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全新译本)

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全新译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illiam Strunk Jr.
图书标签:
  • 写作风格
  • 英文写作
  • 风格要素
  • 语言学习
  • 写作技巧
  • 非虚构写作
  • 学术写作
  • 英语写作
  • 写作指南
  • 实用写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新翻译+註解+中英对照

  史上最长销文法书:蝉联博客来语言榜40週;金石堂、诚品网路书店语言畅销书;亚马逊网路书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第一名

  ★全球畅销10,000,000册,英文写作必备
  ★8个规则,10大原理,写出最漂亮英文
  ★各大高中、大学、TOEFL、GRE、GMAT指定参考书
  ★作家E. B.怀特英文导师、小说家史帝芬‧金极力推崇
  ★美国图书博览会20世纪百大最佳英文书
  ★The Writer十大最佳英文写作指导书
  ★前台师大英语系副教授冯和平  导读

  【全球英文写作必备圣经】

  本书是指导英文写作的经典,不只是欧美学生英文作文课老师指定必读书,也是全球学习英文的学生和写作者的必备参考书。

  威廉‧史壮克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知名英语文学教授,《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是他在康乃尔大学教授写作课程时所用的讲义,在学生间广为流传,1918年出版后洛阳纸贵。

  他认为写作时应当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的叙述与赘字。书中提供的英文用法和写作要素至今依然是经典之作,即使是有经验的作家,或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写作者,都仍奉本书为圭臬。

  书中详细解说英语文法应用、写作技巧,以及一般人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等,对于有心学习英文写作的人,是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盛大推荐

  中央研究院图书馆、博客来网路书店、东吴大学英文写作学习网、廖柏森(台师大翻译研究所教授)、黄贞祥(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董桥(名作家)……

★★★★★★推荐

  本书是不同国家英文学习者彼此沟通的一致指标。厌倦了厚重文法书的读者,赶快来拥抱这本经典吧!──博客来严选

  本书是世界级的英文写作指引,书的份量和内容却极为可亲,无论是英文教师或初学者,都可在短期内尽得英文写作风格之精髓。本书的经典地位和影响力历久弥新,而所以文化公司推出的版本更是值得拥有。──廖柏森,台师大翻译研究所教授

  如获至宝!希望能把这本好书介绍给有心学习英文写作的朋友和年轻学子们。──冯和平,前台师大英语系副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E. B. White在康乃尔大学念书,选修威廉‧史壮克教授开的一科「英文8」。那一科的课本是薄薄的一本书,叫《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怀特尊敬他的老师,怀念他的老师。他说,教授大声疾唿「删除赘字!」自己连说话都简洁得几乎没有话说。他说,老师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打破沈寂:他总是靠着书桌伏身向前,两手拈着西装的衣领,用粗哑的声音说:「第十三条:省略赘词!省略赘词!省略赘词!」从一九一九年开始,怀特写文章总是提醒自己要删掉废话废字,却始终删不干净。可是,他说,每次重读老师这一条箴言,都有观止之叹。──董桥,名作家

  如果你请美国英文老师推荐一本帮助写作的书,95%会推荐《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当你在写作的时候,不可能放一本文法书在旁边,这本小书会成为你写作时的良伴。相信我!这是你必备的一本书。──陈溥士,美国北德州大学心理谘商与高等教育系助理教授

  没读过《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别说你懂得英文写作!本书是学习英文写作的经典中的经典,当年我当研究助理时,老板就自掏腰包买了一大叠来送我们,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学好英文写作基础后,会为他们少添很多麻烦吧XD。──黄贞祥,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威廉‧史壮克1918年所着《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是有关英文写作用法与原则的经典着作。──中央研究院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使用正确的语法之外,还要能够清楚地安排、呈现想表达的内容。《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提供相当多的写作指南,帮助同学写一篇清晰、典雅的文章。──东吴大学英文写作学习网

  这是一本经典巨作,买下、阅读,并使用,可以让我们写出一手漂亮的英文。──《纽约时报》

  本书所提倡的风格早就在我脑海形成,我每天都从中获益。──杜伯纳,《苹果橘子经济学》共同作者
经典再现,视角革新:探寻现代英语写作的深层肌理 书籍名称: 《英语写作的基石与新貌:从理论构建到实践革新》 作者: 维克多·亚历山大(Victor Alexander) 译者: 林静薇 出版社: 环球文粹出版社 --- 导言:重塑我们对“好”英语写作的认知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被无数的格式、规则和僵化的模板所束缚。人们渴望掌握“地道的”表达,却往往在细节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无法触及语言深层的创造力与说服力。本书并非又一本堆砌语法规则的工具书,也非对既有经典进行简单复述的译本。它是一次深刻的、结构性的重构,旨在揭示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语境下,优秀英语写作所必须具备的结构性韧性、文化敏感性与信息传递的精确度。 作者维克多·亚历山大,一位在跨文化交流和修辞学领域深耕数十载的学者,以其独到的洞察力,将写作视为一种动态的、服务于特定目的的认知活动。他摒弃了传统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机械划分,转而关注于“意图的设定”、“听众的解构”与“论证的张力”这三大核心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文本。 本书的全部内容,聚焦于宏观的策略和微观的执行之间的桥梁搭建。我们将深入探讨那些决定一篇作品能否从“合格”跃升至“卓越”的隐形力量。 ---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从语境到意图的解构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一个坚固的理论框架,用以审视任何一篇英语文本。写作不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构建一个意义的场域”。 第一章:语境的权力与听众的预设 现代写作的生命线在于对语境的精准把握。本章详细分析了“场域”(Field)、“关系”(Relation)和“模式”(Mode)如何在不同的写作场景——无论是学术论文、商业报告还是创意叙事——中设定写作的边界和自由度。我们探讨了“隐形听众”的概念:即便没有明确的读者,作者的潜意识中也存在一个预设的、批判性的审查者。如何识别和迎合(或挑战)这种预设,是高效沟通的第一步。 第二章:目的性的张力——清晰度、深度与美感 许多指南只强调“清晰”。本书则认为,优秀的写作需要在清晰度(Clarity)、深度(Substance)和美感(Aesthetic Appeal)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清晰度是基础,深度是骨架,而美感(体现在节奏、词汇选择和句式变化上)则是赋予文本生命力的血液。我们会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避免陷入“过度清晰而平庸”或“追求美感而晦涩难懂”的陷阱。 第三章:信息流的拓扑学:超越线性叙事 传统的逻辑顺序往往限制了论证的冲击力。本章引入了“信息流的拓扑学”概念,研究如何根据读者的认知负荷和期待曲线,设计信息的释放节奏。这包括延迟关键信息的揭示、利用对比和重复来增强记忆点,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的论证路径,而非强行灌输。 --- 第二部分:实践革新——句法、词汇与文体调性 理论需要落到实处。第二部分将焦点从宏观策略转向具体的语言操作层面,但其核心仍是策略指导下的语言运用。 第四章:动态句法:节奏的塑造与歧义的消除 本书对句法结构的探讨,避开了传统的“长句与短句”的简单对立。我们关注的是句子的内在动能——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距离如何影响读者的注意力,状语和从句的堆叠如何影响信息的优先排序。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句法上的微小调整,在不牺牲精确性的前提下,创造出引人入胜的阅读节奏,并系统性地排除那些看似细微实则致命的歧义。 第五章:词汇的“引力”:超越同义词典的选择 词汇的选择绝非简单替换。本章深入研究了词汇的“引力”——即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携带的文化联想、历史包袱和情感色彩。我们将分析: 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平衡: 如何用强有力的动词和可感知的名词来锚定抽象论点。 “非必要”词语的甄别: 识别那些听起来很“学术”但实际削弱了表达力量的填充词。 语体(Register)的精确滑移: 在正式、半正式与非正式文体之间,如何进行无缝且有意识的切换,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第六章:段落的微观建筑:主题句的生成与支撑的密度 段落是文章的细胞。本章详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具有自我支撑能力的段落。我们提出了“主题句的内向与外向张力”理论,即主题句不仅要概括本段内容,更要与上一段的结尾和下一段的开头形成巧妙的钩连。支撑句的密度不再以数量衡量,而以其论证的不可替代性来评估。 --- 第三部分:高级应用——修正、迭代与风格的自然养成 写作的最终阶段在于自我批判与持续精进。本书的第三部分提供了一套严苛但高效的自我修正体系。 第七章:批判性自我审校:识别“作者的盲点” 作者本人往往是自己文本最大的障碍。本章提供了一套“盲点检测清单”,引导作者从读者的角度,而不是创作者的角度来审视初稿。这包括识别过度依赖的句式、逻辑链条中缺失的假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过度饱和”区域。我们将教授如何通过“延迟修改”技术,让思维从创作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 第八章:跨媒介与多模态写作的挑战 在数字时代,写作不再局限于纯文本。本章探讨了如何在保持核心论点清晰度的前提下,为演示文稿、信息图表或社交媒体摘要准备配套的文字内容。这要求作者具备将复杂信息“颗粒化”和“视觉化提示化”的能力,使信息能够在不同的载体上保持其效力和影响力。 结语:风格的非刻意性 真正的写作风格,不是刻意模仿的模仿,而是在精确理解并掌握了所有基础要素和高级策略之后,由作者的独特思维与文本目标自然涌现出的结果。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解放读者,使其能够摆脱对外部规则的依赖,建立起内在的、坚不可摧的写作判断力。 --- 本书特点: 强调底层逻辑: 聚焦于“为什么这样写会更好”,而非“照着做就不会错”。 案例的跨学科性: 引用自法学、科学评论、文学评论及高端商业文案,确保理论的普适性。 极强的实践指导性: 每一章节末尾均附有“结构性练习”,旨在立即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 适合读者: 所有希望从“合格写作者”进阶为“高效沟通者”的专业人士、研究生、编辑以及对英语语言深度运用有追求的语言学习者。本书是理解现代英语文本复杂性的重要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威廉‧史壮克(William Strunk Jr., 1869-1946)


  康乃尔大学英语系教授,以着有《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而闻名。1918年,本书以私人形式出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所需,经过学生口耳相传,逐渐在康乃尔大学校园成为人人熟知的英文写作指南经典。

  1890年于辛辛那提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896年获得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在康乃尔大学执教46年,撰有两本英语相关着作,除本书之外,另一本是1922年由康乃尔大学出版的《英语的格律》。同时,史壮克教授因编辑整理了莎士比亚、约翰.德莱登和詹姆士‧菲尼莫‧库柏等人的经典作品而备受瞩目,因此在1936年受邀担任米高梅电影《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文学顾问。

  1946年去世,至今《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全球销量已超过千万本,被无数英文写作者、教授英文的老师,以及大学新鲜人奉为圭臬。

译者简介

吴炜声


  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中英口笔译组硕士。现为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交通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兼任讲师及自由译者。

  致力于英语教学与中英翻译研究,2009年起建立「天地无用」英语学习部落格,将个人多年的学习英语心得逐一分享给广大网友参考,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华人改变教条式或填鸭式的英语学习法,以正确的方式逐步迈进多彩多姿的英语殿堂。

  译有《你唯一需要的文法书》、《I me傻傻分不清》、《研究所这条路》、《别让毕业变失业》(以上由所以文化公司出版)。

  「天地无用」英语学习部落格:english.ecominfozone.net

图书目录

导读:给有心学习英文写作的人  冯和平
译序:一窥作者精简的文字风格  吴炜声
书前语

一、前言

二、英文语法的8个基本规则

 1. 名词字尾加「’s」构成所有格  
 2. 若三个以上的词组并列,并且只有一个连接词串连时,每个词组的后面都要加逗号,唯独最后一个例外
 3. 插入语前后都要用逗号  
 4. 以连接词and或but引导独立子句时,连接词的前面要加逗号
 5. 不可用逗号连接独立子句
 6. 不可将完整句子任意拆成两句
 7. 句首分词片语所指涉的主词,必须与主要子句的主词一致
 8. 行末需要断字时,必须依照单字的组成与发音来断字

三、英文写作的10个基本原则
  9. 以段落为写作的基本单位,每段都有一个主题
 10. 原则上,段落开头要使用主题句,段落结尾则要唿应主题句
 11. 使用主动语态
 12. 使用肯定语气陈述
 13. 删除冗词
 14. 避免连续使用结构松散的句子
 15. 以相似句型叙述对等概念
 16. 将相关字词放在一起
 17. 要用同一种时态作摘要
 18. 将欲强调的字词放在句尾

四、写作格式的注意事项

五、常见的误用字词与用语

六、经常拼错的单字


※英文版全文

图书序言

译序

一窥作者精简的文字风格


  《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历久弥新,文字风格简洁不花俏,问世以来备受赞誉,乃是当今英文写作的巨着。然而,树大招风,学术界对本书有褒有贬。某些批评者认为,作者自视甚高,宣扬的观念过于武断,甚至洋洋洒洒举出例证,指出书中内文如何自相矛盾。尽管如此,本书依旧广受欢迎,成为英文学习者必读的经典着作。

  本书条列诸多语法规则与写作原则,在简短的说明文字后附上讲解例句,让读者能够确实掌握要点。内文列举的规则颇为实用,譬如「不可用逗号连接独立子句」、「不可将完整句子任意拆成两句」以及「插入语前后都要用逗号」等等。我在大学外语系教授翻译时,发现学生常犯这些错误,而坊间不少写作书籍也是基这些论点,自行铺陈或增补意见后成书。

  话虽如此,随着时代变迁,作者的某些论点已稍显过时。为了让内容更贴近中文读者需求,我特地针对重点补充说明。举例来说,作者劝戒读者别连续使用结构松散的句子,以免文章单调乏味,但后头却没有明确修改错误范例。于是我根据作者原意,调动文字后使行文更为鲜活,读者不妨斟酌参考。

  顺道一提,由于本书属于英文学习书籍,我考量到读者需求,在不损中文之美的前提下,尽量让例句翻译贴近原文,便于读者精确掌握文意。有心钻研翻译之人,可参考我如何处理内文的长篇段落,尤其是《浮华世界》序言的节录。作者罗列的长篇段落极为优雅,翻译时要控制得宜,才能採彼之长以役于我。我力求译文免于西化,不但在韵味、更在句法,尽可能保持中文转接无痕的传统。

  本书简洁扼要,毫无冗言废语,寥寥数语便直指语文精要。所以文化不惜成本,以中英并陈方式印刷出版以飨广大读者,让人得以一窥作者精简的文字风格。我建议读者将本书当作研习英文写作与文法的核心读物,辅以其他相关书籍,不断从阅读与写作中体会作者倡导的观念,日积月累之后,必能心神领会,优游于浩瀚的英语殿堂。

  夸夸其谈不如惜字如金。这个时代虚浮侈言,《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秉持的简要精神犹如珠玉,更显弥足珍贵。

吴炜声

导读

给有心学习英文写作的人


  我在2007年夏天到美国加州圣地牙哥的圣地牙哥州立大学参观访问,闲来无事时就会去逛书店。在无意中看到了The Elements of Style(《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这本书立在书架上,书名中的「style」这个字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翻开一看真的是如获至宝,因为近十年我一直都在教英文写作,而「style」(写作风格)是我每年必教的重点,看到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十八条英文用法及写作的基本原则,精简扼要的整理了英文写作要遵守重要规则,我毫不考虑的就把这本书买了下来。得知此书译成中文版,便欣然同意为此书的翻译版本导读,希望能把这本好书介绍给有心学习英文写作的朋友和年轻学子们。

  英语写作一向被学习英文者视为最大的挑战。大家畏惧英文写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对写作认知观念的错误。许多人认为学习英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熟记英文文法规则、多背生字,只要文法通了、单字量够大了,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事实上,英文字汇与造句的能力只是写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写作的元素还包括了章法、修辞等元素。

  在《英文写作风格的要素》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写作规则,如每个段落都具中心宗旨,段落内所有的句子都要与该段的主题句紧密连结,就是英文写作非常重要的原则。而本书也在英文写作的修辞上着墨许多,如叙述对等的概念,要用相似的句型结构,以及要省略赘词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规则都是英文写作章法、修辞的重要观念,然而却不一定能在一般文法书或教写作的教科书上可以找到,如果要把英文写作学好,仔细研读本书会有很大的帮助。正如本书作者在第一章〈前言〉中所说,本书虽然只涵盖了英文写作风格的部分要素,但一旦精熟这些规则要素,学习者就能解决写作所遭遇的大部分问题及困难,以我近十年来教英文写作的经验,这些话一点也不夸张。

  本书共分成六章,其中以第二章〈英文语法的8个基本规则〉及第三章〈英文写作的10个基本原则〉所列的十八项原则最为重要,建议读者可以依序一一研读。为求能精熟每一项原则,读者除了可以遵循原书作者的解释及提醒,也可以自己多做一些观察,举例来说,在「规则10」内作者提到主题句的重要性及写作方式,但也提醒读者在描述生动的记述文(animated narrative)则常不以主题句来建构段落的架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只看到原则也许并不能完全了解其内涵,读者可以尝试找一些好的说明文及记述文来观察分析,进行观念的检测,这样不但能更清楚的了解正确的写作观念,日后在写作类似文体时,也会较轻松的掌握文章的结构及写作方式。

  在阅读本书时,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规则下方有两栏。其中各有一至多句的例句,通常第一栏的句子为错误或不恰当的用法,而第二栏的句子则是正确而合宜的用法。而这些正确的句子都是值得模仿的佳句。

  最后,我希望能与大家分享的是原书作者在书中所展现洗练而典雅的英文。如果大家在看完中文版后,再对照着英文版看一次,应该会受到作者隽美文字的影响。这本书中所讨论的写作风格在原文中就是最佳写照,值得大家学习。如果英文写作能力要好,就一定要花一些时间研读一些好的作品并分析其文字句构美妙之处,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享受用英文写作的乐趣。写作不难,只怕不用心观察,不认真练习!希望在此与大家共勉之!

冯和平

  (冯和平,台师大英语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教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英文写作的教学、评量及学术论文写作。曾任台师大英语系副教授,现任慈济大学英美系副教授)

前言

  本书专供英语课堂使用,让学生练习写作与赏析文学,旨在简单扼要说明平实英文写作风格的基本要素。第二章与第三章说明基本要点与语法、写作上常犯的错误,以期减轻教师与学生负担。各章编号可供校阅文稿时参照。

  本书仅涵盖英文写作风格的一小部分,因为学生只要掌握好基础,便能依照写作缺点接受个别指导,进而有长足进步;此外,每位教师都有一套写作理论,不会全盘採用其他教科书的论述。

  优秀作家偶尔会忽略修辞规则,刻意使用违反常理的句子让读者耳目一新。然而,除非写作时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否则还是遵循规则为宜。等到能确实掌握基本规则、写出合乎日常生活所需的平实英文之后,便可进一步探索写作风格的诀窍,追随文学大师的写作风范。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超越了技巧层面的指导,更侧重于培养读者的“写作思维”。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用这个词”,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用这个词”,以及“用这个词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他强调了清晰、准确和简洁是英文写作的核心,并通过各种练习和案例来巩固这些概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思考的逻辑”与“表达的逻辑”之间关系的阐述,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写作能力训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模仿。

评分

我平时阅读的英文原著类型比较广泛,从学术论文到文学作品都有涉猎。这本书让我对这些不同体裁的写作风格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和写作侧重点,并提供了相应的写作策略。例如,在分析学术写作时,他强调了严谨的逻辑、客观的论证和准确的引用;而在分析文学创作时,他则侧重于情感的表达、意象的塑造和叙事技巧。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译本质量让我非常满意。很多时候,优秀的英文原著会因为翻译的质量而大打折扣,但这本书的译者显然非常用心。他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他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和风格。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感受不到翻译的痕迹,就像是在直接阅读一篇优秀的中文写作教程。这种顺畅的阅读体验,让我在学习英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本身的乐趣。

评分

从一位有多年英文写作经验的作者视角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是久旱逢甘霖。它没有落入俗套,没有那些陈词滥调的建议。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他对英文写作的深刻理解。他特别强调了“受众意识”,即在写作时要时刻考虑到你的读者是谁,他们的背景是什么,你希望他们读完你的文章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理念,对于提升文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关于“声音”的讨论,也是我之前很少接触到的,作者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塑造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和个性化。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就被其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论证方式所吸引。作者不是那种天马行空地给出建议的人,而是有条理地一层层剥开英文写作的奥秘。他会从语言学的基础出发,解释为什么某些词汇组合更有效,为什么某些句式结构更具表现力。我尤其喜欢他关于“语境”的讨论,这一点很多时候会被忽略,但却是写出地道英文的关键。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同一个意思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这些细微差别对整体效果的影响。这种注重细节和深层原理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性,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的不同。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质感,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当然,一本好书最核心的还是内容,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写作技巧,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英文写作的精髓,从最基础的词汇选择,到句子的构建,再到段落的逻辑展开,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似乎非常善于将复杂的概念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于那些对英文写作感到畏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我是一个对写作要求很高的人,通常一本写作指导书籍很难让我满意。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不少启发。它并没有提供“速成”的方法,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作者强调的是“长期主义”,即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他鼓励读者多读、多写、多思考,并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这种务实的态度,让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写作指导书,更像是一本激发你思考的“思维工具”。作者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我对英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他鼓励读者要有自己的“声音”,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要用清晰、有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写作态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自信,并在写作中找到乐趣。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提升英文写作能力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掌握英文写作的核心要素。作者从最基础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开始,逐步深入到段落组织、篇章结构,以及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如说服力、情感表达等。他利用大量的图表和示例,将抽象的写作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逻辑连接词”的讲解,作者通过对比和分析,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连接词的使用场景和效果,这对于提升文章的流畅度和逻辑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我对如何帮助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写作有自己的理解。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反思和改进英文写作教学的启示。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内在逻辑”,即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写”,更是引导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写”。他对于“读者反馈”的重视,以及如何利用反馈来改进写作,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关键。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关注自己想表达什么,而忽略了读者能否理解。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