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始终相信,这世上有两种人:道别后至少转身向你再挥一次手才离开的人,
以及道别后头也不回就一直往前走的人。」──李炜
2011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得主李炜,继《反调》后又一文化散文集 这是一本被忽略的书。作家李炜透过对人物特性及其作品精髓之掌握,从悠悠古往中召唤为人所淡忘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再次聚焦于特定时光切片,娓娓道出一个个生命如何面对其所属时代之潮浪,也为这些人留下有别于史料,独特却深凝的诠释。
就如同他在后记提到:这大致就是爲什么这本书会含有那么多「离题千里的遐思」、「人生卷轴的注脚」吧。因爲它只是爲那些想在自己摔死之前,多看几眼这世上的种种美好、多了解一点箇中的奥妙──它仅仅是爲这样一群人而写的。
收录名人包括:弗兰德画家艾克(Jan van Eyck)、超现实主义创始者布贺东(André Breton)、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哲学家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和阿拉伯的劳伦斯(T.E. Lawrence)等之生平轶闻。
好评推荐: 李炜,是谁?相信看过他书的人会记住他的名字⋯⋯也许衆多的人无法接受这种混杂着桀骜的个性与才气的文字,但是一定会对他的行文与识见印象深刻。──大陆《新闻晚报》
李炜把联想力、叙事感、戏剧性和对人物的精确评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总是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性和创作风格,幷把个人命运与时代相结合。这也使得他的文章在灵光四溢的同时,具有了深沈的分量;在细节生动的同时,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而这些与他对资料的大量占有,以及长期阅读磨砺出来的敏锐的判断力密不可分。──大陆《文汇读书周报》
李炜下笔既不学究、也不晦涩,混合书人书事等等掌故的书写风格让他的散文十分可亲。──《立报》
李炜的作品特色一向是旁征博引,且能在各种阅读资料细节里推演出独特的诠释。──《中国时报》
不管是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在李炜笔下往往一两段,立刻理出重点。──《联合报》
一直以来李炜都用英文写作,他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识得英、法、德、义、拉丁、古希腊等六种语言。夏志清说,「我来美已将五十九年,还没有见到过比李炜对西洋文化大传统领悟更多⋯⋯读得更多的中国青年」。李炜目前正在学习俄语,那是他的第七门语言。──香港《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