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后慾望城市的少女大冒险与女鲁蛇美学
文/施舜翔(文化评论人) 2012年,当莉娜丹恩(Lena Dunham)推出HBO全新影集《女孩我最大》(Girls),写下四个纽约女孩的爱情冒险时,她没有想过这部影集会成为《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后最受欢迎的女性影集。要谈《女孩我最大》,不可能不谈《慾望城市》。
莉娜丹恩刻意在《女孩我最大》第一季第一集便向这部九〇年代末女性影集经典致敬。邵莎娜的房间挂了《慾望城市》电影版海报,还说自己个性就像凯莉,不过有时莎曼珊的性格会忍不住跑出来,于是《慾望城市》在这部影集中化为文化符码,象征当代少女重要的文化记忆。如果说《慾望城市》被学者视为「后女性主义」(Post feminism)的经典文本,反映出女性主体在九〇年代以后的重塑与转向,那么,《女孩我最大》就可以被视为后女性主义的女儿,以及「后慾望城市」的少女叙事新一章。
正如后女性主义试图从第二波女性主义中叛逃,建立女性情慾主体,《女孩我最大》也同样生于《慾望城市》,却又叛逃于《慾望城市》。莉娜丹恩自己说了,《慾望城市》描绘的是已经搞定了工作,在爱情与情慾之间穿梭探索的城市单身女子图像,而《女孩我最大》想要做的,就是去填补《慾望城市》没有提到的那些空白,写下属于丹恩世代的少女故事。因此,影集的名字也说得很清楚了,是「女孩」,不是女人。丹恩以「女孩」作为叙事中心,反映了九〇年代以后,「少女女性主义」(Girlie Feminism)从母亲辈女性主义分离,重新重视少女身份(girlhood)与阴性经验,建立少女主体的重要意义。
于是《女孩我最大》的主角们所遭遇的课题,全都是「女孩以上、女人未满」阶段的少女烦恼:无薪实习、避孕策略、身体养成 、派对舞会、姊妹淘争执、未完成的梦想,以及一段段搞砸的恋情。从很多方面来看,《女孩我最大》都可以被视为《慾望城市》的前传,告诉你凯莉在成为凯莉以前,也曾是那个渴望成为作家,却仍在写作之路上跌跌撞撞,以及在一段段不成熟的感情关系中迷惘失措的汉娜。
《女孩我最大》因此发展出莉娜丹恩独特的「女鲁蛇美学」。这个女鲁蛇美学更在莉娜丹恩2014年出版的《女孩我最大: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种女孩》(Not That Kind of Girl: A Young Woman Tells You What She’s Learned)中展露无遗。莉娜丹恩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了,这本书不是什么女性主义经典。相反的,她想要告诉你她曾遭遇过的挫折,以及那些被视为很少女、很阴性、因此毫不重要的女性经验。因此,翻开这本书,你看不到「凯莉时期」的都会单身熟女叙事,迎面而来的反而是一段段「凯莉以前」的城市少女半熟独白:探索自己少女身体的丹恩、寂寞地老是与男孩同床的丹恩、历经失败恋情与性爱关系的丹恩、在镜头前大方裸露毫不羞赧的丹恩、与其他女孩发展出暧昧模煳的迷恋关系(girl crush)的丹恩,以及在男性主导的影视产业中,因为讲述少女故事而不被看好的丹恩。
这一段段看似毫不起眼,却老是被忽略,老是不被书写的少女叙事,于是成为这本书最值得被当代少女一读的原因。看不懂这本书的人可能会想要抱怨,为什么丹恩连这种芝麻小事也要书写,连这种少女独白也要出版?他们不知道的是,《女孩我最大》之所以动人,不在于它像《慾望城市》那样以崭新的城市单身女子图像激励了无数女性观众,而在于它勇于揭露少女在成为凯莉以前,所走过的那一段段迷惘、挫败与渴求,也正因为如此,《女孩我最大》承袭自《慾望城市》,却又跳脱于《慾望城市》。丹恩受到凯莉启发,却又写下属于这个世代的少女主体。这个后女性主义的女儿要告诉你,她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种(好)女孩,而显然地,她绝不道歉。
《女孩我最大》写的是后慾望城市的少女大冒险与女鲁蛇美学。从《慾望城市》到《女孩我最大》,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当代都会女性叙事的传承续写,更是少女女性主义兴起以后,一个个少女写下自己生命故事,发展复数少女主体的时代意义。
本文作者为文化评论人,《女人迷》专栏作家,着有《恶女力:后女性主义的流行电影解剖学》。
文/苏士尹 每一个人在青春期时,都很想跟别人不一样,又很想跟大家都一样;明明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却总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了所有的事;不满大人的世界,又想自组一个世界;谈恋爱时甜蜜蜜的腻死人,却又会为着无聊的事吵得不可开交……看着大人、学着成为大人,学着想要过更美好的每一天。在跌跌撞撞的冲撞下,哭过、痛过、笑过,学会了什么叫人生,明白了很多事,才知道自己什么都还不够明白。
这几年在脸书上,与学生时期的朋友重逢,回顾了学生时代的一些事,聊一些当年的八卦和曾经做过的疯狂傻事,看着那时自以为打扮得很时髦的自己,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俗」啊,不禁笑了出来,是啊,那就是青春,那就是成长。
在纽约长大的Lena Dunham,其实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慾望女孩」,去过纽约的我们也不会认为纽约人就像知名影集中的那样时髦拜金。纽约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透过拿到金球奖的年轻编导的观点,我们重新检视青春、检视自己,毕竟,经历过,不论多糗多蠢,都是曾经的自己。就像认识我的人,也会惊唿:「没想到柯梦波丹的总编辑会是这样。」
人生,总是要多点出人意料,才更美啊!
苏士尹
影评暨两性专栏作家
前柯梦波丹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