区实践中的深层力量。 第六章:技术与神性的边界 我们审视那些被现代科学视为“巫术”或“原始技术”的实践,例如草药的采集仪式、风暴的祈求、或特定工具的制作禁忌。这些实践的“有效性”并非基于可重复的实验室验证,而是基于其在特定生态系统和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整合角色”。它们是文化粘合剂,是生态教育的载体,也是对技术能力的谦卑化处理。本书主张,真正的“另类自然课”,不在于学习如何控制自然,而在于学习如何以一种能确保自身长久存续的方式,去“协商”与自然的关系。 结语:重拾倾听的耳朵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邀请读者放下已被现代性过度简化的世界观,重新拾起倾听的耳朵。自然界从未停止提供指导和警告,只是我们早已忘记了它所使用的语言。这些失落的自然哲学并非古董,而是理解人类未来与地球命运的必需钥匙。它们教导我们:最好的技术,往往是那些让我们觉得自己是系统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者的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佛罗伦萨‧侯布鲁 Florence Holbrook(1860-1932)


  美国教育家、作家,出生于秘鲁,十九岁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二十世纪初开始投身和平运动,除了是芝加哥和平协会的会员外,还身兼几个有关组织的要职。她是由简‧亚当斯率领的小美国代表团(the small American delegation)的一员,并前往参加1913年在海牙举办的国际妇女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men),也参与了1915年的福特和平远征队(the Ford Peace Expedition)。

  她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半世纪,曾在中学里教授拉丁文和希腊文,力倡学校应该重视体育和美育,出版有数本儿童基础入门读物。

译者简介

曹玑璴


  1939年出生于台湾嘉义,毕业于嘉义女中和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修物理)。曾任教于成功中学和文山中学。1966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留学,获得物理硕士学位。

  长期在中文学校任教,致力于儿童读物创作。着有《布帛菽粟》和《卢老先生说故事》(Mr. Lu’s Tales)等。于2014年元旦因心脏病逝世。

图书目录

动物的另类自然课
01第一只蜂鸟的故事
02第一只蝴蝶的故事
03第一只啄木鸟的故事
04为什么啄木鸟的头是红色的
05为什么猫落下时总是脚先着地
06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
07为什么白色野兔的耳朵黑黑的
08为什么鹊鸟不会筑巢
09为什么乌鸦的羽毛是黑色的
10鹌鹑是怎样变成鹬的
11为什么蛇会每年脱皮
12为什么鸽子这么胆小
13从什么时候鹦鹉开始学人说话
14第一只嘲鸫的故事
15为什么狐狸尾端是白色的
16第一只青蛙的故事
17为什么兔子如此胆小
18为什么斑点矶鹞总在下雨时哭泣
19为什么熊有短短的尾巴
20为什么鹪鹩总是飞得低低的
21为什么鹿蹄会裂成两瓣
22第一只蚱蜢的故事
23黄鹂鸟的故事
24为什么孔雀的尾巴上有一百只眼睛
25第一只蜜蜂和苍蝇的故事
26第一只鼹鼠的故事
27第一只蚂蚁的故事
28第一只白鲑的故事
29第一只乌龟的故事
30为什么鳄鱼的嘴巴这么大
31乌鸦如何帮助人类

植物的另类自然课
32为什么常青树的叶子不会掉落
33为什么白杨木的叶子会颤抖
34为什么杜鹃会开花
35亚麻是如何被赏赐给人类的
36为什么刺柏拥有浆果
37第一朵雪花莲的故事

大地的另类自然课
38火是怎么被带来给印第安人的
39马尼托神的面容
40第一颗钻石的故事
41第一粒珍珠的故事
42第一颗祖母绿的故事
43海里为什么有盐
44花瓶上的故事
45为什么河流的水从不静止
46天空和大地的故事
47夏天如何来到我们的世界
48为什么月亮的脸是白色的
49为什么人人都喜爱月亮
50为什么月亮里有一只兔子
51在月亮里的孩子们
52为什么月亮里有一个人
53天上的双子星
54包火和包风的纸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06为什么燕子有分叉的尾巴

从这个故事,你会明白燕子的尾巴,为什么是分叉的。

有一天,伟大的神灵通知所有的动物,到他的棚屋来。能飞的动物先到:知更鸟、蓝鸟、猫头鹰、蝴蝶、黄蜂和萤火虫。在他们的身后来了鸡,飞舞着翅膀,努力跟上。然后来了鹿、松鼠、阴险的人类、猫和兔子。最后是熊、海狸和刺猬。大地每一个生灵都尽快地赶来了,因为他们都希望听到伟大的神灵所说的话。

伟大的神灵说:「我召集你们来聚会,因为我常听到你们的抱怨和畏惧,你们有意见,就说吧!你们希望我怎样的帮助你们呢?」

「我不喜欢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食物。」熊说。

「我不喜欢筑巢。」知更鸟说。

「我不喜欢生活在水中。」海狸说。

「我不喜欢住在树上。」松鼠说。

最后是人,直立在伟大神灵之前,说:「啊,伟大的父亲,蛇吃我的血,你难道不给他别的食物吗?」

「为什么?」伟大的神灵问。

「因为我是你所造的第一个生灵。」人自豪地回答。

在棚屋的每一个动物听到人的话都很生气。松鼠格格作响,马蜂发出嗡嗡声,猫头鹰喝倒采,蛇更是发出嘶嘶声。

「嘘,安静!」伟大的神灵说:「你是人啊,是我的第一个生灵,但我是所有的受造物的父亲。每个生灵都有自己的权利,蛇也必须有他的食物。蚊子,你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现在,飞吧,去找什么动物的血是最适合给蛇的。过了一年零一天,你们都要回到这里来。」

动物们又都回到自己的家园。有的在河边,有的在森林,有的在草原,都等待着下一次在伟大神灵的棚屋聚会的那一天。

蚊子在世界各地旅行,刺痛每一个遇到的生灵,寻找给蛇最好的血液。在他回到伟大神灵棚屋的途中,抬头仰望天空,正好一只小燕子飞过。

「你好,小燕子!」蚊子叫道。

「很高兴见到你,我的朋友,」燕子唿叫地说,「你也要去属于伟大神灵的地方吗?你找到什么是给蛇最好的血液了吗?」

「人的血。」蚊子回答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了!我平常就是个普通的台湾读者,对自然科学的了解程度可以说是“浅尝辄止”,很少会主动去接触这类书籍。但是,《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完全颠覆了我对科普书的认知。它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把那些复杂的自然现象,通过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根本停不下来。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那些看似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竟然都能巧妙地对应到一些科学原理,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对自然的朴素认知和深刻观察。我以前觉得燕子尾巴分岔只是一个生物特征,但读完书里那个关于“风的恩赐”的传说,我竟然觉得这个分岔变得非常有意义,而且也更容易记住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科学知识也可以如此富有故事性和文化内涵,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数字。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知识”的另一种获得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更加温暖、更加有温度。

评分

这本《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平常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不是特别浓厚,觉得那些课本上的讲解有时候会有点枯燥,但这本书的切入点太有趣了,竟然是通过印地安人神话故事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我一直以为神话故事只是古老的传说,没想到里面竟然蕴含着这么多关于自然界的智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听长者们娓娓道来,他们用最生动、最富想象力的方式,把燕子尾巴为什么会分岔、彩虹的由来、动物的习性等等,都讲得有声有色。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月亮和太阳的几个故事,感觉非常具有神秘感,同时也让我对这些天体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作者在叙述的时候,文字非常有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印第安人在篝火旁,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这本书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刻板印象,原来学习自然知识也可以这么富有诗意和哲学性。读完之后,我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野花野草,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书里讲到的故事,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充满着奇妙的联结。

评分

刚拿到这本《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我其实有点犹豫,因为“神话故事”和“自然课”这两个标签组合在一起,听起来有点不搭,担心会过于天马行空。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巧妙地将原住民的口头传统与科学现象相结合,这种方式非常独特,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的定义。有时候,我们过于依赖实验和数据,反而忽略了人类早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书中的很多故事,虽然听起来像是虚构,但仔细一想,它们往往是对某种自然规律的朴素解释。比如,关于星星的排列和季节变化的联系,虽然不是现代天文学的精确描述,但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运行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没有生硬地将神话故事和科学解释“硬塞”在一起,而是让故事自然地引导出背后的道理,让读者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文化意义。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自然的理解,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更是一种与世界建立情感连接的方式。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对自然科学完全免疫的人,平常碰到跟科学沾边的书,都会下意识地绕道走,总觉得那不是我的菜。直到朋友推荐了这本《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结果,哇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设计理念真的太棒了,完全打破了我对科普书的既有印象。它没有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枯燥的图表,而是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又有点匪夷所思的神话故事,把各种自然现象解释得清清楚楚。我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燕子尾巴是分叉的,读完书里的那个印第安传说,我竟然瞬间就get到了,而且还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趣。这本书更像是在跟你讲故事,让你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知识。而且,它讲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一种“为什么”的思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天气和季节变化的故事,感觉非常有画面感,也让我对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会分岔?问印地安人就知道?!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54堂另类自然课》,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透着一股子神秘和趣味。我一直对原住民文化很好奇,总觉得他们与自然有一种更深的连接。这本书刚好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它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通过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来解读。我一直以为神话故事只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智慧。比如,书里关于星辰和季节的解释,虽然不是现代科学的严谨论述,但却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天体运动与地球变化之间的关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时,语言非常朴实却又充满诗意,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读这本书,我感觉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体验”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现代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自然的连接已经变得疏远了,而这本书提醒我们要重新找回那种古老的智慧和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