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

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明史
  • 吳梅村
  • 甲申詩史
  • 詩歌
  • 曆史
  • 文學
  • 文化
  • 江南
  • 明末
  • 清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陳岸峰教授藉吳梅村之生平言行,對天崩地裂之經過、對朝廷內外君臣之言行與是非因果,有仔細之論證與描繪。曆史可以訓示後世,人物可以範式中外,吳梅村、錢謙益之師友朋輩,與及瓜藤藕絲之人群,無論賢愚主醜,於時之種種心術動靜,皆能體現國傢浮動、社會危睏之際,世人如何湧現良心與自性。陳教授著作的特色,一嚮能夠以翔實材料為基礎,以通達語文為工具,以嚴肅態度為力量,深入淺齣,化齣感人肺腑之成果。我一嚮贊賞他的作品,認為是學術與文藝結閤之榜樣,可供大專專傢、中學師生,以至業餘人士細心閱覽、精究或參考。——王晉光[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甲申之變」的曆史悲劇,崇禎殉國,國傢淪喪,天崩地裂,遍地烽煙,震撼瞭充滿曆史意識的詩人吳梅村(吳偉業,駿公,1609-1671),在忍辱含垢之餘,他惟有賦詩書寫社稷傾覆之始末,以盡史官與詩人之責任。其作品,誠如瀋德潛(確士,1673-1769)所言:「故國之思,時時流露。」在吳梅村全方位的詩史書寫之下,「甲申之變」翻天覆地的動盪變革,猶如悲壯的畫捲,慢慢展開,悲恨相續,可歌可泣。——陳岸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岸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研究範圍涉及中國詩學、魏晉文學、文學史以及現當代中國小說。著述包括在香港齣版的《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中華書局2014)、《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滿》(中華書局2014)、《詩學的政治及其闡釋》(中華書局2013)、《戰國策》(中華書局2013)、《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12)、《神話的叩問: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天地圖書2012),以及2011年在大陸齊魯書社齣版的《瀋德潛詩學研究》與《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鬍適與顧頡剛》(「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奬」二等奬)。

圖書目錄

推薦辭
 
第一章 「甲申之變」與「傳心之史」
一、「甲申之變」 2
二、詩.史.詩史 3
三、傳心之史 10
四、史學與史識 15
五、「詩史」之譽 24
六、詩史之形成及其特徵 30
七、各章安排 45
 
第二章 此龍僵臥難扶策:吳梅村的政治參預與崇禎政權的存亡態勢
一、前言 48
二、復社的政治抗爭 48
三、兵餉與內帑 61
四、用人不效 71
五、遷都之議而不決 79
六、帝師的期許與無用之嘆 86
七、結語 91
 
第三章 銅眉赤馬知何處:「綏寇紀略」及其失敗

一、前言 94
二、流寇 97
三、戰績輝煌 103
四、轉捩點 107
五、柿園之役 113
六、潼關之敗 116
七、結語 135
 
第四章 匈奴地動漁陽鼓:晚明邊患與「甲申之變」

一、前言 138
二、袁崇煥之死 139
三、墻子路之敗 146
四、賈莊之敗 147
五、鬆山之敗 157
六、沖冠一怒 162
七、結語 197
 
第五章 酹杯江水話中興:南明政權的覆滅
一、前言 202
二、新君人選之爭 202
三、「中興大業」 212
四、弘光帝的荒淫 222
五、弘光政權的崩潰 224
六、其他南明政權之失敗 228
七、結語 234
 
第六章 吾輩飄零何足數:「甲申之變」期間的社會狀況
一、前言 236
二、倉皇值漁火 236
三、今朝破帽迎風雪 243
四、獨有龜年臥吹笛 251
五、江湖到處逢徵戰 266
六、官吏逾貪狼 270
七、結語 276
 
第七章 卻悔石城吹笛夜:戀情的懺悔及自我批判
一、前言 280
二、草間偷活 282
三、橫塘鞦夜 293
四、傷心往事 301
五、江州之泣 303
六、戀情的懺悔及自我批判 310
七、結語 312
 
第八章 總結 315

 
徵引書目 319
 
後記 325

圖書序言

推薦辭

  明末清初之悲慘曆史,一直成為中華民族之遺恨,亦成為後世學者之長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中華民族的椎心之痛。

  此書對亡國問題剖析,可謂精細入微。尤其讀到二章三節,仔細論述崇禎長期吝惜,貽誤戰機,不免令人扼腕痛哭。庫存三韆萬兩不用,卻嚮大臣募捐得以集資二十萬兩,然後以滄海一滴之水,救彌天火勢,大明焉得不亡?前期百萬兵餉不齣,後期徒然遺留億萬財富,送給李自成用韆百駝馬運齣京城。昏君臨死之前,居然妄自嚮天慨嘆,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不亦可恥可笑乎!

  陳岸峰教授藉吳梅村之生平言行,對天崩地裂之經過、對朝廷內外君臣之言行與是非因果,有仔細之論證與描繪。曆史可以訓示後世,人物可以範式中外,吳梅村、錢謙益之師友朋輩,與及瓜藤藕絲之人群,無論賢愚主醜,於時之種種心術動靜,皆能體現國傢浮動、社會危睏之際,世人如何湧現良心與自性。

  陳教授著作的特色,一嚮能夠以翔實材料為基礎,以通達語文為工具,以嚴肅態度為力量,深入淺齣,化齣感人肺腑之成果。我一嚮贊賞他的作品,認為是學術與文藝結閤之榜樣,可供大專專傢、中學師生,以至業餘人士細心閱覽、精究或參考。

王晉光
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 / 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2014年9月26日

圖書試讀

第一章 「甲申之變」與「傳心之史」
 
一、「甲申之變」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1606-1645)率大順軍攻陷明朝首都北京,1崇禎(硃由檢,1611-1644;1627-1644在位)於當天子時在煤山的壽皇亭自縊殉國。由此,統治瞭中國二百七十六年(1368-1644)的明朝政權,終於傾覆,其時為崇禎十七年,亦稱甲申年,故史稱「甲申之變」。四月二十二日,鎮守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長伯,1612-1678)引清兵入關,並與滿清攝政王多爾袞(1612-1650)聯軍,在一片石(遼寜與河北的分界處)閤力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五月三日,多爾袞擁順治(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1643-1661在位)進入北京,中原易鼎。

「甲申之變」的曆史悲劇,皇帝殉國,國傢淪喪,天崩地裂,遍地烽煙,震撼瞭充滿曆史意識的詩人吳梅村(吳偉業,駿公,1609-1671),在忍辱含垢之餘,他惟有賦詩書寫社稷傾覆之始末,以盡史官與詩人之責任。其作品,誠如瀋德潛(確士,1673-1769)所言:「故國之思,時時流露。」2在吳梅村全方位的詩史書寫之下,「甲申之變」翻天覆地的動盪變革,猶如悲壯的畫捲,慢慢展開,悲恨相續,可歌可泣。
 
二、詩.史.詩史
1.詩與史
孟子(前372-前289)曰:「王者之跡息而詩亡;詩亡,然後《春鞦》作。」3孟子將《詩經》與《春鞦》等量齊觀,均視為曆史。及至漢儒,則用以史證詩的方法研究《詩經》,明確地將《詩經》視作曆史文獻。隋末的王通(仲淹,584-617)則更提齣「三經皆史」的觀點:
 
昔聖人述史三焉。其述《書》也,帝王之製備矣,故索焉而皆獲。其述《詩》也,興衰之由顯,故究焉而皆得。其述《春鞦》也,邪正之跡明,故考焉而皆當。此三者同齣於史而不可雜也,故聖人分焉。4
 
王通由《詩》而見「興衰」,可謂是「詩史」觀念之真正起源,當然他並未就此再作伸述。簡而言之,《尚書》、《春鞦》及《詩經》均可視作曆史材料,其區彆僅在於閱讀的角度與方式而已。由此可見,以詩為史,其來有自。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蕩氣迴腸的時代迴響。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將一位文人的命運與一個王朝的興衰巧妙地聯係起來,呈現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吳梅村的詩,在這本書中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成為理解那個時代的鑰匙。我通過作者的解讀,得以窺見詩歌背後隱藏的傢國情懷、士人風骨,以及亂世中的掙紮與抉擇。書中對細節的把握,無論是對人物的刻畫,還是對事件的還原,都顯得格外用心。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特有的氣息,聽到曆史的迴聲,感受到時代的脈搏。這種將文學與曆史深度融閤的寫作手法,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享受。它讓我對明末清初的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知,也對吳梅村這位偉大的詩人有瞭更真摯的敬意。

评分

這本《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給我帶來瞭極其深刻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得以窺探那個動蕩年代的靈魂深處。作者對吳梅村其人其事的描繪,著實細緻入微,仿佛親眼見到這位纔子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從他飽含傢國情懷的詩篇中,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苦難與破碎,也看到瞭亂世中人性的光輝與暗影。書中對史料的考據嚴謹,對人物心理的剖析深刻,將原本冰冷的史實轉化為鮮活的人物群像,讓我對甲申之變有瞭更立體、更具感染力的理解。尤其是作者在解讀吳梅村詩作時的切入點,往往能直擊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些字裏行間流淌的悲憤、無奈與不屈,至今仍在我腦海中迴蕩。閱讀此書,我仿佛與吳梅村一同經曆瞭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一同感受瞭那個民族的陣痛與重生。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精神洗禮,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

评分

這是一次全然意想不到的閱讀之旅。《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呈現給我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風格。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曆史研究,但作者卻用一種極具畫麵感和感染力的方式,將吳梅村置於一六四四年的曆史大背景下,如同電影鏡頭一般,將那個驚心動魄的年代徐徐展開。書中對於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描繪,無論是帝王將相的宮廷秘聞,還是市井小民的悲歡離閤,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被書中對吳梅村詩歌的解讀所吸引,作者不僅僅是分析瞭詩歌的字麵意思,更是深入挖掘瞭詩歌背後所蘊含的時代情緒和個人情感,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這位明末清初的偉大詩人。那種感覺就像是作者在一旁,為我細細講解每一首詩歌背後的故事,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這本書讓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曆史可以如此生動,詩歌可以如此有力,而一位詩人的視角,又可以如此深刻地摺射齣一個時代的命運。

评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小說情有獨鍾的讀者,我常常在字裏行間尋找那些能夠觸動我靈魂的敘事。《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無疑是這樣一本讓我頗為觸動的作品。作者對吳梅村這位纔子的命運軌跡,以及他身處的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都進行瞭極其細膩的描摹。書中,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文人在亂世中的堅守與無奈,看到瞭一個時代的崩潰與重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將吳梅村的詩歌與他的人生經曆緊密結閤,通過詩歌的意象和情感,來解讀那個動蕩年代的真實麵貌。那些充滿血淚和悲憤的詩句,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再是紙上的文字,而是跳動著鮮活生命力的呐喊。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講述一個民族的傷痛,以及在傷痛中不屈的靈魂。我從中不僅獲得瞭曆史知識,更獲得瞭一種對時代變遷的深刻體悟。

评分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情感的著作。它讓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審視一六四四這個在中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史實陳述,而是深入到吳梅村的內心世界,通過他的詩歌,來揭示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與殘酷性。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吳梅村的理解和共情,也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深刻反思。書中對於曆史細節的挖掘,以及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繪,都極具匠心。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詩歌時所展現齣的洞察力,那些看似尋常的詩句,在作者的闡釋下,往往蘊含著驚人的力量,能夠穿透時空,直擊人心。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曆史知識,更獲得瞭一種對人生、對時代、對文學的深刻啓迪。這是一種飽滿而充實的閱讀體驗,讓我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