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监狱里:一个死囚的故事

共产党监狱里:一个死囚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政治犯
  • 监狱文学
  • 回忆录
  • 历史
  • 传记
  • 红色历史
  • 中国共产党
  • 苦难
  • 抗争
  • 个人经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不算是一本文学作品,里面没有华丽的词藻,凄美的情节,它只如实记述了在极权统治下一个死囚鲜为人知的往事,虽经三十余年沉淀仍刻骨铭心历历在目。人间地狱中苦难者虽众,惜坊间书刊尚无同类记载。本书除写下作者二十多年狱中经历,附页的法律文书更是难得一见。俾了解此极权国家以往之恶行。以其过去对照其今日,并可预见其未来。让读者珍惜当前而不被魔鬼微笑所惑。作者非专业作家,行文用字或有不当,敬请见谅。
好的,这是一份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书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一个虚构的、围绕特定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展开的故事: --- 书名:边陲烽火录:一个流亡科学家的世纪回响 内容简介 《边陲烽火录:一个流亡科学家的世纪回响》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个人命运交织,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叶动荡不安的亚洲大陆上,一位杰出物理学家林远航,在国家命运的剧变中被迫流亡,并在异域他乡坚守科学理想与民族情怀的史诗。 故事始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林远航是国内顶尖学府的青年才俊,主攻理论物理,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已引起国际同行的瞩目。他怀抱实业兴国之志,立志以科学强国。然而,政治风暴的骤然降临,使他的学术生涯戛然而止。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更为了能够继续他的研究,他被迫踏上了艰难的流亡之路。 第一部分:故土的幻灭与逃亡的序曲 简介聚焦于林远航如何目睹他所深爱的学术殿堂和家园被时代的洪流无情席卷。他曾坚信知识和真理能够超越一切纷争,但残酷的现实粉碎了这一信念。在一次旨在保护核心研究资料的秘密行动中,他不得不与昔日的同窗和导师诀别。逃亡过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细节:穿越被封锁的边境线,夜宿荒野,与各色人物的周旋,以及对“何以为家”的深刻拷问。他携带的不仅仅是几件衣物,更是他对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沉重期许。 第二部分:异乡的冷遇与微弱的火花 林远航抵达了遥远的北美大陆。他发现,尽管这里拥有更先进的实验室和更自由的学术环境,但流亡者的身份如同一个沉重的标签,使他始终处于被审视和猜疑的边缘。语言的障碍、文化上的隔阂,以及冷战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使得他难以找到真正能让他施展抱负的平台。 简介将重点描绘他在一家小型、资金紧张的私人研究所找到的职位——一个近乎于边缘化的岗位。在这里,他不得不将他的宏大理论简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小修小补”。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林远航展现了卓越的适应能力和坚韧的意志。他暗地里继续他的理论研究,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哪怕只是在深夜的图书馆里翻阅陈旧的期刊。书中会细致刻画他如何用极简的设备模拟复杂的物理现象,体现出那个时代科学家在资源匮乏下的创造力。 第三部分:历史的岔路口与道德的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远航的才华逐渐被更广阔的圈子所认识。他收到了来自不同阵营的邀请,有的承诺提供无限制的研究经费,以换取他为特定军事项目服务;有的则代表他记忆中那个遥远的故土,希望他能回归,贡献他流亡期间积累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将深入探讨科学家的伦理困境。林远航必须在个人安全、学术自由和对国家历史责任之间做出痛苦的权衡。简介将铺陈他内心深处的挣扎:是选择在异国他乡追求纯粹的科学发现,让自己的理论服务于一个他并不完全认同的体制;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将他的知识带回一个仍在经历动荡的家园,哪怕这意味着他可能再次失去一切? 书中一个关键情节是,他与一位昔日战友的通信被截获,由此引出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和爱国主义边界的秘密较量。他巧妙地运用模糊的数学语言进行加密通信,既向故土传递了关键的技术信息,又确保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安全地位。 第四部分:世纪回响:遗产的传承与回归的微光 故事的后半段转向了林远航的晚年。他没有选择完全的归隐,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跨越国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其核心理念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良知”。他开始指导一批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学子,将自己流亡期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融入到对下一代科学家的培养中。 简介会突出描绘他晚年的一次重要回归——并非以政治人物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受邀回国参加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回归”是情感上的和解,而非政治上的妥协。他面对着早已物是人非的故土,他的演讲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他对世界科技格局深刻理解后的务实建议。 最终,本书探讨了林远航的遗产:他的理论突破在几十年后被证明是准确无误的,他的精神象征——那种在极端困境下不屈服于政治压力,坚持为人类知识边界拓展而努力的科学家群像——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灯塔。书的结尾,将一个充满希望的画面定格在他对着年轻学生讲述:“真理的探索,是唯一能穿越时间和围墙的旅程。” 主题与风格: 本书风格沉稳厚重,融合了历史传记的严谨感和文学小说的张力。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科学探索的小说,更是一部探讨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如何保持独立精神、如何在流亡中延续文化血脉的深刻反思之作。全书对二十世纪中叶的社会背景、学术圈的明争暗斗,以及流亡者内心世界的描摹细致入微,力求还原那个特殊年代知识精英的真实生存状态和精神图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钟耀南


  作者曾于1955年就读于台湾政大,学未竟而报国心切,1958年于大陆被捕入狱,劳改二十余年,且历四次死刑判决。身心俱残,卒于1980年获释返回出生地香港。此后从事地盘工、厨工、小巴司机。退休后一直欲将往事成书,久未如愿。今年届七十八,不写则所历故事将湮没于人世。卒耗年余而成此十余万字,作为坎坷人生一个句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童年 046
我的家 046 我的学校 047 赤祸临头 048 投奔祖国的热血青年 049

第二章 到台湾去 050
从政大到情报局 051 我在「单训室」的日子 052 木栅堂一个老神父 053

第三章 从台湾到大陆 056
效忠和求庇祐 056 阳关大道 057 祖国欢迎您 058 秘密逮捕﹙一九五八年六月廿八日﹚ 059

第四章 广东省公安厅看守所 062
出路 065 只有共产党才能搞政治 067 夜审 068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070 「白色恐怖」是怎样炼成的 072 再审 075 立功赎罪 077

第五章 奶妈陪审员和第一次死刑﹙一九五八年九月卅日﹚ 080
共产党最大的罪恶是一个「骗」字 084 睡着就不饿了 086 蒙眬中的十字架 087 第二次死刑﹙一九五九年五日廿日﹚ 088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090

第六章 第二监狱在韶关 092
「反改造份子」就是我 094 没有机械的「机械厂」 097 我宁愿枪毙 098

第七章 我在集训队的日子 100
开饭奇观 101 形势大好就是吃不饱 103 集训就是以「整」服人 106 犯医三件「宝」,啥病都治好 108 你可知道一口痰值多少钱? 109 「老运动员」也是我 110 最后一面 112 我当上了「所长」 114 一个神秘小组 115

第八章 这才叫「鬼门关」 118
对不起,你死了我才有饱饭吃 119 人死了还可以贡献社会 121「报告队长,我还没死啊……!」 122

第九章 我又禁闭了 126
你听过「再缓一年」吗? 129 缓足三年改无期 132 为自己作嫁衣裳 134

第十章 青海是个好地方 136
一路「平安」 137 你吃过「炒面稀饭」没有 139

第十一章 德令哈农场 144
农场第一课:逃跑的下场 145 擦屁股千万要小心 147 请你穿好裤子才睡觉 149 这里没有病人 151 有烟抽烟,无烟望天 153 老乡的羊不吃麦子 155 这才叫环保 156 告诉你什么叫「上纲上线」 157 宝贝和柴火的区别 159 一个逃犯和藏民姑娘的故事 161 自从来了共产党 163 如果早知道…… 165 偷的机会来了 166 大便带锯,小便带棍 168 看电影也是个硬任务 169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170 有烟万事足 172 幸亏牠没立过战功 174 假期是用来盘点的 175 一个劳改犯的价值 177 「不是表扬你们了吗?」 178
越苦的活越能赎罪 180 改善生活 182 麦熟一晌,掉肉四两 184 臭的也是肉 188 我们的共产主义精神 190

第十二章 难忘的八月五号 192
死人骨头的吃法是一样的 194 小老鼠的智慧 199 卖血才能有饱饭吃 201 原来「反革命」同「革命者」的血是一样的 203 饥饿是世上最佳的调味品 208

第十三章 死刑进行曲 210
我「禁锢」了毛主席 211 中央出了事 212 都是小聪明惹的祸 214 三位一体的「公、检、法」 217 杀人有理 220 第四次死刑 225
儿童及心脏病者不宜 226 劳改队里的一个「老和尚」 229 不能回去讲的话 231 我的「学习心得」 235

第十四章 另一部绞肉机( 一九七二) 240
修理地球 242 唱歌犹如喝脏水 243 这是赎罪,还是犯罪? 247 每天能挖出一块豪宅的地皮 248 「礼」是要这样「献」的 250 要逃避只有自残 252 永不磨灭的印记 253 在现代科技面前 255

第十五章 由我来宣传《毛泽东思想》 258
谎话说得好听就能得到奖赏 260 不许笑──毛泽东死了 263

第十六章 一举粉碎「四人帮」 268
﹁闻闻很臭,吃起来很香﹂ 271 形势在不知不觉中变化 272 这个罐头被撬开了一条缝 273 他们都听了毛主席的话 275 年轻人的梦和我们的梦 278 我发明的﹁新名词﹂ 279

第十七章 我出来了﹙一九八○年十月卅日﹚ 282
一席心酸的话 284 迟来的死讯 288 从甘都到西宁 289 最大的政府机关是什么? 291 发电报总比写信快 293 第一张照片在「萨尔寺」 295 全因为一个腰包 297 不用肉票的肉 299 是谁在教训谁 303

第十八章 一个叛徒的叛逃故事 306
没有拥抱没有泪 306 她自己惩罚了自己 308

第十九章 我的户口在那里? 310
报户囗 310 我的户口在香港 315 ﹁屈蛇﹂ 316 班长的一句话 319

第二十章 现代虎牢 322
山场拘留所 322 当「阿歹」的滋味 325 一门不错的买卖 328 打人的都不是共产党 330 看我无懈可击的应对 331
西域来的骑兵 334

第二十一章 江门收容站 336
恩人是个小姑娘 339 救星 340 我的这位嫂子 343 她只想要一个可乐罐 345

第二十二章 我参加了「高级旅行团」 348
一人有一个故事 350 第一个春节是这样过的 354

第二十三章 一次成功的「旅行」 358
人情薄过纸,何处是吾家 364 我终于再成为香港人 367 现实是现实的 369

第二十四章 心里的话 374

图书序言



  一九三六年在香港出生的我,今年算是七十七岁了。我这一生,走过了别人只在电影或者小说里才见过的人生路。而我,也快走到人生的尽头了。曾经很想把我一生的故事同人分享,但往往只开了个头,就被人岔开。有类似经验的过来人说:

  「有啥稀奇?在大陆,那个年头,谁没吃过苦头?」没尝过人生苦难的孩子更会说:
  「太老土了吧!过去的事还搬出来。」能耐心听下去的也只会:
  「说了我也不懂,别说了。」

  不错,坊间也有不少记述一些人在大陆所经历的故事,但都离不开主观上对共产党的痛恨。而在回顾和记录我这一生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反而不太强烈。我承认我反共,也不满共党的专制,所以自从一九八一年回到出生地香港这三十多年以来,我一天也没回过大陆去,我不愿意再见到共产党的嘴脸,对过去,我没有仇恨。如果有,也不知道该恨谁,因为这出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这出悲剧仍在上演,只是换了导演和粉饰了一些情节而已。

  今天,想用轻松一点的笔调,写下我所能记得起的事实。希望能给别人不太沉重的感觉,这本不算是政治书籍,你可以在这里面读到一些其他同类书籍里所没有记录下来的小故事,可以当作闲谈的资料,也可作为消闲读物。

  我写下这十几万字是写给看得懂的人看的,不懂的请就此打住,去干你懂的事情。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了,那种朴素却极具力量的构图,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被压抑的故事。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死囚”二字,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种极端的情境,一种关于生存与死亡、自由与囚禁的永恒主题。我一直认为,最能展现人性的,往往是那些被推到绝境的时刻。在那种没有退路的环境下,人们会卸下所有伪装,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或许是卑微的求生欲,或许是顽强的反抗精神,又或许是对正义与真理的坚守。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去感受身处绝境的恐惧、迷茫,以及在那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的努力。这本书不应只是简单的事件堆砌,更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探索。我希望它能让我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个体是如何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他们的选择又会带来怎样的命运转折。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被铭记的集体记忆,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永远值得我们去审视和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简直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以及其中个体命运的无限遐想。《共产党监狱里:一个死囚的故事》,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就自带了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视的个体生命故事特别感兴趣,总觉得他们的经历,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真实肌理,也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死囚的身份,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但也往往是磨砺出人性最极致光辉的熔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主人公在那个极端环境下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不仅仅是表面的遭遇,更重要的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那些在绝望中滋生的希望,那些在恐惧下迸发的勇气。这本书应该能够让我看到,在那样一种剥夺一切的体制下,个体是如何维系尊严,又是如何寻找存在的意义。它不应该仅仅是一份冰冷的历史记录,而应该是一次充满情感温度的叙事,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去理解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悲欢离合,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对生命,对自由,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读到《共产党监狱里:一个死囚的故事》这个书名,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个充满历史回响的年代。我总觉得,那些曾经在严酷环境中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的故事有着一种特殊的价值,它们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也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种深刻启示。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人公的身份,这让我对内容有了初步的想象,一个在共产党监狱中的死囚,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与悲剧色彩的组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那些冰冷的牢房、严格的管教,以及在其中发生的各种人情冷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在他面对死亡的阴影时,他的信念是否会动摇,他的希望又在哪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更可能是一个关于精神抗争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在绝望中寻找意义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更深的感悟。它应该是一次涤荡心灵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自由与和平。

评分

《共产党监狱里:一个死囚的故事》,这个书名就像是一扇通往尘封往事的大门,光是念出它,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与压抑。我一直着迷于那些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总觉得他们的故事,远比宏大的叙事更能触动人心。一个“死囚”的身份,更是自带了浓烈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暗示着一种极致的生存考验。我非常好奇,在那样一个封闭且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一个人是如何度过日复一日的囚禁生活,他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应对来自外界的打击和内心的煎熬。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还原出那个年代监狱生活的真实面貌,那些细节,那些声音,那些气味,甚至是那些微小的日常瞬间,都能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去理解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以及他在重压之下,是否还能保有对生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这本书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受难者记录,而应该是一次关于人性在极限考验下,如何坚持、如何思考、如何寻找出路的深刻探讨。它应该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在黑暗中,依然可能闪耀的人性光芒,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评分

《共产党监狱里:一个死囚的故事》这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压迫感和历史的厚重,让我在拿到它之前就已心潮澎湃。我一直对历史上有故事的人物和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些被大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他们内心的挣扎、对生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思索,才是最触动人心的部分。这本书,光是名字就预示着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仿佛能听到铁链的碰撞声,看到斑驳的墙壁,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气息。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够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剥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在极端环境下,人性最原始的底色。一个“死囚”的身份,本身就自带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它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但也可能孕育出超越生死的顿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遭遇,更是一种对时代的反思,对权力运行机制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精神韧性的一次深刻拷问。它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阴影,也折射出在绝境中闪烁的人性微光,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常人无法想象的经历,去感受那些被剥夺了正常生活的人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