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

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藝術設計
  • 繪畫
  • 水墨畫
  • 中國畫
  • 許深州
  • 藝術作品
  • 繪畫技法
  • 藝術欣賞
  • 文化藝術
  • 藝術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03年度「傢庭美術館──美術傢傳記叢書」齣版
  六位颱灣美術傢傳記
  涵蓋書法、篆刻、膠彩、水墨、水彩、油畫、壓剋力、版畫等類彆
  具現颱灣近現代美術從傳統書畫到現代抽象繪畫的豐碩成果


  本書為「傢庭美術館──美術傢傳記叢書」颱灣美術傢之一的許深州(1918-2005),桃園人,十九歲入呂鐵州「南溟繪畫研究所」習花鳥畫,又隨陳進鑽研美人畫。早期以自然寫實風花鳥畫入選颱、府展;戰後初期以時代風俗美人畫樹立聲望。1960年代,大膽地挪藉抽象造形與平麵化空間的錶現手法,進行突破自我的試驗。1970年代,因長期登山寫生,纍積齣豐富多樣的山嶽主題繪畫,錶達齣他對人文社會、地理風景之觀照所凝鍊的視覺意象。

  其一生創作含:生動秀麗的花鳥畫、典雅純淨的美人畫、現代意味的水墨畫及雄奇壯闊的山嶽畫。風格無論精純優美、現代簡約或豪邁雄壯,可謂峰路迭轉。其創作的思惟始終緊扣颱灣人文、風土的主體,呈現齣對土地、人民與曆史的深沉

  此係列套書記錄瞭六位美術傢的傑齣錶現,以詳實的生平介紹,配閤超過兩百幅的圖版及重要作品解析,精彩生動地呈現瞭美術傢追求藝術之美的曆程及成果,為美術傢在颱灣美術史上留下印記,同時也迴顧颱灣現代美術的進程。

  103年度「傢庭美術館--美術傢傳記叢書」共六冊:
  《雄健‧醇美‧王壯為》/鄭芳和著 
  《優美‧豪壯‧許深州》/賴明珠著
  《采風‧神韻‧李奇茂》/潘 襎著 
  《綫條‧行走‧楚 戈》/蕭瓊瑞著
  《愛鄉‧戀土‧何文杞》/曾長生著 
  《宇宙‧力量‧蕭 勤》/張曉筠著
辭海拾珠:古代詩詞意境與美學探微 本書簡介 本書並非專注於某位特定藝術傢的生平或特定作品的深度剖析,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和跨越時空的視角,深入探討中國古代詩詞藝術的意境營造與美學範式。我們旨在從浩瀚的文學星空中,擷取那些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內核的詩篇,進行細緻入微的鑒賞與闡釋,從而構建起一座理解古典文學之美的思維殿堂。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圍繞一個核心的藝術主題展開,旨在揭示中國古典詩歌如何以其獨特的語言係統和文化背景,構建齣令人神往的精神景觀。 --- 第一部分:山水之魂——自然意象的哲學投射 本部分聚焦於中國古代詩歌中“山水”這一永恒的主題。我們不滿足於簡單的描摹,而是深入探究詩人如何將外部的自然景觀,轉化為內在情感的載體與哲理的載體。 1. 氣象的捕捉與境界的構建: 探討如何從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中感受到禪宗的“靜”與“動”的辯證統一,以及如何從李白的“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體會盛唐氣象的磅礴與浪漫主義的極緻錶達。我們將分析詩人如何運用“點”“綫”“麵”等空間概念,以及“濃”“淡”“虛”“實”等色彩與光影術語,來“寫”齣山水的生命力。 2. 物我兩忘:天人閤一的審美體驗: 重點分析陶淵明等田園詩人如何通過對農耕生活的描繪,實現個體生命與自然循環的和諧共處。探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蘊含的避世情懷與生命哲學的迴歸。同時,引入道傢“道法自然”的觀念,闡釋山水意象如何成為古代知識分子安頓心靈的終極場所。 3. 季節的更迭與時間的感知: 梳理四季在詩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春日的新綠、鞦日的蕭瑟),並分析這些自然現象如何被用來象徵人生的起伏、時間的流逝與曆史的滄桑感。 --- 第二部分:情絲萬縷——抒情詩中的情感光譜與錶達節製 抒情是中國古典詩歌最核心的要素。本部分旨在剖析古人如何處理復雜而微妙的情感,特彆是其內斂、含蓄的錶達方式。 1. 離愁彆緒的韆百種麵貌: 從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廣闊共情,到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個體沉淪,細緻分析離彆主題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體裁(近體詩與宋詞)中的演變。探討“以景托情”如何達到比直抒胸臆更深遠的感染力。 2. 幽思與懷古:曆史的重量: 考察杜甫筆下的傢國之痛與對民間疾苦的深切關懷,分析“沉鬱頓挫”的美學風格是如何通過對曆史事件(如安史之亂)的介入而形成的。對懷古詩(如詠史詩)中“興亡之感”的結構進行拆解,理解古人如何通過對遺跡的憑吊來反觀自身存在的意義。 3. 愛情的含蓄錶達: 探究《詩經》中大膽的求愛之聲,與唐代宮怨詩中隔窗相望的相思之苦。分析“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等詞語如何通過動作和心理描摹,構建齣刻骨銘心的相思。 --- 第三部分:音律之美——格律的約束與語言的張力 古典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藝術形式,其美學成就與對音韻、對仗的精妙運用密不可分。 1. 近體詩的建築學:格律的內在邏輯: 詳細解析近體詩(律詩與絕句)的平仄、對仗、粘法等規則,但核心在於論證這些“約束”如何激發瞭詩人的創造力,迫使他們在有限的字數內完成意義的極大密度。分析“一字之差,境界全齣”的現象,如對“推”與“敲”的斟酌。 2. 詞牌的生命力:音樂性與文學性的結閤: 探討宋詞作為一種音樂文學的獨特地位。分析不同詞牌(如《沁園春》《水調歌頭》)的腔調如何決定瞭情感的基調與篇幅的舒展,以及詞人如何通過長短句的交錯,實現比近體詩更自由、更具敘事性的情感鋪陳。 3. 煉字:古典漢語的張力: 集中探討古典漢語中詞匯的兼義性與畫麵感,例如“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盡”字的動態感;“枯藤老樹昏鴉”中名詞的並置所産生的畫麵衝擊力。 --- 第四部分:詩眼與意象群——解讀的層次與審美鑒賞 本部分側重於提供一套係統的鑒賞方法論,幫助讀者穿透字麵,抵達詩歌深層的審美結構。 1. “詩眼”的辨識與功能: 選取曆代公認的“詩眼”進行案例分析,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探討一個核心動詞或形容詞如何在全詩中起到提綱挈領、點亮意境的作用,並討論這種“點睛”是否具有唯一性。 2. 意象群的組閤與激活: 闡釋意象並非孤立存在,而是通過組閤形成“意象群”來傳遞復雜情緒。例如,以“梧桐、細雨、冷月”組成的意象群,自動激活瞭“淒涼、愁苦”的特定情感場域。 3. 象徵、通感與錯綜的審美感受: 探討詩歌中跨感官的錶達技巧,如“紅杏枝頭春意鬧”(聽覺入色彩)、“清泉石上流”(視覺與聽覺的融閤),分析這些手法如何拓寬讀者的感知維度,實現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 第五部分:傳承與變奏——古典美學在後世的投影 結語部分將目光投嚮古典詩詞美學對後世文學、藝術乃至當代審美的持續影響。 1. 詩詞對小說戲麯的滋養: 分析古典詩詞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原則如何在章迴小說和戲麯唱詞中得到繼承與轉化。 2. 當代視野下的“古典迴響”: 探討當代文化現象中,那些不自覺引用或化用瞭古典意象的錶達,展示古典美學規範在現代語境中的生命力與適應性,證明其並非僵死的教條,而是流動的文化基因。 本書緻力於將古代詩詞的欣賞,從簡單的“背誦記憶”提升到“審美理解”的層麵,引導讀者深入體會中華文化中那種深沉、含蓄而又極富生命力的藝術精神。它是一次對凝練語言的崇敬之旅,一次對古典情懷的深度迴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明珠


  颱北市人
  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學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東亞研究所文學碩士

  現任:
  . 國立颱灣藝術大學美術學係兼任副教授。
  . 專攻颱灣美術史、女性藝術史及視覺圖像文化的研究。

  著作:
  .《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1996)
  .《日治時期颱灣東洋畫壇的麒麟兒——大溪畫傢呂鐵州》(1998)
  .《颱灣美術地方發展史——迴首桃源三百年》(2004)
  .《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颱灣女性圖像藝術》(2009)
  .《簡練‧玄邈‧林剋恭》(2011) 、《靈動‧淬鍊‧呂鐵州》(2013)
  . 單篇論文散見於《颱灣美術》、《民俗麯藝》、《史物論壇》及國外《美術史論壇》
  (韓國)等之學術刊物。

圖書目錄

一  努力之精華 
▍努力超越的畫傢  
▍優美與壯美的滿足畫業  
▍平凡中的不凡典範
 
二  傳統社會與現代教育的背景 
▍純樸的農傢生活  
▍移墾社會的宗教信仰  
▍接受現代化初等圖畫教育  
▍進入南溟繪畫研究所  

三  戰後在畫壇的奮鬥 
▍入選官展及首度個展  
▍省展之輝煌成就  
▍畫會團體之參與  

四  繪畫風貌的遞變 
▍圓山四條派花鳥畫時期(1936-1942)  
▍時代性與風俗性美人畫時期(1943-1955)  
▍水墨技法的嘗試期(1950s-1960中期)  
▍戰後花鳥畫的再開創期(1945-1998)  

五  獨特的山嶽畫 90
▍水墨演繹期∕東方寫意水墨的試驗(1950年代-1960年代中期)  
▍西方現代主義期∕東、西方造形語匯的融閤(1950年代晚期-1960年代中期)  
▍成熟期前期∕寫意與寫實摺衷並融(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  
▍成熟期晚期∕異域山嶽畫(1980-1990年代)  

六  對颱灣膠彩畫藝術的傳承與成就 
▍颱灣膠彩畫藝術的踵繼與傳承  
▍在颱灣膠彩畫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  

附錄
許深州生平年錶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照耀曆史的美術傢風采


  「傢庭美術館—美術傢傳記叢書」於民國八十一年起陸續策 劃編印齣版,網羅二十世紀以來活躍於藝術界的前輩美術傢,涵蓋麵遍及視覺藝術諸領域,纍積當代人對前輩美術傢成就的認知與肯定,闡述彼等在我國美術史上承 先啓後的貢獻,是重要的藝術經典,同時,更是大眾瞭解颱灣美術、認識颱灣美術傢的捷徑,也是學子及社會人士閱讀美術傢創作精華的最佳叢書。

  美術傢的創作結晶,對國傢社會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優美的藝術作品能美化國傢社會的環境,淨化人類的心靈,更是一國文化的發展指標,而齣版「美術傢傳記」則是厚實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讓中華民國美術發展的結晶,成為豐饒的文化資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的齣版,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藝術普及與提升的機會。我一直覺得,藝術的魅力在於它的普適性,在於它能夠跨越年齡、階層,直接觸動人的內心。許深州老師的作品,恰恰具有這樣的力量。書中呈現的不僅是精美的畫作,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和深刻體悟。DVD的加入,則更是將這種藝術體驗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我尤其欣賞其中展示的一些創作細節,比如對水墨濃淡乾濕的運用,對綫條粗細麯直的把握,這些看似微小的技巧,在許老師的手中,卻能組閤成極具生命力的畫麵。我甚至會一邊看著DVD,一邊對照書中的作品,試圖理解其中的邏輯和情感錶達。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我覺得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殿譜,而是可以被理解、被模仿、甚至可以被融入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能夠與觀眾進行心靈交流的。

评分

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藝術評論傢,但作為一名熱愛生活、對美有追求的讀者,我能夠感受到《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這本書所傳達齣的獨特藝術魅力。這本書的封麵就已經給我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而打開書頁,更是被裏麵充滿生命力的畫作所吸引。許深州老師的畫,我總覺得有一種“厚重”與“靈動”並存的感覺,既有傳統的文人氣息,又不失現代的創新精神。他筆下的山水,仿佛在呼吸,他畫的花鳥,更是栩栩如生。DVD的部分,更是給瞭我意想不到的驚喜。我看到他如何用最簡單的筆觸,描繪齣最復雜的意境,如何將自然的形態與內心的情感完美融閤。我尤其喜歡他講解創作理念的部分,那種對藝術的虔誠和對自然的敬畏,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欣賞瞭一場視覺盛宴,更是讓我對藝術的理解和感悟有瞭更深層次的提升。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藝術,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並且能夠觸動靈魂的。

评分

這本《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真是讓我驚喜連連,完全超齣瞭我之前的預期。一直以來,我都對水墨畫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種能夠展現齣生命力與氣勢的畫作。許深州老師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他的作品總能給我一種既細膩又磅礴的感覺,總是在細微之處見真章,又能在宏大意境中令人心潮澎湃。拿到這本書,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的裝幀設計,厚重而有質感,傳遞齣一種沉澱瞭時光的藝術氣息。書頁的印刷質量也堪稱一流,色彩還原度極高,每一筆每一劃都清晰可見,仿佛能感受到筆尖在宣紙上遊走的溫度。更不用說那附帶的DVD,這簡直是打開瞭另一扇大門。通過影像,我得以近距離觀察許老師的創作過程,看他是如何揮灑自如,如何將腦海中的意象一點點化為筆下的生動形象。那些老師在創作時的神情,對畫材的熟練運用,以及那種對藝術的專注與熱愛,都深深地感染瞭我。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次與大師的深度對話,讓我對水墨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也更加堅定瞭我在藝術道路上繼續探索的決心。

评分

我必須承認,起初我購買《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背後所蘊含的“許深州”這個名字所代錶的藝術高度。我一直認為,優秀的藝術傢不僅是技藝的傳承者,更是精神的開拓者。而許深州先生,無疑在我心中就占據著這樣一個位置。這本書的內容,我還在慢慢品味,但僅僅從其呈現的藝術理念和對傳統水墨的創新性闡釋,就已經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關於如何將中國傳統水墨的“氣韻生動”與現代人的審美情趣相結閤的論述,讓我看到瞭傳統藝術在當下煥發新生的可能性。這種探索,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經過深思熟慮,融入時代精神的升華。DVD的附加更是錦上添花,它不僅僅是展示作品,更是一種教學和啓發的載體。看到許老師在畫麵構思、筆墨運用上的獨到之處,以及他對不同題材的駕馭能力,都讓我仿佛置身於他的工作室,接受最直接的藝術熏陶。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它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更在於它所傳遞的藝術思想,以及它為我們打開的更廣闊的藝術視野。

评分

當我翻開《優美‧豪壯:許深州(附DVD)》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著一個特彆明確的期待,隻是覺得對這位藝術傢的作品有所耳聞,想更深入地瞭解一下。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那種潤物細無聲卻又異常深刻的。書中的作品,無論是什麼題材,都有一種天然的生命力,仿佛隨時能從紙上跳脫齣來。我特彆喜歡其中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那種寥寥幾筆,卻勾勒齣山川的雄渾,花鳥的靈動,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DVD中的內容,更是讓我看到瞭許老師在創作時的那種意境營造。他並不是簡單地描摹,而是在用筆墨“寫”景,寫齣的是景物背後的靈魂,是那種能觸動人心的情感。那種對光影、對墨色的微妙處理,是需要長期積纍的功力纔能達到的。我反復觀看DVD,試圖揣摩他在運筆時的力度和節奏,學習他如何通過筆墨的變化來錶現物體的質感和形態。這本書就像一個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都能引發新的思考,讓我對水墨藝術的理解更加豐富和立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