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溫任平
  • 馬來西亞文學
  • 天狼星詩社
  • 詩歌研究
  • 文學批評
  • 馬來西亞華人文學
  • 現代詩
  • 詩人研究
  • 文學史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研究天狼星詩社,誰也繞不開詩社的核心和靈魂人物——溫任平,如今川成兄將自己多年來關於溫任平研究的文章集成這部《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隆重推齣,必將有力地推進天狼星詩社研究和溫任平研究,爲我們樹起一座研究天狼星詩社的裏程碑。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部《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的齣版,天狼星詩社的「神話王國」必將解密,總社長溫任平的文學創作特色和成就必將爲世人所認知,這對於馬華文壇乃至世界華文文壇都是一件幸事。

──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    硃文斌

本書特色

  1.溫任平為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的創辦人,之前天狼星詩社被抹上神秘色彩;這本書對於瞭解馬華文學具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2.前颱灣文學館館長、中央大學教授李瑞騰,以及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硃文斌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川成


  原名謝成,馬來亞大學漢語語言學係高級講師。

  齣版有詩集《夜觀星象》;論文集《現代詩詮釋》、《現代詩心情》、《謝川成的文學風景》;編著《多變的謬斯:天狼星中英巫詩選》、《中四華語》、《中五華語》、《一年級華語套裝課本》、《中華文化在多元社會的承傳與發展》、《馬華文學大係‧評論》、《馬華文學大係‧詩》

圖書目錄

序 / 李瑞騰
序 / 硃文斌

│第一輯 溫任平詩歌研究│
現代屈原的悲劇─論溫任平詩中的航行意象與流放意識
論溫任平詩中的「屈原情意結」
文化母體的召喚─論溫任平詩中的中國性

│第二輯 散文/散文觀研究│
那一方褐紅色的古印─論溫任平散文〈暗香〉的主題與語言策略
溫任平散文觀的研究─以70、80年代為例
語言與文體:溫任平散文觀窺探

│第三輯 溫任平序文研究│
優劣並陳,啓發引路─論溫任平的序文
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論溫任平選集序文的方法

│第四輯 綜閤評論│
論溫任平對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的貢獻
文學越界人─論溫任平的文字事功

後記

圖書序言



  齣版《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是我開始撰寫文學評論以來的心願。我的文學修養不足,在研究溫任平作品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在70年代末,我寫瞭〈詩人靈魂的多麵性―論溫任平的詩風的特色〉,刊登在馬來亞大學1980年度的畢業刊。1那是我的第一篇研究溫任平的文章。那篇文章學術性不高,既沒有嚴謹的理論架構,也沒有很深入的探討,隻是自己在閱讀溫任平詩作時候的一些觀感和體悟,並化為文字而已。

  我在修讀馬大二年級的時候,曾立下一個誌願,要在一年以內完成一本關於現代詩詮釋的專書。那一年,亦即1980年,我每天淩晨四點起床開始寫作,直到早上八點纔吃早點趕到校園上課。上完課迴來,晚上八點又再投入閱讀和寫作當中。經過幾個月奮鬥,《現代詩詮釋》一書的稿件宣告完成,並於一九八一年二月齣版。這些書稿當中,其中四篇是關於溫任平詩歌的。首三篇屬實用批評,詮釋瞭溫任平的〈獵人〉、〈某新任議員〉和〈事件〉。另外一篇是比較長篇的論文,題為〈現代屈原的悲劇:論溫任平詩中的航行意象與流放意識〉。前三篇文章是短篇的詮釋文章,就沒有再收錄在這本書。

  大學畢業之後,我繼續撰寫詩論,但是不知為什麼很少再論及溫任平的詩,隻在一九八八年寫瞭〈海的呼吸與曆史的興衰―評溫任平的《聽海》〉2,和一九九六應南洋商報《南洋文藝》「溫任平特輯」之邀寫瞭短文〈不知是微喜還是悲傷―溫任平近作概覽〉3,之後就沒有再研究他的詩。不僅是詩,連他的散文我也甚少談論。一九八九年天狼星詩社結束所有的活動之後,我的文學創作幾乎熄火停工,隻是偶爾寫一兩篇文學評論。一九九七年,馬來西亞留颱聯總主辦文學研討會,我也受邀參加,於是就寫瞭一篇關於溫任平為彆人文集所寫的序文的論文,題目是〈優劣並陳,啓發引路―論溫任平的序文〉。溫任平的序文不止這種類型而已,還有好多篇是為詩選、文學選所寫的序文。於是就繼續研究他的的序文,寫成另外一篇論文〈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論溫任平選集序文的方法〉。

  溫任平除瞭對現代詩關注以外,對現代散文也有意見,在創作上也頗有野心。他齣版過兩本散文集,第一本《風雨飄搖的路》,風格比較保守,驚喜不多;第二本散文《黃皮膚的月亮》,收集的是他經過現代主義洗禮後所寫的散文。這些散文風格多樣化,內容也復雜,不容易分析。他的散文不容易讀,也不好理解,我隻是在80年代中寫過一篇短文〈溫任平散文中的憂患意識〉。散文集中有好多篇文章都很不錯,可惜沒有能力去分析。印象中,評論他的散文的隻有楊升橋寫過〈現代散文的奇峰―評溫任平的散文〉4。2001年,我轉到馬來亞大學漢語語言學係執教,所授的課都是語言學專業的。當時,我有個想法,希望能夠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文學。開始的時候,我對這種想法信心不大,後來閱讀瞭竺傢寜的《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5纔瞭解這兩個學科是可以結閤的。去函竺傢寜錶示自己有意往這方麵進軍,他很快地迴覆說他很高興知道馬來西亞也有人嘗試研究文學風格學。我於是寫瞭〈對質與對話:《大馬詩選》、《赤道形聲》(詩部分)量詞的比較研究〉,於二○○三年在新加坡的研討會上發錶。這是我的第一篇文學語言學的論文。2004年,馬來西亞華文作傢協會在中國山東大學主辦第二屆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參與瞭該研討會,並於會中發錶瞭論文〈那一方褐色的古印―論溫任平《暗香》的主題與語言策略〉。這是我第二篇嘗試用語言學的理論來研究文學的論文。這篇文章在研討會上發錶之後,獲得《華文文學》主編的青睞,刊登在1985年的《華文文學》。

  《暗香》這篇散文很早就想研究瞭,苦於找不到切入的地方。語言學提供瞭一個角度,論文纔得以完成。2008年,南寜中國民族大學主辦第十四屆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我寫瞭一篇研究溫任平散文觀的文章。文章過長,後來一分為二,第一篇寫溫任平七十年代到二○○○之前的散文觀;第二篇探討的是溫任平二○○年以後的散文觀《語言與文體》,發錶在二○○九年的《亞洲文化》。

  本書最後一篇文章《文學越界人》,本是應何國忠博士邀請而寫的。當時他的老師趙毅衡有意齣版一本刊物,內容包括馬華作傢的介紹,國忠找我介紹溫任平,這篇文章是在這樣的因緣下寫成的。後來,建議中刊物胎死腹中,我隻好為這篇文章另謀齣路。2011年,我得知老友陳富興主編霹靂文藝研究會的刊物,於是把文章寄給他,以示支持。這篇文章後來刊登在《清流》第86期和87期。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的內容還不全麵。我心目中還要寫的文章所在多有。然而,這幾年來,馬大要求我們攻讀博士學位,因此忙於收集資料和撰寫博士論文,心中要寫的文章隻好放下。我不知道在半攻讀的情況下,何年何月纔能夠完成論文。要等到完成博士論文之後再撰寫上述所列的幾篇文章,然後纔齣版《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我恐怕沒有時間等下去瞭。明年是溫任平的70歲華誕,選在明年齣版《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時間是最適閤的,至少我本身認為如此。

  人生總會有遺憾,這是人生的實相,不完美自有其存在的意義。《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不是甚麼大書,不足難免,遺憾更多,但這是我對溫任平的尊敬,對他為馬華現代主義文學所做的貢獻略盡綿力,希望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感謝颱灣文學館前館長暨颱灣中央大學的李瑞騰教授,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的硃文斌教授在百忙中抽空賜序。

稿於二○一三年七月一日

圖書試讀

現代屈原的悲劇
―論溫任平詩中的航行意象與流放意識



每當我們提到流放,或論及放逐,我們會不自禁地想起屈原和蘇東坡。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也是位典型的放逐詩人。他被放逐長沙,遠離京城,在悲憤心境下,完成瞭他的數篇曠世傑作,尤以《離騷》最能代錶他那時的心境。換句話說,放逐對於屈原而言,一方麵固然打擊重大,另一方麵,放逐卻引起瞭他寫詩的動機。就以《離騷》為例,這首詩顧名思義寫的是離彆情緒,寫被放逐的心情。雖然詩中充滿瞭悲慟、憤懣和斥責的語言,字裏行間卻流露瞭他思想積極的一麵,他對崇高理想的嚮往之情。

蘇東坡的受貶來自他的的政治主張和思想與當權的王安石有所衝突。他們政治思想的格格不入,可從他的〈臨江仙〉詞見齣: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傢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榖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門」是這首詞的詞眼,有隔絕屋內屋外之意。門把熟睡的「傢僮」與詩人隔開瞭;又因為鼻息如「雷鳴」,敲門都叫他不醒。這裏隱隱意味著「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足見他們之間的隔絕瞭。最後兩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點齣蘇東坡對放逐所持的態度。他的態度是豁達的,這當然與他的的老莊思想有關。因為熟讀老莊,他比較看得開,也比較能夠隨遇而安。

用戶評價

评分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深邃而富有吸引力的感覺。我一直對那些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誕生的文學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反映社會思潮、人文關懷的詩歌。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國傢,其文學創作一定有著獨特的韻味。溫任平,作為“天狼星詩社”的創辦人,他的作品研究,想必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馬來西亞當代詩歌的窗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梳理溫任平的詩歌創作生涯,分析他作品中的藝術特色、思想主題,以及他如何在一個獨特的文化語境下,形成自己鮮明的創作風格。同時,我也希望瞭解“天狼星詩社”的成立背景、發展曆程,以及它在馬來西亞詩壇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詩人及其社群的考察,更可能是一次對特定地域文學生態的深入剖析,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馬來西亞的文化肌理和精神風貌。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對詩歌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詩歌流派。馬來西亞,一個文化多元融閤的國傢,孕育齣怎樣的詩歌風貌,一直是我心中一個未解的謎。而“天狼星詩社”,這個名字帶著幾分神秘和浪漫,仿佛預示著一群誌同道閤的詩人在黑暗中閃爍著智慧與靈感的星光。溫任平,這位詩社的創辦人,其作品的研究,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馬來西亞現代詩歌的重要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如何在一個離我們遙遠的國度,用文字編織齣屬於馬來西亞的聲音。他的詩歌,是純粹的抒情,還是融入瞭更深層次的社會觀察?他如何在創作中汲取養分,又如何影響和引領著一代詩人的成長?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位詩人作品的梳理,更可能是一次對特定文化語境下詩歌發展的深度探索。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感受到溫任平詩歌中的獨特韻味,以及“天狼星詩社”所代錶的那份文化擔當。

评分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這個書名,就像一顆劃過夜空的彗星,瞬間吸引瞭我的目光。我一直對那些在特定文化土壤中生長齣來的文學作品充滿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代錶一個時代、一個群體聲音的詩歌。馬來西亞,一個融閤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國度,其文學創作必然有著獨特的魅力。溫任平,作為“天狼星詩社”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研究,想必會揭示齣許多鮮為人知的詩歌創作細節和思想內涵。我渴望通過這本書,深入瞭解溫任平的詩歌風格,他的語言運用,他的意象構建,以及他作品中可能蘊含的哲學思考。同時,我也非常好奇“天狼星詩社”的成立背景,以及它在馬來西亞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這本書,或許能夠讓我看到,一位詩人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用文字發齣獨特的聲音,又如何與其他創作者一同,構建起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學社群。它不僅僅是對個體作品的審視,更是對一種集體文學精神的探索。

评分

讀到這本書的標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馬來西亞,那個充滿熱帶風情和多元文化交織的國度,她的文學,尤其是詩歌,對我來說總是濛著一層淡淡的麵紗。溫任平,這個名字,如同一個引人探究的符號,而“天狼星詩社”更是點燃瞭我探知欲的火花。這本書的研究,我想,絕不僅僅是對某個詩人創作生涯的迴顧,更是一種文化現象的解析。想象一下,在那片土地上,一群纔華橫溢的詩人,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用詩歌錶達他們的情感、思考和批判?溫任平作為創辦人,他的思想和創作理念,必然深刻影響著詩社的發展方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他的詩歌創作脈絡,分析其作品的藝術特色,比如他是否繼承瞭傳統的詩歌錶達方式,又如何融入瞭現代的實驗精神?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他如何在一個多元文化背景下,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語言,以及他詩歌中是否蘊含瞭對馬來西亞社會、曆史和文化的反思。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示一幅生動而復雜的馬來西亞文學圖景。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觸動瞭我對特定地域文學的求知欲。馬來西亞,這個充滿瞭多元文化碰撞與融閤的土地,孕育齣的文學作品,總是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而“天狼星詩社”,這個充滿詩意與想象的名字,以及其創辦人溫任平的作品研究,更是讓我倍感期待。我想象著,在那個充滿熱帶風情的國度,溫任平如何用他的筆觸,捕捉時代的脈搏,錶達人生的感悟,又如何帶領著一群誌同道閤的詩人,共同探索詩歌的邊界。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對溫任平個人詩歌創作的分析,更可能是一次對馬來西亞現代詩歌發展曆程的細緻考察。我好奇他作品的獨特性,他如何在創作中體現馬來西亞的文化特色,他的詩歌是否反映瞭當地的社會變遷,以及他對於詩歌藝術的獨特見解。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馬來西亞文學,尤其是詩歌世界的重要契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