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甜蜜的故事 有一天,我那爱吃糖的女儿嘟着嘴问我:「为什么故事书上都说吃糖不好?糖果明明很好吃,吃了,甜甜蜜蜜的!」彼时,我正为女儿嗜吃甜食习惯隐隐担心。她太爱吃糖了,牙齿濒临不及格状态,每次看牙医,总是看见牙医师摇头叹息。
「吃糖当然不好,容易蛀牙啊!」
「刷牙就没事了嘛!偶尔吃一颗,又没关系!」
这是她的歪理,强行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我不乐意女儿吃糖,不过,她吃糖的表情实在很可爱,笑得像一朵花儿似的,尤其是嘴里塞了一颗糖,鼓鼓的,时不时就是一付满意得意的神情,像是一只超级卡哇咿的小河鲀,任谁看了,都心情大好。
她尤爱吃棉花糖。我实在不能理解那单纯的糖丝有什么好吃的?虽然像云;虽然蓬蓬松软;虽然一口一口,像在吃梦。
每次见到卖棉花糖的小贩,她就闪着晶亮的眼神告诉我:「棉花糖耶!~~~好想吃哟!」
我当然知道第二句话是冲着我说的,因为我曾狠着心不买糖给她,她就只能看着一口一口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满心羡慕。
有些不忍心。
后来,放宽原则,买了几次棉花糖给她,哇,那兴奋的姿态,笑声的分贝,像是拥有了整座儿童乐园。
直到有一次,棉花糖的小贩为了炫技,把糖丝长长的拉扯着,正当我们惊讶赞叹时,一阵风吹来,好巧不巧的把糖丝吹到女儿的头发上,哦哦,这下可好,棉花糖爱上头发,形成了一场世纪无敌的大灾难──从那时起,她就慢慢的对棉花糖敬而远之了。
看来,是要有一刻骨铭心的灾难,才会改变习惯啰?
写作这本《阿当,这只贪吃的猫》的动机其实很单纯,只是想为爱吃甜食的孩子们写几则甜蜜的故事而已。不管是棉花糖、甜甜圈、跳跳糖、薄荷糖、巧克力、还是滋味单纯的果酱,在童稚的年纪里,有这些食物相伴,童年更添甜美滋味。
这些食物教会了他们品味人生中的第一种「甜」,也从此驱策他们追求人生中的每一种「甜」。
不过,人生中总是「苦」、「甜」相伴,没吃过苦,那来品味得出「甜」的千般滋味呢?
于是我让书中阿当猫灾难连连,先甜后苦,下场悽惨。
不是我不爱他,而是,人生嘛,就是这种滋味;而且甜食吃太多,真的不好。
只有来到我这种年纪,写完稿后,来份甜甜圈外加巧克力,才可以不用顾忌任何后果──
「妈妈好偏心哟,自己吃就可以,我们吃,就不行!」
傻女儿,这后果也是要自行承担的!
──你没看见妈妈,愈来愈( )!
导读
活泼、温暖而有情的世界 读亚平的童话故事,永远让人快乐。活泼、温暖而有情,是作品中常见的基本情调。因缘际会,我曾读过她几篇参加征文比赛的创作稿,颇为惊艳。后来在公布名次颁奖的场合中,才知道作者是亚平,曾经是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的硕士生;而我们在毕业口考的场合中讨论过论文,却不知道她还是个写作高手。
可能是在小学教书,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缘故,亚平懂得小读者的特质,调皮、好奇,喜欢尝新试奇。她作品中的主角,也表现出这样的个性。
就拿这本书的主人翁猫咪阿当来说,他贪吃成性,蛋糕、太阳饼、棉花糖、辣香肠、红栗莓果酱都是他的最爱;看见跳蚤在吃跳跳糖,他也勇于尝试,结果中了胖狸猫的催眠术,听到「跳火圈,跳」的口令,马上冲出去跳火圈,身上的皮毛、脸上的胡子都烧焦了。当他被狗大哥阿发讥笑,他心里想着「这只狗笑起来真丑啊」,又告诉自己森林里的莓果都会比玻璃罐里的果酱好吃,多具有阿Q精神!被人欺负了,无力反驳,只好找理由来安慰自己,丑化对方,叫做阿Q精神胜利法。
不过在贪吃、好奇之余,他也会观察、研究,他发现阿彩的瓢虫壳,起了疑心,暗中侦查,又救了另一只小瓢虫,决心揭发黑寡妇蜘蛛的诡计,并付诸行动。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就展现了。
天真和浑沌,是孩子身上兼具的特性。不相信,请想一想,孙悟空、贾宝玉、红孩儿、二郎神杨戬、桃太郎,还有名侦探柯南,哪一个不是具有这样的特性呢?亚平笔下的人物也兼具了乐观、开朗、善良、努力、勇敢,却又胡闹的天性。
这本书在轻松、活泼的语调中进行,充满游戏精神,抓得住孩子的心;同时暗藏生活教育原则,述说勇敢、正义的人生理念,也可以作为老师、家长的好帮手,在安全、温暖的情境中,与孩子们分享人生的好滋味。
文/ 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许建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