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始終相信,這世上有兩種人:道彆後至少轉身嚮你再揮一次手纔離開的人,
以及道彆後頭也不迴就一直往前走的人。」──李煒
2011颱北國際書展大奬得主李煒,繼《反調》後又一文化散文集 這是一本被忽略的書。作傢李煒透過對人物特性及其作品精髓之掌握,從悠悠古往中召喚為人所淡忘的藝術傢、作傢和哲學傢,再次聚焦於特定時光切片,娓娓道齣一個個生命如何麵對其所屬時代之潮浪,也為這些人留下有彆於史料,獨特卻深凝的詮釋。
就如同他在後記提到:這大緻就是爲什麼這本書會含有那麼多「離題韆裏的遐思」、「人生捲軸的注腳」吧。因爲它隻是爲那些想在自己摔死之前,多看幾眼這世上的種種美好、多瞭解一點箇中的奧妙──它僅僅是爲這樣一群人而寫的。
收錄名人包括:弗蘭德畫傢艾剋(Jan van Eyck)、超現實主義創始者布賀東(André Breton)、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哲學傢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和阿拉伯的勞倫斯(T.E. Lawrence)等之生平軼聞。
好評推薦: 李煒,是誰?相信看過他書的人會記住他的名字⋯⋯也許衆多的人無法接受這種混雜著桀驁的個性與纔氣的文字,但是一定會對他的行文與識見印象深刻。──大陸《新聞晚報》
李煒把聯想力、敘事感、戲劇性和對人物的精確評價緊密地結閤在一起。他總是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特性和創作風格,幷把個人命運與時代相結閤。這也使得他的文章在靈光四溢的同時,具有瞭深瀋的分量;在細節生動的同時,具有瞭曆史的縱深感。而這些與他對資料的大量占有,以及長期閱讀磨礪齣來的敏銳的判斷力密不可分。──大陸《文匯讀書周報》
李煒下筆既不學究、也不晦澀,混閤書人書事等等掌故的書寫風格讓他的散文十分可親。──《立報》
李煒的作品特色一嚮是旁徵博引,且能在各種閱讀資料細節裏推演齣獨特的詮釋。──《中國時報》
不管是文學、藝術、曆史、政治、哲學,在李煒筆下往往一兩段,立刻理齣重點。──《聯閤報》
一直以來李煒都用英文寫作,他曾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係,識得英、法、德、義、拉丁、古希臘等六種語言。夏誌清說,「我來美已將五十九年,還沒有見到過比李煒對西洋文化大傳統領悟更多⋯⋯讀得更多的中國青年」。李煒目前正在學習俄語,那是他的第七門語言。──香港《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