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海水,早已煮成咖啡
没有蓝色的忧郁,那味道――
来自大地的盐。
一本关于「青春需要」的散文集
集合评论、笔战、授业和情书
关于作者过去在生活与思考中养成,也流露读者未常识见作家的一面 集合小说家、评论者及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杨照横跨虚构文学与历史哲学,说故事、讲道理,始终逻辑清晰、博辩滔滔,三十岁时的杨照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敬覆笔战,可有抒情杂念?本书集合五十篇题材包含评论、授业、笔战、杂念,以及情书,出自于作者尚自青春的三十岁代,由当时撰写的文章选集成册。当年杨照经常在咖啡馆里,在有限的空间里挑战时间,以文字追索生活、朋友、人文传统、诗与哲学,书写关于政治社会与公理正义的思辨,也写下最重要且不常轻易示人的真心和爱情。
那个时候的文坛风气远较今时热闹,哲学性学思潮百花齐放,甚至仍有「文坛偶像」情结。杨照看似没有偶包(偶像包袱),「我只是如此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然而,昔日文章今日读来,依旧思想迷人,立论扎实,回应犀利。不赘述不迂回。更特别的是,这本散文集也收录一些抒情念想,看到与公众认知形象有些不同的杨照,在更朝气和理想性的文字背后,也曾经如你我会伤气动情。
这本散文集记录了一个过程,照见作家如何坚持自己相信的价值,经过时间,成为坚定的信仰。这本散文集也证实了思想若照见为真,具有永恆的价值,因此好的文章历久弥新,愈读只是愈发醇久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