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

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何文杞
  • 乡土文学
  • 地方文化
  • 香港文学
  • 文化研究
  • 纪录片
  • 香港历史
  • 艺术
  • 人文地理
  • 社会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3年度「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出版
  六位台湾美术家传记
  涵盖书法、篆刻、胶彩、水墨、水彩、油画、压克力、版画等类别
  具现台湾近现代美术从传统书画到现代抽象绘画的丰硕成果


  本书为「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台湾美术家之一的何文杞(1931-),其一生的艺术语言来自绘画与乡土的结合,而爱乡土正是他创作的动力及根源。他投注六十年时光追寻台湾乡土之美,并致力于促进台湾乡土文化艺术与国际接轨。其绘画分期大致为:(1)1954-1963年的现代画派研究期;(2)1964-1975年的乡土回归写生期;(3)1976-1994年的乡土取材创作期;(4)1995-1999年原住民排湾族文化艺术的探索期;(5)2000年迄今的垦丁及花莲的山海美景大自然环保自觉期。

  绘画和文化一样必须有根,作品方能生动,以及具有生命力。何文杞的绘画,就像是与风景对话,尤其最能表现出南台湾地域性的特色及山川美景。欣赏何文杞的画作,宛如纸上遨游台湾,令人心旷神怡。

  此系列套书记录了六位美术家的杰出表现,以详实的生平介绍,配合超过两百幅的图版及重要作品解析,精彩生动地呈现了美术家追求艺术之美的历程及成果,为美术家在台湾美术史上留下印记,同时也回顾台湾现代美术的进程。

  103年度「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共六册:
  《雄健‧醇美‧王壮为》/郑芳和着 
  《优美‧豪壮‧许深州》/赖明珠着
  《采风‧神韵‧李奇茂》/潘 襎着 
  《线条‧行走‧楚 戈》/萧琼瑞着
  《爱乡‧恋土‧何文杞》/曾长生着 
  《宇宙‧力量‧萧 勤》/张晓筠着
《乡野之歌:台湾本土艺术家的生命风景》 作者: 林宜臻、陈思宇 出版社: 蓝天文化出版事业部 出版日期: 民国108年(2019年) 页数: 420页 尺寸: 23 x 29.7 公分 装帧: 精装,全彩印刷 ISBN: 978-986-96543-2-1 --- 内容简介: 《乡野之歌:台湾本土艺术家的生命风景》是一部深入挖掘台湾土地情感与艺术创作之间深刻联结的深度访谈录与研究专著。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艺术作品的表面赏析,而是带领读者走进那些扎根于斯土斯长的艺术家们的心灵深处,探究他们的生命经验如何淬炼出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全书分为“溯源”、“扎根”、“对话”与“展望”四个主要章节,以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细腻的文字笔触,构建起一幅台湾本土艺术群像图。 第一章:溯源——时代洪流中的艺术萌芽 本章聚焦于战后台湾社会剧变期,第一代本土艺术家如何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夹缝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选取了五位关键人物的早期创作历程进行个案分析,他们或是经历了日治时期的学院教育,带着对古典技艺的深刻理解进入动荡的年代;或是凭借着自学的坚韧,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以最朴素的材料表达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重点探讨了彼时艺术界对于“本土性”的早期界定与争论。艺术家们如何面对外来思潮的冲击,同时又如何拒绝沦为单纯的乡土宣传工具?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早期手稿、信件往来,揭示了他们在创作观念上的挣扎与突破。例如,通过对画家张和光早期水墨风格演变的研究,我们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从早期的细腻描摹,逐渐转向对台湾特有光影和物象的抽象提炼,这种转变背后是对社会脉动的敏锐捕捉。 第二章:扎根——土地的肌理与生命的重量 “扎根”是本书的核心议题。本章深入剖析了艺术家们如何将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结构,内化为创作的核心驱动力。我们选取了三位以“地方性”著称的艺术家作为主要案例:一位是长期关注嘉南平原稻作文化的版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劳动的尊严;另一位是专注于闽南传统建筑符号重构的雕塑家;以及一位以原住民神话为灵感来源的陶艺家。 书中详细记录了这些艺术家深入田野、与在地社群互动的过程。他们如何倾听老一辈人的口述历史?如何理解那些被现代性逐渐磨损的传统技艺?特别是版画家李明贤的作品,并非简单的风物写生,而是对土地被开发、记忆被遗忘的深刻反思。书中配有大量高清作品图片及创作现场照片,辅以艺术评论家对这些作品“在地性”的权威解读,展现了台湾本土艺术在表现手法上如何做到雅俗共赏,既有国际视野,又不失地方温度。 第三章:对话——跨越界限的艺术实践 随着台湾社会逐渐民主化,本土艺术的表达也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本章探讨了艺术家们如何在更宏大的文化议题中,继续坚持其本土视角,并积极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对话。 我们关注了当代艺术家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重新诠释传统叙事。例如,一位装置艺术家如何将台湾百年来的移民故事,通过光影和声音的互动装置呈现,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此外,本章还探讨了艺术与社会运动的交织。在特定历史事件爆发时,艺术家的创作是如何成为一种无声的呐喊或坚定的陪伴?书中对几件引发社会热议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度剖析,探讨了艺术介入公共领域的边界与责任。这种对话不仅是媒介上的,更是意识形态和伦理层面的深刻碰撞。 第四章:展望——新世代的继承与超越 最后一章将目光投向当代。在全球化浪潮和数字文化日益主导的背景下,新一代的台湾本土艺术家正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继承并发扬着前人的精神遗产。他们不再受限于特定的地域边界,而是将“本土经验”视为一种更灵活的、可供拆解和重组的文化基因。 书中专访了三位运用数字艺术、影像艺术和跨界合作的青年创作者。他们如何看待“乡土情怀”在虚拟世界中的意义?他们如何在全球艺术语境中,清晰地标注自己的台湾身份?本书认为,真正的“本土”并非固守传统形式,而是对土地和人民持续保持的关怀与追问。本章以开放性的视角,总结了台湾本土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既是回望故土,更是面向世界的勇敢发声。 全书特色: 深度访谈与文献考证相结合: 汇集了对十余位重要艺术家的口述历史,辅以翔实的艺术史料支撑。 高品质图录: 完整收录了艺术家的代表作、手稿、创作过程照片,所有图片均经原作者授权,色彩还原度极高。 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文本兼具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大众阅读的流畅性,适合艺术史研究者、艺术爱好者及对台湾文化有兴趣的读者。 《乡野之歌》是一部献给台湾土地的艺术赞歌,它记录的不仅是艺术家的技法,更是他们与这片土地相依为命的生命故事。阅读本书,如同走入一条由艺术构筑的时光隧道,感受台湾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强韧生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曾长生

  学历:

  .政大外交研究所(1969-70)
  .西班牙皇家外语学院(1971-72)
  .纽约普拉特艺术研究所(1988-90)
  .纽约大学艺术博士班(1990-91)
  .台师大艺术评论博士(2005-2010)

  经历:
  .驻西班牙大使馆随习领事(1971-72)
  .外交部礼宾司荐任科员(1972-1975)
  .驻拉丁美洲大使馆一等秘书(1975-1986)
  .自立晚报〈艺术。文化。社会〉专栏作家(1994-1999)
  .任教台艺大、淡大及世新大学(2001-)
  .台湾美术院院士(2010-)
  .圣彼得艺术顾问&专案研究中心创办人(2012-)

  论着:
  .《俄国艺术实验》(1995)、《拉丁美洲现代艺术》(1997)
  .《罗马式建筑艺术》(1997)、《李仲生卷》(1999)
  .《致命的美感》(1999)、《超现实主义艺术》(2000)
  .《另类现代》(2001)、《台湾超现实风绘画》(2004)
  .《西方美学关键论述——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后现代》(2007)
  .《禅与现代美术》(2007)等专书四十余种
  .《非西方美学新结构》系列(2012)电子书三十余种、学术论文发表二十多篇,其他艺术文化论述专文发表近四百篇。

图书目录

一  摸索 / 难忘的少年时光 
▍感怀启蒙老师汪乃文   
▍孩子王差点成了少年飞行兵   
▍遇上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   
▍由音乐、体育转入美术   
▍在自我摸索中勤练绘画基本功  

二  成长 / 从名师指导到为人师表 
▍勤于水彩画研究   
▍第一位人体模特儿林丝缎的出现   
▍名师指导奠定日后写生功力   
▍作育南台湾美术英才,桃李满天下  

三  探究 / 沉浸于现代画派的研究 
▍不破章的影响与潘立夫的鼓励   
▍近半抽象与超现实的心象表现   
▍何文杞创作生涯的分期   
▍八十回顾展谈对写生的看法  

四  爱乡 / 乡土写生的执着 
▍爱乡土是何文杞绘画的动力及根源   
▍水牛、斗笠及百合花喻为台湾的精神象征   
▍黄昏的故乡一如党外运动的政治诗学  

五  古厝 / 乡土特写题材的爱恋
▍发现台湾建筑之美   
▍台湾古厝的人文内涵   
▍乡土特写作品的文化省思  

六  原生 / 从原民悲壮美到疼惜山海大自然 
▍原住民艺术创作   
▍乡野山海美景写生   
▍从乡土关怀转化到疼惜大自然   
▍终身投入美术教育与画会推广  

附录
何文杞生平年表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照耀历史的美术家风采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于民国八十一年起陆续策划编印出版,网罗二十世纪以来活跃于艺术界的前辈美术家,涵盖面遍及视觉艺术诸领域,累积当代人对前辈美术家成就的认知与肯定,阐述彼等在我国美术史上承先启后的贡献,是重要的艺术经典,同时,更是大众了解台湾美术、认识台湾美术家的捷径,也是学子及社会人士阅读美术家创作精华的最佳丛书。

  美术家的创作结晶,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优美的艺术作品能美化国家社会的环境,净化人类的心灵,更是一国文化的发展指标,而出版「美术家传记」则是厚实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让中华民国美术发展的结晶,成为丰饶的文化资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的张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故土情怀融入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情有独钟,而何文杞先生的作品,恰恰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的画,总有一种魔力,能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童年时光,或是那片熟悉的乡间小路。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有机会去探寻他创作的源泉,去理解那份深沉的“爱乡‧恋土”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艺术风格。同时,附带的DVD更是让我兴奋不已,我希望能够通过观看,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创作热情,聆听他讲述那些关于土地、关于人民的故事。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欣赏,更是一次文化的体验,一次对台湾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深度挖掘。

评分

收到《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充满人文关怀的书名所吸引。何文杞先生的名字,在艺术界并非陌生,但对其创作理念和个人经历了解甚少。这次有机会深入探究,着实令我充满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家的画作,更是一次关于“根”的追溯。他笔下的“爱乡‧恋土”,应该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寄托,一种对故土的独特情怀。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感悟,让他如此热忱地描绘这片土地?他的画作中,是否承载了历史的印记、时代的变迁,抑或是平凡生活中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附带的DVD,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亲临”他的创作现场,仿佛置身于他的画室,观看他如何挥洒笔墨,如何将脑海中的画面付诸纸张?我期待DVD中能有他对创作的独白,分享他从灵感到落笔的每一个思考,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细节。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台湾土地深层情感的解读。

评分

一直对艺术家与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得知《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这本书的出版,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这位以台湾土地为灵感的艺术家。何文杞先生的作品,我虽非专家,但每次在画展上看到,总会被那份浓厚的乡土情怀和细腻的情感所打动。那山、那水、那人、那物,在他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故事。这本书以“爱乡‧恋土”为名,本身就点明了艺术家的创作核心,预示着将是一次关于情感、关于根源的深刻探索。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他创作心路历程的讲述,希望能够窥见他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转化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附带的DVD更是让人期待,能够亲眼目睹他的创作过程,听他讲述创作背后的点滴,无疑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仿佛置身于他的工作室,感受艺术创作的神圣与纯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透过何文杞先生的眼睛,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感受那份被遗忘或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作为一名长年旅居海外的游子,读到《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这本书名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何文杞先生的作品,我曾有幸在几次台湾的书店和画廊中见过,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份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情感,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根的牵引。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来说,乡愁是一种永恒的情绪,而何文杞先生的作品,正是这种情绪的绝佳载体。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如何将对台湾这片土地的眷恋,通过画笔化为浓墨重彩的艺术表达。尤其是附赠的DVD,这绝对是点睛之笔!我渴望看到他作画时的专注与激情,听他讲述那些与土地和人民相关的故事。想象一下,伴随着他的解说,在屏幕上看到那些熟悉的景物,仿佛就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稻浪的声音,感受到那份淳朴的人情味。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欣赏,更是一次精神的回归,一次对遥远故土的深情回望。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爱乡‧恋土:何文杞(附DVD)》本身就有一种温暖而厚重的力量,让我第一时间就想翻开它。我曾零星看过一些何文杞先生的作品,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色彩和朴实无华的构图,总能轻易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他画里的台湾,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史诗,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细致描绘,仿佛能闻到阳光下稻田的味道,听到老屋檐下的蝉鸣。这次有机会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他,我非常期待。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呈现他的画作,更希望能够通过文字,了解他创作的动机,了解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如何孕育而生,又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创作中得到升华。特别是附赠的DVD,这绝对是一大亮点!能够看到艺术家本人,听到他的声音,了解他创作的过程,这比任何文字描述都要来得生动和直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他如何运用色彩,如何构图,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可能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这本书,我感觉会是一次与艺术家心灵的对话,一次对台湾土地深情的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