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完资治通鑑故事

一次读完资治通鑑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孙膑擒庞涓

  孙膑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兵法家,他曾和庞涓一起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庞涓后来去魏国做了大将军,但他自知才华不及孙膑,担心日后孙膑危及自己的成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可怜的孙膑被削去了两个膝盖骨,脸上也给刺了字。

  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时,孙膑想办法偷偷见了齐使并说动他带自己离开。使者把孙膑藏在车中偷偷地带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用贵宾之礼对待他,并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求教兵法,孙膑回答得头头是道,齐威王十分喜欢,便拜他做了老师。

  这时魏国正攻打赵国,齐威王打算救助赵国,于是封孙膑为大将军率军前往。孙膑以自己受过刑罚为由坚辞不受。齐威王只好改封田忌为大将,封孙膑为军师,为田忌出谋划策。田忌原主张直接率兵到赵国去,孙膑劝他道:「现在赵魏开战,魏国一定将他们的精锐之师全部带到了前线,国内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如直接带兵去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军听到消息,一定会急速回国。我们趁势杀他个出其不意,这样,赵国的危险也就解除了。」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到十月份时,赵国投降,此时却传来了魏国国都被齐兵攻打的消息,魏军火速班师回朝,到达桂陵时遭到齐军的伏击,大败而归。

  几年后,魏国派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量这件事:「咱们是早点去救呢,还是晚点去?」成侯说道:「还是不去救的好。」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一定会被魏国灭了,魏国将变得更强大,还是早点去救吧。」孙膑想了想说道:「现在两国刚刚开战,士气正旺,如果我们现在就去,岂不是替韩国白白牺牲。魏国既然一心想灭掉韩国,一定会下大力气。等到韩国支持不住的时候肯定会再来恳求我们。到那个时候再出兵,既可以获得韩国的拥护,又能趁着魏军疲惫收获胜利,一举两得。」

  齐威王听后大喜,连连点头道:「对,对!」于是暗中答应了韩使并送他回去。韩国以为有了齐国的支持,便拼尽全力抗击魏兵,但五战五败,只好苦苦支撑来等待齐国的援兵。齐国看时机成熟,便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去韩国支援。这次孙膑故技重施,直接去攻打大梁。

  庞涓听到消息后,果然带兵离开了韩国,星夜返程。魏国人也都被召集起来,在太子申的带领下来抵御齐师。孙膑对田忌说:「韩、魏、赵这三国的士兵以骁勇善战着称,一向瞧不起我们齐兵,认为齐兵都是胆小鬼。善于打仗的人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并利用好,我们正好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来做些文章。」于是传令下去,在齐军进入魏地后修建十万个灶台,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再减为两万。庞涓追着齐军跑了三天,看到这种情形后大喜,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兵胆小,现在看来果然不错。才到我的地盘三天就少了一多半人。」

  于是他甩开大部队,只带领精锐之师继续追赶。孙膑暗自计算庞涓的行程,知道他傍晚的时候会到达马陵。马陵地形十分狭窄,而且险隘很多,是个设伏兵的好地方。孙膑派人在马陵找到一棵大树,除去树皮,在上面写上「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接着选取了军中万名优秀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约定只要见到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在傍晚时分到达这棵树下,隐约看见树上有字,就命人掌灯。两边的伏兵一见火光立刻动手,顿时漫天箭雨,魏军大乱,死伤无数。庞涓自知无法挽回,只能拔剑自刎,死前留下一句话:「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趁势大败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苏秦促合纵

  苏秦,战国时期洛阳人。苏秦拜师于鬼谷先生,学成之后到秦国向秦王进献自己吞併天下的计谋,怎奈秦王完全没有兴趣。

  苏秦只好离开,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离开秦国后,苏秦来到了燕国,见到燕王后提出了着名的纵约主张。

  苏秦对燕王说:「燕国之所以不被侵犯,是因为赵国在南边形成了一道屏障。秦国在燕国千里之外,赵国却近在咫尺,国君您不担心眼前的危险却忧虑千里之外的敌人,实在错得不能再错了。我建议大王和赵国联合,这样燕国就没有忧患了。」

  燕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资助他车马前去赵国游说。苏秦见到赵肃侯后对他说:「当今世界,山东的国家没有强过赵国的,秦国最担心的也是赵国。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举兵伐赵,是害怕韩国和魏国在后面有所行动。秦国如果攻打韩魏,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大山大河这些自然屏障,很容易就能打下他们的国都。这两国支持不住自然会对秦国俯首称臣。这时候秦国再想攻打赵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观察天下大势,发现秦以外六国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士兵是秦国的十倍。

  只要六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一定可以打败秦国。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只是想让诸侯国割地给秦国来使自己升官发财,至于国家遭受的患难,他们就不管不顾了。所以这些人天天夸大秦国的强大来恐吓众位诸侯,使各国割地给秦国。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我认为大王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五国来共同抗秦,盟会于洹水之上,互换人质,规定如果秦国攻打任何一国,其余五国都要各自派出精锐之师,或者牵制秦国,或者直接救援。如果有不遵从约定的,其他五国当共同讨伐它!只要各国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秦国的军队就不敢出函谷关来侵犯山东之地了。」赵肃侯听了苏秦的话很是高兴,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将他待为上宾,派他去联合各诸侯。

  苏秦首先来到了韩国。他对韩宣惠王说道:「韩国的土地方圆九百余里,军队数十万,普天之下的武器,诸如弓箭、利刃都产自这里。凭借士兵的勇勐、盔甲的坚硬、弓箭的有力、武器的锋利,每个人都能以一当百。在这种条件下,大王如果还臣服于秦国之下,秦国一定会对韩国提出土地要求,今天割这里,明天割那里,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如果不割了,还会把秦国惹恼,给自己招来兵戎之祸,之前割的那些土地也白割了。况且大王的土地也是有限的,怎么能满足秦国的贪欲,如果就这样侍奉秦国,还没开始打仗,韩国就被割完了。以大王您的聪明才智,又拥有这样勇敢的士兵,如果只是跟在秦国的后面唯唯诺诺,我私下也会替您感到羞愧。」韩王听从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接着来到了魏国。他对魏王说道:「大王,咱们魏国国土一千余里,虽然跟秦赵这些强国比小了些,可是我们人口稠密,没有一寸土地是荒废不用的。照这样算下来,您的国力绝对不在任何国家之下。我还听说,大王您很重视军队建设,训练了二十万武士、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突击队、十万后勤人员;战车有六百辆之多、战马有五千匹。这么强大的实力,我怎么听您的大臣们说您打算去臣服于秦国呢?现在赵王正打算召集六国之众来对抗强秦,只要咱们联合起来,何愁大事不成呢?您好好考虑考虑,是要加入我们呢,还是要继续侍奉秦国。」魏王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苏秦又成功地说动了一个人。

  信心大增的苏秦来到了齐国。齐国是当时东方的大国,但迫于秦国的国力也是屈身侍秦。苏秦见了齐王,对他说道:「都说齐国是富庶之地,果然所说非虚。别的不说,单说临淄城,走在街上到处都是人挨人人挤人,每个人挥一把汗下来都能够下一场雨,把大家的袖子连起来都能搭成一顶大帐篷了。如果打起仗来,不用动用别的地方的军队,单单临淄城保守估计就能招来二十一万兵员,更别说整个国家了。再看咱的地理位置,四面都是要塞,易守难攻,国土面积足足有两千余里。训练有素的精兵有数十万,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士兵们打起仗来个个以一当十,勇勐无比。秦国虽然强大,但是现在想要攻打齐国,那是很不现实的事情。魏国和韩国之所以害怕秦国,天天给人家割地送礼,那是因为他们两国跟秦国接壤,秦国要搞扩张,第一个就要找上他们,一旦打了败仗,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所以韩魏很注意避免跟秦国打仗,即使受点委屈也忍了。但齐国就不一样了,秦国在西齐国在东,中间隔着韩魏这些国家。秦国对齐国是有贼心没贼胆啊,一旦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过来,只要韩魏在背后给他搞个小突袭,秦军就完了。所以秦国现在是绝对不敢对齐国下手的。大王您现在却听信群臣的话,一味地屈从于秦国,这也太杞人忧天了。不如还是跟我们一块去攻打齐国吧。」齐王一听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也加入了。

  苏秦最后来到了南方的楚国。他对楚王说道:「楚国是诸侯国中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秦国唯一忌惮的也是楚国。但一山不容二虎,你们两国的关系只能是此消彼长。秦国强大了,楚国必定会被削弱。大王您富有六千余里国土,百万大军、千辆战车、万匹战马,足够军队吃十年的粮食,这是成就霸业天大的资本啊。我现在正在联合六国攻打秦国,如果大王您加入,凭借楚国的实力,一定可以坐上盟主的位置。到时候率领六国之兵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如果您还是像以前那样,委身事秦,除了多给秦国割点地出去,又能有什么收获呢?您好好想想吧。」楚王也听从了苏秦的建议,加入了合纵的队伍。

  于是苏秦自然而然地成了六国的「纵约长」,并兼任六国联军的「首相」。苏秦返回赵国时,随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不比任何一个国王逊色。

本书特色

  ■ 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的阐述中国历史,简单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发展。
  《资治通鑑》的本意是「鑑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司马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

  ■ 本书的叙述手法,轻松而诙谐,读者可以因此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与古人的生活合而为一。
  自《资治通鑑》横空出世以后,成为历史上很多君王枕边的必备书,书中对政治、军事、少数民族关系的描写,对经济、文化政策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发人深省,被推崇至极。

  清代着名学者王鸣盛曾评价此书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他在肯定《资治通鑑》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极高地评价了它的文学价值。

  我们从《资治通鑑》中选取了一百多个经典故事并编纂成书,希望能够给读者打开一扇观照历史的窗户。读史使人明志,愿我们的努力能为您带来些许收获。

  历史不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有思想、有灵魂的生活史和奋斗史。回顾中国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每一处都值得人们去感受、去品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灵慧


  目前专职写作,擅长从小热爱中华文化,并精心研究历史,对历史故事中的哲理颇有心得,遂引用历史中祖先处世的智慧哲理,与生活经验并以故事的形式,来传达深奥的哲理。

图书目录

周纪
秦纪
汉纪
魏纪
晋纪
宋纪
齐纪
梁纪
陈纪
隋纪
唐纪
后梁纪
后唐纪
后晋纪
后汉纪
后周纪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